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9211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1-4-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p1:当老师们提出了矛盾的哲学观点时,村民们去问佛陀应该相信谁?佛的建议是“当你自己了解了这些事情以后,当它出现的时候就顺其自然”。
——作者评价:这种以观察或实验为依据的建议似乎从宗教领袖口中说出是很令人惊讶的,但是科学家就不会。
p2:“自己观察”是科学的信条。光做实验和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人重复的实验必须发现同样的事情。重复实验也叫做"repicable"。
——作者态度:尽管科学家们respect,但是并不会reward。(重视不够)
p3:忽视重复性变得很自然。人类神经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应对快速的变化,从视觉的闪动到巨大的冲击。
——作者评价:关注快速变化使得感官相适应,但在某些变化不明显的问题上,关注变化会导致灾难。(例如热锅里的龙虾或者温室气体里的人们)
p4:解释成因:文化造成了fix on change。
——举例1:在科学领域,一些高质量的期刊甚至整个领域都强调novelty(新颖),视重复实验如垃圾(因为无法发表)。
——举例2:通常科学家也会评判作品更倾向于novelty而不是重复性。
——导致的新现象:"h-index"变得更加流行。
——解释什么是"h-index":一种量化指标,表明了调查者发表了h篇论文而且被引用了超过h次。
——评价:这些影响因子和某些显赫的领域(比如物理)是相关的,但是问题也会产生。举例,Blow发表一些有争议性的但是不可重复的发现,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影响力。
p5:提出作者的设想:为何不构建一个r-指数来完善影响的因素呢?就像是h,r也能够表明科学家进行了r次独立实验且发表了r次的独立成果。
——评价:这种r指数要比引用指数低,因为结果要首先被发表才能被重复,且他们也要提供研究质量的信息。正如引用指数,重复指数也应该应用到领域和期刊中,提供一种衡量的方式。
p6:r指数会在非科学领域更加有用。
——举例:大多数研究者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实验室中,但是新的想法也不会pan out,而有的人则会从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结果。相反的,他们会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方法有效。
——举例:在某些媒体一时聚焦的灾难性研究上,普通公众会偶遇科学进步。结果是,外行和记者反而会发现一些违反直觉的新发现。
——进一步论证:重复实验的方法也能把注意力转向累积的贡献。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应用这种重复的标准,也会十分有趣。个人甚至也能获益,比如优化他们的个人习惯。
p7:总结——进一步强化作者观点:复现性应该被正名,而不是污名化。正如流动的水会冲走岩石泥沙,可复现性也更加能证实大多数可靠的发现、调查、期刊甚至整个领域。
——更广范的应用:个人和公共政策制定上。正如Kalama所说,可复现性也能帮我们决定我们相信谁。
结构:
提出"repicable"-强调其重要性-提出r指数的构想-论证其好处
words:
laypeople 外行
counterintuitive 违反直觉的
ecstasy 入迷,狂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