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携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携隐小教室第四期-答疑(首页更新回贴汇总-4/13/08)

[精华]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08-4-6 00:05:00 | 只看该作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对JJ及其它大N心经的揣摩,自我感觉对G的认识有所进展,如下,请姐姐批评指正:

    1、感觉OG就像GMAT的教科书,每一题的题目和解析都像一个个案例来向我们介绍GMAT要求我们怎样去分析问题、组织语言、阅读文章,因此需要反复研读并总结,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再通过GWD去运用。

    2、我上的是武汉的XDF,感觉XDF能做的只是帮我们入门,而它的观点太过于应试化,有投机取巧的嫌疑,很多方法对提高水平并不利,而真正自身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对OG的揣摩和总结。

    3、对OG的总结分为横向和纵向,纵向的总结帮我们掌握基础知识,而横向的分题型总结能够帮我们建立一种针对于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都是必不可少的。

    4、GMAT考试实际上就是对我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阅读提炼能力的一种检验,想拿高分就必须在这些能力上有所突破,而不仅仅是应试那么简单。

根据姐姐前段时间的指导,我已能初步制订出剩下两个月(6月10号考)的复习计划,下面我将我的现况和计划写出来,请姐姐指点:

现况及做题的错题点

SC部分:看过LZM的讲解,将OG做了一遍并对照OG后解释将每题的考点总结了一遍,感觉总结确实是很花时间,而语法部分我只重点看了对题干的解释,而没有仔细去看错误选项的分析,请问姐姐需要像CR那样仔细分析每题的错误选项吗?目前语法其它题型感觉还不错,主要错IDIOM和LOGICAL PREDICATION类型的题,感觉固定搭配掌握不牢、词汇量不足(粗略背过一遍词汇精选)导致对句意理解有影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时拿捏不准。

CR部分:将OG做了一遍,并按姐姐的方法将错误选项先自己分析再对照OG解释总结了一遍,纠正自己的思路。目前做题方面的主要障碍是阅读,感觉读完一遍记不住题。一般能读懂的题都能做对。

RC部分:将杨继阅读的一半(后看NN们说OG够了就没做了)和OG做了一遍,但还没有对文章按姐姐的方法进行分析。之前做的时候得准确率大概是40%左右,在规定时间内感觉很赶,来不及。

AWA听过新东方的课,对写法有个基本认识,数学还没动手。

剩余两个月的计划:

4月6号至9号(4天):将OG的阅读按姐姐咖啡因那篇文章的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一遍,并看少量OG的CR和SC,保持感觉。

4月10号至17号(8天):对OG各部分进行分题型总结,准备RC用姐姐的方法,CR用LAWYER大人的方法,SC用OG自己的分类进行。

4月18号至21号(4天):进行PACE训练,SC用大全,CR继续做OG,RC还没想好是做杨继剩下的题还是做OG。

4月22号至29号(8天):重点攻数学并熟悉AWA的TIPIC,整理作文模版。每天做30题SC大全,CR和RC看少量OG保持感觉。

4月30号:用PREP模考一次。

5月1号至26号:做GWD,并总结。每天花少量时间看OG。

5月27至考前:PREP模考等。

我的背景情况之前说过,大三课不多(上学期多修了很多门)基本每天能保持8~10小时看书时间。如果还有什么说得不够清楚影响姐姐理解的请姐姐说明。

由于这段时间想得比较多,思维转变得有些大,并看到了之前复习的许多不科学之处,所以想把想法写出来给姐姐看,请姐姐纠正错误。

受益于姐姐和CD这么多,感激之情不胜言语表达,希望以后能多做些事情回馈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6 0:21:47编辑过]
2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菲比在2008-4-5 20:33:00的发言:

携隐MM,你好。

久闻大名,今天一直在你的小教室里看你的话,受益匪浅。

本人现在是大三,报了名8月份考G。

但心中一直不坚定,对这个选择。我一直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的兴趣,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自己对商学方面兴趣最大。但是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块商科的料。这样一路走来,莽莽撞撞地走到现在,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现在念的商务英语,其实自己觉得没多大作用,但是这样的话自己的未来方向就有更多的选择了,太多的选择也就是一个很大烦恼。

我想请教一下,如何能找到自己真的喜欢和胜任的工作?

