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考试之前我就想好了,不论考成一个什么样的成绩,我都要为CD做点什么。思前想后,JJ已经很全了,换库也就在近日,没什么必要放狗了;复习方法,各路大牛早已总结的十分透彻,我这种小菜鸟就从战术角度不哗众取宠了。我还是从其他角度,和众CDer分享一些我关于GMAT的最实用的一些感悟吧。
感悟一(关于复习方法):
如何复习不应该取决于哪种复习方法好,而是哪种方法适合你。
纵观历代大牛,大致两类(天赋异禀,一星期800的不在考虑范围内),一种刷OG刷到和GMAT心意相通;另一种是有效地有题海战术,OG做完大全做完再做LSAT逻辑,回GMAT一览众山小。很明显,这两种绝代高手都有着各自的独特禀赋。
第一类:刷OG。
我觉得,毋庸置疑,这类大牛有着极其强大的内心。想啊,一本书能做个十七八遍,可能前15、6遍都没有效果有木有!没有一个极其坚定的内心和顽强的意志,谁能做到这一点!!!心理学上讲人类思考是需要正向激励的,可是刷OG的牛牛们完全不需要这种成就感的激励,就是可以耐得住性子一遍一遍的(而且不停的思考)刷啊刷直至拐点出现。
这种复习方式成功的例子最多,我也曾经效仿过,可是LZ OG刷了三遍就放弃了,深深感觉这种复习方式不适合我这种内心不安分意志力脆弱强烈需要成就感支撑的人。
第二类:题海型
中国人真心适合题海战术。直到现在我都不会去反驳这个观点。与题做精的牛牛们相比,题海型高手也占据了GMAT顶峰的半壁江山。当然,凡事有度,题海型高手绝不会在题海里迷失。他们会选择最优秀最经得起时间考研的题目,在不断地模拟实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做题静心反思总结,然后在下次做题中验证自己的观点,练熟已掌握的套路,获得成就感。
其实能反应gmat出题思路不只是OG,prep、GWD、大全都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优秀材料。LZ真心觉得谁真的把上述全部做完,并全部掌握,GMAT根本没有可能考不好。
这类高手在我看来,具备两个重要的特质。其一是强大记忆力:一道题我只要做对过,下一次一定保证做对;一道题我只要错过,下次就一定不错。另一个则是总结力:十道类似题我做过,就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突破点,以后碰到任何可以从这个突破点入手的题都不在话下。
看到这儿,童鞋们不妨都问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比较优势,我是有那种耐得住寂寞和痛苦,磐涅重生破茧成蝶的坚毅,还是有那种不断追寻新成就,渴望登顶的执着!
感悟二(关于复习时间):
没有完全靠rp爆发,一战成名的好事。即便有,请相信与你无关。
我这次貌似是20天搞了个一战700+,其实根本不是的。
我去年这个时候就复习过GMAT了,可是当时完全没有重点,又是单词又是小安阅读又是语法又是逻辑的。这样的一个月,我把复习面铺的很大,然而结果是非常不理想的。这就是兵家说的,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我越想全面提高,越没有这个机会。一个月后,做了三四套GWD,结果和开始复习时一样错的体无完肤,沮丧至极点,再加上当时托福考试迫在眉睫。重重压力下,我放弃了GMAT,一个月的辛苦付诸东流。
当时觉得这一个月都废了,没复习好。可是现在看来,这一个月最起码教会了我什么是gmat,能没用吗?
上个学期12月份,心血来潮又报了一次gmat,呵呵,又是一个月的复习。那一次我觉得我也是尽力去复习了,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重点很突出。一个月的计划,一周语法一周逻辑一周语法一周逻辑每天模考GWD。那一次我把OG刷了三遍,准备的挺充分了,感觉实力未必比现在低。最后戏剧性的一幕告诉我没有考位了,一个月的深居简出的拼搏再次化为乌有。
我没报下一个月的考试,因为当时申请各种杯具,几个好学校都已经发了拒信,其他的也没所谓GMAT了。但是这一次,我又知道了一个道理,GMAT复习要讲究方法,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于是,这次我又回来了,虽然仅仅短短二十天的复习,却同时凝聚了我过去两个月复习的超级有用的残念。
感悟三(关于心态):
自信心来源于成就感
GMAT给我最大的感觉和托福神马的一样,很难明显的感到成就感。掌握好的理论知识,一做题就错。苦练完阅读逻辑,读完难度稍大的文章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刚刚感觉读完MANHATTAN语法一种打穿任督二脉的感觉,一做题还是各种犹豫踌躇。单项突破完,一做GWD还是错的惨不忍睹。GWD的正确率好不容易上升并稳定了,一模考又考砸了。这些经历我都经历过,也正是这些痛苦让我放弃了好多次,严重摧残了我本就可怜的自信心。我觉得好心态来自于自信,和自信又来自我们做题时的成就感。
尤其语法,我强推MANHATTAN语法这本书。我这次的自信完全来自于这本神书。我是从头到尾读了两遍,做完了每章的习题,并在OG SC上验证了自己的所学。比如看完一章主谓一致(书中知识点非常全,涵盖了OG全部的考点),我会做一遍课后的习题,加深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然后按照书上列出的OG上关于主谓一致的题,回OG上一一验证,100%正确率有木有!!!把知识点运用到解体中去就是一种成就感。看完两遍之后,我又集中做了prep08,两天做完,知识点忘了就翻书去对应,继续保持一个高昂的正确率,还是成就感有木有!!!到这个阶段,我已经超级喜欢做SC了,每一次验证自己的实力,信心都会随之提升。即使仍旧有很多不会做的题,比如unqualified 和 unqualifying怎么选这样的题,我怎会告诉自己,记住就好,这不重要。
说来惭愧,LZ到最后也没找到阅读和逻辑的稳步提升的方式。但是,重点来了,我们有机经!!!!
