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隐MM, 好象有这样的说法"不做BANKING 或者CONSULTING..." 可能收回学费等投入太痛苦了点. 比如, 以前做营销总监的,他回去工资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据说, 要入行, USA, 这两种职业都对年龄较敏感. 在国内,一般都是35岁为界限, 欧美是否也这样? 那么,毕业后,比如到了 35, 36岁了, 如何能找到进IBD的机会呢? 据说这行业要不大于30的? 对这个年龄, 劣势和风险明显, 但是, 如何找到机遇呢? -- by 会员 okwilliam (2010/4/9 0:29:18)
钱,肯定是IB或MC的一大考虑因素,而且还是top的考虑因素,但是绝对不是唯一的以及决定性的考虑因素。赚钱多当然好,但是就如同我所说,post MBA你不再是做一份工作,而是在做一份事业(不是说目前做的就一定是一生的事业目标,但是post MBA的每一步,都是在build自己的事业),你做的是career,不再是一份job。所以你选择的领域,要从长远来看适合你的性格,爱好和特长,要最大化你的潜力,眼光放长远,慢慢去实现,而不是光看一时的得失。人总是要在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才能有sustainable的良好发展。你不适合,觉得不开心,不擅长的领域,就算一开始进去了,以后也会被淘汰,就算不被淘汰,你也永远做不上去。
我前面针对很多人说IB不就是为了钱写过一篇感想,里面说到如果不是真正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到时候人家事业稳定,生活丰富,方向明确,你空投入了两三年的辛苦和青春,完全没有个人生活,钱在junior level拿得也不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反而不如在你喜欢的领域,做的也开心,前景也比较好,而且有life style。人生就像无数场比赛,一场的得失并不能define你,终身成就奖才能define你。
MBA的目标绝对不是金钱的投资回报率,就好像人生的目标不是钱一样,钱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MBA也如是,它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潜能,开拓眼界认识到自己拥有的选择,以及prepare你在做出选择后的career生涯的手段。你要考虑的首先是在自己这个特殊的个体的各种限制条件下,选择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来看MBA是不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手段,以及你是不是能够afford。举个例子来说,你想要度个假,选择一是欧洲五国慢慢游,了解他们的风情文化历史酒食,花费1万,选择二是上海世博会3日游,花费1000,选择三是呆在家里,花费为0。你难道是根据花费的多少来作出选择吗?不是的,你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以及能不能afford做出选择,如果你想体验欧洲文化开拓眼界,那即使那是最折腾最贵的选项,你还是觉得那是你的不二选,是不是?相反如果你旅游游的腻死了,哪都去过了,就想呆在家休息,那也不是因为不花钱,是不是?
投行和咨询对年龄的要求和工作性质有关,这么辛苦如果没有年轻的冲劲和体力会非常难熬,还有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年纪大了自然要多考虑家庭小孩,一旦考虑家庭小孩矛盾就很明显。咨询聚少离多,投行早出晚归还没有周末,35岁以上要接受这种生活我觉得需要很强大的理由来说服recruiter你真的有passion而不是只为了钱。 但是35岁不代表就一定是劣势,人生的阅历永远都是财富,小年轻和30+处事和处世的态度风度经验都很不一样,只要你找到了自己适合的领域,好好利用过去的沉淀,总能表现出年龄和经验带来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