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2842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2-9-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第一段:背景:通过用数字举例说明人们对于两种不同的观点会选择一个客观的真实答案
第二段:背景:又举了另一个例子说明吃毛毛虫是否是可口的,人们会尊重每个人不同的答案,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考虑 - 相对的正确答案
第三段:主要结论:将两种不同的情况放在道德判断上面,在回答一个人的做法是否道德正确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坚持绝对客观的标准还是相对客观的答案?
第四段:引出问题:指出这个问题在哲学界引起了很多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在道德问题上有客观的答案,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在这个问题是比较客观的。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提出了连续的问题来引出下面的讨论
第五段:引出后面实验:人们对待道德问题是否客观没有统一的证据可以证明,传统的验证方法从人们评判道德问题的出发点开始
第六段:继续承认支持:人们开始对道德问题的判断愈发感兴趣,但是实验结果没有印证人们本来的想法,而是带来新的测试结果,即人们会在不同的条件下保持客观或者主观(相对客观)
第七段:介绍第一个例子:A和E的实验关注在个人经历的包容开放程度与道德相对性之间的关系。
第八段:介绍第二个例子:G和J的实验关注在人们对于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考虑程度与道德相对性之间的关系。
第九段:介绍第三个例子:S和T的实验关注在人们的观念随着年纪增长的变化情况。
第十段:总结:介绍人们提出相对客观的结论时,是当他们拥有个人经历包容开放、能够考虑多种不同的可能性、更加成熟的儿童时期时。当人们对其他可能性越共情,那么他们更容易提供相对客观的答案。
第十一段:为了印证这个假设,作者和另外四个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去测试人们提供客观问题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