感悟四(关于寂静):
有了寂静,你有什么理由不超常发挥!
寂静的给力程度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此,我要对所有JJ的提供者和整理者报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想知道楼主我GWD一套题要错多少吗?不妨去看看我梦之队日记里记录的各种悲催。错的都是阅读和逻辑,原因都是读不懂题和读题耗时太长而做不完题。
但是考试的时候你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众CDer智慧的结晶---狗狗可以完全帮助你充分理解几乎每道逻辑的大概思路和每篇阅读的行文结构。童鞋们,阅读文章的结构我们都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旨题和结构题已经做对了有木有。你考试时需要做的不过就是找找细节,取取非,推推理而已。这还不会?
可是为什么总有怀疑的声音,说寂静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呢?原因很简单,有了寂静还发挥不好完全是因为你不会利用好这个无比给力的信息源。假设允许你考试的时候上CD上看JJ,且不限时,你会有读不懂的阅读和绕不过弯儿的逻辑吗?所以,多看几遍直至记住是王道。
还有人说JJ考试时有变体,不好。没错,行文可以变,题干可以变,选项可以变。可是,暂且不说知道段落大意对解题有多么巨大的好处,这些变体再变也不会变的太混乱。比如一道逻辑狗主回忆是假设题,给了一个他选的假设。那么考试时碰到这个题,先看看是不是假设题,不是别直接选答案好吗!
又有人问了,那么多JJ,怎么看得过来?JJ确实不少,我是全部打印出来看的,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每道逻辑狗我都边看边推出逻辑链,每篇阅读我都在旁边总结行文结构和主旨大意,甚至自我感觉总结完这三遍,自己阅读和逻辑都有了很大进步的感觉---原来GMAT出题的思路也就是这些。
语法寂静没用?别闹了,相反,太有用了。考试前那么多语法总结怎么看可能会比较让人头疼。语法寂静告诉你,这个月主要考什么你就弄透什么。比如楼主这个月考的主要是主谓一致这个考点,我考前就又review了一遍manhattan SC主谓一致章节和所有prep主谓一致习题。考试的时候,每道语法都先抓结构,判断主谓,这个战略真不知道帮助我排除了多少疑惑项呢。
最后,那么多版本,相信哪个?说到各种版本,我要说一道题版本越多、考古越多越可信,尤其是大牛的答案,你不是超级高手就记住吧。我考试的时候,碰到一半的JJ吧,阅读是四篇全中,但题目也确实不一样,可是就像我上文说的,找个细节,取个非还不会吗?逻辑狗中了一半吧,题目也有变体,做的稍差,但省下了我很多读题步骤,这绝对节约了我大量的考试时间。还有比考试时间更重要的东西吗?
其他感悟:
1.GWD的正确率借鉴意义就如大家普遍认为的,真心不大。
2.确实有高分库低分库之说,而我坚定地认为前十题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有好多朋友说,考的还行,怎么分数这个低。哎,估计是掉低分库了,一如低分库深似海,根本出不来。我模考prep时,错了12题,verbal却只有29,一看前十题错了四道。而真实考试时,我前十题做的十分认真,每道题都很确定,果然第二篇阅读就除了类比题---进入高分库的象征。所以,童鞋们一定拼命保证前十题的准确率哦,尤其是进入状态慢的童鞋,更要注意这一点。
3.数学要复习多久取决你初中数学水平。比较扎实的,3天足矣。数学JJ建议做一遍,看两遍。也就是不论什么题,你都做上一遍,一方面知道GMAT数学考啥,另一方面知道哪些题比较tricky,哪些题比较难算,哪些题你根本就不会。后两边无需一步步算了,把上述几种恶心的多看看就行了。考试时候注意多思考隐藏条件,这点非常重要。
4.还有一个小发现和大家分享下,其实进入考场后,不会立刻开始答题,而答题板和笔都准备好了,这个时候作文准备不充分的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为AA和AI打好草稿,写好模板。楼主就是,进屋看其他同学都开始敲字了,我还在慢慢悠悠的写模板,哈哈。
暂时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我想到了会继续补充,写了一个晚上了,眼睛都花的不行了,话说复习GMAT真是费视力啊。再次感谢无比给力的CD,希望我的感悟可以帮助到还在奋战的兄弟姐妹!
最后,还是要说,什么策略、什么方法都比不上坚定的行动!知行合一才是我们的方向,大家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