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uncol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心目中的牛人 zt - 一片老文章,但是有助于鼓舞士气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5-2-28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ashasha在2005-2-27 11:10:00的发言:

其实,能在美国大学里当教授就挺不错的了,应该算是NN了.


这点不敢苟同。要在不太差的美国大学里获得终身教席才算不错。

在中国当大学教师是轻松稳定的职业,所以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在国外大学教书(包括香港的)完全是另一种环境,优胜劣汰机制一点不输给企业公司。一年发表几篇论文,拿到多少课题经费,全是象销售指标一样硬碰硬考核的,一天日子都混不得。

在美国,如果在一所大学任教6年还没拿到终身教席,就必须另谋出路,而之后去的学校排名一定不如前面的,也就是说越找越差。很多教师就这样6年一轮回,不断去更差的学校,一直没有终身教席,简直是恶性循环。可以想见,在美国大学教书,除非获得终身教席,否则生存压力和竞争之激烈,恐怕比呆在公司里还大。(因为同事间都会为终身教席较劲,尔虞我诈的程度不亚于商场,读过美籍华人作家於梨华的《在离去与道别之间》吗?)


也基于这点,不同意有人说的该女NN是因为看淡名利,想过轻松稳定的生活,才选择去大学教书。连引文中也说,她教书也很累的,要自己去拉经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8 0:40:18编辑过]
52#
发表于 2005-2-28 05: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iyuanw在2005-2-27 13:29:00的发言:


这个女NN和我的老婆是朋友。我们去波士屯玩时,还住在这个女NN家里呢。她一直是电子系的几大牛人之一。她是我的学术偶像之一。但是人的能力应该用多方面来衡量。
呵呵,大众偶像啊.
53#
发表于 2005-3-1 04:48:00 | 只看该作者

take it eas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 5:04:16编辑过]
54#
发表于 2005-3-2 02: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elphine18在2005-2-28 0:33:00的发言:

这点不敢苟同。要在不太差的美国大学里获得终身教席才算不错。

在中国当大学教师是轻松稳定的职业,所以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在国外大学教书(包括香港的)完全是另一种环境,优胜劣汰机制一点不输给企业公司。一年发表几篇论文,拿到多少课题经费,全是象销售指标一样硬碰硬考核的,一天日子都混不得。

在美国,如果在一所大学任教6年还没拿到终身教席,就必须另谋出路,而之后去的学校排名一定不如前面的,也就是说越找越差。很多教师就这样6年一轮回,不断去更差的学校,一直没有终身教席,简直是恶性循环。可以想见,在美国大学教书,除非获得终身教席,否则生存压力和竞争之激烈,恐怕比呆在公司里还大。(因为同事间都会为终身教席较劲,尔虞我诈的程度不亚于商场,读过美籍华人作家於梨华的《在离去与道别之间》吗?)

也基于这点,不同意有人说的该女NN是因为看淡名利,想过轻松稳定的生活,才选择去大学教书。连引文中也说,她教书也很累的,要自己去拉经费。


呵呵,你的"不错"的标准比我的高.我觉得能在美国大学找到教职的就算我心目中的NN了,能拿到TENURE的就是大NN了.

55#
发表于 2005-3-2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篇文章反而会让人消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楼主偷换了概念,把文中本应该有的激励作用消弱了。因为,对"牛"还是"不牛"应该放在同一种环境里就同一个目标评判才公平。就比如奥运会比赛,某个人拿了金牌,在这个项目上他就是牛人。但他的整个生命是否成功,或是否牛,对它的评判,应该放在另一种环境,考虑其他的指标才能断言。楼主因为文章里那位女前辈职业上看似不成功,而否定他在学业上的“牛”,这是不公平的。可以看出,大家对文中的女前辈都在做出评判,但我认为应该是两个不同方面的评判,即学业上的,和职业生涯上的,而且,二者是不能等同的。但大家都把二者搅在一起了,纠缠不清了。


56#
发表于 2005-3-2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To dashasha:

这个"不错"的标准不是我说的,是我认识的许多在美读PhD而想在高校谋职中国人的亲身感受.他们还没开始找工作,就已经因为害怕将来去不了好学校,拿不到终身教席,要6年颠沛流离一次而忧心忡忡了.

