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xy对美国phd系统有多少了解,你有没有想过美国的教授和学校为什么愿意每年花几万块招一个外国的phd学生呢?说白了就是为了廉价劳动力。教授和学校都需要人帮他们干活。PHD学生的资助主要是两类,Teaching Assistant (TA)& Research Assistant (RA). TA 主要的工作就是帮教授指导学生的试验课,该作业和考试。尤其是理工科,本科的学生有大量的实验课程,而教授们通常是不会有时间和精力的。所以美国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就由广大的TA门承担了。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学校节省经费雇佣大量正式员工,同时又可以资助更多的研究生。 RA呢,当然就是帮教授干活了。美国基础研究的大量费时,费力,有毒,有害,有放射!的工作都由外国人承担。为啥啊,鬼子们不愿意念啊。他们都去念law, medical school and MBA, big future and money. 美国人不傻。 虽然现在信息发达,但是来美国念PHD的中国学生是没有办法全面了解的。按中国的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啊。就象我看playboy magazine一样,即使里面图片的清晰度再高,能和一个真人站在我面前一样嘛!我觉得很多phd学生念了几年之后,才开始有深刻体会的。他们退出的选择是欺骗吗?是不道德吗?我觉得这些事情更本就扯不到一个道德的高度。不要把美国人想的太高尚,也不要把中国人想的太猥琐。
watchdog,这个话题我们几个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我们只是在讨论欺骗和轻易不遵守诺言的行为,并没有扩展到所有PHD的高度,更没有上升到“美国人高尚,中国人猥琐”的地步。我贴那封信的目的,也不过是提出有这么一个现象。至于PHD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接触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U of M的中国PHD很多,我认识不少,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学在这里读PHD。平时跟他们接触也很多,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在这里受压榨,相反都过的挺开心的,很多人对自己的教授都很佩服。还有,U of M教授非常的diversified(很多大学都一样吧),很多教授都不是美国人,这里也有很多中国教授,不见得都是美国人压榨中国学生。也许你接触的PHD不一样吧。人的信息来源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结论。所以还是讨论case就好了,不用讨论整个群体。
前面有同学提到是不是MBA课堂讨论都这么激烈,其实去年夏天,我来这里上EBS(English for Business Study),其中就有一课上的是“课堂讨论英语”。什么叫课堂讨论英语?就是用尽各种婉转的语气来反驳对方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上,就是要先承认对方的观点有可取之处,然而,自己可能会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或者,用提问的方式,询问“是不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一下?”这是保证讨论能够在愉快和开放的气氛中进行下去的方法,也是抓住对方注意力的方法。
以下是引用携隐在2007-4-7 2:12:00的发言: 前面有同学提到是不是MBA课堂讨论都这么激烈,其实去年夏天,我来这里上EBS(English for Business Study),其中就有一课上的是“课堂讨论英语”。什么叫课堂讨论英语?就是用尽各种婉转的语气来反驳对方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上,就是要先承认对方的观点有可取之处,然而,自己可能会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或者,用提问的方式,询问“是不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一下?”这是保证讨论能够在愉快和开放的气氛中进行下去的方法,也是抓住对方注意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