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徐复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太上感应篇-净空法师讲解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二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晚上有很大的雷雨,你们的寮房有没有进水?这些现象本地的同修告诉我,过去很少有,但是最近就曾经发生过很多次,都是一些不平常的现象,实在是天地鬼神时时刻刻在给我们报警,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冷静去观察。 </p><p>  时代不断的在改变,谚语所谓「长江後浪推前浪」,前面的善知识离开我们了,我学佛的时候,年轻学佛的一代,他们离开我们,修行弘法利生这个任务落在我们身上。我已经进入了晚年,过年後就七十四岁了,古人有说:「七十四、八十三,阎王不请自己去」;换句话说,这个年龄就是该死的年龄。这个话,我亲近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常常谈,那个时候他大概七十三、四岁,常常跟我们说:「该死了」!这个话是实实在在的话,换句话说,弘法利生我要交棒了。你们同学们要很努力、很认真去做,也要常常想到年岁一年一年增长,做充分准备,我们要交给後人。&nbsp; <br/>  教些什麽?在中国,从孔老夫子,在佛法,释迦牟尼佛,这两位世出世间的大圣都告诉我们,「述而不作」。他们不过是承受上一代的人,把上一代人的教诲,自己能够认真努力奉行,然後再教给下一代。古圣先贤的教诲很多,而实际上我们能够用到几句,一生都受用不尽。所以我们千万要记住一句话,不要去搞创造,不要去搞创新;世法科技他们天天在创新,德行一创新就坏了。我们没有办法创新,孔老夫子都没有法子,释迦牟尼佛都没有法子,所以佛所讲的经是古佛所说的,孔子所传的道是先王之道。但是我们要懂得古圣先贤的大道,如何能够适用於现代人的生活,只要做到这一点,这就大功告成了。 </p><p>  今天社会上有许多灾难,速度太快了。我也曾经听人说,许多宗教家也谈到这个问题,古老的预言家也说到这个问题,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物质文明进步的速度太快,精神文明赶不上,麻烦出来了。所以要挽救当前的劫难(当然说是这麽说法,这是做不到的),要把物质文明的脚步放缓,把精神文明的脚步加快,精神跟物质文明能够相平均,能够相等,这是好事情,这是真正的幸福美满。这两个步伐不齐,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在不齐这种状况之下,宁可让精神文明缓慢的进步,物质文明大可以终止,这里面有很大的道理。 </p><p>  所以我们一切不求绩效,不争小利。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做事的方针自己总要把握住,无论做什麽事情,我们要想到它的影响面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如果是正面的影响,好的影响,这个面愈大愈好,时间愈长愈好。只要从这个方向着眼,就能够收事半功倍之效,我们所付出的精神、劳力,这才有代价,才有成效。 </p><p>  眼光一定要放远,要看得深,要看得远,不要为自己的利益,不要为小团体的利益,那是没有法子解决下一个世纪的难题。为什麽从前人可以为小圈圈的利益着想?从前人行,因为他的生活空间不大。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是整个地球,还跃跃欲试向星际上拓展,我们的思考,我们的修学,必须要跟实际状况同步。现代人生活的空间既然是整个地球,我们思考问题要以整个地球为着眼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p><p>  过去交通闭塞,资讯不发达,甚至於有一些人一生都没有出过他的县城,他一生生活空间就这麽大,所以他只考虑他那个乡镇、他那个县城就足够了,他一生就能得到幸福美满。 </p><p>  所以真正幸福美满是要看我们活动空间多大。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的佛菩萨们,那些众生们,他们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们起心动念所想到的那个范围是虚空法界。我们在这里就学到东西,我们想的范围小了的时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制造许许多多麻烦。 </p><p>  今天世界的纷争,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到全世界了,我们的思想、思虑依旧是拘束在我们的小团体,於是团体跟团体当中产生矛盾,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过去所没有的,现在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猜疑、误会、矛盾。从前没有这些事情,因为生活空间小,彼此不相往来,无需要考虑这些事情。现在不行了,接触太频繁了,不能不考虑,不能不学习。 </p><p>  所以常识要丰富,原则要简单,我们综合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的,乃至於综合许许多多宗教家,这些宗教的教主,他们对我们的教诲,综合起来不外乎真诚、爱心,这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所有一切宗教的教主、创教人都认同的。真诚心的爱心,我们佛家讲慈悲心,真诚的慈悲,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不附带任何条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贵贱贫富,一律平等、真诚、慈悲。 </p><p>  我们总结佛的教诲,抓住纲领,我们提出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人人都认同;末後「念佛」,他们有疑惑。我们告诉他,「念佛」,佛是什麽?佛就是前面十八个字,後面这两个字就是嘱咐叮咛不要忘记前面十八个字,就叫念佛。念真诚是念佛,念清净是念佛,念平等是念佛,乃至於念看破、念放下、念自在、念随缘,统统叫念佛。大家明白了,佛是这个意思。念佛不是念一个人,在佛法里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就代表这二十个字,他把这二十个字圆圆满满都做到了,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他表演给我们看,做出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教导我们怎麽过日子,怎麽工作,怎样与一切众生相处。诸位细细想想,确实不离开这二十个字,千经万论,这二十个字是核心;抓住核心,其他都是细节。佛在细节上说得这麽多,那就是各种不同的环境,我们这个原则应该要怎样去落实。 </p><p>  这就是佛家讲的随机说法,随类现身,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我们要得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应该说什麽法,就给他说什麽法。佛在经上举例子,应以佛身而得度,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你看多活泼!多自在!一丝毫拘束没有,一丝毫勉强不得。这正是普贤菩萨在十愿里面,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p><p>  学佛,中国人非常喜爱《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不是没有道理。古大德给我们说,这一部经是般若的纲要,般若是真实智慧,里面最重要的是什麽?无非是教我们「看破、放下」,《金刚经》就讲这四个字,看破世间如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有为法。你看破之後,教你放下。放下什麽?放下认真,别再认真了,假的!你在哪些地方认真?自私自利认真,名闻利养认真,贪瞋痴慢认真,错了!不但这些事情统统要放下,弘法利生的事情也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 </p><p>  可是诸位要听清楚,事要积极去做,心里不落痕迹,这叫放下。不是事也不做了。事也不做了,释迦牟尼佛何必给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休息,事照做,心里没有执着。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跟大家讲经说法,功德很大,那你着相了,你没放下;果报殊胜,你也没放下。一定要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真正看破放下的态度。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才真正得受用。 </p><p>  凡事随缘,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为什麽要这样做?众生没有觉悟,众生在迷,迷的时候造业,造业受恶报,非常凄惨,苦不堪言。觉悟的人,这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给诸位说是方便说,如果真的「我要大慈大悲去救他」,又错了,又着了相,你还是没放下,放下的不彻底,放下的不乾净,连这个念头都没有。 </p><p>  我常常比喻,我们左手被蚊子叮了,右手去给它摸摸、安慰它,它是不是想「我要发慈悲心,去好好帮助它、救救它」。念头都没有,这叫「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我们的功夫就成熟了,我们的修行证果才圆满。圆满是痕迹都不落,还有一点痕迹在里面,没有圆满。我们要认真,要努力,这是大圆满,究竟圆满。 </p><p>  我们要问,我们业障深重,这一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吗?答案是肯定的。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善导大师说得最好,「总在遇缘不同」,你遇的缘殊胜,你这一生不难达到这个境界。缘极度殊胜的,你看看《法华经》上讲龙女八岁成佛,缘太殊胜了!八岁是儿童,没成年。龙女是畜生,不是人身,哪有做不到的!做不到是缘缺乏。我们今天遇到的缘相当殊胜,问题在我们自己会不会契入。 </p><p>  契入真正的条件,没有别的,「尊师重道,依教奉行」。师,我不是老师,谁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今天都是跟释迦牟尼佛学,本师。菩萨是我们的学长,我们的同学,所以我们的关系都是同学。我不过比你们早学几年,多学几年,我把我修学的一些经验,贡献给诸位同学做参考。我非常非常有信心,我对於佛陀的教诲,一生可以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丝毫怀疑都没有。 </p><p>  这几天我想我们利用早晨这一点点时间,给诸位专门来报告这些问题,提供大家做参考,如何契入佛菩萨的境界;换句话说,如何契入佛华严的境界。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就是转凡成圣,要从心理上如何去转变。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1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3:1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三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各地方常常传来灾难的消息,确实频率增加了,而且灾情也愈来愈严重。台湾大地震之後,不少人逐渐开始觉悟了。觉悟是一个好现象,觉悟之後要立刻回头,从哪些地方回头?最重要的要从迷执回头,佛菩萨教导我们,转迷为悟,这才能够真正的消除灾难。我们一个人回头,能消自己的灾难;大众能够回头,能消共业。这里面有理论、有因果,可以说这种说法、想法、作法是合情合理,我们应当深信不疑。究竟从哪里转起?从拓开心量转起,宽宏大量原谅别人的过失。试问问自己有没有过失?