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07joyc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9警告:中国留学生遍地走,镀金硕士多如狗!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11-4-21 00:43:14 |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已经火的不行了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08: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还是LS有预见力呀,看来您比较适合进入投资行业!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30: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
本版最火的两个帖子是<<去香山卧佛寺>>的"拜拜帖"和<<UTD小米>>的"雇佣帖"。这两个帖子的共性是满足CDer们的心理需要大于认知需要,有很好缓舒童鞋们焦虑心情之功效。
可见,人们更在乎的并非听到事实是什么,而是希望听得很舒服。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2:41:15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斑竹windypig123以下这个帖子很有趣,代表了一部分留学生的心态.另外一个报喜帖也很有趣,对比着看会觉得留学生的心态更加有趣----
转贴:
"
憋得慌 没事水一个 CD最近气氛不对劲儿啊

感觉很少在论文说话了最近看到很多帖子都在抨击 批判 指责 各种CDer
一会儿有人说我们好高骛远 不了解投行 然后金融都不懂 都瞎申请MSF
一会儿有人说我们幼稚 思想不成熟
一会儿有人说我们该如何做人
一会儿有人说CD气氛不好 各种攀比 各种装逼选校帖
。。。。。。。。。。。。


其实。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很成熟 但是 我觉得既然差不多同龄 没有必要以一种长辈的口吻来教育人
有时候好好说话就好 也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懂很多 然后来批判别人


再说 论坛的存在就是以这样那样“无知帖” “装逼贴”等为基础 有时候要么水一水  大家心知肚明就OK
说不定我们这群无知的人回来以后就会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  成长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一些已经工作的人还是那么二)


可能是对CD有感情了吧  看到很多人抨击CDer 我自己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说话可能有点感性了 如果对不起大家 在此道歉


PS:祝各位CDer 签证顺利通过~! "

"(奥巴小马儿)
关于感恩,关于包容。纪念这一年,谢谢CD,谢谢你。

从去年此时开始准备GT,到现在拿到了几封拒信,几个AD,几个WL。。。申请之路,即将结束。感谢CD上陌生又熟悉的你,记得有霹雳狗仔队不辞辛苦的更新狗狗,还有同学热心给上传扫描版复习材料。也许较真的说,这种做法侵犯版权,不过就如XDF老师说,美国大多数学校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学生不公平的录取标准,就需要我们用BT的办法对付GT考试。

迷茫的时候,会有不认识的你,通过网络鼓励我,虽然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竞争对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选择了留学这条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给彼此温度,也温暖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就如同任何论坛,CD上也会有不同的争鸣声,不和谐声。我们还年轻,气血还太旺,现在想想,很多争执也透露着我们的稚嫩和执着,以及可爱。那些前辈,何尝不是这么走过的。

加过一些在CD上发布的QQ群,里面各种水帮助我度过很多等待学校decision的难耐时刻,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在这些QQ群里传递。谢谢你们。曾经因为一些观点被人骂过,也骂过别人,希望你已经不介意。曾经欺骗过我的群友,希望你现在已经有好的录取结果,我知道你没有恶意也真心希望你快乐。曾经退出了Q群再没有联系的朋友,希望你现在已找到自己归属,生活幸福。

即将出国,面对未知的未来,关于学业、生活、感情、事业,谁都会有胆怯。因为有CD上的你们和我一起赴美,我知道我不是孤单的。

最近有几条中国留学生在外遇害的新闻,在这里为同去美国和其他国家的CDers们祈福,祝我们的留学之路平安。也祝各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245#
发表于 2011-4-23 10:29:05 | 只看该作者
when every is clapping hands, few dare to suggest that the emperor wore no clothes...

07joyce....我很赞同你的说法。。。现在就是多如狗。。。

可惜你刺激到了脆弱的人的敏感神经。。。洗洗睡吧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1:11:4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青年报去年发表的这篇文章,不仅很值得2011fall准备留学的TX们读一读,而且很值得已经去了留学的CDer们重温.所以我也一直坚持认为,本版是不应简单认为"许多问题过去都讨论过了"就避而不谈的. 另外,据几天媒体报道, 美国签证预约开始进入高峰,五月留学签证人数将比去年同比增加45%以上,申请签证者仍然以手持研究生ad的为主.