To ui_qwerty:

"牛"的标准有很多种,有学术的,职业的...不能完全等同或类比,这个我完全同意

不过让我们看看这个案例的情况.假如是该"牛人"有来自企业公司的offer, 而毅然说"我不去",选择学术道路,那我们毫无疑问承认她"牛".因为路是她自己选的,不走business道路的确不能否定她学术上的"牛".

但现在她的情况是,公司根本不敢考虑(也不排除因知道自己不符合business style而退缩),遑论拿到offer, 而在学术上能够用来证明"牛"的一些标准,比如能进不错的大学任教,获得被认同的学术成果,这些好象她目前也没达到.她唯一的指望看来就是找一所三流大学教书.这在学术上恐怕也不能算很"牛"吧?

57#
发表于 2005-3-3 00: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elphine18在2005-3-2 13:23:00的发言:

To dashasha:


这个"不错"的标准不是我说的,是我认识的许多在美读PhD而想在高校谋职中国人的亲身感受.他们还没开始找工作,就已经因为害怕将来去不了好学校,拿不到终身教席,要6年颠沛流离一次而忧心忡忡了.


To ui_qwerty:


"牛"的标准有很多种,有学术的,职业的...不能完全等同或类比,这个我完全同意


不过让我们看看这个案例的情况.假如是该"牛人"有来自企业公司的offer, 而毅然说"我不去",选择学术道路,那我们毫无疑问承认她"牛".因为路是她自己选的,不走business道路的确不能否定她学术上的"牛".


但现在她的情况是,公司根本不敢考虑(也不排除因知道自己不符合business style而退缩),遑论拿到offer, 而在学术上能够用来证明"牛"的一些标准,比如能进不错的大学任教,获得被认同的学术成果,这些好象她目前也没达到.她唯一的指望看来就是找一所三流大学教书.这在学术上恐怕也不能算很"牛"吧?


呵呵,那可能是你认识的那些中国人对"牛"的要求太高?跟原文里作者一样?可能的确是我自己对"牛"的标准不是特别高.


据我所知,PHD毕业后能找到TENURE-TRACK教职的是挺不容易的,即使是在美国三流学校.对了,什么样的学校是"三流"?吴征先生毕业的学校可是根本不入流的.我认识的想去作FACULTY的人本身就是厉害的人了,而其中能真正找到FACULTY职位的又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找FACULTY职位跟专业的关系也非常大.有些专业,比如生物,不作个几年POSTDOC根本别想当FACULTY,而且竞争非常激烈,而商学院的FACULTY就不需要作POSTDOC,而且商学院的PHD去当FACULTY也容易许多(相对来说).原文的那个女孩是EECS专业的,拿个来自企业的OFFER,实在是太容易的,在美国公司里混,需要什么BUSINESS STYLE呢?容易的很.EE的去当FACULTY,很多(不是全部)都需要先去作POSTDOC的,然后再找个学校当FACULTY.美国和中国不太一样.在中国,共认就那么一些好学校,可是,在美国,应该不是这样的.即使是所谓的"三流"学校,一样可以有很好的科研教学环境,一样可以作出事情来.进去当FACULTY竞争一样也很激烈.关于TENURE问题,不同学校不同系,拿TENURE的难度都不同,跟学校的牛度也没有关系.不是说进了好学校TENURE就有保障了,进了差一点的学校就拿不了TENURE.在所谓"三流"学校拿了TENURE,一样可以去所谓"牛校"教书.关键在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 1:06:30编辑过]
58#
发表于 2005-3-3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可是人家牛不牛关我们什么事?人家不是过得好好的吗?不明了。

59#
发表于 2005-3-4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2-26 6:27:00的发言:

>>然而他(她)们生活的并不快乐!对知识、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真正的兴趣!<<


Just be curious, how do you know that generalization? Just attended an MIT c-function yesterday. I found all students are extremely happy ther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y're very confident in what they are doing. Yet, by your standards, they should be very upset. BTW, at C-level in millions of fortune-500000-esques, nearly all are guys like you said "他(她)们生活的并不快乐!对知识、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真正的兴趣!" In other words, more than 80% of total global economy is controlled by you-said unhappy guys, even in those enterprises whose wealth was accumulated by you-said happy guys like Warren Buffett across the earth. And I also found Tsinghuaees are govern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the very high levels: president, governors, and the like. And nearly all McKinseyees are you-said unhappy guys who are actually issuing advices to millions of CEO’s around the world on a daily basis. Nearly All PE/VC shops on Wall Street were founded by HBSee-likes. American President graduated from Yale and HBS. Chinese President now seems to be from Tsinghua. Just name a few from a statistical angle.




