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EAD的确会吸引很多欧洲贵族豪门子弟,这跟哈佛在美国是一样的。或许会有少部分功利的欧美人,但其他B-school也一样,而且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在富n代中。 - INSEAD 同学之间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最近的mock,改简历和要求introduction和referral,欧洲和美国同学的帮忙很大而且一旦承诺就非常尽心尽力,即使是从没一起上过课甚至见过面的(比如新加坡校区的同学)。中国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不用说了,11J的中国学生聚餐party不断,work hard, play hard。 - 如果想转行做金融投行,两年MBA更适合你。但如果是咨询和Industry,我不觉得两年会有多大优势 - 关于录取的candidates,提供一下第一手资料以免大家被中介误导。我说一下我比较清楚的11J在Fonty校区开始的同学。一共17人(大陆籍),排除从欧洲申请的5人(三人500强分别是inhouse consulting, finance MT和engineering,一个伦敦banking,一个top consulting),美国一人(纽约banking),香港一人(corporate finance),从大陆申请的一共10人。这10人中五名同学是consultants, PE的1个,finance 1个,top law firm一个,industry一人,四大一人。背景我觉得是很diversified,并且在各自领域都有比较强的经历。 - Duke也是非常不错的学校。跟一些一二年级的中国同学有过接触和交流,team fuqua绝对是名不虚传。 我很理解你的纠结,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找两校的同学和校友了解信息,以及咨询一下你在target employers的朋友。 -- by 会员 MBAAdventure (2011/3/6 17:49:13)
非常感谢大侠提供这么多一手信息,我下午也看了下INSEAD两年的就业资料。如果你不介意,我也把我比较感兴趣的数据晒出来,这个主要是想知道INSEAD是否真正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的非咨询背景出来的转到咨询行业,我想也是很多申请她的人最想知道的吧-
1. 在INSEAD给的报告中入学之前在corporate做的09年这一届只有23%转到咨询,08年会高些,31%。貌似很多corporate去INSEAD都是冲着咨询去的(我想也许有一半以上?),这样转型的比例似乎不高。当然这是全球的数据,可能地区有差别。 另外,同样是最后搞定咨询工作的,在如何找到的选项上,260个去咨询的有130人是pre-INSEAD employer(学校整个报告涉及900多人中提供数据的约700毕业生),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从咨询出来但最后去了另一家咨询的。如此看来似乎之前没有咨询背景也不易?
2。中国学生中,从报告唯一提到的咨询在中国区的offer(前提假设大部分中国学生去咨询还是去中国,在中国发的offer也多为这些人接受)09年只有4个左右(08年约9人),相对中国学生一年20来个似乎资源紧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
我只是和几位前辈探讨下像俺这种一直在industry混的,去INSEAD转是否真的比较容易,没有挑战INSEAD咨询优势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玩数据游戏。。。还望赐教!!
PS。Duke的比较难有详细的数据,搞到了我也晒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