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说两句吧, 首先我认为大家能提出关于写作的不同看法是件很好的事情,毕竟中国文化思想最辉煌的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一个是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有争论才有进步,希望大家继续讨论下去。 但是不要涉及人身攻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争论如何写出更好的文章,而不是如何让对方难堪。 关于究竟哪种写作方法好,我先举一个本人参见GMAT考试时的例子,我当时遇到的题目是我没有准备过的,所以只是随着我的思路去写,我于是就想到哪写到哪,从原始社会写到德国party,最后分数5.5。可以说我当时写的文章就是一篇注重逻辑思维的文章。但我后来思考的时候发现,如果我考试之前不是背了大量的英文文章,也不可能在考场上信笔由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之所以得了5.5而没能得到6分也许就是我的用词还不够丰富吧。 其实,德克的写作和LZ的观点是不矛盾的。 为什么要强调词汇替换?因为中国人用来用去就那么几个词。比如我想说我困了,大多数人都会说i am sleepy,词汇量大点的会说i am drowsy,但是美国人会这么说:my eyelids grow heavier。词汇本来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用的人多了,自然就贬值了。 为什么强调注重文章的逻辑?就是被英语四六级写作给害的。四级写作字数要求120,六级要求150。写多了还要倒扣分。还敢写多吗?你稍微一写多,一段就写了100个字了,就该结尾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出国写作考试中中国人特别喜欢使用模板你知道吗?因为经历了多年的扭曲的英语写作考试之后,中国人已经失去了用英文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他面对一个话题无话可说。只能用模板来填充字数。 综合来说,其实词类替换也好,注重逻辑也好,核心是一个:specific。你把一个广义的词用比较细致的词描述出来,就是具体化,你把一段比较空泛的论证具体成逻辑论证或者个人经历,也是specify。所以LZ和德克的写作思路是一致的。 望大家继续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