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erryG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山-3-16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5-3-6 23:47: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E,因为原文的focus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目标的实现,而减产或停产同样是现实生活中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有效方式。因此,B取非,工厂减产,不影响其实现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目标,反而对原论述(实现该目标)有加强作用。
另外我有一个问题,天山里的答案是谁出的,是老外吗?会不会老外的思维模式和咱中国人不一样呢?
32#
发表于 2005-3-13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E
退一步说 它的goal是reducing by half the total yearly amount of hazardous waste generated by its passenger-jet division
不考虑产量怎样 只要能减少危害排放就行

33#
发表于 2005-3-14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选E。 B 其实是个迷惑选项。这题除了考LOGICAL THINKING,其实考的是细心。文中说的“passenger-jet division"是指民用飞机部门,而不是飞机本身。B 项用 PASSENGER JETS 来迷惑大家。


最近,研究了许多数学题,然后再把这种思路用到VERBAL 部分,发现ETS 的思路是一样的:考细心和周密。

34#
发表于 2005-3-16 22:28:00 | 只看该作者

E ok

注意是人均量,所以总人数不变,既:人均生产量减半 所以目标实现

35#
发表于 2005-3-18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E, 提干是人均产出    总量=人均 X  人数  所以只有人数保证不变 才可确定总量下降 目标实现
36#
发表于 2005-3-22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就说的是:一个飞机制造公司要把每年passenger-jet division的污染排放减半。94年时,每人排放90,去年40,所以他们达到了goal.

B.passenger-jet 的产量94年和去年持平

这个B简直就是一点边都挨不上。人家就是讲的要减少整个部门的污染,和生产多少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最极端的比方,哪怕这个公司现在把这个部门歇业,不就不污染了吗,goal不就达到了吗?

如果题目改成:减少单架飞机的污染排放,那还有关-但是也不是assumption。但是现在简直就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文章里给的条件只是和工人人头有关,我们当然就只能去找和人数有关的答案咯。这样排除D就是E了。

In response to mounting pubic concern, an airplane manufacturer implemented a program with the well-publicized goal of reducing by half the total yearly amount of hazardous waste generated by its passenger-jet division. When the program began in 1994, the division’s hazardous waste output was 90 pounds per production worker; last year it was 40 pounds per production worker. Clearly, therefore, charges that the manufacturer’s program has not met its goal are fals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umption on which the argument depends?

B. At least as many passenger jets were produced by the division last year as had been produced in 1994.

E. The number of production workers assigned to the passenger-jet divis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less in 1994 than it was last year.

37#
发表于 2005-4-12 20:54: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E
38#
发表于 2005-4-1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e

管的题中争议真多 看起来真费时间

39#
发表于 2005-4-25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Pudding在2005-2-21 14:37:00的发言:

雖然我選了個完全不相關的選項, 不過重新看題目, 同意選E!


重要的是要理解為什麼per production worker. 這只是個指標性的數字, 用來衡量廢氣排放量的, 並不表示廢氣是工人生產出來的 (當然是飛機生產的, 這點應該沒有疑問吧...)


base on this understanding, 再來看題目, 就會發現airplane manufacturer 有可能玩了個小把戲, 它的目的是要達到全年廢棄排放量減半, 而他用來衡量自己目標達到與否的指標卻被轉換成平均人均廢氣排放量. 那麼我們是否很有必要知道, 這個所謂的"人均", 前後各自到底是多少人呢? --> E


那麼為什麼說B不對? 就算飛機的數量在program實施前後不變, 我們並不知道新生產出來的飛機廢氣排放量是否跟以前的一樣啊?



should be E
40#
发表于 2005-5-12 01:01:00 |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我也是选E,看了诸多版友的讨论,也觉得E是很棒的答案,可是在思索快一个小时的情形下,我转而偏向 B。我认为选E最大的盲点就是太执着于人均废物制造量的公式上面。每工人废物制造量=总废物量/总工人数。也 就是我们认为每个工人制造废物的能力是不会变的。但是实际上以我们平日制造的垃圾好了,有很多垃圾是可以 减少制造的。也就是在飞机制作的过程当中,可能有很多废物是可以减少的。而就是这个减少垃圾制造能力,才 是真正能代表垃圾量减少。而不是人口增加,每个人平均生产的垃圾量减少,代表我们的垃圾变少了。所以我们 必须在某各比较基础上,说明飞机公司员工的废物制造量的确降低。

题目说飞机公司要证明该公司每工人废物制造量的确减少。要证明此结论为对,则必须有相同的比较基础,即飞 机制造量一致。假设1994年,飞机公司生产100架,每个工人制造的废物量为90磅。至去年,飞机公司一样生产1 00架,但是每工人制造的废物降为40磅,不就证明了该公司的确达到目标吗?但是如果用每工人废物制造量=总废 物量/总工人数去套,我们会认为是人数增加了,而不是降低废物制造能力。这样就犯了我上面讲的,我们认为?u人生产废物的能力是不变的。

选项五当中,表示1994年,飞机公司生产100架,每个工人制造的废物量为90磅。至去年,飞机公司只生产60架?A但是每工人制造的废物降为40磅。这种情形下,该公司的废物制造能力并没有减少。只是因为订单量少了。

这是我的意见,仅供各位参考,但是遇到考试也只能把本题送给ETS,因为没时间想那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3 10:0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