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ecol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习就业] (一)MBA入学半年,谈谈我对北美MBA就业的理解

[精华]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2-12-4 12:18: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22#
发表于 2012-12-4 12:35: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23#
发表于 2012-12-4 13:09:35 | 只看该作者
“建立rapport,学习美国的工作职责,了解该公司,认识行业),而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

-------------------其实networking的重点就是第一条,后面几点属于最基本要做的research和homework吧,我想绝大多数就读北美学校的朋友从申请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这样了解学校了。同时这些CDO也会培训的。我们说的不矛盾,但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隐含着两个前提:热情和能力。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关乎他们的职责(HR)或credit(校友)。

我个人只考虑国内有限的几家buy side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回原来的firm),因此对美国industry公司基本不关心。同时学校里有那么多很好的课要上,有很多大人物的演讲要听,因而也没在找工作上花什么时间。从内心讲,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比如像IBD一样去讨好别人,这并不一定对或适合每个人)。sell自己都是必要的,但我个人(我相信很多雇主也是这么认为的)更认可通过提升本身的实力来获得一份工作。美国人重视informational interview没错,但是决定是不是招一个人,最终还是实力和表现说话。当然,不可能指望外国人能获得和本国人一样公平的待遇。有时候,如果背景非常合适,公司HR也会主动approach你的(CDO也会起到很大作用),至少,我和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healthcare,J&J会专门给所有的国际学生发邮件,sell自己的program,提醒投递简历的时间。像前面有位同学说的,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非去不可的想法,想去Orlando玩一趟的同学自然会申请一下,其他的直接忽略。当然每个学校情况会有很大不同,我说的只代表我了解到的情况。

从身边中国同学来看,他们有时也会reach out,但是更多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争取别人的endorsement。最后结果也都很不错。而buy side公司则完全需要自己networking了,但是par们不会有那么多BS的问题,他们往往更关注你过去做了什么,对行业的认识以及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

另外,感觉基本上做过banking和consulting实习的,industry公司招聘一定会给一个面试机会;做过buy side实习的,banking(今年招聘在收缩,所以很难讲)和consulting往往也会给面试。buyside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所以同学们实习时还是尽量争取投行和咨询的机会。

还是鼓励分享和讨论吧。
224#
发表于 2012-12-4 13:10:17 | 只看该作者
tianya和yoshimihoku其实没啥矛盾之处,因为学校的资源不一样。Tianya在Top10,on campus的机会很多,特别是作为MBB的Core School,那么简历好就直接进面试了,面试前练好Case,Offer就拿到了。Top 10之后的学校On campus不足够take所有的学生,所以需要reach out,有目标的去做networking。Top30以后的学校,On Campus机会就很少了,Networking几乎是关键。
225#
发表于 2012-12-4 13:16:24 | 只看该作者
tianya和yoshimihoku其实没啥矛盾之处,因为学校的资源不一样。Tianya在Top10,on campus的机会很多,特别是作为MBB的Core School,那么简历好就直接进面试了,面试前练好Case,Offer就拿到了。Top 10之后的学校On campus不足够take所有的学生,所以需要reach out,有目标的去做networking。Top30以后的学校,On Campus机会就很少了,Networking几乎是关键。
-- by 会员 bigjoe (2012/12/4 13:10:17)



对,可能学校资源不同带来的差别的确很大。
226#
发表于 2012-12-4 13:21:28 | 只看该作者
“建立rapport,学习美国的工作职责,了解该公司,认识行业),而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

-------------------其实networking的重点就是第一条,后面几点属于最基本要做的research和homework吧,我想绝大多数就读北美学校的朋友从申请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这样了解学校了。同时这些CDO也会培训的。我们说的不矛盾,但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隐含着两个前提:热情和能力。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关乎他们的职责(HR)或credit(校友)。

我个人只考虑国内有限的几家buy side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回原来的firm),因此对美国industry公司基本不关心。同时学校里有那么多很好的课要上,有很多大人物的演讲要听,因而也没在找工作上花什么时间。从内心讲,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比如像IBD一样去讨好别人,这并不一定对或适合每个人)。sell自己都是必要的,但个人(我相信很多雇主也是这么认为的),更认可通过提升本身的实力来获得一份工作。美国人重视informational interview没错,但是决定是不是招一个人,最终还是实力和表现说话。当然,不可能指望外国人能获得和本国人一样公平的待遇。有时候,如果背景非常合适,公司HR也会主动approach你的(CDO也会起到很大作用),至少,我和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healthcare,J&J会专门给所有的国际学生发邮件,sell自己的program,提醒投递简历的时间。像前面有位同学说的,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非去不可的想法,想去Orlando玩一趟的同学自然会申请一下,其他的直接忽略。当然每个学校情况会有很大不同,我说的只代表我了解到的情况。

