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结构: 第一段:指出研究理解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性。 在包装商品的背景下,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倾向于购买策略而不是消费策略。但是消费者增加消费能力对于已经实现高度的家庭用户渗透率和忠诚度的成熟品牌的成长至关重要。理解购买后的消费行为对于评估囤货来引起促销的盈利能力也十分重要,例如,多单元包装“买一送一”的优惠也许会使未来的销售额大量减少,除非消费者提高消费率。
第二段:在囤货能够提高消费率方面,高便利性的产品要高于低便利性的产品。 消费产品的便利性缓和了囤货对消费率的影响:比起低便利性的产品,囤货更容易引发高便利性产品的消费率。有48%的对食品的冲动消费是由消费便利性导致的。消费便利性是时间、舒适度和准备容易程度的函数,取决于消费前所需操作的数量、复杂性成本和可得性。消费便利性会受到包装的影响。例如,独立包装就很方便,它们不会强迫着消费者使用、储存或者浪费掉剩余的量,并且独立包装可以用于食品和非食品的产品中(例如,预先盖好邮戳的信封和常规的没盖邮戳的信封)。
第三段:解释上述结论产生的原因。 我们预计便利性会缓和囤货对消费率的影响,但是不会对消费量(给定消费率)产生影响。低便利性的产品是更广泛过程中的成分或步骤,它们经常需要其他成分的可得性以及它们可被消费之前的多种操作性能。例如,从混合物中制作冰茶需要时间、水、容器、勺子和冰箱;使用洗衣粉需要时间、脏的待洗衣服和洗衣机。所有的这些材料都需要可得,才能发生消费事件。然而,当所有的材料都可得并且发生了第一笔消费的时候,低便利性的产品后续可以相对更容易地以更大的量被消费。例如,用混合粉末制作一小罐冰茶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努力和制作一大罐冰茶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囤货主要会引起高便利性的消费发生。因此,相比于低便利性的产品,囤货会增加高便利性产品的总体消费量(更高的产品购买率以及给定消费率时更大量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