还有就是,如果现在考了G,然后工作一年才出去,可行吗?资格会不会就取消了?

现在真是超级烦恼啊,还让我不能专心一致、静下心来准备G。

希望前辈能指点一下迷津。万分感谢!!!~~~~


我很高兴你问我职业选择的问题。其实人的一生,对职业的态度和看法是不停在改变的,别说是你一个缺乏信息和帮助的国内大学生,就是美国的MBA,很多人进来的时候也未必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所以,我个人是很推崇毕业之后要先工作的。找一份你目前能找到的,听上去对你吸引力最大的工作,先做起来。只有当你真正工作了,真正置身社会,才会真正对工作,对社会有了解,才会慢慢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欠缺的是什么,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如何,这才能够结合自身,考虑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东西,要亲身体验,亲自置身于那样的环境里,才能真正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适合不适合自己。你现在是一个大学生,缺乏信息,缺乏经验,对将来感到懵懂是正常的,不要紧。勇敢的去尝试就好了。第一份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沉着和学习的态度,以及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还有一个要沉住气的,就是时间。我逛论坛,总是看到很多人说工作不开心,总是做杂事。其实新人总是要经历一个阶段,才能等到发挥自己的机会的。在工作的最初,成就,金钱,职位等等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接触的人,你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你对自己评价的逐渐形成,你对一个行业的逐渐了解。experience是很宝贵的东西,你的experience越多--好的和坏的--你的思维越成熟,对将来也越清晰。

英语专业,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现在这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英语了。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英语专业的。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选英语专业,是觉得就业好还是对语言很感兴趣。他说,都不是,只是认为,英语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无论将来自己想做什么,这扇窗都能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选择,更多元化的信息。所以,你的专业很好啊!其实国内的学生都对专业有点误会,专业对将来的工作,真的没有你们想像中的那么重要。公司要招专业人才,目标更多是硕士生博士生,他们是supposed to be professional。而对本科生,公司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和team work的能力。

至于G,我那个时候,GMAT还是5年内都有效的。现在是不是有变我不知道,你查一下就知道了。
2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09: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aibing126在2008-4-5 21:24:00的发言:

多谢JJ!

我正在努力看OG中,先分组计时间做,再看答案和解释。觉得大部分时间花在看各个选项的解释上,看得比较慢,但是感觉OG的三部分选项分析很清晰、细致,才看了几十道题就觉得很受启发。

是呀。OG毕竟是几十年来积累沉淀的东西,也是出题机构希望我们知道的东西。真的能沉下心来好好看OG的解释,每一遍收获都会很大的。
2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onprince在2008-4-6 0:05:00的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对JJ及其它大N心经的揣摩,自我感觉对G的认识有所进展,如下,请姐姐批评指正:

    1、感觉OG就像GMAT的教科书,每一题的题目和解析都像一个个案例来向我们介绍GMAT要求我们怎样去分析问题、组织语言、阅读文章,因此需要反复研读并总结,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再通过GWD去运用。

    2、我上的是武汉的XDF,感觉XDF能做的只是帮我们入门,而它的观点太过于应试化,有投机取巧的嫌疑,很多方法对提高水平并不利,而真正自身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对OG的揣摩和总结。

    3、对OG的总结分为横向和纵向,纵向的总结帮我们掌握基础知识,而横向的分题型总结能够帮我们建立一种针对于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都是必不可少的。

    4、GMAT考试实际上就是对我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阅读提炼能力的一种检验,想拿高分就必须在这些能力上有所突破,而不仅仅是应试那么简单。

