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白斩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揽瓜阁精读] 131.screening test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22-10-9 15:07: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段+第二段:讲人们为什么都来做ST的动机
第三段:ST在新生儿中的作用
第四段:ST可以有助于研发不是针对疾病的药(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保健品?),实验室的基因数据的传播会加速这一进程。
第五段:转折,讲ST并不总是有用。它导致了可知和可实现之间错配的增长。
第六段:讲ST会提供错误信息,这种错误信息包括false positive 和false negative。
第七段:有研究者提出可以通过重复测试来避免误差,但是这个也不一定能行。
52#
发表于 2022-10-9 15:11:34 | 只看该作者
p1:说了不愿意吃没有被检测过的药物的人们却愿意接受没被证实的医学检查,他们可能会后悔。
p2:他们是过度担心的健康人,而且这种人数也在增加,他们和他们医生的理念都是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疾病比等待疾病到来要好得多。发现潜在的疾病并解决他们,那么得病的那天就不会到来。
p3:这样的检测也在一些案例中奏效了,比如在新生儿中检测sluggish thyroids和phenylketonuria。及时地检测出这种疾病就可以抵抗对大脑的影响。不治疗的话会影响大脑发育,检测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免除了这种命运。
p4:这些例子看起来带来了新药的希望,通过检测可以预先阻止疾病而不是减轻它或者对抗它(这点没读懂),这种通过使用检测工具在大量健康人中找到病人的方式正在迅速地传播。关于这种来自世界各国的实验室的基因信息的速度也会加快。
p5:然而,这种由测试反映出来的知识不是总是有效的。如果检测的结果告诉身体出问题了,你很可能想要做点什么。但没有人知道什么方法是有效的。这并不比治疗疾病容易,也不能同样的技术。因为检测技术比治疗方法更容易发明,因此已知东西和可以做的东西之间的不匹配似乎可能会继续增长。
p6:除了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不能被实施以外,测试也同样会造成错误的信息。有两类,假阴和假阳。
p7:一些检测爱好者倾向于否认这一点,并推动筛查策略,敏感性优先于特异性,例如在更频繁的间隔内重复筛查
53#
发表于 2022-10-9 15:25:1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耗时7min
文章主旨:提前做病test可以帮助找到疾病,但是也会出现问题,而且不重视的话会产生更麻烦的检测失误
文章结构
第一段:那些不吃没有测试过的药的人的测试可能是没用的
第二段:他们经常会担心,但是早测试发现问题比起等待问题出现更好
第三段:举了个新生儿的例子
第四段:说了有个技术可以帮助在大量人群中发现问题
第五段:不过早检测出问题怎么治疗也是个难度
第六段:这种测试也有两个问题,会出现假的阴性和阳性,不过有改进措施
第七段:讲科学家不纠正错误会导致什么发生
文章大意
第一段:那些从未想服用未经测试的药物的人,很容易接受未经证明价值的医学测试。而他们也会后悔这个结果
第二段:他们是担心一组,而且他们的人群在增加。他们的信仰和医生的信仰,都表明比起未来得病不如提早发现会困扰你的疾病。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它,这种想法是这样的,然后检测的日子就不回来
第三段:看起来还挺有用的,而且有很多案例。测试新生儿的甲状腺素还有p,那种出生就会有的化学问题,就是个例子。及时的检测到,这种干扰因素就可以被抵消。要是没有治疗,他们会导致精神智障。筛查帮助了很多人避免了这种命运
第四段:这样的例子看起来保证了一种医学的作用,关于身体的特定知识可以让提前的干扰促进所有的疾病而不是缓和或者逆转他。这种通过诊断工具来发现很多健康人士的问题的方法已经迅速普及。来自世界实验室的基因流加速了这种传播
第五段:然而,这种知识不一定有用。假如筛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你肯定想要解决它。然而人家通常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解决提前出现的病和治病是一样的,而且用的手段不一样。由于新的检测手段比起可描述的治疗手段更容易创造出来,这种知道与应对的不协调也在增长
第六段:加上有时信息不能起作用,筛查测试其实也会给假的信息。两种错误会发生。第一个,假的阴性,就是存在的情况但是没有在测试里出现。第二个,假阳性,这个是不存在但是出现了。高灵敏度的测试可以减少假阴性的数量,高精度的测试,可以减少假阳性的数量。当一群健康的人测试时,假阴性一般会比假阳性多。一般是5:1.假如一百万个人被测试,50000个人中的500个人不会发现这个问题。9500个里面没有这个情况的被告知实际有
第七段:推崇的人想要忽略这种情况,而且将灵敏度看的比精确度还重,比如说,以更频繁的间隔来重复筛查。假如上面的一百万人被再次筛查,会突然出现很多边界案例,那种有阴性和阳性的结果。9500个没有的被认为有在第一次测试中,然后9405个在第二次测试中会被认为有阴性。但是另一组9405在第一组测试成功的,在第二组就会被认为是阳性。那些确实有这种情况的人呢?那些500个中第一次被人为是假阴性的,495个会在第二次被检测为阳性。但是另一组,第一次测试是正确的阳性,现在变成阴性。95 个没有这种情况的得测试两次


生词
1.holdout 坚持 2.pre-emptive 先发制人的,提前购买的 3.profusion 大量
54#
发表于 2022-10-9 15:27:52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下!               
