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73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首先申明是偏见.
上篇: 关于名校中的一,二,三流
众所周知, 现在商院入学和就业的竞争越来越难了. 这对整个领域是一件好事. 因为任何成熟的专业的学术竞争都是惨烈的. 看看数学: 非前5的学校毕业很难叫自己数学家; 看看经济学: 浅水/海水派之外, 没有主流经济学家. 经济学期刊排名, 把前12名的学校分成了四个档次. 其他的学校他们就看不见了. 目前商院的研究水平总体比较低下, 理论体系还很不成熟. 所以是百花齐放, 你可以在florida看到某个大牛, 也可以在michigan state看到某个旗手. 但日久天长, 这种无序的竞争会被垄断取代, 直到另一个学派崛起, 颠覆这一垄断, 形成新的垄断 (比如经济学上, 奥地利取代剑桥, 芝加哥取代奥地利, MIT/斯坦福取代(maybe?)芝加哥).
Stanford的管理大牛march曾说, 管理学(包括mkt, str, acc, fin, ob, om, etc)的现状是secondary in academia, and irrelevant to practical field. 作为应用学科, 很多研究者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商业问题, 因此精英的思路是不存在的: 任何学校有了好的DATA,提出一个好故事(atheoretical solution), 有人捧场, 就能发好期刊, 就算是大牛. 但这是不能长远的. 长远的发展是建立一个严密的, 逻辑的,理论体系, 一套套成熟,辩证的研究方法. 而商学院的主要学术任务是为了引导和启发商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不是解决当前一些存在的问题 (让咨询公司去做吧). 因此精英的学术体系必然在未来的商学院中出现.
听芝加哥的Dube闲聊, 现在他们招faculty偏向招经济系毕业的 (Dube自己就是经济系毕业的). MIT的教授中也有很多不是mkt的出身. 他们认为这是healthy competition. 以后MKT的博士毕业想进前10的学校工作是极其困难的, 除非有很强的理论背景或数理背景, 加研究能力: 因为mkt的博士面临的竞争对手将包括名校的其他理论专业的博士. 当然, 目前20名前毕业的MKT博士去20名以后商院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在精英体系的逐渐形成过程中, 不久的将来, 我预见, 商院博士不能因为自己"供不应求"的地位就觉得就业是高枕无忧了, 更不能以为进了这个门槛就是拿到铁饭碗了. 相反, 作为唯一可以在应用潜力上取代经济学的大学科, 对商院博士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回到并概括k版提出的就业问题: 目前MKT方向, chicago, mit毕业的学生就业还很不如CMU等次级名校. 而在师资上, CMU明显不如其他两校. 为什么呢?当然是跟项目培养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有关的. Chicago的学生placement据说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一般没有强到能impress那里的faculty的程度, 因此受到的额外帮助就少. 那么, CMU培养的学生平均水平一定甚过MIT/Chicago吗? 我认为至少在将来精英体系成熟的时候是不会的.
最后, 说说我心目中的精英教育: 目前的情况, 有些学校(二三流的名校)是靠教授的publication 数量争排名的, 所以策略是多招RA, free-riding on 学生的工作(良心好的项目或教授会把它作为合作论文, 比如Duke); 有些学校(非顶尖名校, CMU)是靠学生的placement争排名, 所以策略是拼命的推荐学生, 给他们的CV上加很多光环. 但像STF, MIT和CHICAGO这样的学校, 已经是高处不甚寒了... 所以他们有耐心真正在搞教育: 鼓励但不强迫学生的论文数量, 支持但不鼓吹学生的就业情况. 他们无所谓排名(哪怕UTD把他们排到10名以后), 只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研究水平. 好比练九阴真经的上卷, 见效虽慢, 但日久功长. 毕竟排名是给外行人看的, 真正伟大的教育是看学生毕业20年以后的成就.
我的结论是: 学术声誉还是比placement长远看更重要的. 当然, 绝不能说排名就等于学术声誉. 在你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 看排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与其这样, 你还不如看placement算了.
不过作为一个优秀好学的学生, 去前20的任何一个学校都不会是错误的决定. 名过于实的学校虽然有, 但我们学子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和一个平台. 这些名校都会不吝给予.
Just my two cents. 欢迎K版等学术前辈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