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ecol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习就业] (一)MBA入学半年,谈谈我对北美MBA就业的理解

[精华]   [复制链接]
231#
发表于 2012-12-4 21:46:05 | 只看该作者
呃,好吧,感觉比我日常看的界面漂亮...
232#
发表于 2012-12-4 21:56:5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我哐当一下
请教一下,consulting的人都不去rice么,为何?
去了rice就无法再去consulting了吗?为何?达拉斯不是有很多咨询公司吗?
从您文中所看我似乎觉得您将MBB等同于咨询,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是非MBB不去的


【networking找到了Mck芝加哥的工作,据我所知他背景并非consulting(不然也不会去rice了吧),算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同意前半段。但是对后半段持保留意见。排名靠后的学校校园招聘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当然你要是非要进入IB和咨询那是另一回事,想来M7的也不是人人都如愿。我们学校在当地城市几乎是一枝独秀,当地所有的大中小型企业、银行和咨询公司,首选目标都是我们的MBA学生。当然,networking的意义很重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至少能够帮忙拿到面试的机会和推荐的可能。但这还真不是最关键的部分。在我周围的MBA学生找工作过程当中,你过去的工作经历和背景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没有相关的经历,networking做得再好也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你在第一轮就被别的背景fit的同学比下去了。

以上妹妹说的networking,基于几个前提,第一就是她有相关的行业经验,而且不转行。而且说实话学校相对不错,也算行业中过得去的,尽管一些目标公司不来招聘,但通过自己努力不是完全一点机会都没有。这是她得以成功的基本前提。这些经验,如果放在背景不合适的人身上,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达到一样的效果。

还有,拿到破例的H1,的确振奋人心。但应该看到的是,这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务,这一点通过强大的自我营销是可以做到的。妹妹的例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话又说回来,这还是要看行业和公司。对于肯定不给破例的领域,还是不要指望通过networking拿到破例了。你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在过去一些年该领域的申请人中。

能够拿到不容易给的H1,说白了还是因为这个公司没有那么严格的policy。这一点,倒是可以通过informational interview得到的信息。

我的意思不是否认个人努力,我也很欣赏楼上妹妹的很多做法和观点;可是我觉得还是要指出一些现实,就是,不是你有多少努力,就一定有多少回报。当然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4 20:56:10)






我觉得说这话的显然自己并没有做过多少networking的事情。拿自己的故事说事吧,还是。每次都提到“我周围同学……”如何如何,你看到的周围同学,别人做了多少network的事情,你知道吗?我想说有不少“周围同学”其实在默默努力甚至努力到超过你想象,但大家不会拿出来说,也不会让你知道。所以拿“周围同学”举例子的都不靠谱。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只拿自己的故事说事

我非常同意版主的观点。top10,资源非常好,公司非常好,在top10都是MBB,所以行业公司反而还不吃香。曾经informational interview过Eli Lilly一个人,问他他们在招聘中的challenge是什么,他告诉我:1,location,Lilly在中西部,大家不愿意去;2,工资,Lilly的工资相比热门行业不够competitive;还有一个3,我忘了。讲这话的是个HBS的Lilly美国人,参与招聘的。

可是别忘了,这是针对top 10的。针对top10以后不是target school的,你去投看看简历才知道需不需要networking。看轻其难度,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才能有没来由的不屑态度。


有行业经验是很关键,而没有行业经验想转行,这是不可能的事吗?——错了,只要你能network到正确的人,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能力(skills很多都是transformable的),你也可以做到。楼上说“这些经验,如果放在背景不合适的人身上,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达到一样的效果”,我只想说一句:这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去试过。没有去做过人的才会说,这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我前文提到的学长所说的“中国人找美国mkt不可能的,你又不是印度人”。这里我没有个人经验可以分享。但前文提到的Rice的中国MBA通过自己的networking找到了Mck芝加哥的工作,据我所知他背景并非consulting(不然也不会去rice了吧),算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去试了,用正确的方法去试(network/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不敢说绝对,但是有很多我们平时想着觉得做不到的事,是可以做到的。拿H1B这事,楼上轻描淡写的说“说白了还是因为这个公司没有那么严格的policy”。不想argue这话,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有正确的态度。但我想build on it。

很多公司都说不sponsor H1B,明确提出不招国际学生的公司,你走到HR面前去争取、甚至走到hiring manager前去争取,我凭经历和经验说,确实都是没有太大用处的。他们不是key decision maker。想进公开宣称不sponsor的公司,只有通过top-down的方法(如果有更好方法的同学,请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分享,我非常愿意学习):即,通过VP、SVP、President级别的人开口说,招你。

