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蟹黄味蚕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经] 一战680,二战740,V31到V40, 摸清套路,让复习事半功倍!

[精华]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9-9-4 08:08:45 | 只看该作者
蟹黄味蚕豆 发表于 2019-9-3 23:17
不会,当日做的新题我是在第二天分析的。当时的时间分配大概是SC2-3小时,CR和RC都在两小时左右。抱歉, ...

感谢楼主回复,所以是第一天做题20题,第二天总结+再做20题是吗?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11:31:27 | 只看该作者
阿红与你_ 发表于 2019-9-4 08:08
感谢楼主回复,所以是第一天做题20题,第二天总结+再做20题是吗?

是的 如此重复就好
123#
发表于 2019-9-18 15:37:5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我学完helr 的推理模式后,每道题都去想他的推理模式是什么,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出一道题,有时候还判断错误= = gg 。 后来花了3天看完了bible, 尝试着用bible解题(我觉得bible 是“硬”做题,对你的英文水平和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但错误率还是50%。。。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否要坚持其中一种方法?(我的水平还没到能融会贯通的境地,感觉这两者矛盾的地方还是有的。。)
Thanks♪(・ω・)ノ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6:29:30 | 只看该作者
小杨yss 发表于 2019-9-18 15:37
楼主,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我学完helr 的推理模式后,每道题都去想他的推理模式是什么,要花费很长时间才 ...

em... 抱歉  基于你给我信息(都是结果) 我其实很难找到你的问题在哪里 CR最迷的地方就是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错的原因 很难通过最终的结果去推导到其原因 所以对于你的问题在哪里 我无法给你建议 抱歉! 也许你可以提供多一些细节?这样我可以跟你探讨一下 来找到原因

另外,我没有看过bible,所以关于bible的部分我无法发表我的看法或者建议。再次抱歉!

我能够给到你的建议是 不要依赖于某一种方法 而是要有选择性地去吸收这些参考书目的内容

我当时有看过的资料有曼哈顿的CR、helr的方法,一部分ron的一些视频,一些机构的课程(如果你需要的话私信我,我就不在这公开说了)、看了CD上的暴力破题法、还有一部分lawer的解答。

我最后也没有完全按照某一种方法来做 我列举一下我在这些资料里面吸纳的东西 供你参考
---------------------分割线----------------------
曼哈顿部分
我吸收了书里面一些方法和重要的原则。

方法部分:曼哈顿说,你读的时候,每读到一个句子你就想一下这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是背景信息?还是前提?还是结论?是说明了一个现象?还是论述了一个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能帮助我读CR题干的时候集中精神,所以我吸纳了。

原则部分:其实跟ron视频里面提到的一些东西是比较相似的(所以ron的就不列举了,因为不够系统化,很多细节记不得了)。要削弱和增强一个论断,那么你需要提供一个新的信息,所以题目中已经包含的信息,就可以不用考虑了;assumption是取反之后,结论崩塌。

helr的方法论
helr的方法论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开始接触到抽象的论证模型,知道了CQ的方向,但是我个人认为helr这本书上在帮助你判断题目类型和风格上说的并不清楚,这可能也是你读完之后的感受吧。对于helr的方法论,我个人认为是把它当成一个加深你理解CR的工具就好了,不用完全按照这个方法来。

机构的课程和CD的暴力破题法
两者也是高度相似的,只不过CD的暴力破题法更注重出题的pattern,而机构课程的那部分更注重抽象的思维模型。然后暴力破题法好像没有涉及到做题的process(待考证)

在process上,机构给我的启发是,读完题干之后,首先找结论,找到结论之后去找起前提,然后把逻辑链串起来。然后正确的答案一定是落在逻辑链的中间环节(boldface 题目除外)

然后将题目总结为几大类:预测结果(解释题是一种特殊的预测结果,只不过是出乎意料的结果,包含了helr的因果推理、相关性推理、类比推理)、分析原因(先说一个已经发生的现象,再去找原因,对应helr)、手段目的(对应helr的方案题)和boldface题这四大类。然后说了一下这四类题目(主要是前三类)题目的CQ方向和答案大概的样子会是什么样的。

我个人认为机构的分法比helr的那个要更实用一些,因为到我陆陆续续看了lawer的一些解答,开始深刻理解了论证抽象模型以后,我根本就不用去想到底是统计相关还是什么,其实只有正向推理(由因到果),逆向推理(由果到因)两种论证方式,机构的给的分类要更加简洁明了并且启发我进一步抽象化,去在因和果的中间环节去找加强和削弱论证的点。
-------------再次分隔------------
那我最后的做题目的process和思考是什么呢?

