文章结构: 第一段:借澳大利亚发生的一起森林火灾引出文章话题。 正如我上周所提到的,我最近刚从澳大利亚回来。我还在澳大利亚的时候,参观了一片桉树林,二月那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野火。我还天真地以为很多树木或许都死了,实际上并没有。它们只是树皮变黑了,但是很多树看起来却新长出了茂密的嫩叶子。这引发了我对火及其作为自然力量的作用的思考。
第二段:指出火灾在地球上与植物共同存在的历史悠久。将火与动物类比,指出火的致命性。 化石木炭告诉我们,自从陆地上有植物以来,野火就已经成为地球上生活的一部分。火灾的历史已经超过4亿年。早在草这样的植物出现之前,火就存在了,火出现的时间甚至早于第一朵花。让人感到神秘的是,火在很多方面可以被看作一种动物,尽管是虚无缥缈的那种。火和任何动物一样,会消耗氧气。像绵羊和虫子一样,吞噬植物。但是又不像一般的动物,火会变换形态。有时,它仅仅是一点点地啃食树叶;有时它又能摧毁成年的树木。有时它又比蝗虫更加致命,更具有破坏性。
第三段:指出火灾的形态十分变幻莫测,并且不同地区发生火灾的概率不同。 火的变换形态的特点使研究变得困难,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一些火极其炎热,其他的又相对凉爽。一些停留在地面,一些则会攀上树。并且,火灾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相比于其他地方更容易出现。地球的卫星图像显示野火在北欧地区是十分罕见的,在中非地区和澳大利亚却很常见。近来,很多野火是由人类引发的,或是蓄意或是偶发的。但是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丟掷火把或烟蒂,火灾会由闪电或者山崩时石头相互撞击产生的火花而引发。
第四段:指出影响火灾形态的因素:天气、地形。 一旦引发火灾,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其行为。天气就很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因素:风可以煽动火焰,雨可以扑灭它们。大地的形态也很重要:火在上坡时的速度要大于下坡时。但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火吞噬的植物类型。
第五段:引出植物本身也是火灾形态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经常暴露在火灾中的植物往往具有能帮助自身应对火灾的特性——例如厚厚的树皮或者是只有在暴露于高温火浓烟后才能生长的种子。但是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植物本身也会影响火灾的特点及其严重程度。
第六段:形态和成分不同的植物组织对火焰的促进程度不同。 例如,枯树枝比活树枝更容易燃烧,所以保留着枯树枝而不是使其掉落的树更容易让火攀爬至森林的树冠:枯树枝为火焰提供了一个梯子。枯木也会让火焰变得更热。纤维素含量高或者含有油的树叶也会助力火焰。树脂和橡胶也是高度易燃的。并且正如女童子军都知道的那样,细枝要比枝干更易燃,所以细枝类的植物要比非细枝的同类植物更易燃。
第七段:人们猜测某些长于易失火地点的植物会促进火灾,并朝嗜火的方向发生了进化。 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生长在容易发生火灾地点的植物要比生长在其他地方的植物更加易燃。这引发了一些人推测:这些植物实际上向引发火灾的方向发生了进化,即它们”渴望“火并且很有可能已经进化出了使火花变成火焰、使火焰变成大火的特征。我称之为自燃假说。
第八段:详细阐述自燃假说:某些植物不仅依靠火来进行繁殖,还依靠火来消灭有竞争关系的其他植物。 其观点是这样的:植物要依靠火来进行繁殖。实际上,如果没有火,这些植物就会消失。例如,长针松林如果不定时燃烧,这些松树就会被水橡树和其他物种取代。所以产生了这种观点——火是被需要的,因为他们消灭了竞争。能促进火灾的植物拥有进化优势:它们在为自己的种子萌发创造出适宜的环境的同时,也谋杀了竞争对手。
第九段:从油性植物的捕食者角度说明可燃性可能只是其得以保存的次要原因,不宜食用才是主要原因。 这个想法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问题是,要证明一种特性因其促进了火焰而发生进化是很困难的。油性叶子确实更加易燃;但是或许油性叶子的真正好处是昆虫不喜欢食用它们。那么,油性叶子的可燃性或许是由于其味道差而产生的副产品。
第十段:指出那些易燃植物往往同时具有保留枯枝和带有欲火而生的种子两种特性。 一些植物可能朝着促进火灾的方向进化的最佳证据来自于松树。一些松树物种会保留它们的枯树枝;其他物种则倾向于自我裁剪。正如你们在自燃假说下所预期的那样,那些更加易燃的物种(有着枯树枝的)也倾向于含有能够被大火所释放的种子。总之,这两个特性是相辅相成的。
第十一段:作者对植物会成为火灾的帮凶的观点进行质疑,认为其现有的证据不足。 这很具有启发性,但是并没有更多来自于其他植物的数据,所以证据依然很薄弱。如果一棵树被放在了被告席的位置上并且被指控为纵火犯的从犯,现在陪审团不得不做出裁决:”证据不足。“但是正如我想到的澳大利亚的巨大桉树林,我不禁好奇,这些树木真的已经进化到让火灾更加严重了吗?
文章主旨: 文章指出植物本身也会成为森林大火的影响因素之一。有些植物具有耐火性,甚至有促进火灾的特性。从而向我们介绍了自燃假说:有些植物进化出了依靠火来繁殖并消灭竞争对手的优势。但最终作者还是认为以上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植物能够助长火灾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