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要我也不看奖学金,而是选自己更喜欢的学校。
不过tianya大侠,偷偷说一声,您的文章似乎有点摆谱的感觉。 H/S的校友“素质”高不高,是由你的嘴巴定的吗?
看了前面那么多的回复,觉得有些发言,可能不能给楼主真正的帮助啊。 个人觉得,排名什么的,其实只有相对意义,对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丰富的人来说,更是浮云。学校的选择永远也只是一个personal 的选择。站在当事人本人的立场上给出的建议和分析,才更具参考价值。CD上很多工作3、4年,希望藉商学院作为投行咨询跳板的朋友,会更多看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排名啊,就业统计数据什么的。M7和top10这个层面,差距其实不是那么大的。而且他们可能还并不真正明白,在更长远一点的职业生涯中,个人的能力永远是超过学校能给你的东西的。工作经验越丰富,学校的差别越不重要。楼主本科的大学,并不是top 4,甚至可能还算不上国内的top 10,但是在申请中,却取得了绝大多数top 2 毕业的CDer所难以企及的成绩。No one can ever discount your competitiveness, say strategy, execu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if we take MBA application as a business project. The SCHOOL, to a large extent, just opens a door for you, while it is always YOU who makes yourself stand out. Booth和Wharton都以金融和投资见长。MBA是一项投资。那什么是投资的精髓呢?一是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二是关注内在价值永远大于外在的光环。前面有些朋友说,Wharton名声响,圈子广,校友强。Well, 我只想说,听朋友说Wharton在上海开info session,来了4个校友,比HBS开info session来了2个校友还好些。而Booth在北京开的info session,老中青几代校友来了有十来个人。Chicago在北京开center,很多Boothie奔走相告,踊跃参与。这个多少能看出点校友对于母校的感情吧。接触过的很多Booth校友,对陌生人也都倾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帮助他们。固然,这些只是很小的样本容量,很难说就代表了学校的整体。我这里举出这些例子,只是想强调学校大校友多未必就有用,关键是有多少愿意帮助你的校友。 Don’t take the norm for granted. 从素质来说,其实对M7和一些招人少的top 10的项目来说,中国学生的素质差别都不大的。因为申请人太多,每个学校都有很充分的挑选余地。前面有朋友用booth给奖学金来说事,这个论点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CD上同样有Wharton给了钱,而别的top 10没给钱的例子。我个人遇到过的MBA中(主要是这两年毕业的),感觉Booth和Wharton的校友平均素质是最高的,超过H和S。但是同样sample size太小,难以窥见全貌。 Booth有众多经济学大师级的人物。楼主看了Inside Job吧,Raghuram Rajan是Booth的教授,不仅是学术的水平为人叹服,他的道德和良知,和某校的校长以及某校商学院的dean也有着泾渭之别。如果职业目标是继续在奢侈品行业从事GM,那么Wharton可能会更好。光环还是蛮重要的。其实,商学院的项目,如果能帮助你得到一份dream job,或者能让你交到一些一生一世的好朋友,或者能够有非凡的际遇和别处不可能有的体验,或者能亲聆世界级的leader和大师的教诲,这就值回票价了。想一想,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更重要? 去Wharton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去Booth也绝对不会让你后悔。关键是,学校能多大程度帮助你实现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每个学校都不是完美的。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学校,而不是别人定义的“好”。想一想,你在工作或者人生中,有没有因为只看中一些外在而非本质的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因为那些外在而非发自内心的东西做出了一些让你事后后悔不已的决定呢?如果有,think about it how it came about and try not letting it happen again in your decisions-making on bschools. 我的建议是,求教那些资深的,而且是职业成就和工作年龄超过你不少的校友。作为过来人。他们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或者从你未尝想到的角度给你更好的意见。工作经验尚浅的小朋友的话,听听就好了。其次,location,生活这些也是要去考虑的。 另外,对你来说,钱不太应该是选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仅仅是因为钱而纠结,也许,你还没真正想清楚。 :-) -- by 会员 tianya111 (2011/4/30 21:2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