转文:

中国留学生多围城心态 海归慨叹名至实归最重要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6日07:37  中国青年报
  记者 彭冰 实习生 陈安迪

  “在国内的人天天想着出国留洋,而在国外的留学生却梦想着回故乡。很多留学生像是站在围城的城墙上,看看城里,再看看城外,却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每日,徘徊在城墙上,忧虑,伤感……”如今,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中国,随着“海归”、“海带”甚至“海豚”的增加,有关“留学围城”的感慨也越来越多。

  教育部的一组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2.9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27.5%;与此同时,全年留学回国人数10.8万人,同比增长56.2%。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透露,“近几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几乎每三年翻一番”。

  城外的人

  “铆足了劲”想冲出去

  “我就是想出去看看。”一句简单的话,包含了刘颖对于留学生活的所有热切向往。

  刘颖在国内某高校读新闻专业,她的许多中学同学已提前走出国门,每次看到他们在“人人网”上晒的照片,刘颖的神经就受一次挑动。蓝天白云,红砖小楼,碧绿草坪……这是刘颖心目中国外大学的经典形象,而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所谓“国际黄金标准的教育水平”,更让她心驰神往。

  “出国读研!”为了这一目标,刘颖大学四年,读的最多的是英语书。为备战雅思,每天清早室友们还在沉睡,她就夹着书本跑到小湖边开始练习口语;别人打开电脑不是偷菜就是聊天,而她不是看《六人行》,就是听BBC;她还把自己所有数码产品的系统语言都由汉字改成了英语。“全天候浸泡在英文里,才能顺利走出去、适应那边的生活。”刘颖笑着说。

  刘颖本科成绩不错,她认真权衡过是加入考研大军,还是申请出国的问题。“在国内,研究生要读3年,而英国只需1年;我的一个学长在英国利兹大学读传媒,本科期间就争取到了在BBC的实习机会。虽然英国的学费要15万元人民币,生活费近8万元,但英国工资也高,留学期间可以打工……”

  在金融专业的张晓峰眼里,出国读研也势在必行。张晓峰没有考上国内一流大学,于是把“宝”押在了出国留学上。为送儿子出国深造,工薪阶层的父母已决定卖掉市中心120多平方米的新房。“我们可以回到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住,但不能委屈了儿子。”晓峰妈妈说。晓峰的爷爷、姥爷也准备资助一笔,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他们说:“晓峰出国,相当于代替我们出去看一看了。”

  为什么一定要留学?张晓峰总结了几点:首先可以开阔眼界,培养国际视野。“一些去国外念大学的高中同学,回来后像换了个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大学氛围,以及不同国家学生的思想碰撞,能给人一个与在国内不同的成长路径。”

  其次,晓峰认为,留学易于换专业。“在国内跨专业考研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相当于将一个陌生专业的本科课程从头至尾学一遍,而出国换专业就容易得多,不需要多么资深的专业背景,只要PS(自我陈述)通过校方审核就可以了。”

  第三,和刘颖的观点一样,晓峰认为出国读研可以节约时间成本。“相比国内要读3年的研究生,美国只要两年,时间就是金钱,不想把青春岁月悉数蹉跎在象牙塔中。”

  从上大学那天起,张晓峰就把视线锁定在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一面努力把自己的GPA(学分绩点)搞上去,一面准备GRE考试。不久前顺利通过GRE,很让晓峰高兴了一下,但对他而言,前方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粗略算过一笔账:这几年,为备考英语已花费近两万元,而这才刚刚开始,找中介做个人陈述和办各种手续,大概要1万元,一年学费大概3万~4万美元,生活费一年1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两年就要将近70万元了。”

  不过,对国外大学的由衷向往、对异域风情的热切想象,留学之旅在晓峰脑海里早就被勾勒得美轮美奂。“教育也是一种投资嘛!”他的宏伟蓝图是:在美国名校读两年研究生,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拿着高薪,过几年再将父母接去……

  和刘颖、张晓峰类似,“接受国际一流教育、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出国镀金增加就业砝码、日后在国外工作定居”,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欲出国留学的青年人不断增加。在日前落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上,记者获悉,近30年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年均增长25.8%。目前在外留学人员总数已突破110万人。

  城里的人

  缺乏归属感,感觉像民工

  当初踌躇满志到加拿大念书的吴昀,今年即将大学毕业,概括自己的留学生活,他用了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开始什么都新鲜刺激,小组讨论、泡图书馆写论文,都极具挑战性。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倒是国内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显得那样珍贵。”两年没回家的吴昀,不明白当今国人为何看不惯春晚,“在我们这些留学生眼里,春晚确实是一顿精神大餐,思乡、激动、感动……有些心情说不出道不明。漂泊感,是心头最大的寂寞。”

