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89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看了Lz的帖子,觉得蛮有意思,也就过来掺和掺和
其实个人感觉在30岁的时候去IVY读MBA的program, opportunity cost 还是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buffering zone, 如果我们可以拿到比较权威一点儿的数据去做linear regression, 估计lz应该是处在中间的位置。
出去一年,其实无所谓的,按照lz的话说,也就是9个月。这9个月的时间,lz可以认真的去享受一下山姆大叔的教育体制,也认真的花花时间去做一些case。给自己点儿时间,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总结一下每一个阶段的得失。我们这些80后到了现在的这个年纪,怕的不是没有出路,怕的不是没有一口饭吃,怕的更不是嫁的出去或者嫁不出去,怕的仅仅就是时间过得太快,而我们自己聪明的太迟。
我自己和lz的状态差不多,而立之年的男单,也是top500,MKT & BD的function,不知道lz的工作节奏是不是像我们一样。经常晚上10点,11点的时候还在con call上。好不容易能爬上床,眼前晃悠的却是满眼的excel 和 ppt,各种extrapolation,各种插件应用,各种颜色和线条搭配。这时候自己经常会想,到底这一路走来,继续在外企或者说再直白一些,继续在企业里,接下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lz说的咨询业,我们前几年和原5大,现在是4大的consulting一起做过很多项目,这些项目里面又有几个真的是roll out的。consulting firm的standing of point 是不是完全可以契合到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proposal。私下里和他们聊,他们也很辛苦,尤其是要和甲方review之前,也是经常要加班赶ppt,相对唯一好的一点,他们有专门的team在负责ppt的设计和一些表格的绘图。 ,他们team里面之前就有一个经常打交道的senior consultant, 88年还是89年的一个小姑娘,她已经开始挑大梁,自己来lead。虽然不完全知道所谓的御姐何为,但那个女孩子也是蛮出众的,反应快,数学好,人长得也算蛮漂亮,very professional oriented。自己也曾经想过去consulting去做,但看着年纪更轻,更有加班动力的他们,不禁又会去想,a u sure u wanna do this...
说起圈子,lz现在的圈子其实已经可以了,BJ的MBA program,认识的自然都是大部分在BJ的童鞋,人脉资源很local,都是来之即用的,而且还有些同窗之情。身边也有很多在上海top MBA program里面进修的朋友,他们有些也都是在准备要么MBA之后换个行业,要么就去国外一段时间,潜心求学,思考人生。国际化的人脉资源一想起来还是挺高大上的,但怎么和这些以后可能很长时间不会见面的朋友继续保持很好的联系,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紧急的事情,我自己就犯过这方面的错误。很多所谓的国际资源,也就是仅仅可以用来想的资源了。。。顺便提一句,lz要去的那个program,15年在BJ的SOM program就会roll out,lz可以去官网上搜。我是去年Snyder的SH alumni event上面听他自己说接下来会在bj 开program的日程。
转了一圈,分享一点儿自己的想法。。。毕竟lz是女生,所以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可能会不太一样,
接下来会围绕着对于家庭,家庭生活这些方面做一些更多的准备。例如,如果有一天,公司通知我,ok,你可以走了。到时候我拿什么来让自己的家庭放心,怎么继续让他们无忧虑的生活。如果有一天,父母妻儿生病苦恼,如何应对。以及有家庭之后,我到底可以留给孩子什么,是$,是逻辑,是为人,还是家风。。。在这些问题上会放进去更多的精力。。。
note,lz的qualification不用去担忧回国之后找不到相类似的起点,唯一可能会成为问题的就是,是要找1个月还是要找6个月工作的这个区别,调整好自己心态和状态,就ok了。。。
纯属个人想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