55#
发表于 2022-10-9 15:36:2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56#
发表于 2022-10-9 15:36:33 | 只看该作者
P1 不期待摄入未经检验的药的一群人却乐意接受未经证明的药物测试,他们会为这个结果感到后悔。
P2 人们热衷ST的原因:主动发现潜在问题比被动等待生病强
P3 ST的好处:新生儿筛查的例子
P4 P3例子——推动新药发展,预先阻止疾病而不是缓解治疗疾病
P5 转折:P4的knowledge并不总有用——ST缺点1:“什么被知道”和“什么被做到“的错配
P6 除了P5缺点,另一个缺点:错误信息——假阳性和假阴性
P7 ST狂热者驳回P6的问题,并趋向于使敏感度的优先级高于准确性,例如提高检测频率——但仍然被证明有问题
57#
发表于 2022-10-9 15:44:23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58#
发表于 2022-10-9 15:45:42 | 只看该作者
131.主题:科技类;类型:驳论文
文章主旨:给明显健康的人进行非治疗导向的医疗筛查无意义,甚至会有更坏的影响。

文章结构:
P1 提出作者核心观点
P2 提出现象1「一些人比例上升」+背后的观点1——主动筛查出问题好过被动等待
P3 作者让一步,先点出筛查测试会有的积极作用。(sounds sensible开始讽刺)
P4 承接P3,提出现象2「一些做法迅速传播」。(seem to houldout第二次讽刺)
P5 提出作者反驳论点1——筛查的信息不一定有用。其结果是知道了有问题,但不知道怎么解决。
P6 提出作者反驳论点2——筛查的信息不一定正确。并进一步提出对于健康人群筛查,误检就比漏检严重多了
P7 提出现象3「这些人对误检的隐患视而不见」。并进一步预测高误检率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文章大意:
P1(作者总观点)不想接受药物测试的人,却会接受没有保证作用的医学测试。他们会后悔这个结果。
P2(现象1)这些人的比例在上升,因为他们认为(支持检测者观点1)在发现疾病前就预测,好过被动等待疾病的到来。
P3观点1听上去很明智。这在一些例子中也有用+一些具体例子佐证
P4这些例子看上去坚持了新式医疗的前景——预防疾病,而不是治愈疾病。(现象2)使用用于检测病人问题的诊断工具给大量的健康人检测在快速传播。基因信息的潮流可能会加剧传播。
P5(作者反驳观点1)然而诊断出来的信息不一定是有用的。如果检测出和自己有关的毛病,人们就想做点什么解决,但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有用的。治疗潜在疾病不一定比治疗疾病简单,也不一定用同样的技术,因为新的筛查测试比有明显价值的治疗方案更容易发明,所以(作者观点)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不匹配就出现问题了。
P6(作者反驳观点2)诊断出来的信息不一定是对的。会有两种错误——false negative(得了说没得,漏检)和false positive(没得说得了,误检)。高灵敏度测试,降低了漏检率。高精度度测试,降低误检率。(作者观点)当一群明显健康的人去检测潜在问题,误检就比漏检严重多了。+假设举例
P7(现象3)检测狂热者对该问题视而不见,他们推崇让sensitivity>specificity。如何实现灵敏度方法——短时间内重复筛查。(作者观点)这样做会导致出现大量一阴一阳的例子。+假设例子和其大量混乱数据带来的结果(人们不知所措)
59#
发表于 2022-10-9 15:49:24 | 只看该作者
Mark一下!               
60#
发表于 2022-10-9 15:52:19 | 只看该作者
讲了ST可以做很多疾病预知,但是也有问题,提出了只知道有病但不懂得如何治,和一些测试统计的问题
1-4段介绍ST基本信息,ST通过提前筛查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很多潜在疾病成为真正疾病。ST的应用案例也不仅仅是筛查新生儿。
5段讲虽然ST能识别,但是还不能治疗。我们知道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之间的不匹配越来越大。
6-7段讲ST的统计问题,会出现阴性错误和阳性错误,越敏感的测试,错误阴性越少;越精确的测试,错误阳性越少。但是对于基数大阳性少的群体,错误阳性的问题比错误阴性的问题更大。然后举例说明。7段说ST狂热者不管6段的情况,追求更敏感的测试,通过高频率测试解决,但是实际上还是会出现很多错误判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0 23:40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