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携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携隐小教室 之 Q&A Banking篇

[精华] [复制链接]
641#
发表于 2010-4-6 22:36: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携隐的回复

非常感谢携隐,没想到能这么快收到你的回复,真的是万分感谢,you are so so ...nice,呵呵
我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携隐帮忙释疑
哪一类人适合mba呢?记得原来听新东方钱永强(Yale mba)说过,mba适合比较open,aggressive的人。那像我这样比较中庸,性格温和的人适合mba么?通过mba能不能让一个人变得open,aggressive呢?
麻烦携隐了,呵呵
642#
发表于 2010-4-6 23:24: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43#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1:52:47 | 只看该作者
携隐MM,

你的贴子读了遍, 那么,IBD前端业务是否类似销售公司的工作, 1经理, 1业务,1跟单,
并列很多这样的TEAM,
再上面工作内容类似sales &marketing gm??

关于先在美国干3年再去香港,是否有以下原因:
1, 在美国和顶层管理接触较多,所以职位比香港 升迁更快. 或者至少为以后升迁准备? 而香港与顶层接触较少?
2, 在美国实际业务更多, 同时收入按照提成相关, 所以收入增长速度更快?
-- by 会员 zongtong (2010/4/6 8:58:38)



不是,IBD一个team里所有members所做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件事情,每个人从头到尾都会参与,没有职能或阶段性的划分,除了coverage和product的划分之外,只有junior和senior,干活和review的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IBD还是挺有趣的,很多项目你都可以全程参与,从头到尾所有的东西你都要负责。

香港和美国升迁速度,排除少数outliners,完全一致,这是行业特色。收入在junior level也没多大区别,香港收入会高很多因为有税收优势(15% in HK vs. 40% in NY)+ 住房津贴 (纽约租房即使保守估计也需要1600一个月,而且还是从税后收入里出)。senior level就很难比较了,那完全看个人和看两个区域的deals。美国的fee pool当然比较大,但是senior人数也多。相对来说香港未必拿的比美国少。
644#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2:15:58 | 只看该作者
你意思是香港的associate lifestyle比较好?? 如果在sector/product team的 analyst呢?美国和香港在lifestyle的差别在哪里?我目前听说香港的analyst也一般都要到晚上12-1点,live deal期间除外
-- by 会员 falafala (2010/4/6 14:04:37)



是的,就我们在纽约的朋友相互交流的信息和跟香港朋友的电话闲谈中了解,他们的确比我们life style好。product和coverage性质和china team不一样,一个在办公室多一个在客户那里多,全看你喜欢哪个,但是在客户那里多的人显然在时间上比较flexible。analyst在哪里都很辛苦,但是一样总体来说会比美国轻松。

美国比亚洲好的一点是人人都很尊重假期,虽然和别的行业不能比但是总的来说到了假期领导们还是会努力不安排工作的。客户本身也比较会度假,每年8月和12月总有两个星期相对非常空闲可以出去旅游。
645#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2:18:11 | 只看该作者


ic!那公司把senior bankers(例如MD 或 director级别的)从纽约/伦敦等地relocate到APAC的又是为了什么。。?他们是白人,之前又没有在亚洲待过,这边的客户关系应该不多啊。。。
-- by 会员 falafala (2010/4/6 14:19:27)


[/quote]
你说的这种都是行政职务,比如亚洲区主席什么的。而且现在美国空降的也很少了,及时是白人也是在亚洲带过很多年的
-- by 会员 cdo (2010/4/6 21:49:20)

[/quote]

而且到了亚洲不是说就不跟美国做生意了啊,跟国际客户谈的时候美国还是比较倾向于叫白人MD参加的。再而且空降不全是职能的缘故,大部分外企的高层不都是老外,这有一个管理和信任度问题。
646#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2:23: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携隐,没想到能这么快收到你的回复,真的是万分感谢,you are so so ...nice,呵呵
我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携隐帮忙释疑
哪一类人适合mba呢?记得原来听新东方钱永强(Yale mba)说过,mba适合比较open,aggressive的人。那像我这样比较中庸,性格温和的人适合mba么?通过mba能不能让一个人变得open,aggressive呢?
麻烦携隐了,呵呵
-- by 会员 chenquanww (2010/4/6 22:36:42)



读MBA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是可以开拓你的眼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培训你变得更加professional。对于大多数普通post-MBA来说,性格在工作中占据的比例不如professional和能力重要。

MBA适合不适合一个人,要看读MBA的目的以及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性格不应该成为考虑因素。性格open和aggressive的人可能会能更多利用到MBA的资源,因为他们倾向于参加更多活动,认识更多人,但这在非MBA的局面下也成立,和MBA无关。
647#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2:34:42 | 只看该作者
@LBSMIF

谢谢你的夸奖,虽然我觉得我们所做的其实没有那么高尚。。。share本身就是CD的精神。

你的case,对于将来具体怎么走,是不是够格申请投行的信用分析职位,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没法给出建议(欢迎其他大牛补充)。但是我觉得大局上说,以你现在的年纪,需要赶紧focus到一个方向,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再一心一意朝那个方向迈进。过去的经验是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在做出focus的选择的时候也要好好权衡,一般来说,post MBA,又到了32,最合理和最efficient的选择就是基于你过去的经验在同一个领域寻找更好的机会。当然如果你真的很讨厌你目前的工作,那早改行不如晚改行,但是一旦选了改的方向就要好好朝那个方向努力(如果真的铁了心要改,再读个LBS的MBA也不是个坏选择)。一句话,post MBA最重要的是focus,从一条路上集中精力build上去。东改西改是很伤的。MBA前做的是工作,MBA后做的是你一生的事业。

