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为了申请才考GMAT的,被它折腾了许久也毫无怨言,在G友中寻找希望,的确,在cd的日子非常愉快,很多时候问出的小问题纵然再可笑,大家也会马上给予答复,告诉我tips,告诉我怎么调整到最佳状态。
但或者是我的思维的确和大家不太一样吧,我常常发现很多朋友一次考,两次考,甚至〉=3次地去考GMAT,每一次看到那些朋友拿着〉=700的分数唏嘘感叹自己失败的时候,我真的有些莫名其妙。
很多人都说:牛人太多了,我的成绩不够高,可以Take 2,再高些,anyway,在这些高分主义者不断把分数考得水涨船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到底这么做意义大否?又或者有没有想过这么做对今后申请的后来者会有什么影响么?越来越高的成绩,让美国人对中国学生的成绩评估又提高了许多,他们以为中国人就应该是考那么高的。试问:今后的申请者门槛岂不是越来越高?难度岂非越来越大?
曾经有位美国朋友很纳闷地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学生成绩似乎都非常高,有些成绩我们美国人自己也没有办法考得那么好,但是中国还是没有美国发达?包括人的思维也好像没有他们的成绩那么outstanding?”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应试主义在我们这里茁壮成长有历史根源,但是我们的思维定势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我不止一次看到学校的学生为了把gpa弄高,考试时候以卡特尔的集团方式作弊,或者拍马老师为了把成绩弄高。这也是一种弊端的体现。
我唠叨了那么多,只是有时候觉得很悲哀,许多人只是在一种不断企图被他人认可,而没有自我概念的过程中生活,学习。这样的话,纵然你考得再高,也不会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