从身边中国同学来看,他们有时也会reach out,但是更多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争取别人的endorsement。最后结果也都很不错。而buy side公司则完全需要自己networking了,但是par们不会有那么多BS的问题,他们往往更关注你过去做了什么,对行业的认识以及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

另外,感觉基本上做过banking和consulting实习的,industry公司招聘一定会给一个面试机会;做过buy side实习的,banking(今年招聘在收缩,所以很难讲)和consulting往往也会给面试。buyside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所以同学们实习时还是尽量争取投行和咨询的机会。

还是鼓励分享和讨论吧。
-- by 会员 tianya111 (2012/12/4 13:09:35)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的几个想法:
1, 回国找工作和在美国找真心完全不一样,中国MBA在美国找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像J&J这样的中国项目,拿到面试并非难事,但反过来,想拿到同行业美国的面试可就不见得了,特别是Top10以下的学校。
2, “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就是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所以有点hesitate去reach out,后来我发现不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说我reach out是为了达到我自己的career goal,我并没有放低身段,反而,我认为我在drive和lead这件事情的发生,我是用礼貌的方法来影响对方,达到我的目的。


还是和刚才我的回帖中说的,你们讲的都没有大的矛盾。因为每个人的学校的资源不同,Career goal也不一样,如果是很好的学校,而且是回国找工作的话,需要做的少一些,会能有更多机会听课,听讲座,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对自己长远比较好。而反过来,如果要在美国找工作,我认为中国人不分学校都不容易,顶多Top10有一点点优势,但是3分靠学校,7分靠自己,需要做的是蛮多的。


虽然你们意见有不同之处,但是都给申请的同学提供了特别多的信息,非常的棒!
227#
发表于 2012-12-4 13:25:12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一下这位MM吧,能理解也非常认同她关于networking重要性的看法。我找intern和fulltime的经历有点类似。暑假的3个月可以说是我工作最苦的一段时间了。被破格招进顶尖的IT公司某一职能的leadership program,除了要用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比,还要挤时间出来networking。至于读书期间,我只在圈子不大的几个本领域的校友中展开了积极主动的networking,因为实习早早地落实了,反倒腾出大部分时间学习和做part-time。
-- by 会员 audreychenjj (2012/12/4 12:35:58)



Audrey mm好久不见啊,常回来给你们学校宣传宣传呢~
228#
发表于 2012-12-4 13:46:13 | 只看该作者
“建立rapport,学习美国的工作职责,了解该公司,认识行业),而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

-------------------其实networking的重点就是第一条,后面几点属于最基本要做的research和homework吧,我想绝大多数就读北美学校的朋友从申请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这样了解学校了。同时这些CDO也会培训的。我们说的不矛盾,但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帮的人”隐含着两个前提:热情和能力。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关乎他们的职责(HR)或credit(校友)。

我个人只考虑国内有限的几家buy side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回原来的firm),因此对美国industry公司基本不关心。同时学校里有那么多很好的课要上,有很多大人物的演讲要听,因而也没在找工作上花什么时间。从内心讲,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比如像IBD一样去讨好别人,这并不一定对或适合每个人)。sell自己都是必要的,但个人(我相信很多雇主也是这么认为的),更认可通过提升本身的实力来获得一份工作。美国人重视informational interview没错,但是决定是不是招一个人,最终还是实力和表现说话。当然,不可能指望外国人能获得和本国人一样公平的待遇。有时候,如果背景非常合适,公司HR也会主动approach你的(CDO也会起到很大作用),至少,我和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healthcare,J&J会专门给所有的国际学生发邮件,sell自己的program,提醒投递简历的时间。像前面有位同学说的,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非去不可的想法,想去Orlando玩一趟的同学自然会申请一下,其他的直接忽略。当然每个学校情况会有很大不同,我说的只代表我了解到的情况。

从身边中国同学来看,他们有时也会reach out,但是更多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争取别人的endorsement。最后结果也都很不错。而buy side公司则完全需要自己networking了,但是par们不会有那么多BS的问题,他们往往更关注你过去做了什么,对行业的认识以及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

另外,感觉基本上做过banking和consulting实习的,industry公司招聘一定会给一个面试机会;做过buy side实习的,banking(今年招聘在收缩,所以很难讲)和consulting往往也会给面试。buyside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所以同学们实习时还是尽量争取投行和咨询的机会。