When most common people can't reach others' success highness, the typical stances they pick is to "sort of envy", more or less, especially using word of mouth. Statistically, I found "the higher a person's past achievements, the higher his/her future accomplishments" and Mavericks like Bill Gates only account for a few, very insignificant in statistical sense. Even so, Bill Gates also emerge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and his company hired tens of thousands of you-said unhappy guys: MBA grads, marketing experts, Ph.D's, top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like.


I don't want to deny a fact that some guys with past huge achievements go downhill form time to time, but if you want to generalize a point of view, the best way is to use statistical data to substantiate it: the enough sampling issue. Have you taken a GMAT test? I just wonder, it's a basic logical thought that GMAT must test you and you should have in your mind.



【心事】“尖子生”的心病有多少

2005-03-02 11:02:04    文:智慧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整整的十年中,我国相关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尖子生”问题凸现。如,好学生厌学、离家出走,甚至出现暴力或自杀等现象。这种社会现象不仅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教育界的重视,更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家庭及其青少年对自我心理状态的高度重视。



“尖子生”问题知多少


      某地区中层干部刘某不无焦虑地说,他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儿子,不知何故进入高中后发生了“突变”现象。一向热爱学习,成绩居高不下,而且表现还特别乖的儿子,从没让他们夫妇操心,孩子从小到大常常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一直都是他们家那一代孩子们学习的楷模人物。高中后的儿子不但成绩下滑,还突然说不想进学校,不愿看到同学等紧张心理。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由于与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了相互间良好的关系,他敞开心扉,坦言自己这种心理并非父母所说的突然现象。其实,早在他读初中三年级就已经出现了诸多的不适。一方面,他常常感觉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中;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与大多数同学“同流合污”,他不但看不起同学中的许多不规范的不道德行为,也不允许自己有点滴的闪失,要求自己必须是绝对的第一名,并无法忍受自己大脑里偶尔出现的“邪念”,否则就会无止境地指责自己、恨自己下流无耻,又不敢与父母交流,怕父母对自己失望。久而久之,由于这些问题的干扰,严重地影响到他的学习状态。进入高中后的他虽然不参加任何同学的集体活动、甚至课间活动,可他无论怎么努力,却还是成绩平平,渐渐地,他上课时感觉自己的背后有许多双嘲笑自己的眼睛在看着自己,同学们偶尔的一句玩笑话,他也会认为是别人在讽刺他、有意针对他的,于是他在无法忍受的状态下拒绝走进学校课堂……



     还有一位15岁的初中女孩,也曾经是她们学校和班集体的骄傲。可是,在她读初中三年级时,老师对女孩的父母说,他们的女儿进入初中三年级时成绩迅速下滑,而且还听说她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有染。现在已经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女孩的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并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呀,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关心她的呀,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女孩反叛地说:一直以来,我总是按照你们(指父母)和学校老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还说我没有什么压力,可我除了能得到老师的了表扬之外就只剩下没完没了的心理压力。你们知不知道,我很不快乐,有的只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整天对着那些书本上的铅印字发呆。凭什么许多根本没我优秀的女生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她们有什么资格玩时尚?



     我是第一,要说玩时尚,我才应当是学校最时尚、最前卫的女生,我现在很快乐、很开心,光学习成绩好有什么,还要会玩,玩得开心,你们也太老土了,都什么年代了……在这个女孩的心理,认为该出风头的人应该是自己,容不得他人领先,否则,就无法忍受屈居他人之下的位置。



     女孩的父母惊异地看着眼前这个曾经让他们骄傲和自豪的女儿说,你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尖子生现象的反思


      我们引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当环境赋予这个孩子特殊意义时,那么这个孩子就必须朝向这个方向努力,并按照这种要求压抑自己的个性或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多地服从于他人或环境的安排。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希望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必须是尖子生的时候(而这种所谓的尖子生仅限于分数的第一)那么,这些被学校和家庭所定义为尖子生的孩子就必须要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一切向分数看齐,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以顶尖的成绩为尖子生。无论她是否会限制孩子的自我空间和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或她是否会形成一种强迫性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或刻意地要求、控制自我和他人的偏离行为。