  吴昀家并不阔绰,留学第二年,他就主要靠打工赚生活费了。“在麦当劳做过服务生,在超市做过推销员,也帮老师整理资料或者打下手。”吴昀介绍,他每天至少要做5个小时零工才够支付生活费,“课程紧张,在麦当劳干通宵,第二天返校上课,不稀奇”。

  “一出国,就感到人走茶凉,视野开阔了,朋友却冷落了。”对于毕业后的打算,吴昀很矛盾,“国内读大学的同学积累了四年的人脉资源,自己却几乎白纸一张。何况国内大学毕业生千军万马,好工作就好比一个萝卜一个坑,20年前出国留学尚为镀金,如今海归已不再‘金光闪闪’,归国求职碰壁的例子屡见不鲜,万一沦为‘海带’,如何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可要是不回去,即使苦熬几年能够拿到移民身份,也很难能进入当地主流社会。”

  与吴昀的犹豫相比,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张旭很坚定:“人总要落叶归根。”在张旭看来,虽然接受了国际化教育,开阔了视野,但留学的日子并没有想象的缤纷浪漫。留学期间,他几乎将自己全部的课余时间贡献给了实验室。尽管实验室面对蔚蓝的大海,可“将自己归零,一切从头开始”的他,毫无欣赏海景的心情,反而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何处。

  “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像民工,尽管语言已经不是什么障碍,但还是很难融入当地人的世界。”靠实验室的工资,张旭不需要家里负担,可透过实验室的窗,看到海上惬意漂荡的私家游轮和白色帆船;再想想附近天价一般的豪宅别墅,张旭感叹:“这里不属于我!”

  在自己的QQ上,张旭长期保持这样的签名:“人生就像曾轶可,一旦跑偏就再也回不来了。”他不认为自己在留学这个路口“跑偏”了,但在是否回国这个路口,他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跑偏”。

  墨尔本大学金融系毕业生李莉,在国外工作近3年后也打算回国。“在国外没有归属感,未来的脸色是苍白的。”李莉想回国,还有一个具体原因:24岁的她,担心自己会成为“剩女”。

  6年前出国念大学时,母亲特地向李莉强调了“情感问题”,清规戒律如下:一不许找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不可靠;二不许找纨绔子弟式的留学生,从小养尊处优、不靠谱;三可以考虑优秀的公费留学生或者是当地优秀华裔青年。

  然而,用李莉的话来说,“在这个大众留学时代,打着灯笼都很难找到公费留学生”。以2009年为例,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22.93万人,其中公费留学仅有1.92万人,又分布在各个国家。尽管几年来,李莉在学习上勤勤恳恳,生活上自由自在,但谨遵老妈的叮嘱,她始终没有找到情感归宿。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父母年龄也大了,我是独女,他们离不开我。”即使对回国后的生活十分迷茫,李莉已然下定决心。可提起回国后的“相亲”,李莉一脸无奈:“很难想象我能看中什么样的男人,也很难想象什么样的男人乐意娶一个习惯用名牌化妆品、买东西从来不讲价、白天讲话会夹杂英语,晚上梦话没有中文的老婆。”

  “去”还是“留”?移民还是回国?对很多留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个问题。据统计,过去这30年间,我国有62.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尤其近两年,回国人员数量增速更加明显,增长率超过50%。

  实至名归

  对海归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不走进围城,永远不知道它是围城。有了这样的经历,才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在无忧雅思网“留学与回国之围城心情”讨论专区,一位网友这样留言。

  对于留学生来说,不可否认,国外求学的收获还是颇多的。“比起国内样样帮你安排好,这里更多的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去了解,课程自己排,问题自己解决,学习也很具有挑战性,辛苦过后如果有了成果,并且发现自己在自理方面的进步,真的是很欣慰。”留学悉尼的Carrow说。

  学会了感恩,也是很多“80后”、“90后”的共同感受。“过去在家都是宝贝,除了学习,基本什么都不用自己干,出国后凡事要自己料理,还要辛苦打工,这才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含义,对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感激。在国内时,常常看这不满意,看那不顺心,出国了,感受到祖国繁荣昌盛给自己带来的荣耀,才对祖国有了更多惦念、更多回报之心。”