自己能原谅自己,决定不能原谅别人,这个灾难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中断,造成一个冤冤相报的大混乱的局面。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人与物之间也冤冤相报,人与天地鬼神之间统统都是冤冤相报,这还得了吗?这些话决定不是迷信。 </p><p>  佛陀的教诲是从根本、从究竟上拔除一切灾难,拔除一切罪障,那是教我们认识自性。禅家所谓「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成佛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功德,究竟圆满的幸福。中国古老的谚语,所谓「量大福大」,气量小的人,哪里会有福报!我们看现前世间这些大富大贵的人,你只要看他的心量,心量小,这个富贵不会长久,享不到头。如果心量大,能容忍,能宽恕别人,能慈悲救济别人,这个人是真正的有福。 </p><p>  现前这个阶段是大灾变的阶段。我常常在讲席里面劝勉大家,我们要学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家亲眷属一样的想,佛在经上讲的话不是比喻,是实在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不仅仅包括人道,所有畜生道,所有鬼神道,十法界统统包尽了。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的父母、是诸佛如来,我们嫌忌的心就会断得乾乾净净,孝顺心、恭敬心才能够生起来。 </p><p>  孝敬是我们的性德,自性本具的大德大能。非常可惜,被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障碍了,自性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能现前。这个过失不在外面,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过失完全在自己,自己迷了。迷了之後才执着这个身体是我,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真我。法家讲证道、证果,证的是什麽?证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就是这麽一桩事情。所以法界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说得多麽清楚,多麽明了。 </p><p>  我们读了、听了,也点头,也赞叹,但是境界就是转不过来;不但转不过来,这桩事情怎麽想也想不通。为什麽转不过来?为什麽想不通?这里面有障碍,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我们深深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事实的真相,我们自己的真相,反而见不到。我跟人对立,不知道我跟人是一体,同一个真心,同一个本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一个,识也是一个,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才同一个法身。我们算什麽?我们每一个众生是十方三世诸佛里面的未来佛,佛说这个话说得多了!多次的提醒我们,让我们觉悟。佛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途地狱众生还是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成佛是人人平等,不是只有诸佛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不是的。一切众生个个都能做到,应该要做到。《华严》说得还要透彻,「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把无情的众生都包括了,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为什麽能「同圆种智」?无情众生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众生成佛的时候,同时就见到山河大地、草木微尘皆成佛道。这话是真的,真实的境界。 </p><p>  所以佛菩萨苦口婆心天天在劝我们,天天在勉励我们。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个好学生?好学生要听老师的话,相信老师的话,理解老师的话,依教奉行。我们读《华严》,大家在一起研究探讨《华严》,《华严》的宗旨是什麽?是教我们赶快作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一个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在世间,无论是什麽身分,无论从事任何行业,过的是什麽样的生活,就在自己本位上修行证果,圆成佛道。不必改变身分,不必改变行业,也无需要改变宗教信仰,修行证果,无障碍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回头就成。 </p><p>  佛家常讲:「回头是岸」,那个岸是什麽?岸是佛道。岸的对面是九法界,九法界不是岸,九法界众生回过头来都成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阿鼻地狱众生,只要他回头也平等成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无量寿经》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经典,里面所说的平等成佛的理论,平等成佛的方法,不需要一阶一阶的去提升,地狱道升到饿鬼道,饿鬼道升到畜生道,畜生道再升到人道,不需要这麽麻烦。一阶一阶的慢慢向上爬升,这是非常笨拙的方法。圆顿根性的人,不采取这个方法,直截了当一生就圆满了。 </p><p>  实在讲一生,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一个念头转过来就行了,哪有那麽多麻烦!理如是,事亦如是。我们今天转不过来,理悟不过来,事转不过来,但是决定不能灰心,不能够退转。我们要认真要努力,勇猛精进,用什麽方法?薰闻成种,这是个秘诀。绝不终止读诵大乘,听闻经教决定不终止。每天我们做,反省、改过不终止,每天认真的去干。这个样子,利根的人,两年、三年境界转过来了;钝根的人,习气烦恼重,有个十年、二十年也转过来了。 </p><p>  你要问哪些人真转过来?我们在《高僧传》里面、《居士传》里面、《善女人传》里面,看看古时候这些修行人,他们转过来的例子很多。现前有没有?不能说没有,我们没有见到。实在说真正转过来的人,你也看不出来。为什麽看不出来?心太粗了,粗心大意。如果你能够微细观照,你就能够发现,我们眼前也有,不是没有。 </p><p>  转过来的相是什麽样子?这个人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凡夫起心动念为我、为我的家、为我的团体,这个念头没有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人转过来了。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苦难众生着想,没为自己着想的人,这个人转过来了。 </p><p>  他能转,我为什麽不能转?他能看破,我为什麽看不破?他能放下,我为什麽放不下?实在想不通,还是读经、闻法,「闻薰成种」这四个字是我们这一生修学能不能成就的关键所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谈到此地。</p>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3:1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四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我们接触到香港与中国大陆的许多同学们,我看到大家都很认真的在精进,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修学,问题、障碍总是很难避免,原因是我们对於理论、方法、境界知道得不够透彻,所以疑虑自然就免不了。 </p><p>  昨天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他深深感触到世间的灾难太多,也感觉到生活在这个世间毫无意义,非常消沈;告诉我:「我什麽都放下了,我现在一心念佛,只求早一天往生极乐世界」。可是又告诉我:「我现在只剩下几万块钱,生活费用用尽了,我的生活怎麽办?」我想像他这种想法作法的,不止他一个。这些发心是很好,求生净土的愿望不能算不恳切,但是能不能往生大有问题。为什麽不能往生?他做错了,往生这个事情怎麽能够着急?急着赶快要去,原理上是讲得通,做得不如法。你还怕你的生活费用用尽了,没有来源了,你这不叫自生烦恼! </p><p>  所以我告诉他,佛在经论上常常开示我们,一切要随其自然。我们每天应当做的工作要照做,别说是在家,出家也不例外,古德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每天都要将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这个叫学佛。放下,该放下的他没有放下,不该放下的他放下了。他把他的工作放下了,这是不该放下的;该放下的,心里面的忧虑,心里面的牵挂,这个要放下。让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除此之外,一切忧虑牵挂统统放下了,这才叫真放下。他搞错了。这不是学佛,家也不顾了,工作也不要了,每个人学佛都是这样学的话,佛法就不可能住在世间。为什麽?破坏世间法。世尊在经论上常常提示我们,「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你把世间法破坏了,这怎麽可以?佛法不但不坏世间法,佛法能随顺世间法,所以佛法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道理在此地。 </p><p>  诸位一定要懂得,放下是从心理上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心理上果然放下了,事上决定没有障碍,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事上必须要放下,那释迦牟尼佛也应该放下,何必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你想想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祖师大德为我们演说的,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不能够把佛的意思错会了,不能够错解佛的意思了。 </p><p>  怎麽念佛?一天到晚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吗?为什麽古人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要多想想。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佛土净」,念佛是手段,目的何在?念到心清净,用这句佛号把我们的妄想、烦恼、杂念、分别、执着统统打掉,这个叫念佛。念佛的人一定深信因果,因果法则里面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不必去争取,不必去攀缘,安分守己。日常生活只求能穿得暖,吃得饱,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还有多余的要懂得帮助别人,要发心多修布施,多积功德,福慧双修。 </p><p>  我在讲席里面也告诉诸位好几次,有人问我怎麽念佛?我告诉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我是这个念佛法。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每个事也是阿弥陀佛幻化的,山河大地、草木土石统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例外,你能不能看见?我眼睛里,我心里面,全是阿弥陀佛。念是心,现在的心,於是自自然然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礼敬的心就生起来了,这是「心净则佛土净」。 </p><p>  所以我们对於往生这桩事,没有犹豫,完全肯定,决定没有怀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老家,哪有回不去的道理!问题是你认不认识路?路就是方法。你了解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西方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们还有什麽忧虑?这个世间再不好,不要嫌弃。为什麽?自性娑婆,唯心大众。所以我们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保持自己一个真诚、清净、平等的心,这叫念佛。不一定把佛号挂在口上,佛号挂在口上是对治烦恼的办法,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压下去,这是做功夫,对治妄想烦恼习气,一切时、一切处常常有这种高度的警觉就好。 </p><p>  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诸位要晓得是六道三途,我们念头一起都是六道三途。一个善念,三善道;一个恶念,三恶道,所以才晓得念头可怕。佛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对治,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念头才一起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你能够常常保持「清净平等觉」,你就是真念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什麽叫清净?心地上一尘不染是清净。什麽东西染污?七情五欲,这个东西是染污,所以你动感情。感情是什麽?「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叫七情;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动了这些东西,你的心就是轮回心,我们要把轮回心念掉,要把菩提心现前;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只要菩提心起来了,念出来了,往生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一念、十念,必得往生」。菩提心不能现前,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连世间法都说心心相印,我们要跟佛心相应,心心相应,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 </p><p>  所以每天该干的活,一定要照常去干;明天往生了,今天的活还是要照常干。不能说明天我要往生了,今天的事情我不做了,那你去不了,你根本就不懂得往生之道。只要一口气没断,我们应尽的义务,就要把它做好,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做圆满。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什麽身分,从事哪个行业,每天干的是什麽工作,为社会,为众生。纵然你是一个家庭主妇,你要为家庭,为你家里面每一个成员去服务,你每天所作所为皆是行菩萨道。不能说我明天往生,今天菩萨道不干了,那你不是自己障碍自己吗?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决定不能够中断,只要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这就是菩萨道。我穿衣为众生,我吃饭为佛法,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为众生,为佛法,为佛法久住世间。 </p><p>  我做一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见闻觉知,认识佛法,仰慕佛法,发心学习佛法,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行持为佛法。如果我们做的样子是个坏的榜样,家也不要了,事业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跑到深山找个洞里面去念佛,社会人看到这个样子吓死了,「这个佛法是邪门外道,不能学」,这是破坏佛法。 </p><p>  所以学佛的人要有智慧,要懂得应该怎样作法,你的所作所为决定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的,让众生看到你的行持,他觉悟了,他明白了,他回头了。决定不能让我们所作所为,让众生看到反而增加疑惑,增长分别、执着、疑虑,那我们就完全做错了。 </p><p>  由此可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听,不能不多听,有疑一定要问,问得好。昨天这个居士来问我这个,问得好!为什麽?像他这一类的迷惑有不少人。这一问,我们明白了;一解释,大家也都明白了。所以学问,我们要学着问,多问,不要怕问。疑虑消除了,信心才能建立,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念佛,怎样学佛,怎样才能成就佛法。 </p><p>  佛菩萨教人没有别的,用世间话来说「通情达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哪一个不通人情!不通人情,说法就不契机;不通达理,说法就不契理;契机契理,一定要做到通情达理。所以佛法才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在经论里常常念到的。我们要随顺自己生活环境,随顺自己生活的方式,随顺自己工作的习惯,样样都随顺;随顺里面求进步,改正自己的过失就是进步。 </p><p>  儒、佛都讲求改进,佛家六度里面讲「精进」,儒家讲「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怎麽精进?怎样日新?改过就是精进,就是日新,所以叫改进。我们自己的误会,我们自己的错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作法,明白了,把它改正过来,就进步了。 </p><p>  所以学佛的同修,我们必须还是要过我们正常的生活,做我们正常的工作。佛教我们放下,是放下在生活上、工作上,许许多多的忧虑、牵挂、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些东西放下,我们的生活愉快,工作愉快,这个佛才念得好。时节因缘到了,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没有到,天天盼望,「阿弥陀佛怎麽还不来接我」,你的业障没消掉。业障消除了,时节因缘到了,佛自然现前,不要着急!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0 13:35:57编辑过]</font></div>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五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遇到一位从中国大陆来到道场听经的居士,他欢喜佛法,告诉我深信佛法,但是他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净土。我当时还没有听到这个话,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他写了个纸条给我,回来的时候我才看到。总算是有善根,向往佛法,学佛时日不深,才两年,这个现象是正常的。我想想我自己学佛,几乎在前十年都不相信净土,在学佛的前七年排斥净土,欢喜研究佛教的经典。自从辞掉职务以後,跟忏云法师住茅篷,在茅篷里面住了五个半月,忏云法师叫我读印光法师《文钞》,我在那段时间将《文钞》正续篇看过两遍。他又叫我读《弥陀经疏钞》、《要解》跟《圆中钞》,并且要我做「科判」。当然科判不是我做的,科判是古大德的,他要我把科判列成表解做成「科会」,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到佛家的经典段落、章法、结构、层次那样的精严,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科判列出表解之後,对於章法结构一目了然,於是全经的义理就能看得很清楚。 </p><p>  以後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是专修净土的,专弘净土的。我在忏云法师这五个月当中,不排斥净土,这就是进了一大步;到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劝勉我修学净土,这又进了一步。可是不能够专心,对於佛门这些大经大论,非常偏爱,所以我跟他老人家学般若,学唯识,当然都是学了一些入门的东西。以後学了一部《楞严》,在大经上紮下了基础,而对於《华严》、《法华》非常向往,读古人的注疏。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说法教学,自己还有工作,应酬又非常之多,所以我们只有在上课的时候跟他接触,也就是每个星期有两次,其他请教的机会就非常非常的少。可是跟他相处十年,他老人家的行谊、道德,这个感召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於净土才生起信心。 </p><p>  至於我专修专弘净土是在讲《华严经》之後。我在台北启讲《华严》,有一天忽然想到《华严经》里面,最重要的代表是普贤、文殊菩萨,末後一位重要的代表是善财童子,我忽然想起他们修什麽法门?仔细把经典读一遍,这才恍然大悟,他们都修西方净土,都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於是我就认真反省,文殊是七佛之师,过去七尊佛的老师,是古佛乘愿再来,倒驾慈航,以菩萨身辅佐毘卢遮那如来,辅佐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他们在《华严》末後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想这是什麽人?这不是普通人物。就迹象而论,他是华藏世界等觉菩萨的身分;如果就本地而言,久远劫之前他早就成佛了。这样的人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净土如果要有问题,他怎麽会如此的示现?普贤菩萨更不必说了,《华严》总归结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p><p>  我们要问,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产生怀疑,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那我们要问,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是有、还是没有?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是有,我们同样也可以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一有一切有」,不能说我们这个世界有,西方世界是无、是虚幻的,那你这个想法完全错误了。深入大乘的人,肯定十法界依正庄严确实存在,为什麽?「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心里面想极乐世界,就会有极乐世界出现。你要问为什麽,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能生的是一个,这是真的,决定不是虚妄的。这一个是什麽?是心、是识、是想,佛家讲这个东西叫真如、自性、真心。 </p><p>  佛讲了很多名词,讲了几十个名词,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麽讲这麽多的名称?这是佛教学的善巧,佛教我们不要执着名相,你懂得意思就好。名不能执着,相也不能执着,为什麽?名字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是所变的、所现的,它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你明了就好,千万不能执着,执着就坏了,一有分别执着,你就迷了。佛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开悟,怎样才能开悟?