还是鼓励分享和讨论吧。
-- by 会员 tianya111 (2012/12/4 13:09:35)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的几个想法:
1, 回国找工作和在美国找真心完全不一样,中国MBA在美国找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像J&J这样的中国项目,拿到面试并非难事,但反过来,想拿到同行业美国的面试可就不见得了,特别是Top10以下的学校。
2, “个人觉得应聘者和雇主都是平等的,我并不愿意如此放低身段”,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就是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所以有点hesitate去reach out,后来我发现不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说我reach out是为了达到我自己的career goal,我并没有放低身段,反而,我认为我在drive和lead这件事情的发生,我是用礼貌的方法来影响对方,达到我的目的。


还是和刚才我的回帖中说的,你们讲的都没有大的矛盾。因为每个人的学校的资源不同,Career goal也不一样,如果是很好的学校,而且是回国找工作的话,需要做的少一些,会能有更多机会听课,听讲座,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对自己长远比较好。而反过来,如果要在美国找工作,我认为中国人不分学校都不容易,顶多Top10有一点点优势,但是3分靠学校,7分靠自己,需要做的是蛮多的。


虽然你们意见有不同之处,但是都给申请的同学提供了特别多的信息,非常的棒!
-- by 会员 bigjoe (2012/12/4 13:21:28)



我也有一点不同的意见。其实我觉得读MBA的都是成年人了,我和同学常开玩笑说,MBA真正academic的东西,蹲家里有根网线就都能学会了。相反,一些只能亲身体会的是一些社会化的技能,比如沟通的能力,精确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还有就是培养起不卑不亢的自信。


我私下里和yoshi mm也聊过,她是我特别特别佩服的一个人,可以说我对她的敬佩远超于对很多top 10 MBA甚至senior level的人。从结果来说,可能很多人觉得非target school找到一个healthcare工作没什么稀奇的,还会说是因为BU资源少她才需要自己那么努力去networking。但其实真正难的是她不但找到了工作,而且还说服公司sponsor H1B,这种身份的障碍,每年top MBA里能跨越的又有多少?


再说informational interview,我觉得用好的话,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因为这是由你来主导,在谈话中到底能学到什么。相反,上课、听讲座都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找自己学校的、外校的、junior的、senior的人去聊,我相信经过10次、20次、50次后你都会发现自己对行业的了解,沟通能力都会上一个层次。


如果不确定自己做什么行业,就从熟人下手。找跟自己熟的second year聊,再让他们介绍朋友或者朋友介绍朋友,慢慢的总会发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
229#
发表于 2012-12-4 14:22:46 | 只看该作者
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一般集中在10月到1月的3个月里. 写EMAIL+之前功课+之后功课+路程至少要2个小时吧.加上聊天少说半个小时. 也就是说每天2个半小时以上风雨无阻dadicate在这上面? 无论考试,正式面试都不间断?150面试平均每天就要划分5+小时了. 感觉有点夸张的成分.
230#
发表于 2012-12-4 20:56:10 | 只看该作者
tianya和yoshimihoku其实没啥矛盾之处,因为学校的资源不一样。Tianya在Top10,on campus的机会很多,特别是作为MBB的Core School,那么简历好就直接进面试了,面试前练好Case,Offer就拿到了。Top 10之后的学校On campus不足够take所有的学生,所以需要reach out,有目标的去做networking。Top30以后的学校,On Campus机会就很少了,Networking几乎是关键。
-- by 会员 bigjoe (2012/12/4 13:10:17)



同意前半段。但是对后半段持保留意见。排名靠后的学校校园招聘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当然你要是非要进入IB和咨询那是另一回事,想来M7的也不是人人都如愿。我们学校在当地城市几乎是一枝独秀,当地所有的大中小型企业、银行和咨询公司,首选目标都是我们的MBA学生。当然,networking的意义很重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至少能够帮忙拿到面试的机会和推荐的可能。但这还真不是最关键的部分。在我周围的MBA学生找工作过程当中,你过去的工作经历和背景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没有相关的经历,networking做得再好也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你在第一轮就被别的背景fit的同学比下去了。

以上妹妹说的networking,基于几个前提,第一就是她有相关的行业经验,而且不转行。而且说实话学校相对不错,也算行业中过得去的,尽管一些目标公司不来招聘,但通过自己努力不是完全一点机会都没有。这是她得以成功的基本前提。这些经验,如果放在背景不合适的人身上,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达到一样的效果。

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肯定个人努力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条件,并不是人的努力一定能够胜天的,有些时候,如果你先天条件上有硬伤,就算你比别人更努力,也还是挺困难的。我觉得这个版上的成年人,应该承认现实中的这一点,不要过分夸大networking的效果。当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是值得鼓励的。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看这个帖子的人,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制定最有操作性最可能实现的短期目标为好。

鼓励分享各种观点,不过看客们还是各取所需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23 11: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