我是一个例子。不走leadership program,由president引荐,VP开口说招,HR就帮忙处理paper。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在学校的career讲座上听来的。是一个有名的author来做的演讲,他所说的内容就是鼓励international students,不要因为公司宣传不sponsor就放弃,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这里他也明确提出:networking+informational interview,来找到正确的人。他当时给了一个例子。说他认识一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在BOA实习,和VP关系非常好。那个学生告诉他,他想留在BOA工作。他之后遇到BOA的HR,提到这事,HR说,no way!我们公司不sponsor,根本不可能。但后来呢?那个学生拿到了BOA的offer,以及BOA的sponsorship,因为那个VP开口要他。

他提到他自己在一个公司帮人招人的时候,当时他给了大老板3个candidate,让大老板面试了选。大老板面试完,告诉他,“我要他(其中一个),你帮我去办手续”。他说好,但回头一个,这人是international student。他怯怯问大老板,这人是international,怎么办。。。 大老板说,so what?他是最qualified。

当然,这个例子出现在小公司。小公司投的人不多,international容易跳出来。大公司人才济济,美国最好的人都在跟你竞争,人家根本不缺candidate,所以会比小公司难度大很多。但也绝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一句话: depends on how much you want it。



这里给选校的同学一些建议。楼上说的对,有些排名靠后的学校,不少大公司都会去招聘,中国人也挺容易拿到很好的offer,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决定性因素:location。板上的同学可以去关注下OSU Fisher的就业汇报帖。Fisher的中国MBA找的工作都很不错,几乎都是500强公司。但这里有一个tradeoff,这些公司的工作地点一概在美国中西部,Ohio,Columbia之类。如果你不介意在美国中西部工作,或者目标是要留美留了美再说,这些location的学校真心比在波士顿纽约LA划得来。否则,像BU在Boston,USC的LA,就业机会固然多,面对的竞争也大了去了(美国人都不要去中西部的),都在和老美竞争,就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另外,想找工作轻松,去top10。top10的就业资源我是真心羡慕啊(没来美国以前在国内是根本想不到的,来了后才意识到,来了BU要去top公司就只能靠自己了)。要去MBB,千万别去top 10后的学校,要花的networking的经历不是一般的多。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相信自己,觉得靠自己也是可以闯出一番天下的,那排名靠后的相对还是不错的学校,性价比就高多了,比如Emory,USC,UNC,还有其他很多。自己不怎么掏钱(我是2年自己掏了7万美金,有全奖又不在波村这种费钱的地方同学掏得就更少了),最后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是挺值得的。
-- by 会员 yoshimihoku (2012/12/4 21:41:01)

233#
发表于 2012-12-4 22:04:35 | 只看该作者
老大
看了那么多帖子还是不大明白informational interview是什么?

是那种一个特定时期某校友会回应你的请求、预约见面地点时间、无偿回答你针对其所在的公司进行信息咨询的一个过程吗?


“建立rapport,学习美国的工作职责,了解该公司,认识行业),而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

-------------------其实networking的重点就是第一条,后面几点属于最基本要做的research和homework吧,我想绝大多数就读北美学校的朋友从申请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这样了解学校了。同时这些CDO也会培训的。我们说的不矛盾,但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隐含着两个前提:热情和能力。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关乎他们的职责(HR)或credit(校友)。

我个人只考虑国内有限的几家buy side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回原来的firm),因此对美国industry公司基本不关心。同时学校里有那么多很好的课要上,有很多大人物的演讲要听,因而也没在找工作上花什么时间。从内心讲,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比如像IBD一样去讨好别人,这并不一定对或适合每个人)。sell自己都是必要的,但个人(我相信很多雇主也是这么认为的),更认可通过提升本身的实力来获得一份工作。美国人重视informational interview没错,但是决定是不是招一个人,最终还是实力和表现说话。当然,不可能指望外国人能获得和本国人一样公平的待遇。有时候,如果背景非常合适,公司HR也会主动approach你的(CDO也会起到很大作用),至少,我和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healthcare,J&J会专门给所有的国际学生发邮件,sell自己的program,提醒投递简历的时间。像前面有位同学说的,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非去不可的想法,想去Orlando玩一趟的同学自然会申请一下,其他的直接忽略。当然每个学校情况会有很大不同,我说的只代表我了解到的情况。

从身边中国同学来看,他们有时也会reach out,但是更多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争取别人的endorsement。最后结果也都很不错。而buy side公司则完全需要自己networking了,但是par们不会有那么多BS的问题,他们往往更关注你过去做了什么,对行业的认识以及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