离妄想分别执着就开悟了。所以他一桩事情说许许多多名相,这样说也行,那个说法也行,不必固执、执着,这是教学的善巧,教学高度的智慧。 </p><p>  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经论里面给我们显示事实真相,佛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相不相信有心有性?如果肯定有心有性,那你就能够肯定心性会现相;心性能现相,所现的相从心想生。人善心善意善行,就现善好庄严一真之相;心恶念恶行恶,就现三恶道的恶相。我们把这个道理会通,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问题就解决了。不但极乐世界存在,所有宗教里面所讲的天堂、所说的地狱,我们都肯定它是存在的,都是事实真相。大乘经佛给我们讲十方诸佛无量无边刹土,无尽无数的依正庄严的世界,我们完全肯定。 </p><p>  那你要说,这些话我听了不反对,可是疑情不断,我没见到,怎样能证实?你要想求证也不难。我问你:「你晚上睡觉会不会作梦?」不但晚上睡觉会作梦,中午睡个午觉也作梦。梦中有没有境界?有,这个你有经验。你每天晚上做的梦相不相同?不相同,梦中现的是境界,现的是世界,依正庄严;梦醒了,你想一想梦里的境界还记得清清楚楚。正在作梦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它是假的,醒来之後才知道这是一场梦。 </p><p>  我们现前的世界是梦境,西方极乐世界、一切诸佛刹土、十法界依正庄严,告诉你全是梦境,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不能说这个境界没有,你也不能说这个境界有。你说这个境界没有,它现相,我们确实在这个境界里面;你说这个境界有,事实上不可得,它是梦境、是幻境。 </p><p>  佛告诉我们「藉假修真」,这个幻境是假,依正庄严是假,在这个依正庄严里面你去求真。什麽是真?能变的,能现的,能生的,那个「能」是真的。真是什麽?真如自性。佛家教学的宗旨,就是教你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整个大乘佛法教学的中心。方法太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我们念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太多太多了,但是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明心见性」而已。 </p><p>  我们因为烦恼业障习气太重了,在这个世间我们没有能力断烦恼,没有能力得清净心;换句话说,没有能力明心见性。阿弥陀佛在那里示现一个道场,那个道场清净,对於真正想明心见性的人,他提供了很好修学的条件,接引志同道合。凡是真正想作佛的,你到这个地方来修学,他帮助你、成就你达到明心见性。 </p><p>  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赞叹,《无量寿经》你们念过,世尊对阿弥陀佛的赞叹,称之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释迦牟尼佛的赞叹,代表一切诸佛的赞叹。所以善导大师说得好,「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史传上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的化身那就是阿弥陀佛。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修学净土,我们还能不相信吗?还能有怀疑吗? </p><p>  佛法的修学不反对怀疑,欢迎你怀疑,有疑你才能求证,断疑才能生信,「信为道元功德母」,所以真正信心的建立是要把疑惑断尽。整个佛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教化众生,教学的重点就是劝人求生极乐世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绝大多数是中下根性,这是占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以上,上根利智的人少;只要你能够相信佛的话,依教奉行,念佛求生净土,你就一生成就了。你要不相信,自己再搞其他的法门,行,时间长,慢慢来,无量劫又无量劫,你才能搞得成功。到你成功之後,再看到过去那些古佛,当时我们在一块修,你修净土,你早成佛了,我搞这个法门,落後落这麽远,你会很感叹,才知道选择净宗是正确的。 </p><p>  专修专弘,决定不改变,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古往今来,你看看念佛往生希有的瑞相,足以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好,今天时间到了。</p>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六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再过二十天就是两千年了,千禧年就到了,世界每个地方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我们也在这个时候举办一个「温馨晚会」,而且邀请新加坡九大宗教一起来参加;不但请他们参加,我们请他们作大会的主人,我们从旁协助。 </p><p>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整个世界灾难频繁,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每个人都忧心忡忡。有些人认为这个灾难是不能避免的,可是也有人说这个灾难是可以化解的。所以有人来问我,我们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开端?我们综合佛法、所有一切宗教,古今中外的这些贤圣们,他们所说宇宙生命的起源,佛法里面讲的是心性,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古老的印度教它的历史比佛教长远,印度婆罗门教至少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他们说宇宙的起源是「梵」、是「我」,他这个「我」不是小我,而是佛法里面讲的「常乐我净」之我,是真我。一般宗教讲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生命也是上帝创造的,神造的;也有宗教把上帝看成智慧,大乘佛法说为法身,都是从本体上讲的。 </p><p>  这一个认知就是大圣大贤,你怎麽会认识?你怎麽会知道?在佛法通过戒定慧的修学,从甚深禅定里面开智慧了,这是菩萨三慧,由三慧而认知,而肯定,这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它的范围多大?佛家讲十法界,讲百界千如,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世出世间的大圣人,无不在这上面下功夫,然後亲证这个境界,肯定现在人所谓超经验的精神实实在在存在。这就是上面所讲的心性、梵我、上帝、法身、神确实存在,永恒存在,这是能现、能生、能变。 </p><p>  而我们经验当中的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精神的现象,一个是物质的现象,这是所现、所生、所变;所现、所生、所变的是无量无边。可是诸位要晓得,能生能变的是一个,由此可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p><p>  我们常常听到国家领袖对全国人讲话,说:「全国同胞们」,我们从大圣人这个认知,那是虚空法界一切同胞们,这个范围就大了,同一个根生的,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认识。认识了之後,回过头来再看一切众生,有认清楚的,还有迷惑颠倒完全不了解的。认识清楚的,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佛,称之为菩萨;迷惑、不认识的,称之为凡夫。在宗教里面,认识清楚的称他是神,称他是先知,称他是天使;不认识的,称之为凡人。 </p><p>  这些大圣大贤教导我们认识事实真相,方法是教我们转变,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方法里面的总纲领。我们也在学,可是怎麽转也转不过来。曾经听说种善因得善果,於是也学着做好事;好事也做了不少,可是业报没转过来,这是什麽原因?就像《了凡四训》後面附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一篇东西大家看看就知道了。俞净意穷苦潦倒,遭遇的是大难、大不幸,他也天天行善,是个读书明理之人,为什麽业转不过来?怨天尤人,做这麽多好事没有好报。灶神就点化他,你所行的善完全是表面的,口善、身善,你的意不善,心不善,所以你转不过来。灶神给他那一番开示,很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去读诵,检点我们自己。 </p><p>  所以古大德教人修行从根本修,什麽是根本?根本是心。只要你的心善,你的念头善,没有转不过来的业报,没有化解不开的灾难。就像一棵树一样,心是根,念头是本,身是枝,口是叶,你在枝叶上去修行,你的根本烂掉了,还是没救;根本上救过来了,枝叶容易,枝叶就不难了。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表面上积德行善,业力转不过来,最後怨天尤人,说佛菩萨不灵,说神不灵,对不起他,跟俞净意完全一样。 </p><p>  所以转要从心里面转,要从念头上转,转成纯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从心、从念头上转过来了。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所以人家能够转迷成悟,转凡成圣,道理在此地。 </p><p>  我们今天口也善,身也善,可是常常看到别人都不善;那个不善的人有好果报,我是天天积德修善得不到好果报,心里不平。所以你要晓得,你的身善口善,你的根坏掉了。从根本做一个大转变,从心里,念一切人物的善事,不要念人家的坏事,人家没有坏事,坏在我们自己的根,我们看到别人的坏事,就知道我们的根坏了。为什麽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人家的根好,根没有毛病。 </p><p>  修学的目的,我们总归结,就是非常现实的「和平」两个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土。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众神的世界,我们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看到,那个现象确实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它那个数量之多,我们没有法子想像,不可思议的境界,人家都能够和睦相处,都能够平等对待,而且都能够做到互相的尊重,互相的敬爱,互助合作,只有建树,没有破坏。所以我们看到华藏世界,看到极乐世界,看到众神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真正充满了「真善美慧」的生活,我们向往了几千年、几万年,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是不能实现。什麽原因?我们不和,不能跟别人和睦相处,我们不能够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原因就在此地。 </p><p>  所以今天我们提倡佛陀教育,提倡宗教教育,我们的目的就是向往一切世间、一切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唤醒一切众生的正觉才能达得到;唤醒一切众生的正觉,除了教育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方法能达得到的。中国古圣先贤重视教学,把教学当作人生第一桩大事来看待,《礼记‧学记》里面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後,形成中国文化的主导不可分离的一环,佛陀教育由帝王亲自来主持,儒家的教学交给宰相去执行,世出世间圣贤教育在这一块土地上同时发扬光大,这是中国这个民族之幸,能够创造中国的文明,中国的文化。