我按照曼哈顿说的,读完题干,然后按照机构说的重读结论,找前提,梳理清楚逻辑链。

然后看是正向推理还是逆向推理,然后从抽象的模型去入手。你多从这个方面去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共性。

我个人认为两个比较重要的东西是内涵和外延,以及控制变量的思考模式。尤其是控制变量,毕竟这个就是人类通过实验,透过一个黑箱子来了解和探究这个世界真理的一个重要方式。都是由相关,然后再一点一点非常细致弄清楚其内在机理。扯远了~

我举一些例子

比如说一个名词的内涵和外延带来的论证不准确,比如说由苹果能吃,推导到植物能吃,这个可以说是类比吧。但是在逻辑层面上来说就是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再比如说控制变量法,一个人吃盐,得了高血压。另一个人也吃一样的盐,没有得。为什么呢?可以是两个人不一样,类比的思维;可以是两个人一样,但是另外一个人还经常喝水,(他因,增加了变量)。

还是上一个例子,上面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结果,然后在探究原因,属于是逆向推理,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正向的。
小明吃盐,得高血压。小张吃盐,也将会的高血压。
还是小明、小张不一样,增加了一个变量
也可以是小张喝水,还是增加了变量

我们在认知的时候,常常就会把这个世界过于简化,假设了很多我们默认为是一样的东西,而CR恰恰是要让我们打破这个惰性的认知,nothing should be taken for granted。

除了上述我说的那些变量以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变量,实验方法、时间、剂量、人的主观行为等等等等。------------------------------再分割-------------------------

综上呢,我建议你尽可能抽象地去思考一下逻辑的论证模型,然后再去看这些资料里面有哪些适合你的武器,挑顺手的来用就好啦。

狂打了接近20分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考试加油!
125#
发表于 2019-9-18 18:55: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时间看一下私信hhh~ 完蛋= = 不知道有啥能够表示感恩之情的,只能祝楼主万事胜意,sincerely
126#
发表于 2019-9-26 20:38: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又来了(?‍
自从你上次点拨CR,我终于进步了呜呜呜,做题慢慢有感觉了,太感动了!谢谢你!!!
但我现在又深陷RC泥淖..... 我看了著名的小安阅读法,感觉她讲的更多侧重于后期二轮三轮复盘。我现在主要问题是
1. 定位很困难,回读很严重= = 我每次做题都要回去重新读几乎一整段话!!“感觉好像在这里,欸不对,这里没有,再重新找,”极大浪费时间。其实我每个句子都看得懂,但是整篇文章串起来我就不知道在讲什么了。可能太过关注细节?我其实也在边看边做笔记,试图串起一篇文章,但好像还是不太行,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qwq 是记性不好么哈哈哈哈
2. 做题速度超级慢。。4篇阅读20题差不多要40mins. 其实这个也是上一个问题延伸下来的,因为回读,所以速度快不起来。是我每天的阅读量不够大么?现在差不多每天8篇阅读,可能还要再暴力突破一下?
先谢谢楼主回复啦:)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4:32:21 | 只看该作者
小杨yss 发表于 2019-9-26 20:38
楼主,我又来了(?‍
自从你上次点拨CR,我终于进步了呜呜呜,做题慢慢有感觉了,太感动了!谢谢你!!! ...

恭喜恭喜~
RC我的个人心得其实不太多,也没有形成太多系统性的思考。因此可能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我把我觉得可能有用的一些点写下来吧,看你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先回答你的问题

先答问题2
4篇阅读20道题,40分钟的时间,平均下来每道题2分钟。其实并不算长,属于正常速度。


我个人认为好的pace大概是SC 1分20-30秒,CR大概2分20-30秒,RC大概1分50秒到2分钟一题。具体哪个板块时间多一些,哪个板块时间少一些,看个人擅长哪个领域了。我个人SC部分做的比较好平均下来1分10秒,我就留了多一些时间给CR,RC还是在1分50秒到2分钟一题左右。

你说的很对,你感觉花了很多时间,确实是第一个问题回读导致的。这里要注意,我说的是你感觉,实际上你花的时间并不过分的多。(再强调一遍,放安心,不要慌

我个人觉得每天8篇阅读的量就已经足够了,我不觉得要增加更多,甚至建议你要减少阅读篇幅。刷题永远不是搞定GMAT的正确路径,对你做了的题目做深度的分析才是。具体我在回答问题1中给你解答。

