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吧,楼主说的还是不错的。为了ranking,学校自然会要高的average GMAT,但是学校又知道GMAT不代表最后的就业,而就业好才能找来好学生。我发现现在商学院是从中国和印度学生身上捞GMAT,从本土学生身上捞就业指标。反正就算100%的中国毕业生都失业,也不会对学校有影响,因为每年总会有大量的新生报名。所以中国学生GMAT越高,学校就越挑高分的,那么对于未来的中国学生就越难。当然,对于很牛背景(特别是非工作背景,大家知道我指的是啥)的中国学生,那他们也不会很卡GMAT。还有一点,这么多年中国人都是高分,所以突然一个低分的,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脑子不正常,因为是中国人都高分。所以分数不高的国人留下的印象分就低。 还有,对于为什么CD上都是TOP,正好上周我们一节课上将social media带来的广告或者商业价值,就是创造让人们炫耀(feel that they are important) 的平台。我觉得用在这里也不为过。 我觉得楼主不必过滤,牛B有很多形式,做你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就会变得牛B。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比一个TOP的地方要有意义的多。我从小到大也没上过市重点,都在在区重点或者二类校,那有怎么样,全市或者全区通考,我的排名不必那些市重点的差,为啥,因为我在我们学校有自信,受重视。我GMAT就不高,我在读的又是很多人没有信心的新学校,那有怎么样,我能让我们学校因为我从被怀疑到top10。 我有一同学平时各项指标都不拔尖,也没有TOPMBA,人家默默无闻的工作,再过几年人家就在Private Equity里拿Carry了。这样的人才真牛,人家也没有MBA。我觉得楼主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 by 会员 philipyu915 (2011/4/28 6:38:24)
"现在商学院是从中国和印度学生身上捞GMAT,从本土学生身上捞就业指标。"我觉得这句话一针见血。学校也要捞资本,也需要包装。当中国学生的GMAT高分被悲哀地利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辛酸局面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时间浪费在三战四战地刷分上,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锻炼。比如social,这个东西对于事业上的成功的作用远比700+的成绩重要得多。 平衡的人生才能让人更加幸福,也更加容易让别人欣赏和接近,自然能够助推事业。如果一遍遍刷分,心态上会不会收到影响?我想多少可能会吧?我们为了一个考试,放弃了多少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间?失去了多少欣赏一篇美文,品尝一杯美酒,享受一眼美景,感叹一声人生美好的心情?如果我们为了一场考试把自己压榨得了无生趣,甚至心理都变得些微扭曲,我们又怎能凭借个人魅力转圜将来职场上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别忘了,当我们埋头苦读的时候,那些美国人,正在享受美满人生,而这种“享受”,实则是一种软实力的塑造和锻炼,正是这种“软实力”保证了某些利用中国学生的高校获取高就业率的资本——就业率,同学们,我想它的利害就不用我在这里废话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