可是在晚近清朝中叶之後,很不幸我们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所以才遭受两百多年的灾难。 </p><p>  我们有这些痛苦的经验,从经验教训里面省悟过来,也看到科技文明带给世人负面的影响,反覆思惟,还是要靠宗教教育才能挽救这个世界。唯有宗教教育能够普遍的推行,教导大家明了我们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是永恒的,凡是宗教徒都肯定有过去生,还有来生,这一生时间很短,来生的时间长,一定要断恶修善,转迷为悟,我们要追求永恒的幸福。要悔过,要忏悔,培养自己的善心、善念、善行,眼前的天灾人祸,纵然不能完全避免,我们肯定灾难可以减缓,灾难的范围可以减轻,能为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众生,带来真实的福祉,希望我们大家认真努力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17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七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七十八节,这一节有四句: </p><p>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p><p>  我们在科判里面的标题是「显横之恶」,显是明显,横是横行霸道,欺负别人。注解里面也说得非常好,「事出无心」,偶尔做这些破坏的事情,损人而不利己,这个已经是过失了,如果要是为了夺取别人的财宝,而令那个人家家破人亡,这个罪过就非常重。或者是明显的仗势欺人,或者是用阴谋诡计,纵然能够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逃不过鬼神的惩罚,也逃不过冤冤相报。 </p><p>  水灾、火灾,水火无情。这些年来我们在资讯里面常常看到,许许多多地方发生水灾、火灾,有些天然的灾害不谨慎而招致火灾,已经就很不幸了。如果是有人故意的放水,这个放水像长江黄河的堤防,有意把它破坏,或放火烧毁别人的居住,这个罪过我们凡夫不知道,可是《地藏经》上说得非常详细,《地藏经》上告诉我们,放火烧山损德最严重。你想想看,山林里面居住的这些野兽、蜎飞蠕动,不知道有多少,这一把火要烧死多少生命,这个罪还得了!比发动一场战争,杀死几千万人,那个罪过还要严重。 </p><p>  世间人不晓得,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小小的利益,放火烧山。这种人纵然能得到眼前一点小利,死後没有不堕三途的。三途罪受满之後,冤冤相报,佛法里面所说的,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几时你才能还得清。我们学佛,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一类听得太多了。总要记住,要时时刻刻多想想,把这些道理想通了,因缘果报的事实观察清楚了,然後摆在你面前再大的利润,你也不敢做这些事情,你就有警惕心。 </p><p>  人在世间,只要你稍稍细心观察,你看到芸芸众生,每个人的际遇不相同,业报不一样。有些人一生过得很幸福,家庭事业很美满;有一类人,人生一生都不如意,灾祸绵延不断,一生困苦不堪。同样是人,为什麽际遇这样的不平等?佛菩萨告诉我们,各人造的业不相同,不平等不是人为的,纵然遇到有些人来障碍,那是缘,不是业因,那是属於外缘,决定是自己造的业。所以佛说人生在这个世间来为什麽?佛的答覆就四个字,「人生酬业」。你来到世间干什麽?你来受果报的。你过去生中造善业,你这一生得善果报;你过去生中造恶业,你这一生遇到恶的果报。人到世间来就是为了这个。可是人迷惑颠倒,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所以因果就不会断了。在我们一生当中,没有彻底觉悟的时候,恶业多,善业少;只有彻底觉悟之後,才把恶业断掉,认真努力修善,要彻底觉悟,真的觉悟了,才能转得过来。 </p><p>  一生际遇不幸,这种事情自古至今,中国、外国,处处都有,我们看在眼里没有感触,真正所谓麻木不仁,愚痴到极处。聪明人、利根人看在眼里,他就觉悟了。为什麽一切众生有这麽多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遭遇?利根人一观察他就觉悟了,他就明了了。钝根人、愚痴人,他不懂。利根、聪明人看到之後,他就回头。 </p><p>  尤其是有殊胜的机缘听到圣贤的教诲。什麽叫圣贤?什麽叫神明?什麽叫上帝?什麽叫佛菩萨?名称尽管不同,境界完全一样。这些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因缘果报的事实,他们通达明了,观察入微,我们尊称他作圣贤。我们不明了,他们明了,他们告诉我们的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迷惑颠倒的人,以自己的凡夫知见,测量圣贤人的见解,对他真诚慈悲的教诲,我们还加以批评,不能够接受,认为他这是骗人的,用种种手段无非是劝人行善而已。我们用这种心态来对圣贤,这是很大的罪过,这个人是没有福报。真正福德深厚的人,接触到圣贤教诲,决定不怀疑,而能够生起尊敬心,依教奉行。 </p><p>  明白这些恶行,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有没有?大概重大的我们没有犯,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情,有意无意障碍别人,欺骗别人,难免!不但我们会欺骗人,还会欺骗父母,欺骗师长,欺骗诸佛菩萨,常常犯这种过失。我们又希望自己每天能够积德累功,这些小的过失不能够防止,不能够杜绝,我们积功累德那只是一句空话,决定没有事实。 </p><p>  但是世间人,无论古今中外,哪一个不希求福报?哪一个不希望避免灾祸?事实上福德求不到,灾祸常常遇到,这究竟是个什麽原因,没有认真去想想。这个愿望,可以说是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乃至於不分族类,畜生也有这个希求,鬼神还有这个希求。如果一切希求都能够满愿,不听从圣贤教诲是决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教导我们,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行为,时时念着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做缺德破坏的事情。 </p><p>  在佛门里面,尤其我们看到出家人,出家人有些行持不如法,我们可不可以批评他?决定不可以。他再坏,他再恶,他将来自己受果报;我们批评他,我们的罪过就不知道有多重。什麽原因?实在讲很少人懂得。出家人这个形象,穿上这个衣服的形象,你想在外面走一圈,有多少人看到,阿赖耶识里佛的种子种下去了,一看,这是佛,他那个佛的念头起来了;他所做一切恶我们不谈,这个形象会叫许许多多众生种善根。纵然他有恶的行为,我们如果到处给他宣扬,让社会大众看到所有的出家人都不是好东西,都在那里造业毁谤,这个罪过你要负责。所以往往我们造的这个恶因,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认为很小的事情,没有想到这个影响这麽大。无论是善是恶,我们一定要能观察到、体会到它影响面有多大,影响有多深,影响时间有多长,你从这上面一想,自然就收敛了,我们就会做善的影响,不善的决定不敢做。 </p><p>  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善恶的报应非常快速,特别明显。一念善心善行,善的果报立刻就现前了;一念恶心恶行,灾祸立刻就遇到。怎麽能够不谨慎,不小心。尤其要慎独,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身为佛弟子,活在世间一天要尽一天的职责。佛弟子的职责是什麽?如来家业。如来家业,最低限度对社会广大群众规过劝善,这是我们的职责。不但我们常常劝导大家,我们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给别人看;至少我们要能做到一个样子,一生不说任何人的过失,我们带头。看到社会人与人相聚的时候,就是是非长短。今天社会为什麽会这样子乱、不安,都是出於口舌。我们看到这个病态,就能够反省,就能够检点回头,从自己本身改过来,那就是劝导社会大众。活一天就做一天,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天空过的;一天空过,我们一天就造罪业了。好事情有别人做,我们欢喜赞叹,立刻就让给别人做,道家老子说过「功成身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绝不居功。 </p><p>  昨天李居士告诉我们,新年举办的「温馨晚会」,去年办过一次,今年扩大。听说「佛总」也办了,小乘法师们也在办了,我听到非常欢喜。我给李居士说了,既然他们大家这麽热心来办,明年我们就不要再办了,让他们来办,我们随喜,我们就很轻松。我们记住圣贤教诲,「但开风气不为师」,只要带头、带动了,我们立刻就退下来,我们去做他们不做的事情;已经有人做的我们不做,没有人做的我们来做,这个就非常有意义。什麽事情没人做?讲《华严经》这个事情没人做。我们可以全心全力来做这桩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让给他们去做,好!我们修随喜功德。 </p><p>  佛教给我们在世间,一切随缘而不攀缘,真正发心学佛的人,章嘉大师说过一生都有佛菩萨的安排,不要自己操一点心。所以你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绝对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只有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我们干这个。我们来到世间就是帮助众生的,就是利益社会的,决不求自私自利,这是佛菩萨、古圣先贤对我们的教诲。所以《感应篇》里面所说的种种恶行,我们要记住,决定不可以违犯。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17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八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天有一位同学问到,临命终时,如果观音菩萨来接引,可不可以跟他去? </p><p>  这一桩事情关系重大。一个念佛人,如果一心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没有来,观音菩萨来了,这个时候怎麽办?如果在平时,我们对於观音、弥陀都有很深厚的信心,那就没有问题。如果平常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对於观音菩萨比较淡薄,临终观音菩萨来接引,未必可靠。如果一生当中都是念观世音菩萨,回向发愿求生净土,临终观音菩萨来接引,决定不错。所以这个问题在乎我们自己修行人的本分,我们是以哪一部经、哪一尊佛菩萨为根本的依靠。通常往生品位高的,临终的时候都会见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如同经上所说的,还有诸佛菩萨,也有声闻大众。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这个疑问就可以断除了。所以平常我们念佛,都是念阿弥陀佛,祈求阿弥陀佛的加持,临终决定要得阿弥陀佛接引,这是最稳当的。 </p><p>  另外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遇到有一位同修,他写了一个纸条给我:虽然学佛多年,所遭遇的环境非常恶劣,苦不堪言。回到新加坡,也遇到同修跟我讲类似的这些遭遇。 </p><p>  我想这样遭遇的人,不止一、两个,在社会上非常之多。於是对於佛法的修学,消灾免难,转变业力,生起疑惑。这桩事情,我在早年讲经,为什麽首先劝同学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道理就在此地。许许多多人实在是不明究理,以为自己学佛学得不错,以为自己很善良,能够持戒,每天诵经念佛,为什麽不能转业报?时间久了,疑虑重重,对佛法、对经典丧失信心。这种情形自古以来就很多,现在社会更多,不但在家学佛有,出家学佛的也不少。所以我们想到这桩事情,就想到《俞净意遇灶神记》,想到这一篇文字里面所说的,他们一切遭遇跟俞净意先生没有两样。所以这一篇文章很值得大家做参考,也值得我们自己反省检点。我们自己的业障有没有消除,我们自己现前在这个世间是不是都能够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如果做不到,原因究竟在哪里?