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个人背景谈MBA项目的优劣,意义不大。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是对MBA的本质认识不清。 1、MBA的本质是发学位的、系统的管理培训。它不会点纸成金,只会锦上添花——已经有无数人这样形容MBA了,应该算是共识了吧。MBA或会助您成长,这也是大家趋之若鹜读MBA的重要原因,但关键还是得看你原来是什么状态。猴子穿上龙袍,也绝对没有丝毫王气。想一想吧,十几个月的时间,十几二十门课程,每一门课三、四十个学时,很全面、也很肤浅。随便抽出哪一门课程,都岂是几十个小时的课堂学时(当然另有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可以达至精深的?毕业后的求职,如果不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怎么可能被雇主接受?确实,很多人读完MBA后转行了,但要么前后的工作有很强的关联和传承,要么他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超越他人的努力夯实了基础、弥补了不足,否则雇主绝不会因为你有哪个学校的MBA而施恩偏爱。 2、MBA学员和商学院,到底谁惠及了谁?很多人都很“谦卑”,觉得是我在“申请”商学院,当然是我在求商学院惠及我——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只要您被商学院录取了,就是你在惠及商学院。因为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所以其实是MBA学员在维系这个商学院的生存发展。学员提供了自己这块玉石,烦请商学院雕琢、加工一下,然后算作商学院的功劳,贴上商学院的牌子出售。所以清华的本科或普研若果真瞧不上清华MBA,那就是对MBA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再有就是傲慢与偏见,说白了就是无知——这词儿太冲了。人家MBA学员在帮衬清华呢! 3、教学质量真有很大差距吗?中欧的MBA如果就业比清华的强,不是因为中欧的教学质量就肯定强过清华,而是学员原来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不同商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或有差别、甚至有差距,但同一档次的商学院,如果说这一家远在那一家之上,很是虚妄。何况MBA的科目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老师不同、同学不同、贴的牌子不同。就好比同样一盘鱼香肉丝,都是星级饭店大厨炒的,谁敢说喜来登的一定并香格里拉的强?其实哪里会有雇主傻到过于看重学校的牌子,雇主通常信任工作经验、业绩、能力、面试效果更胜于信任教育背景。 4、所谓名师。名,会放光;光,你看到了。但名是怎么来的?靠做学问、出书、发论文、发表观点、参与社会活动得来的。但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学术强的老师上课未必强。或者因为不擅表达、讲得不精彩,或者直接就是懒得在授课上花功夫,反正对“名师”来说,这一块本就无所谓,全靠师德、人品了。这世界上谁的人品靠得住?——全靠不住。对了,人品跟学问、跟名气没有半毛钱关系,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 5、影响MBA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就是潜在雇主。在贫瘠的经济土壤上,几乎产生不了强势商学院。比如西安交大,据说管理学实力很强,但其MBA就一般般,因为区域经济实在一般般。而MBA的排名,最重要、最赤裸裸的指标就是薪水。就清华和中欧来说,所在区域经济实力都不错,而两校也都有全国性的品牌知名度。 -- by 会员 HiCD (2010/4/1 13:38:00)
靠谱,我得意思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