回答问题1


先说回读的问题

回读多,其实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个(以我有限的经验来看)。

原因1:阅读和做题时间分配不合理,阅读的时间太少,做题的时间太多。

我在做阅读的初期也是想要从阅读砍时间,于是读的很快,想着到后面带着题目再来阅读文章,然后解题。这种感觉在考完T之后尤其强烈。

这种感觉恰恰是错误的。GMAT的RC和托福的阅读完全不一样。你在阅读文章时候花的时间越少,你在后面解题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回读。前期我经常是2分到2分半钟快速地扫过一篇35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开始做题。但是做题的时候往往一道题要花上2分钟甚至更多来纠结和回读。最后算下来,每一道题的时间都超过了2分半钟。

后来我开始放慢阅读的速度,发现放慢了阅读速度以后,做题的速度提升了,平均用时也大幅缩减了。

我个人觉得阅读的速度大概要在1分钟100词或者120词都是OK的。超过了每分钟120词,可能有一些过快,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无法理解文章逻辑的。低于100词每分钟又会有一些过于慢,会拖累整体pace。也就是说350词、3个问题的题目要花3到3分半钟来阅读,然后每道题花费1分钟到1分10秒左右的时间来解题(鉴于有些题可能你40秒就可以选出来,所以哪怕部分题目花费到1分20秒也不会拖沓节奏)。那么整体花费的时间就会在6分-6分半中,平均一下也就是2分钟到两分10秒的时间一道题。完美!

总结一下,RC部分我认为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慢阅读,快做题。100词/每分钟的阅读速度+1分钟/题的做题速度是比较好的。

你可以回顾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阅读过快的问题,如果不是,那么看第二个原因。


原因2:没有把握住句子的句间关系

CR是小阅读,RC是大逻辑。GMAT的出题是有非常周密的考量的,通过SC锻炼大家一个准确、简洁的英文表达能力,而CR和RC则是锻炼大家的思维逻辑能力。

逻辑,是这两个部分的核心。在CR部分体现为让考生判断条件落在逻辑链内部还是外部,新条件是否能够封闭或者打开逻辑链的缺口。

RC部分的逻辑则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由一系列句子形成分论点,然后再由一系列(通常不超过3个)来形成一个总论点或者协作人的观点。

领会到了这一层,就可以像做思维导图一样地把文章解构,也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每一段话,每一个例子,或者一个引用,到底在总体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那些例子和细节是比较重要的。对出题人的点敏锐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如果不能够领会到这一层,那么看待RC文章的时候就是一堆散乱、没有组织起来的信息,自然需要多次回读。

那么要如何来训练自己解构文章,系统性的看待这篇文章呢?

就要利用到句间关系分析。关于句间关系分析,某机构有一个公开的视频,还是一样,请私信,他们没有给我广告费,拒绝公开

类似于曼哈顿在CR部分说的,每读一句,都去思考这个句子在这个文章或者这个段落里面起到什么作用。

是转折?是递进?是平行?是提供context?是总起?是引入对比?是下定义(较少出现)?还是提供例证?(大体上也就这些句间关系)

举个例子,经常看到的 people long believed that.... 作为一篇文章的开头,那么这一句起到什么作用呢?起到的就是提供context的作用,为后文的转折进行铺垫。因为都说了一个long believe了,那么你后面肯定是要引入一些新的东西,不然你说一个大家long believe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嘛?还用你说嘛?对不对

读完一整段之后,停顿一下,思考一下这一段的在整篇文章里的作用是什么?这么做比做笔记要有意义的多,考试的时候做笔记大概率是来不及的,所以我劝你早点放弃笔记依赖。最开始这么做会比较慢,但是习惯了以后都会形成下意识的反应的,再次放宽心,耐心练习就好。

那得到了句间关系和段落作用了之后,就可以按照文章的组织形式和主题将文章进行分类,比如将文章划分为观点对比(老观点会先说一大段,然后一个新的发现或者实验又得到了一个新观点,然后比较两个观点的优劣势),新观点阐述(老观点就提了那么一两句,然后通篇都集中在新观点上)等类型。抱歉,具体的文章类型我只记得这两个了。

ok,到这一步,假定我们已经可以能够系统性地看待整个文章了。那么这篇文章里面重要的点在哪里呢?(涉及部分定位的问题

是不是就是新观点?新观点中涉及到的概念?新观点提出的人?新老观点转折的原因?或者支持新观点的例证、数据、实验呢? 不能说全是吧,但是基本上都是这些(以新观点阐述型文章举例)。

一般考察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作为定位点,那么就有针对性行的去refer就好了。

然后最后说一下定位的问题

定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题目的类型是不同的,有主旨题(较少涉及定位)、句子作用题(也较少涉及定位)、细节题、推断题(这两者涉及的定位较多)

定位的技巧其实我除了那个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以外并没有太多技巧,大部分还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来的。

我觉得通过一个训练可以让你加强对定位的判断。

你每次做完题目之后,都做两个分析

分析1:对题型进行分类,判断是主旨、句子作用、细节还是推断题
然后看看出题的点是什么?是论据?是论点?