要把它找出来。 </p><p>  《俞净意遇灶神记》这一篇是我们最好的指引。他也自以为是个老实人,自以为是个善人,可是他的环境一年不如一年,非常艰苦。他求灶神,写上疏文,求灶神帮他转呈给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叙说他自己生平读书积行,所谓积功累德,为什麽功名不能成就、妻子不全、衣食不继,遭这样凄惨的果报?年年干。 </p><p>  这一天真的灶神化身示现了,腊月三十敲他的门。进来之後,看到一位老先生,这个老先生说我对你们家的事情知道已经很久了,这个人是灶神化身。他说你的意恶太重,专务虚名,你搞的都不是真的,假的。古时候读书人惜字纸,这是对於圣贤人的一种尊敬。字是智慧、学问、经验传达的工具,古时候「文以载道」,所以对於字纸不可以轻易糟蹋,路上遇到字纸,都要捡起来焚化。俞净意是个读书人,当然提倡,路上遇到字纸,他也会捡起来焚化,可是他自己家里面,还是拿着这些写字的纸去糊窗、擦桌子。口里面说不要污秽字纸,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只是在外面表面做给人看看而已;没有人看见时,完全没有在意,这有什麽用处!这是做表面功夫,没有真心去做到。 </p><p>  灶神又跟他讲,譬如放生,你是因人成事,有人提倡放生,跟到後面一起去;没有人提倡,你不会发心,你不会主动去做。所以你那个慈悲的念头,并没有真正发出来。 </p><p>  再说口过,这就非常严重了。他是读书人,很聪明,很会说话,而且说话非常刻薄,常常取笑於人;事後他也知道自己有失厚道,换句话说,还有这麽一点良心。所以灶神来劝他,这个毛病习气改不了,喜欢说别人过失,还自己以为自己很老成,很厚道,你这是自欺欺人。这是说出他的过失,你全都是假的,没有一处是真的,你在没有人见到的时候,你的贪念、淫念、嫉妒念、偏激念、贡高我慢念、希望将来的念头、报恩报仇的念头,你的妄念太多太多了,这些都是属於恶意,你的心里面是这种东西。这种念头不改掉,你逃祸都来不及,你到哪里去求福? </p><p>  总结你生平善言善行全是假的,全是敷衍塞责,没有一桩事情是真实的,你还想求老天爷给你好的报应,哪有这种道理! </p><p>  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是不是真的善?这几天我特别劝大家,这个话我讲了很多很多次,心善、念头善、行善才能转业报。绝对不是行为表面上做出来那个善,你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这个心跟念头是意恶,你不能从这上面根本改变过来,你求消灾、求福报,决定得不到。 </p><p>  所以人要真干,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从根本修。我们有没有从根本改?真正的根本,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天天去培养,起心动念都与这十个字相应,那你就是从根本修了。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全是虚假的,全是自欺欺人,你不遭难,谁遭难? </p><p>  所以灶神教导俞先生,从今之後,你的贪念、淫念、客气、妄想种种杂念,你要克服自己,你要认真努力把它改掉。 </p><p>  人会责备别人,自己一身过失不知道。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这个话说得好。你见到别人的过失,你自己已经往下堕落了,「左」是往下降,「右」是往上升。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能大师他自己叙说的。他跟神会的一番谈话,他坦诚跟神会讲:「我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这是六祖说的。人家一生成就道业,真正原因在哪里?就是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见自己过就是开悟,你要不知道自己过失,你怎麽能改过?改过是真功夫,真修行。 </p><p>  所以灶神劝俞净意,从今往後,只向一个善这一边努力行去,尽心尽力行善事,善事是成就别人的好事,绝不障碍别人的善事。尽心尽力行善,决不求果报,决不求虚名。不管事情大小,老老实实去做,耐心的去做;没有力量去做,也要有随喜功德,见到的时候也能生欢喜心,也要能有几句赞叹。要有长远心,不能够懈怠,不能够懒惰,不能够自欺。你果然能够这样去做,将来一定有不可思议的善果。 </p><p>  听了以後,他深受感动,认真反省检点,知道自己一身的毛病。从此之後,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他都觉得天地鬼神在看着他,所以念头真的转过来,真干! </p><p>  我们一般人求佛、求菩萨,佛菩萨为什麽不来?这个道理很简单,佛菩萨对你了解得很透彻,来了劝你你也不肯干,所以佛菩萨不来。俞净意为什麽感动灶神爷来了?灶神爷知道这个人良心没昧,虽然做很多错事,还是有一点良心,还是有救,灶神来点化他。 </p><p>  我们想想,我们不如俞净意,俞净意能回头,我们回不了头;纵然佛菩萨来了,我们还照样欺骗佛菩萨,照样干坏事。这要到什麽时候佛菩萨来救你?一定自己堕阿鼻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罪报,罪报受完之後,从地狱出来,什麽时候自己良心发现真想改了,佛菩萨就来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诸佛菩萨真正的大慈大悲,只要我真想改,他就来了。我还没有意思真的想改,佛菩萨不会来,神明也不会来。 </p><p>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真的想消灾免难?真的想改过自新?真想,就要真干。《俞净意遇灶神记》对我们现前业障习气深重的人,就把它当作早晚课来用功夫。早晚课不必念经念咒,你就念念这篇文字,念完之後认真反省检点就好。自己有一个纯善之心,学佛才能成就。如果心恶意恶,身口那一点善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最重要的是心善意善,心善意善才能够往生净土。 </p><p>  西方净土佛给我们介绍得很多,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讲心善跟意善,身口是下善。何况我们今天连身口都不善,坏透了!这样的人念佛还能往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一生当中,希求永脱轮回,亲近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学做上善之人,这个样子念佛回向求生,就决定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23:38: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六九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我在澳洲,一位天主教的神父告诉我,过去这一个大世纪,我们认真的反省,知道有许多事情做错了,招致种种灾难与不幸,希望在下一个世纪,底下的一个一千年,我们能将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真正的觉悟。人在大劫难当中有所省悟,中国古人讲否极泰来,苦尽甘来。一般宗教真正修行人,几乎都有同样不同程度的觉悟,这是好现象。 </p><p>  我们学佛,得到佛菩萨的教诲,每个人受益浅深大小不一样,这个原因在哪里?是我们对於信仰的程度、奉行的程度不相同,所造成的结果,但是比一般人总是容易觉悟。在这个灾难频传的时代里,实在说我们要从自己改过自新,不论别人;从自己本身做起,不再做错事了,不再做坏事了,要克服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四弘誓愿」教我们,发心之後第一个是断烦恼,烦恼习气要不断,我们的「信愿行」都不能落实,「信愿行」全是假的。 </p><p>  最近有几位同学去受在家菩萨戒,出家的同学,三坛大戒都受过。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破戒?我们有没有犯戒?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像不像一个菩萨?这是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的。戒受了做不到,不要说戒律了,佛菩萨教诲我们做人基本的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从「净业三福」里面去看,必须具足十善才能受三皈,具足三皈才能受戒。我们今天「三福」的第一福都没有,第二、第三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俞净意遇灶神记》里,灶神说你没有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些事情,你是没有遇到缘。平常你还有没有这个念头?大乘戒里面,起心动念就破戒了,就犯戒了,不必等有行为。口业,可以说从来没有间断过,有意无意,「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哪一天不造?念头里面贪瞋痴慢。我们不说别人,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我从自己本身改起。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我自己改过都来不及了,我哪有时间去看别人过失!人家之所以能够修行证果,就凭这一种心态。 </p><p>  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也听经,也闻法,也修行,还落得今天这个地步,而且每况愈下,自己想一想,我该不该堕畜生?该不该堕饿鬼?该不该堕地狱?不必问别人,凭着良心去反省检点就明了了。了凡先生劝人发三种心,第一个发「耻心」,知耻。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改过自新?说老实话,不知耻。什麽是不知耻?我不如别人就是耻辱;什麽人?诸佛菩萨。无量劫前我们跟他是平等的,为什麽他修行证果,我今天还落到如此地步,这是大耻辱,今天还不知道痛改前非。孔夫子告诉我们「知耻近乎勇」,那个勇就是佛家讲的精进,唯有知耻的人,才能够发愤勇猛精进。我们这一生披着袈裟,将来堕三恶道,还有哪一个耻辱比这个更严重的? </p><p>  第二个要有「畏心」,畏惧。天地鬼神确实是有,不是骗人的,不是迷信。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人只有自欺,欺不了天地鬼神。我们什麽时候才觉悟?什麽时候才回头?在这个大时代里,能照顾自己就会有成就,不要去管别人的,六祖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要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世间人之善恶,你是白痴。白痴哪里会成就? </p><p>  「不见世间过」是见如不见,决不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这个叫不见,这是真有智慧。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大错特错,这是把别人的过失拿来做自己的过失,你说这个人愚痴不愚痴!还有一等人,还怕自己罪孽造得少,过失不够多,到处打听别人的过失。古德告诉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所以真正修行人,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这个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不要知道,知道增长你自己的烦恼执着,增长你自己的业习,业障习气,何必要干这种事情! </p><p>  我学佛四十八年,我的长处就是知道事情太少了。我不但不打听别人的事情,你们常常跟我接触的,稍微留意一点你就了解,多少人跟我见面,我从来没有问过他:「你姓什麽」?「你叫什麽名字」?更不可能问他:「你住在哪里?电话号码多少?」绝对没有。只有别人找我,我从来没找过人。我认为这个与我没有关系,我不需要知道,绝对不打听别人的事情。有人来跟我说别人的是非,我立刻制止。为什麽?我不想听。所以有人说:「法师,有人说你的坏话」,我说:「好了,到此为止,我知道了,别再说了」。为什麽?