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结构: 第一段:交代了之前人们对于月球形成提出的几个假说,但是这些假说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并不能成为某些现象的有力解释。 历史上曾提出过4.527± 0.010十亿年前月球形成的几种机制,大约在太阳系起源后的3000-5000万年。这其中包括了月球从地球的地壳中通过离心力分裂出来,这需要地球拥有巨大的初始自转,从而对预先形成的月球进行引力捕获,这需要扩展的地球的大气来驱散经过月球的能量,但这是不可行的。并且地球和月球在原始的聚积层盘中同时形成,这并不能解释月球上缺少金属铁的现象。这些假设也不能解释地月系统的高角动量。
第二段:提出一个新假说:月球是由物体撞击地球形成的。对其进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某些现实情况相吻合,但仍存在一些该假说不能解释的问题。
现今流行的假说是地月系统是由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的: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了原来的地球,于是被炸成碎片的物质进入了原始地球周围的轨道,这些物质黏附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巨大的撞击被认为在早期的太阳系中很常见。计算机模拟建模的一个巨大的撞击与测量到的地月系统的角动量以及月球核心的小的尺寸相一致。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原始地球与撞击物的相对大小以及这两个物体中有多少物质形成了月球。然而,最近的月球上的氧的同位素成分分析表明月球的氧同位素组成比这个假说所认为的与地球的氧同位素更加相似。巨大撞击活动中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以及后来地球轨道上的物质的再凝结会使地球的外壳熔化,形成一片岩浆海洋。新形成的月球也会有它自己的岩浆海洋;对其深度的估计的范围大约是500km到月球的整个半径之间。
文章主旨: 文章阐述了一些之前的关于月亮形成原因的假说,但是这些假说与实际的情况比对来看是不成立的,于是又有一个新的假说被提出,月亮是由于某物体剧烈地撞击地球而形成的,这一假说和电脑的模拟模型相符合,但是,还有一些疑问并不能被该假说解释,并且在地月的氧元素的同位素相似性方面稍有出入,还说明了发生撞击后地球和月球表面各自发生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