另外,感觉基本上做过banking和consulting实习的,industry公司招聘一定会给一个面试机会;做过buy side实习的,banking(今年招聘在收缩,所以很难讲)和consulting往往也会给面试。buyside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所以同学们实习时还是尽量争取投行和咨询的机会。

还是鼓励分享和讨论吧。
-- by 会员 tianya111 (2012/12/4 13:09:35)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的几个想法:
1, 回国找工作和在美国找真心完全不一样,中国MBA在美国找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像J&J这样的中国项目,拿到面试并非难事,但反过来,想拿到同行业美国的面试可就不见得了,特别是Top10以下的学校。
2, “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就是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所以有点hesitate去reach out,后来我发现不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说我reach out是为了达到我自己的career goal,我并没有放低身段,反而,我认为我在drive和lead这件事情的发生,我是用礼貌的方法来影响对方,达到我的目的。


还是和刚才我的回帖中说的,你们讲的都没有大的矛盾。因为每个人的学校的资源不同,Career goal也不一样,如果是很好的学校,而且是回国找工作的话,需要做的少一些,会能有更多机会听课,听讲座,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对自己长远比较好。而反过来,如果要在美国找工作,我认为中国人不分学校都不容易,顶多Top10有一点点优势,但是3分靠学校,7分靠自己,需要做的是蛮多的。


虽然你们意见有不同之处,但是都给申请的同学提供了特别多的信息,非常的棒!
-- by 会员 bigjoe (2012/12/4 13:21:28)

234#
发表于 2012-12-4 22:04:50 | 只看该作者
嗯。大家就是分享自己的观点吧。不过,我说的还都真不是“周围同学”的例子。只是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而已。没有争论的意思。总之呢,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更合适的策略就好,过程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和引发的思考,可能对一个人未来长远的发展,比一个offer更重要吧。

不过呢妹妹我觉得啊,不用质疑不同的声音,大家都是说说自己的想法,是吧。也不用觉得别人都没有做过很多你做过的事情,正如你说的,你不是别人,你怎么知道别人的看法背后是什么样的经历呢。是吧。

你的确做得挺棒的,挺成功的。但是成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并且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大家说出不同观点,也不是要挑战你的经历,只是站在自己的经历上,说点角度不同的看法。你做mkt的,应该是比较open的,不是吗?
235#
发表于 2012-12-4 22:12:2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啊,现在一提到“networking“,基本上每个人定义不同,所以看法也就不同,这是很正常的。networking就是一个框,所有和课堂学习不直接相关的行为,几乎都可以往里装,你说是informational interview也好,别人说是喝咖啡也好,还有的是校友宣讲也好,大家觉得舒服的可行的合适自己的策略都不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好的。而且,版面也应该鼓励各种不同声音的讨论,而不是只认定了一条路,是吧。

好多不同主题的讨论,最终不过就是两条道路的选择:走主流的稳妥路线,看重现实成功的概率;还是挑战自己的极限,让自己成为小概率。没有一条道路是完美的适合每个人的。大家也不过都是来分享一下自己在路上的感受而已。

我觉得讨论到现在其实挺棒的,有人分享了自己通过networking拿到了很难实现的目标的例子,也有人指出这不是惟一可能,或者说,这不一定是适合所有人的道路。这样不是很好么?

MBA的过程本身就是要学会平衡,凡事有得就有失,目标和价值观念还有做事风格不一样的人,肯定会持有不同的角度。这是挺正常的事。

妹妹如果也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什么,有什么样的遗憾,重来一遍会更注意什么问题的话,可能会让这个讨论更完整和立体。
236#
发表于 2012-12-4 22:20:19 | 只看该作者
此外关于H1,估计妹妹是真心没有把一些完全不可能的公司作为目标公司,所以才觉得破例的话各个公司都可能,其实不是的。这也是我在上面的讨论中特别指出要做research的一个原因。很多行业和公司,就算你从上面往下压,也是没这个可能的。这不是说CEO指挥不动HR,而是CEO会有各种平衡方面的考虑,这一点可能妹妹没有经历过所以不了解。

的确,很多公司都公开宣称不招国际学生,也的确实际操作中会有例外。但这并不说明,所有说不招国际学生的公司都会有例外的。了解什么公司可能例外什么完全不可能,也是你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的一个收获。我说的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要挑战妹妹成功的难度和可能性。
237#
发表于 2012-12-5 00:24: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不同的人的不同观点的友好碰撞,非常棒!