说我的人都是认识的人,我希望保持我们最初认识最好的印象,不要把形象搞坏了,我心目当中人人都是善人,所谓说是非不高兴,那是他一时的误会,我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所以我的生活很自在,很幸福,很美满。幸福是自己找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p><p>  你的「心善」,善的标准是什麽?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善!我天天在这上面下功夫,天天在这上面努力精进。众生的事情,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我就做得很圆满了,问心无愧了。他听不听是他的事情,他懂不懂是他的事情,他能不能做也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不能过问。诸佛菩萨都不过问,我又何必多事!「念善」,念圣人的教诲,每天读经念圣人的教诲。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行善」!天天有这三善,时时有这三善,我们前途一片光明,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菩萨们,对得起祖师大德,也对得起一切众生。灾难不足以畏惧,生死不可怕,舍身受身,换一件衣服而已,愈换愈好,愈换愈庄严,都在自己,要知道与任何人都不相干。 </p><p>  了凡先生第三教给我们要发「勇心」,勇猛改过。耻心是真心忏悔,勇心是真正改过,唯有忏悔才知道改过,才真正肯干。他说得很好,世间读书人不能够希圣希贤,学佛人不能够成佛作祖,就是缺乏这三种心。所以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诸佛菩萨无我。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无不是恒顺众生,绝对不是以「我」为中心,是以一切众生为中心,不是叫众生随顺我,是我顺众生。 </p><p>  在恒顺随喜当中成就功德,成就什麽功德?戒定慧。恒顺,如理如法,成就「戒学」;恒顺,能够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不受污染,顺境善缘不起贪爱,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在一切境界当中,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成就「定学」,这叫禅定。禅定不是面壁,不是盘腿打坐。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楚明了,通达无碍,成就「慧学」。这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p><p>  这种修学的方式,诸位仔细看,《华严经》末後「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行愿品》这两愿的落实。大乘菩萨怎样修行成佛的?人家修戒定慧三学,没有离开社会,没有离开人群,没有离开大众。他为什麽能成就?他有耻心,他知耻;他有畏敬,他有勇猛精进,所以他成就了。我们今天读到这些教诲,明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做伤害任何众生的事情,一定要回头,一定要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才能够消除眼前的劫难。 </p><p>  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外国古老的预言不可靠,你要这样想法你就错了。我们不看预言,看人心,看造作,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必定有恶报,这是真理,永恒不变的。业报里面,有共业,有别业。我们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好好认真修学,这是共业里有别业。当然能够有缘分去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这是自利利他,功德更殊胜了。好,今天时间到了。</p>
17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七0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七十九节: </p><p>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p><p>  这也是很缺德的事情,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很容易违犯。『规模』就是今天讲的制度、规矩,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人是一个群居的动物,大家在一起生活,就一定要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乱了。团体愈大,当然这规矩就多,也要严格。我们是团体当中一分子,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破坏规矩的就是现在所谓的特权阶级,自己以为自己有特权,可以不遵照规矩来办事,这个错了。团体的兴旺,社会的安危,都是这一些法令规章在保护。一个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定非常尊重制度,遵守规矩,决定不敢紊乱;紊乱不但破坏这个团体,实实在在是伤天理、坏良心。 </p><p>  我们听了这个话,哪有这麽严重?细细思惟确实如此。你做一个不好的榜样,你能够用特权,别人也能用,於是国家法令规章虽然有,不能执行。团体虽然订得有规矩,我们寺院里面有「常住公约」,如果大家不能够遵守,这个规矩、规约等於一张废纸,这个团体哪有不乱的道理!我们要能想到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特别是佛门,我们遵守戒律,遵守规章,就是尊重佛法,就是尊重社会,尊重一切众生。理与事都必须通达明了,决定不敢违越,岂敢破坏! </p><p>  这些事,实在讲古今中外都有,这是人类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个心理从哪里生的?从骄慢生的,骄傲!我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这个事情我可以做,别人不能做;别人要守规矩,我可以不守规矩。从骄慢心生的,极重的烦恼。没有智慧的人,没有受过好教养的人,贪瞋痴慢不但伏不住,实在讲天天在增长。他也习以为常,不知道改过,纵然天天读圣贤书,甚至於天天有机缘闻佛法,听到圣人教诲,他已经养成习惯了,已经养成习气了,谚语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不是本性,他养成习性,习性时间久了,也不容易改掉。也因为这个事实,所以古人垂训教学要从孩童教起,好教!中国的圣人更是了不起,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开始教育她的小孩了。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纯正,情绪要温和,举止要安详,影响胎儿,所以从胎教始。 </p><p>  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这个好像太过分了。作父母只顾自己,不顾下一代,这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对於国家民族不负责任,对一切众生的福祉不负责任,不负责任就造罪业。所以今天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灾难,天灾人祸,追溯其原因,就是不负责任造罪业所感得的果报。虽然佛菩萨慈悲,《无量寿经》上讲的几句话,「先人不善,不识道德」,先人是长辈、前辈,他们没有教我们,我们怎麽会懂得? </p><p>  像我这个年龄还受了几年教育,不多!二、三年而已。以後就遇到日本人侵略中国,八年抗战期间流离失所。我们很小离开家庭,跟着学校,不错,学校的老师好。那个时候的老师跟现在作老师的人不一样,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恩德,永远不忘。老师代替了父母,这个样子常常听老师教导,懂得一点道理,这个根是从这里紮下来的。像这样的好老师,把学生当作儿女看待,认真负责的教养,现在也遇不到了。实在说有这种热心慈悲的老师,学生也找不到,世风日下。 </p><p>  所以我跟李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李老师就常常感慨,他真的是想传道,没有人接受,没有人真正肯学,没有人依教奉行;不能够依教奉行,佛菩萨来了也没有办法教。你所爱的,你所喜欢的,不过是表面上一点常识而已,喜欢听,喜欢说,你做不到,你也不愿意做,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换句话说,你还是造轮回业,你还是免不了三途果报。这个叫真正善知识看到寒心,善知识慈悲不能不教,总希望听众当中有一、两个觉悟的。如果你说有很多人觉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十万人当中,有一个觉悟就了不起,这个善知识到这个世间来,就算没有白来了。所以我们看古今中外,大善知识传道,一生能得一个继承的人就非常满意了。一生遇不到一个传人,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一个。 </p><p>  我们如果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六道轮回生死之可怕,了凡先生讲「畏心」,造作一切恶业,恶报的可怖,我们就不敢了。这些果报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你头脑冷静一点,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看别人的苦报,想想他是什麽业因造成的,我有没有造这个业?我将来会不会受他同样的果报?看看地狱,看看饿鬼,看看畜生。所以古时候每一个县城都有个城隍庙,城隍庙里面都塑造地狱变相图,它的教育意义非常之大,让你看看地狱里这些状况,告诉你什麽样的因,感什麽样的果报。不是吓唬人的,是教人去反省,这是事实,不是想像。 </p><p>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改造心理做起,现在人讲的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有三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地藏三经。大乘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常常读诵,明了业因果报的道理,你自然就能够肯定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决定得不善的果报,让我们在这里面回头,务必要心善、念善、行为善,先做一个善人。 </p><p>  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第一步是教你能够保住人身,不堕恶道,把堕恶道的业因统统戒除。太上这一大段,他讲的善不多,讲的恶比善要多两倍,为什麽?用心我们很清楚、很明了,希望我们不要堕恶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选择出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麽?续佛慧命,维持发展如来家业,我们为这个。出家之後,我们做到了没有?我是个好人,心也好,念头也好,行为也好,我出家了,我没有认真去做续佛慧命,去显扬如来家业,我已经就有罪过了。我们举个简单例子,譬如你被任命为一个学校校长,你心也很善,念头很善,行为也很善,没有一点缺点。可是你没有教学,你没有为学生聘请好老师,让学生天天荒芜功课,你不能说:「我很善良,我没有过失」。你没有尽到你的职责,那就是你的过失。这个道理不难懂,大家都能够理解。 </p><p>  我们今天穿上这个衣服,衣食住行接受善信的四事供养,我们做了些什麽?如果没有认真努力去做,我们穿这套衣服骗取善信的供养,这在佛法讲是「盗戒」,我们是盗心,我们假藉佛菩萨的幌子,欺骗一切众生,没有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还要破坏规矩,还有嫉妒障碍,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为什麽做这个事情?