根据姐姐前段时间的指导,我已能初步制订出剩下两个月(6月10号考)的复习计划,下面我将我的现况和计划写出来,请姐姐指点:

现况及做题的错题点

SC部分:看过LZM的讲解,将OG做了一遍并对照OG后解释将每题的考点总结了一遍,感觉总结确实是很花时间,而语法部分我只重点看了对题干的解释,而没有仔细去看错误选项的分析,请问姐姐需要像CR那样仔细分析每题的错误选项吗?目前语法其它题型感觉还不错,主要错IDIOM和LOGICAL PREDICATION类型的题,感觉固定搭配掌握不牢、词汇量不足(粗略背过一遍词汇精选)导致对句意理解有影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时拿捏不准。

CR部分:将OG做了一遍,并按姐姐的方法将错误选项先自己分析再对照OG解释总结了一遍,纠正自己的思路。目前做题方面的主要障碍是阅读,感觉读完一遍记不住题。一般能读懂的题都能做对。

RC部分:将杨继阅读的一半(后看NN们说OG够了就没做了)和OG做了一遍,但还没有对文章按姐姐的方法进行分析。之前做的时候得准确率大概是40%左右,在规定时间内感觉很赶,来不及。

AWA听过新东方的课,对写法有个基本认识,数学还没动手。

剩余两个月的计划:

4月6号至9号(4天):将OG的阅读按姐姐咖啡因那篇文章的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一遍,并看少量OG的CR和SC,保持感觉。

4月10号至17号(8天):对OG各部分进行分题型总结,准备RC用姐姐的方法,CR用LAWYER大人的方法,SC用OG自己的分类进行。

4月18号至21号(4天):进行PACE训练,SC用大全,CR继续做OG,RC还没想好是做杨继剩下的题还是做OG。

4月22号至29号(8天):重点攻数学并熟悉AWA的TIPIC,整理作文模版。每天做30题SC大全,CR和RC看少量OG保持感觉。

4月30号:用PREP模考一次。

5月1号至26号:做GWD,并总结。每天花少量时间看OG。

5月27至考前:PREP模考等。

我的背景情况之前说过,大三课不多(上学期多修了很多门)基本每天能保持8~10小时看书时间。如果还有什么说得不够清楚影响姐姐理解的请姐姐说明。

由于这段时间想得比较多,思维转变得有些大,并看到了之前复习的许多不科学之处,所以想把想法写出来给姐姐看,请姐姐纠正错误。

受益于姐姐和CD这么多,感激之情不胜言语表达,希望以后能多做些事情回馈大家。


真是一个乖DD啊。

你上面的几条总结,都很对,你对GMAT有正确的理解,以后复习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你的复习方法,大体都对路。几点要指出的是:1)OG不可以放,每天都要看,一直到考前。这是为了保证你的思路不偏离。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总是想的很多,思维很活跃,也总是处在想总结,想记忆,想梳理的状态中,如果不坚持看OG,很容易偏离正道,再回到OG就很费力气。所以说,每天的OG是必须的。做SC大全的时候也一样,做GWD的时候也一样,只是量多量少可以调节。2)Pace不是4天就可以训练的出来的,要做到把pace变成是你自己的习惯,变成不需要思考就自然而然做出来的行为。在最初的复习过后,巩固阶段,就要开始练pace了。把要做的题目都按照真实题量分成单元,每做一个单元都要计时,最初的时候甚至可以每题都计时。寻找正确率和速度之间你自己的最佳平衡点,然后按照这个平衡点来要求自己,一直坚持到考试前。这样,pace就会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好像生物钟一样,不需要刻意去维持。3)RC最好杨继和OG的都做。每天至少4篇。后期复习老4篇新4篇。4)数学和作文我觉得没有必要花8天来强攻。其实复习每个单项,其他项都不能丢掉,因为GMAT是考综合逻辑能力的,太专注于其中一科,你复习的结果跟你考试的真实水平是有出入的,而且其他几科很容易就忘记了。复习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不停重复,不能间断。数学和作文平时每天抽一点时间来看就行了,考前可以花个三四天强攻一下,但是其他部分都不能放。
215#
发表于 2008-4-6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噢,谢谢前辈的指点。我真的要自己好好想想才行。

谢谢前辈提高宝贵的意见。我现在尽管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但还是决定专心攻G先。

216#
发表于 2008-4-7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携隐在2008-2-17 13:09:00的发言:

mm,想问一下google搜索怎么个搜法啊,可以举个例子吗?

