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布斯》中文版“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的调查方法是什么? 答:本调查为《福布斯》中文版第二次针对中国商学院进行的独立调研。此次调查的范围为国务院学位办承认其授予的MBA学位的商学院,同时也包括中欧国际商学院、北大国际MBA(BiMBA)等在中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知名中外合作项目(长江商学院由于2002年尚无毕业生而未能入选);调查针对所有2002年毕业的全日制和在职MBA毕业生,当年有毕业生的商学院方可入选。为了获得有效的数据分析,此次调查要求有效样本的最小规模必须达到商学院该届毕业生总人数的20%;如果该届校友不足80人,那么至少要有15人完成调查问卷。对于有效回复样本数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商学院,我们取消其入选资格。 2、《福布斯》中文版“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的排名标准和计算方法是什么? 答:排名标准:MBA学生毕业4年后的投资回报。 具体算法:对于全日制MBA学生,“投资回报”为毕业后4年的总收入,减去学费,再减去自入学之日起至2005年底的机会成本;对于在职MBA学生,“投资回报”为毕业后4年的总收入,加上在读MBA期间收入,减去学费,再减去自入学之日起至2005年底的机会成本。 调查收入均指税前收入,同时考虑校友在毕业后4年内已经兑现的股票期权收入。在计算年收入的平均数之前,我们剔除了薪资过高的数据,同时也剔除了就职于非赢利机构校友的数据。此外,我们还根据毕业生就读商学院前后居住城市的生活成本调整了薪资水平。 满意度调查调查是指MBA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就读商学院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我们根据毕业生反馈问卷取其平均值。 3、《福布斯》中文版“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榜单有哪些特点? 答:用客观的薪酬增长和投资回报作为标准衡量商学院为MBA毕业生带来的价值是福布斯“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排行榜的核心和特色所在。 今年的榜单有以下几个特点: - 国际化MBA项目给毕业生带来的投资回报最为丰厚。在全日制榜单的10家商学院中,前6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国际化MBA项目,尤其是今年新上榜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这个今年刚刚有资格入选的全日制MBA项目(2002年第一届全日制学生毕业)一举排在了榜单的第3名。这主要得益于岭南学院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国际合作MBA项目。坚持国际化视角和全英文授课使得该院的毕业生受到跨国公司的欢迎,去年该院MBA毕业生有54%在外企工作,平均起薪为12.7万元,比入学前薪资增长83.4%。
- 某些商学院的特色化项目或者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商学院也让其毕业生受益不少。位列在职MBA榜单第2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非常典型,开设了金融MBA、高新技术MBA等特色MBA项目。由去年的第20名跃升至今年榜单第8名的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则利用该校在金融和财会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化的中高级经理人才。这些具有专业化特色的MBA毕业生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起薪,2002届上海交大和上海财大的在职MBA毕业生起薪分别达到了14.3万元和14.5万元,大大超过了入选在职商学院10.3万元的平均起薪。
- 今年我们新增加了对最近一届(即2005届)MBA毕业生的调查,并选出了毕业生薪资增长最快的20所商学院。这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平均起薪达到了12.5万元,比入学前增长了79%。其中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入选商学院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分别为15.7万元、14.1万元和12.6万元,真实地反映了最近一届MBA毕业生目前的市场价格。
4、《福布斯》中文版如何看待“就读MBA到底值不值”? 答:中国商学院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入选福布斯榜单的商学院来说,就读MBA是非常值得的。MBA教育给他们带来了薪资的快速增长和职位的快速提升。比如我们针对2002届MBA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全日制MBA毕业生就读前后的薪资增长达到96.8%,毕业后4年的年平均薪资涨幅达到24.9%;在职MBA毕业生就读前后的薪资增长达到62.9%,毕业后4年的年平均薪资涨幅达到22.1%。而针对2005届MBA毕业生的调查表明,这一届毕业生就读前后的薪资增长达到74.9%。MBA教育也帮助MBA毕业生获得了快速的升迁。就读MBA之前,仅有22.4%的学员在企业中出任总监以上级别的高层管理职位,而在毕业4年后,则有50.5%的学员出任高管,其中16.4%的学员已经成为企业最高管理者。 但是我们的研究同时表明,对于某些未上榜商学院的MBA毕业生来说,毕业4年之后他们尚未收回投资,甚至有些MBA学员就读前后的薪资和职位没有任何增长和提升。 5、中国商学院目前应该做些什么努力? 答:经过一段低迷的调整期之后,中国的MBA教育市场开始理性回暖,中国商学院也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但是,中国商学院仍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 继续通过国际合作使本土商学院项目快速成长起来。目前国内商学院的国际化主要通过与国外商学院合作或者整合国际商学院资源。前一种方式最为普遍,比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均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这种“拿来主义”帮助尚显稚嫩的中国商学院在学习中迅速成长。
后一种方式较为典型的是中欧模式,即通过整合国际商学院的教授资源为己所用,这种大国际化的模式甚至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选择中欧就读,在其全日制项目中,国际学生的比例达到20%左右。成立仅3年的长江国际商学院则通过引进、培育强大的国际化师资来走国际化道路。 - 尝试走特色化的道路。并不是每所商学院都要走特色化的道路,比如美国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商界领袖,主要强调管理通才的培养。但根据目前中国商学院教育的特点,适度的特色化还是必要的。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中国MBA学生入学前的平均工作年限为7年,即大多数学生还在30岁以下,有些甚至只有三、四年的工作经验,根本谈不上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中国的部分商学院以及某些商学院的部分项目应该把自身MBA教育定位在培养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是具备某方面专业特长的职业经理人,而不要一概希望培养“商界领袖”。
发展特色MBA教育可以走“大特色”之路,像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可以利用本校的专业优势,甚至动用全校的优势资源,培养专业型管理人才;也可以走“小特色”之路,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办的高新技术MBA项目、复旦大学办的传媒MBA项目和北大光华办的女性经理人项目等。 - 急待加强校友网络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在今年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商学院对校友网络建设的重视程度比去年有很大进步,但仍有60%以上的受访商学院无法提供准确的往届毕业生有效联系方式。目前国内一些领先商学院已经开始利用校友网络,比如介绍在校学生到校友的企业实习或者工作,经常举办各种校友聚会等,但大多数商学院目前仅停留在招生、教学和学生就业方面,对毕业校友资源的整合利用尚未开始。
- 此外,中国商学院还需在加强学术研究、设立更多选修课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6、《福布斯》中文版“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调查团队的构成如何? 答:项目负责人:刘瑞明 专题报道:谢飞,秦晨,杨琳然 项目调研:童丽玮,杨琳然,蒋妍侠,胡子春,王倩,沈佳容 技术支持:王咏,陆彬,刘浩 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络: 《福布斯》中文版 杨山杉小姐/ 贝佳小姐 电话:(8621) 61197902-2368/2370 电子邮箱: marketing@forbe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