愚痴。为什麽愚痴?贪瞋痴慢的烦恼太重了,自私自利的念头太深了,念念总是想压过别人,念念总是希望享受特权阶级,不知道这个念头是罪,正是《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要是发展到行为上,那罪就更重了。我们这一生还求得度,求了生死,出三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希求是个梦想,怎麽能实现? </p><p>  如果真的要使我们的愿望成真,没有别的,唯有依教奉行。圣贤的教诲天天要读,思惟经义。将这里面精要的义理付诸实施,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守规矩,要成人之美,一定要爱惜器物,希望人人都能够享受到。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我们前途是光明的;如果违犯,眼前图一点痛快,後果不堪设想,这是我们要记住的,要认真好好的去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p>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一七一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有一些同学提出疑问,问造像的意义,我想许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尤其是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佛教的弘传衰微了,社会广大群众对於佛教产生疑惑,误以为佛教是个多神教、泛神教,凡是属於这一类的都是属於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崇敬一个真神,好像佛教里面什麽都拜,牛鬼蛇神,数量繁多,造成许多人的误会。 </p><p>  其实佛教里面没有神,也没有仙,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为什麽会有这些现象?这个我们要懂得,佛教在很久之前,教学的手段就走上艺术化。现在世间许多的学术都讲求艺术,生活的艺术,教育的艺术,学习的艺术,甚至商业的艺术,工业的艺术,乃至於打仗,用兵的艺术。实在说,最早走向艺术化教学是佛陀教育,造像是艺术里面的一种,在整个佛法里面,不仅是造像,美术、音乐、绘画、雕塑,乃至於建筑,都展现出高度艺术教育。可惜晚近没有人讲解,没有人懂得了。如果你了解,你对於释迦牟尼佛的智慧,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方式、手法,没有不佩服得五体投地,造像是属於里面的一种,也是重要的一种。 </p><p>  平常我们在许多公共场合里面,常常看到名人的格言,写几个字悬挂在那个地方,他们的教诲在提示大家。我也曾经写过,人家来找我,我给他写「清净、平等、慈悲」,或者佛经里面的几句话,或者是世间圣人的几句格言,我们写在那里,悬挂在那个地方,让人家一看提醒自己,我们要向古圣先贤学习。 </p><p>  我们写「慈悲博爱」这四个字,大家看了很欢喜。可是佛家更进一步把「慈悲博爱」塑成一个形像,让你更有具体的感觉,比那几个字的用意要深。所以佛家造地藏菩萨这个形像,代表的什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地藏代表孝亲尊师,让你看到这个像,你就晓得我要学地藏孝行,学地藏的好学,尊师重道,这个像是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详细的说明,这是一个课程,他代表这个课程,课程有《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地藏十轮经》,有《占察善恶业报经》,专门讲这桩事情。经典的课程要学习,至少要半年的时间,让你一看到这个形像,你对这全部课程的内容、教诲,在自己内心油然而生,比我们写几个字给人感触更为深刻,是这麽个意思。所以他不是神,他是表法,代表这个法门。 </p><p>  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仁慈博爱,把我们的真诚爱心推广到虚空法界,爱一切众生就像爱自己一样,自他不二。说明这一个事理的也有三部经,观音菩萨代表的这三部经,都不是独立的,附属在大经之中。第一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对善财童子的教诲,这一大段的经文在善财五十三参,这是一个单元。第二个单元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楞严经》有十卷,第六卷观音菩萨向世尊报告,也是向大众说明他自己怎样修行证果的,如何修慈悲心,如何将慈悲心扩大,到爱护一切众生。第三部经在《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个单元完全叙说仁慈博爱,落实在各个不同的社会,落实在各个不同的族群,教导我们怎样去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 </p><p>  观世音菩萨现千手千眼,我们经验当中知道,我们两只手很方便,如果手一大堆,你说多不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是表法的,不要认为观音菩萨真的有一千只手,那你就完全错了。千手是表双手万能,千眼是表观察入微,众生苦难,极其微细的地方,他都看得很清楚,眼到手到,看到之後,没有不帮助,没有不伸手援助的,表这个意思。我们看到这个像就要想到,见到一切众生苦难,我们要勇於协助,这个造像的功德就殊胜,不可思议。 </p><p>  再如文殊菩萨表智慧,表理智,也就是说孝敬、仁慈、博爱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感情就有许多流弊产生;他是理智,不是感情的。世间凡人感情做主宰,变化太大了。现在社会的婚姻跟古时候就不一样,古时候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结合,父母考虑的深远,不是感情用事,是考虑到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想得很周到。所以离婚率很低,在古时候很少听说有离婚的。为什麽?理性的结合,不是感情的。现代人是感情的结合,没有理性,早晨结婚,晚上就离婚,这成什麽话!你就晓得感情跟理智差别太大了。过去不是感情,是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共同的努力方向,这样结合叫志同道合;不是感情,感情变化就太大太大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爱要基於理性,不是感情冲动,文殊菩萨代表这个意思。 </p><p>  普贤菩萨代表落实、实践。 </p><p>  所以整个佛法不外乎「孝亲、尊师、仁慈、博爱、理智」,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你的工作里面,在你日常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之间,大乘佛法用这四大菩萨来做代表。 </p><p>  这几天还有从大陆来到此地参学的同学,来问我他家里供养的佛像还没有开光,要不要请法师来开光?开光是什麽意思? </p><p>  开光真正的意思,就是这一尊造像造好了,我们启用,启用一定要把造像的意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开光。然後你见到这尊像,你自己自性的光明就显露了。这是佛像替我们开光,不是人给佛像开光。 </p><p>  这个法师给佛像开光,佛像就灵了;不给他开光,佛像就不灵了。那我问你,你拜那个佛像干什麽?你拜法师就好了,法师叫他灵他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法师的本事超过那个神像了。怎麽会这麽愚痴! </p><p>  所以你供养这个佛像,佛像是时时刻刻开启你自性的光明。你家里供地藏菩萨,你见到地藏菩萨,就想到我要孝顺父母,我要尊敬师长,这个念头一生就是光明。见到观音菩萨,我就晓得我要以慈悲、以爱心对一切众生。见到像心里就生起来,这叫做开光。 </p><p>  所以佛菩萨形像有那麽多,就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无量无边,每一个造像代表性德里面的一种,所以它不是多神教,不是泛神教,它是教学的工具。 </p><p>  纵然不懂这个意思,见到佛像有没有好处?也有好处,在他内心深处,种下了佛菩萨形像的种子。这个种子是好种子,不是坏种子,以後遇到缘,听到别人一说明,他就会觉悟了,知道造像有这麽多的教育意义在其中。所以不是把它当神明看待,那就错了!现在一般人不了解这些道理,所以佛教变成宗教了,佛教它原本不是宗教,它是教育。你说变成宗教多麽可悲!把佛菩萨形像当作神明去膜拜,这叫迷信。 </p><p>  在佛门里面有礼拜的仪式,这些仪式全是教育的意义,都是表法的。佛菩萨形像面前这个供养具,陈设的这些器具,我们一定有香,香表什麽?香表信香,表戒定慧,戒香、定香、慧香,香能够悦人身心。佛菩萨教导我们,什麽能叫我们身心最快乐?戒定慧,所以这一炷香是代表戒定慧的。我们看到了、闻到了,就要想到我要修戒、修定、修慧,是这麽个意思。不是佛菩萨要闻,都搞错了。 </p><p>  供一杯水,也不是他要喝。水表什麽?水表我们的心,看到水,要像水一样清净没有污染,像水一样平等不起波浪,让我们看到在这里面学习。我们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里面贪瞋痴慢,那是染污,所以供养不能供茶,要供水。茶有颜色,被污染了,供茶那就等於供贪瞋痴,所以不能供茶,要供清水。它是表法的,都是让我们自己看的,看到之後立刻觉悟,我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怎麽用心,要用什麽样的心态。 </p><p>  供花,花代表因,开花之後就结果,花好果就好,花好是种善因,你将来就得善果。没有一样不是提醒你。 </p><p>  供灯烛,灯烛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今天一般人讲的牺牲奉献,表这个意思。 </p><p>  佛经里面有一部经叫《造像功德经》,造这个佛像有什麽功德?功德无量无边,你帮助多少人开智慧,你提醒多少人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落实。落实就是真干,普贤菩萨代表真干。所以它是教学的工具,功德之殊胜,没有其他东西能够比。人常存此心,连世间算命看相的人都懂得相随心转。你常常看佛像,常常看菩萨像,佛像是智慧的相,慈悲的相,所以人说喜欢造佛像的人,将来他得的果报是自己身相庄严,这个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常常看佛像,常常存好心,孝心、敬心、慈悲心、智慧心是好心,他的相怎麽会不好!相貌会转,身体体质也会转,这是说造像功德不可思议,造像无比的殊胜,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 </p><p>  今年我们的温馨晚会为世界和平祈祷,大概有一千人,三十一号晚上八点钟开始,到元旦早晨八点钟,十二个小时,我们和平祈祷就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九个宗教都在一起,所以观音菩萨这个像,我们不方便悬挂,不方便在那里供养。我们想了一个方法,我们印观世音菩萨小佛卡,每个人手上可以拿一张,这个方法好。佛像的背後,就印今年九大宗教联合祈祷的那个图案,非常好的纪念。 </p><p>  同修们要我选观音菩萨的像,他们拿了两本画册来给我,我看了一看都不适合,决定采取我们居士林四楼千手观音。所以昨天我们去照了几张,把它洗出来之後,印成小佛卡,我们印一万张放在那个地方,什麽人喜欢自己拿。不可以送给人结缘,因为有很多其他教徒,不可以拉人家信徒,我们和睦相处,我们只有建树,决定没有破坏。 </p><p>  所以一定要懂得造像的意义,造像的功德,造像无比的殊胜,这里面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佛法无论哪一种的形像,都是启发人真实智慧,帮助人觉悟,帮助人转迷为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段。</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18 21:4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