217#
发表于 2008-4-7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XY姐姐,你好

我还有20多天就考了,OG综合(黄皮)看了几遍,请问还要看Verbal和数学的分册吗?

另,Prep什么时候开始做比较合适啊?现在正确率很低,不敢做,怕做了很差浪费了

谢谢啦~

218#
发表于 2008-4-7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姐姐我又来了。

目前处于水深火热的RC第一遍总结中,用了姐姐和MUMU的逻辑简图,目前45行左右的文章(咖啡因、南丁格尔、印第安人等)用了这个后感觉思路很清晰,但是30行左右的题感觉很有问题,例如这篇: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lerical workers, many companies have introduced computeriz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s (CPMCS) that record and report a worker’s computer-driven activities. However, at least one study has shown that such monitoring may not be having the desired effect. In the study, researchers asked monitored clerical workers and their supervisors how assessments of productivity affected supervisors’ ratings of workers’ performance. In contrast to unmonitored workers doing the same work, who without exception identified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ir jobs as customer service, the monitored workers and their supervisors all responded that productivity was the critical factor in assigning ratings. This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here should have been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a monitored worker’s productivity and the overall rating the worker received. However, measur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all rating and individual elements of performance clearly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 that supervisors gave considerable weight to criteria such as attendance, accuracy, and indication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productivity may be a “hygiene factor,” that is, if it is too low, it will hurt the overall rating. But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eyond the point at which productivity becomes “good enough,” higher productivity per se is unlikely to improve a rating.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author of the passage discusses “unmonitored workers” (line 4) primarily in order to

(A) compare the ratings of these workers with the ratings of monitored workers

(B) provide an example of a case in which monitoring might be effective

(C) provide evidence of an inappropriate use of CPMCS

(D) emphasize the effect that CPMCS may have on work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jobsD

(E) illustrate the effect that CPMCS may have on workers’ rating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hygiene factor” (lines 8) is an aspect of a worker’s performance that

(A) has no effect on the rating of a worker’s performance

(B) is so basic to performance that it is assumed to be adequate for all workers

(C) is given less importance than it deserves in rating a worker’s performance

(D) is not likely to affect a worker’s rating unless it is judged to be inadequateD

(E) is important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effect it has on a worker’s rating

这类题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比那些长文章要求要高,不像长文章的举例、具体分析可以略读,不知道逻辑简图相应要怎么作,以及怎么去针对性训练呢?

又给姐姐添麻烦啦

219#
发表于 2008-4-8 00: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etty2169在2008-4-7 11:23:00的发言:

XY姐姐,你好

我还有20多天就考了,OG综合(黄皮)看了几遍,请问还要看Verbal和数学的分册吗?

另,Prep什么时候开始做比较合适啊?现在正确率很低,不敢做,怕做了很差浪费了

谢谢啦~

我也有同样的问题,那个verbal(紫皮)还需要看吗,我看那个黄皮的已经很慢了,可能没有时间看紫皮的了。尤其是看题目每个选项的解释,很耗时。 紫皮的语文与黄皮的语文有什麽区别吗,还是只是题量的增加和补充?

谢谢...

220#
发表于 2008-4-9 01: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onprince在2008-4-7 23:03:00的发言:

目前45行左右的文章(咖啡因、南丁格尔、印第安人等)用了这个后感觉思路很清晰,但是30行左右的题感觉很有问题

Why don't you show her what you wrote for this one so she can help you figure out what's miss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27 22:2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