      即便那些看起来一直都是比较乖的一些尖子生,他们身上的问题也不少,比如,他们很难适应环境和教学的变化,思维僵化、情感脆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表现出耐挫力差,稍微一点点小的波动便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甚至失眠,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他们常常具有过分关注自我第一的位置和敏感多疑的个性,而这种状态不能在较短时间得到缓解时,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导致的紧张不安,逐渐形成了一种压抑的抑郁心境,表现出自责、自罪等消极心理,在极度自责状态下一时冲动产生自杀行为,或在极端无望而愤怒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对他人的攻击与伤害行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高期望值带来的负面效应


      “尖子生”的提倡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其一,尖子生是指全面发展的、真正德才兼备的尖子生、还是纯粹以学生的成绩论高低呢?根据调查,一个时期普遍认为尖子生就是特别优秀拔尖的成绩,并形成为一种错误的导向;其二,从客观因素上来看,“尖子生”的提倡不仅仅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理,同时对所谓的尖子生本人也是一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其三,尖子生的提倡势必会使得这一部分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德育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缩略了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时间和空间,影响了父母与亲子间的互动关系;其四,由于强调分数至上,使得不少的教师不得不使出浑身的解数、挖空心思想高招,于是乎,开小灶,培优班、晚自习学习班、甚至晚晚自习学习班等,一方面剥夺了学生所有的业余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也助长了这些“尖子生”们的特权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我这么优秀的学习成绩你们老师还能神气得起来吗,没有我,这个学校能这么出名吗?)使得我们的教学导向了一种偏离状态。



      这也是造成师生关系畸形发展的原因之一,师生之间没有了以往的真挚情感,取而代之的是钱、权的交易,丧失了人格与尊严。



    比如,有的老师骂学生是笨猪,而学生却指责老师是逼人上吊的刽子手等等。记得有一位教师很无奈地说:“虽然有的学生成绩不拔尖,但他们的身上却有着一些尖子生所没有的优点和品德,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教师评职称和加薪都要参照所带班级的升学率,以及高材生的多少来定论。还比如,我们不少的教师也发现了一些尖子生的问题,比如,对尖子生的格外关注不但助长了这些学生的骄娇二气,唯我独尊,在家里凡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却颐指气使,百般挑剔;在学校里不尊重老师,与同学之间就更谈不上什么团队精神的了。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显而易见的是,尖子生的提倡,使得家长与教师在这些学生心里产生了严重的失范作用。



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要同步


      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从长远利益看,孩子的成长要一个严格而公平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目标,和他们将来的追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利益,和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时更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健康教育,为了能使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也为了我们的孩子,教育必须将重点在于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学生,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就不必刻意追求分数第一,要有意识地参与社会、学校的公益活动,主动帮助或解决家庭问题,与无形之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生活兴趣,便能感受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4 9:27:17编辑过]
60#
发表于 2005-3-5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ashasha在2005-3-3 0:45:00的发言:

据我所知,PHD毕业后能找到TENURE-TRACK教职的是挺不容易的,即使是在美国三流学校.对了,什么样的学校是"三流"?吴征先生毕业的学校可是根本不入流的.


你说的吴征先生是杨澜的老公吧?他冒充复旦博士的事在国内几年前就臭名远扬了.不知他在美国读的是什么学校?要是如你所说,难怪...


原文的那个女孩是EECS专业的,拿个来自企业的OFFER,实在是太容易的,在美国公司里混,需要什么BUSINESS STYLE呢?容易的很.


在美国公司里混,不需要Business Style? 这个说法我倒是第一次听说.如果这样,那我们都不必申请美国的商学院、MBA了,高中毕业直接过去打工吧,只要去得了.


关于TENURE问题,不同学校不同系,拿TENURE的难度都不同,跟学校的牛度也没有关系.不是说进了好学校TENURE就有保障了,进了差一点的学校就拿不了TENURE.在所谓"三流"学校拿了TENURE,一样可以去所谓"牛校"教书.关键在人.

当然啦,总归是越好的学校,终身教席也越难拿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28 15:2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