另外,也呼唤LZ回来继续分享~~好像还没讲完呢~~~
238#
发表于 2012-12-5 00:56:3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营养的帖子,建议移到上面的板块,受教了!
239#
发表于 2012-12-5 01:14: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说说,从一个M7毕业生的角度。提供另一个角度,也提供另一种声音吧。

1. 我觉得networking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没有人会因为你会networking而hire你,你得有料才行(除非工作本身要求极强的networking能力),不然所谓的networking更像是屌丝的跪舔,只会起到反作用。Yoshi同学成功固然因为她积极networking,但是也是因为本来就有相关经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每个人应该把它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上。对Yoshi,这意味着networking,但未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2. 商学院像一个万花筒,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各自迥异的人生观和行为方式。我身边的同学有些从不参加social event,而是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忙于钻研投资,研究股票,和他们聊天也是三句话离不开investing(这些人通常最后拿到让人抓狂的巨牛offer);有些同学是social animal,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和party,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些同学忙着四处旅游,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有的同学成绩特别好;还有的同学几乎两年来都没见到过人影。。
即使是找工作,大家的approach也不一样。比如说banking,都说要积极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积极networking,但是我们有个同学几乎不参加什么recruiting event,也不怎么networking,而是专心搞好学习,很多同学以为她只是打打酱油的。结果后来人家在某投行组织的stock pitch竞赛中拿了第一名,不但赢了奖金,而且直接空降final round,轻松拿到纽约和香港的offer,是我们找banking同学里第一个拿到offer的。
所以我觉得认识自己最重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style,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要有答案。如果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商学院这个价值观这么多样化的地方,会很容易迷失自己过得很痛苦。什么事都像小马过河,每个人看问题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别人适合的未必适合你。我希望大家不要看到了Yoshi的例子就觉得压力很大,觉得不会networking就没希望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更何况你还未必想去罗马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认识到这些并积极加以弥补,才是最重要的。也不要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be open-minded, and you see a much bigger world.

3. 不同学校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排名靠前点的学校确实对networking的要求可能会低一点。buyside招聘比较less structured,所以networking比较重要,但是我身边找buyside的同学更注重的还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即使是networking,也是很targeted的,而不是乱打散弹枪。而且networking最忌讳的就是浪费人家的时间,去networking之前,要先想清what do you bring to the table? 比如investment management (Mutual fund, hedge fund etc)的networking,通常都需要精心准备好investment idea去pitch,而不是跑去说我多么喜欢你们公司我多么有激情之类的废话。
240#
发表于 2012-12-5 01:33:39 | 只看该作者
very good point. love thirteen senses as well.

我也来说说,从一个M7毕业生的角度。提供另一个角度,也提供另一种声音吧。

1. 我觉得networking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没有人会因为你会networking而hire你,你得有料才行(除非工作本身要求极强的networking能力),不然所谓的networking更像是屌丝的跪舔,只会起到反作用。Yoshi同学成功固然因为她积极networking,但是也是因为本来就有相关经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每个人应该把它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上。对Yoshi,这意味着networking,但未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2. 商学院像一个万花筒,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各自迥异的人生观和行为方式。我身边的同学有些从不参加social event,而是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忙于钻研投资,研究股票,和他们聊天也是三句话离不开investing(这些人通常最后拿到让人抓狂的巨牛offer);有些同学是social animal,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和party,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些同学忙着四处旅游,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有的同学成绩特别好;还有的同学几乎两年来都没见到过人影。。
即使是找工作,大家的approach也不一样。比如说banking,都说要积极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积极networking,但是我们有个同学几乎不参加什么recruiting event,也不怎么networking,而是专心搞好学习,很多同学以为她只是打打酱油的。结果后来人家在某投行组织的stock pitch竞赛中拿了第一名,不但赢了奖金,而且直接空降final round,轻松拿到纽约和香港的offer,是我们找banking同学里第一个拿到offer的。
所以我觉得认识自己最重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style,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要有答案。如果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商学院这个价值观这么多样化的地方,会很容易迷失自己过得很痛苦。什么事都像小马过河,每个人看问题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别人适合的未必适合你。我希望大家不要看到了Yoshi的例子就觉得压力很大,觉得不会networking就没希望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更何况你还未必想去罗马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认识到这些并积极加以弥补,才是最重要的。也不要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be open-minded, and you see a much bigger world.

3. 不同学校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排名靠前点的学校确实对networking的要求可能会低一点。buyside招聘比较less structured,所以networking比较重要,但是我身边找buyside的同学更注重的还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即使是networking,也是很targeted的,而不是乱打散弹枪。而且networking最忌讳的就是浪费人家的时间,去networking之前,要先想清what do you bring to the table? 比如investment management (Mutual fund, hedge fund etc)的networking,通常都需要精心准备好investment idea去pitch,而不是跑去说我多么喜欢你们公司我多么有激情之类的废话。
-- by 会员 wordance (2012/12/5 1:14: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19 18:2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