  不过,海归的身价正普遍下跌,让一些人开始怀疑耗重金自费留学“值不值”。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一项调查显示,“出国前无工作经历以及取得本科学历的海归,近一半将月薪定在3000元~5000元;出国前拥有少量工作经验并在海外取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海归,大部分将月薪定位在5000元~8000元的水平。”这与以前动辄几十万元的年薪无法同日而语。

  “过去公费留学选拔的都是精英,现在有钱就能出去,海归素质参差不齐;过去海归外语占绝对优势,如今国内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越来越强化;过去回国的少,现在回国的越来越多。”一些留学生认为,和老“海归”们相比,“80后”、“90后”小“海归”不再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已成为“海草”,而“海带”(归国待业)的增加与“海豚”(归国就业不成窝在家里)的出现,更给他们带来些许寒意和不小的心理压力。

  “其实,海归还是有优势的。相对于国内人才来说,他们视野更开阔。不过,对大批海归而言,最重要是实至名归,当前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归的态度日趋理性,洋文凭与高薪、高职之间再没有必然联系了。”长春博明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经理陈泽亮说。

  “所谓值不值,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段留学经历对青年学子的人生道路、学术思想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不是可以用价值来计算的。”吉林省凯瑞安人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尹宾认为,做出留学决定前,一定要先掂量一下自身有无能力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海归,如果有,就义无反顾,如果没有,趁早放弃,“与其花巨资出去镀一层越来越不值钱的金箔,不如在国内多学些实际有用的东西,熟悉市场情况”。
247#
发表于 2011-4-24 02:05:04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的机会很多 如果真想以后多挣钱 留在国内吧。。。现在真的是留学生多如狗啊。。我是放弃国内大学来美国念的本科 还是决定早点回去了 要不然国内的人脉都就段了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01:34:5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第四点感想:
     CD是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个承载情绪的平台,皆因chase dream的过程是要大致分为申请留学和出国留学两个不同阶段的。稍加观察不难发现,CDer们不仅在这两个阶段中的心态往往完全不一样,而且在两个阶段的交接过渡期间——即等待ad和选择ad的那个特殊时段,人还会变得特别忐忑、纠结和焦虑。因此也可以说,我们的“追梦”由此才变得精彩曲折、激动人心!
随着4.15的过去,特把我在CD上看帖受启发所想到并比较认同的几种留学生心态贡献如下:
1)战略优先——留学是人生的战略选择,因此一切判断都应运用战略思维,抓大放小,远处着眼;(反面:扎堆中国班有利于搞好同学关系……)
2)积极沟通——主动提出问题而不被动等待答案,全面正视问题而不刻意回避问题,真诚听取别人意见而不质疑别人的话语权利;(反面:你有什么资格这样说……)
3)归零管理——无论过去为此付出了多少,留学已使我们如今站在了某种同一的起跑线上,好好珍惜吧;(反面:开学了还老是在纠结“我选择的这个班究竟值不值60W”……)
4)开心求学——留学首先为了求知,然后才是求职,不要因为求职而困扰和影响了求知的天赋与时机;(反面:对金融毫无兴趣却被家长逼着读MSF,成天忧心毕业就要回国……)
5)国际概念——世界是平的,大家都是地球村民,东西方文明多元互补,留学生要包容和学习不同民族文化,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然后要有互相尊重的风度,解决好“听得到——听得懂——听得了”老外意见的三个阶段问题;“反面:读完一年仍然说,美国到处都是黑人抢劫、白人歧视…….”
6)青春阳光——课余时间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该乐的乐,有条件旅游的决不放过一次旅游机会,有爱人的就死去活来地爱个够,毕竟学生年代就是学生年代,留学生就是留学生,千万不要辜负青春、辜负时代、辜负上天对你的厚爱,这辈子要刻苦、艰苦、辛苦的吃苦日子后头长着呢!(反面:父母供我学费不容易,每天都呆在课室里哪儿都不去……)
7)灵活思变——条条大道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穷则思变,不要以为上了哪条贼船或者上了哪个当,就也只能一条道上走到黑,许多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也海阔天空,变一下就好了,切忌“年轻守寡,从一而终”思维。(反面:人家师兄师姐们说得对,谁不是这样熬过来的……)
呵呵,一下子列举了那么多,也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249#
发表于 2011-4-25 02:08:21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贴都破两万了!厉害
250#
发表于 2011-4-25 02:34:25 | 只看该作者
哎。。出国这条路好歹有个念想。。留在国内读研会更加郁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4 23: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