分析2:
做完题目之后,看看正确答案是怎么写的?跟原文是怎么写的?然后看看答案是怎么改写了原文(基本都是同义表达改写)

通过这样的逆推的方式可以让你对出题点和应该定位的原文有更敏锐的感觉。

--------------------------------分割线-----------------------
总结建议:
1. 目前pace正常
2. 回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读的太快,一个是读的 时候没有边读边思考句间关系和段落作用,无序吸收文章给的信息。
3. 定位问题太复杂,我也有点记不清具体的细节。只记得当时是怎么训练的了,请参考。
4. 阅读的题目数量太多了,强烈建议每天只做四篇,然后每一篇都逐句写下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段结束之后都写下一个段落的作用。深度的做4篇,能得到的提高远比你刷8篇、12篇甚至20篇来的多。多的多!

又是狂打半小时   祝顺利~


128#
发表于 2019-9-27 20:44:05 | 只看该作者
我要落泪了 你可太nice了(*^▽^*)  
我来来回回读了6遍你的建议,我想我以后也会时常读一下,看自己是不是又犯错了。
嗯嗯嗯嗯!我这就去实践,嘻嘻希望下一条留言是宣布我进步啦
再次感谢楼主 ♪(・ω・)ノ 祝万事胜意,心想事成!!!
129#
发表于 2019-9-27 20:59:32 | 只看该作者
我又读了一遍! 啊我感觉你说的太对了qwq 我就是怕来不及,读文章一直很赶很赶= = 也正是由于很赶,没能好好思考句间关系= =  还有你的做完题tips 我也在实践,嘻嘻现在更坚定自己是在正确道路上拉 (^-^)V( P.s. 嘻嘻楼主看一下私信奥)
130#
发表于 2019-10-3 20:04:15 | 只看该作者
又见楼主,记得我备考初期就是看您的帖子,SC的做题速度一下子上来的,哈哈哈,获益匪浅~
(下面想向您请教关于V的问题)
9.26刚刚一战630,问题可以说非常严重啦~
一战630(V25+Q50+潜心学习40天+OG完成+prep08的70%完成+一直以精做题目为主)
考试感觉短板非常明显(句子看不懂,回视很严重)
1⃣️之前最好的CR,但是考试33%
(哇 那个第一个逻辑题跳出来就读不懂,不断回看回看回看--后来想着逻辑肯定没问题多读一点时间好了,但是还是很多没看懂--最后导致时间不够最后十个题十分钟收尾)
估摸我这问题是长难句+单词反应慢(晕倒)
2⃣️SC感觉比想象简单,主要考平行/主谓一致还挺多的(大佬说:你这根本没进高分库啊 我跪)
3⃣️RC考前突击了,就是每天4+4(错的多的每篇精析-写文章逻辑链+定位,大概每天4,但是可能效果不好555)
下面是具体分析报告~
总体:第一部分75%正确率+平均1:50后升库(老师说大概升到34左右),第二部分正确率57%+平均快三分钟(降库),第三部分类似第一部分,最后10分钟10个题
CR1⃣️analysis/critique 25%2⃣️construction/plan 75%
RC1⃣️identify inferred idea 33%2⃣️identify stated idea 100%
SC1⃣️grammar 66% 2⃣️communication 50%
⚠️听说CR的analysis和RC的inferred是考查相似的能力?
打算10.28二战
目前规划及个人反思:
1⃣️SC回归OG-再次每个题精析+OG后解释仔细分析(找偏差)
2⃣️CR打算看看老吕逻辑(考研用书-落泪)看看自己是长难句问题还是逻辑真的有问题还是逻辑有问题
个人认为CR主要考察阅读?高难度的CR主要在1.长难句和单词难?2.题目中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变多?
之前存在的问题:1.做一遍+写一遍逻辑链,我就会记得贼清楚,这资料没法多次利用哇?2.之前对于错误选项的分析忽视
3⃣️RC打算多做做题,多分析文章
之前存在的问题:1.我所谓的精析也就是将文章逻辑链完整写出来,没有精读!2.错误选项没有分析 3.考前对inferred题型的理解=同义替换?(英语阅读基础:托福阅读27,感觉托福阅读大量考同义替换)

麻烦楼主帮我看看,最好是给一些建议啦~因为时间太紧了加上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没信心555~怕又走弯路,所以跪求大佬指点,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24 01:4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