英国投行转美国应该还是有机会的,不过这个更取决于每个firm的culture。
648#
发表于 2010-4-8 22:33:53 | 只看该作者
读MBA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是可以开拓你的眼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培训你变得更加professional。对于大多数普通post-MBA来说,性格在工作中占据的比例不如professional和能力重要。

MBA适合不适合一个人,要看读MBA的目的以及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性格不应该成为考虑因素。性格open和aggressive的人可能会能更多利用到MBA的资源,因为他们倾向于参加更多活动,认识更多人,但这在非MBA的局面下也成立,和MBA无关。


非常感谢携隐的及时回复~
你的回复让我坚定了mba的想法,do my best to be aprofessional ~
649#
发表于 2010-4-9 00:29:18 | 只看该作者
携隐MM,

好象有这样的说法"不做BANKING 或者CONSULTING..." 可能收回学费等投入太痛苦了点. 比如, 以前做营销总监的,他回去工资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据说, 要入行, USA, 这两种职业都对年龄较敏感.

在国内,一般都是35岁为界限, 欧美是否也这样?

那么,毕业后,比如到了 35, 36岁了, 如何能找到进IBD的机会呢? 据说这行业要不大于30的?
对这个年龄, 劣势和风险明显, 但是, 如何找到机遇呢?




quote:
post MBA,又到了32,最合理和最efficient的选择就是基于你过去的经验在同一个领域寻找更好的机会。当然如果你真的很讨厌你目前的工作,那早改行不如晚改行,但是一旦选了改的方向就要好好朝那个方向努力(如果真的铁了心要改,再读个LBS的MBA也不是个坏选择)
65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1:27:35 | 只看该作者
携隐MM,

好象有这样的说法"不做BANKING 或者CONSULTING..." 可能收回学费等投入太痛苦了点. 比如, 以前做营销总监的,他回去工资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据说, 要入行, USA, 这两种职业都对年龄较敏感.

在国内,一般都是35岁为界限, 欧美是否也这样?

那么,毕业后,比如到了 35, 36岁了, 如何能找到进IBD的机会呢? 据说这行业要不大于30的?
对这个年龄, 劣势和风险明显, 但是, 如何找到机遇呢?
-- by 会员 okwilliam (2010/4/9 0:29:18)



钱,肯定是IB或MC的一大考虑因素,而且还是top的考虑因素,但是绝对不是唯一的以及决定性的考虑因素。赚钱多当然好,但是就如同我所说,post MBA你不再是做一份工作,而是在做一份事业(不是说目前做的就一定是一生的事业目标,但是post MBA的每一步,都是在build自己的事业),你做的是career,不再是一份job。所以你选择的领域,要从长远来看适合你的性格,爱好和特长,要最大化你的潜力,眼光放长远,慢慢去实现,而不是光看一时的得失。人总是要在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才能有sustainable的良好发展。你不适合,觉得不开心,不擅长的领域,就算一开始进去了,以后也会被淘汰,就算不被淘汰,你也永远做不上去。

我前面针对很多人说IB不就是为了钱写过一篇感想,里面说到如果不是真正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到时候人家事业稳定,生活丰富,方向明确,你空投入了两三年的辛苦和青春,完全没有个人生活,钱在junior level拿得也不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反而不如在你喜欢的领域,做的也开心,前景也比较好,而且有life style。人生就像无数场比赛,一场的得失并不能define你,终身成就奖才能define你。

MBA的目标绝对不是金钱的投资回报率,就好像人生的目标不是钱一样,钱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MBA也如是,它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潜能,开拓眼界认识到自己拥有的选择,以及prepare你在做出选择后的career生涯的手段。你要考虑的首先是在自己这个特殊的个体的各种限制条件下,选择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来看MBA是不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手段,以及你是不是能够afford。举个例子来说,你想要度个假,选择一是欧洲五国慢慢游,了解他们的风情文化历史酒食,花费1万,选择二是上海世博会3日游,花费1000,选择三是呆在家里,花费为0。你难道是根据花费的多少来作出选择吗?不是的,你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以及能不能afford做出选择,如果你想体验欧洲文化开拓眼界,那即使那是最折腾最贵的选项,你还是觉得那是你的不二选,是不是?相反如果你旅游游的腻死了,哪都去过了,就想呆在家休息,那也不是因为不花钱,是不是?

投行和咨询对年龄的要求和工作性质有关,这么辛苦如果没有年轻的冲劲和体力会非常难熬,还有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年纪大了自然要多考虑家庭小孩,一旦考虑家庭小孩矛盾就很明显。咨询聚少离多,投行早出晚归还没有周末,35岁以上要接受这种生活我觉得需要很强大的理由来说服recruiter你真的有passion而不是只为了钱。 但是35岁不代表就一定是劣势,人生的阅历永远都是财富,小年轻和30+处事和处世的态度风度经验都很不一样,只要你找到了自己适合的领域,好好利用过去的沉淀,总能表现出年龄和经验带来的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15 07:3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