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38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篇还不错的文章,跟大家共享一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一篇还不错的文章,跟大家共享一下

  为什么有的人在美国生活得很好在国内就混不出来呢?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上海而有的人喜欢北京?这是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在中国能过上好日子的人,不一定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同样道理,在其他地方能过上好日子的人,在中国也不一定有戏。如果你打算在国内生活,并且过得好,那么你就要了解你生活的城市和你周围的人,不要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对势力”。                                                         
                                                                     
> >      我和朋友搭了一个旅行社的团去泰国玩,朋友看中一个晚礼包,是用一整张白
> >    鳄鱼皮制成的,要价1500元。不算贵,也不算便宜。朋友很犹豫,就征求旁人的意
> >    见。因为他是要送给女朋友,所以旁人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倘或他女朋友善解人
> >    意还好办,万一赶上一个野蛮女友横看竖看不喜欢,怎么办呢?岂不成了我们的罪
> >    过?谁出来玩不愿意多事呀?我们全部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一言不发地等着他
> >    做决定,那边司机急着要走按了几次喇叭催都没人响应。最后我们团中一个年纪大
> >    的妇女对我的朋友说:“你想想你这个包,你的女朋友什么时候用?”            
> >                                                                             
> >      我的朋友说:当然是搭配着晚礼服了。                                   
> >                                                                             
> >      那个年纪大的妇女说:在需要穿晚礼服的场合,带这样的包能让你的女朋友觉
> >    得骄傲吗?                                                               
> >                                                                             
> >      我的朋友想不明白。于是那个年龄大的妇女继续开导他:“你的女朋友有机会  
> >    穿晚礼服,一定是在国内而不是在国外,国内什么样的人才会开那样的PARTY呢?  
> >    一定是一些准上流社会的人,他们一般都急于模仿而不是创新,他们的标准是时尚
> >    杂志给定好了的,他们左不过认来认去就认那几个牌子,即使你这是一整张白鳄鱼
> >    皮又怎么样?没有牌子!最关键的是,有几个人认得白鳄鱼皮?你不能把白鳄鱼皮
> >    写在晚礼包上面。你的女朋友拿着这样的晚礼包去参加一次这样的晚会,就会觉得
> >    没有面子,以后这个包她可能永远不会再用了。所以你要送你的女朋友,不如送一
> >    个平常用的包,她拿着上班,跟熟悉的同事炫耀说这是我男朋友从泰国带来的,没
> >    准儿能收获一堆“羡慕嫉妒恨”,因为在办公室里大家相熟,有机会给自己的新手包
> >    做一个丰富的说明,而在穿晚礼服的场合,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是办公室文化和晚
> >    礼文化的区别。人觉得满足的一部分原因是能够在熟悉的文化中得到认同而不是排
> >    斥。                                                                     
> >                                                                             
> >      我的朋友豁然开朗,放弃了那个白鳄鱼皮。是呀,与其送自己心爱的人一个晚
> >    礼包,让她在珠光宝气的晚会上不被认同,还不如送她一个日常用的手包,出出入
> >    入的时候得到同事朋友的赞扬。                                             
> >                                                                             
> >      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好日子”是分地域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
> >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日子,一个在办公环境被普遍认可的手包可能在晚会场合就遭
> >    到排斥,所以重要的是,你打算在什么地方开始你的好日子,你了解这个地方的文
> >    化吗?你愿意被这种文化所认同吗?                                         
> >                                                                             
> >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入乡随俗”,其实这是教导我们过好日子的一种方法。我有
> >    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看到一本海外中国人写的教育孩子的书,当然这本书在国内
> >    出版的一大目的是教育中国的家长改变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先说说那本书吧,
> >    书的作者是一个嫁给了外国人的中国女人,这个中国女人和她的洋老公生了一个合
> >    资的孩子,从小孩子就接受了双语教育,但是在针对一些具体事情上,这个中国女
> >    人发现了她老公与中国家长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比如说,她的那个外国老公明确
> >    表示不要让孩子有什么理想负担,长大了哪怕是当一个农民,只要自己快乐,大人
> >    就不应该干涉。                                                           
> >                                                                             
> >      我的这个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对我说,她一点都看不出这本书对于中国的家长有
> >    什么借鉴的意义。原因很简单,中国家庭和合资家庭的文化不同,中国家庭根植于
> >    中国,在中国哪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去做一个农民?再说在中国农村做一
> >    个农民和在丹麦瑞士德国山区做一个农民一样吗?人家是福利国家,即使没有工   
> >    作,也可以喝啤酒娶老婆,生的孩子还可以由政府养大,中国可以吗?谁愿意拿着
> >    最低生活保障缺衣少食地过一辈子?任何一个家庭如果决心过好日子,最好的方法
> >    就是使自己的家庭文化和自己生活所在地的主流价值取向一致,如果是逆流而上,
> >    早晚会遇到暗礁。当然,如果你有英雄气概,像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   
> >    人,逆流就逆流了。可是仔细想一想,英雄的生活与寻常人说的好日子是一回事   
> >    吗?你长了浑身的虎胆了吗?让你像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似的,面不改色心不跳地
> >    出入虎穴,你成吗?所以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周围的人都怎么过,想想怎么过得比
> >    他们“领先一步”,这是正经事。                                             
> >                                                                             
> >      为什么有的人在美国生活得很好在国内就混不出来呢?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上海
> >    而有的人喜欢北京?这是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在中国能过上好日子的   
> >    人,不一定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同样道理,在其他地方能过上好日子的人,在中国
> >    也不一定有戏。如果你打算在国内生活,并且过得好,那么你就要了解你生活的城
> >    市和你周围的人,不要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对势力”。                        
> >                                                                             
> >      还是说说我那个在美国生活的朋友吧。她一直在为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而痛   
> >    苦。她的孩子出身在美国,是个小美国人,跟美国孩子一起上学读书,喜欢美国孩
> >    子喜欢的一切,比如运动游戏等等,而她和老公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她跟老公商
> >    量教孩子背诵唐诗学习中国话,遭到孩子的强烈抗议,孩子的理由是那样会让他变
> >    得很“怪”。于是她开始苦恼。最后她的老公跟她说:你要想清楚咱的孩子将来在哪
> >    里生活。他如果是在美国生活,他必须被美国文化认同,而不是时刻记住自己和周
> >    围人是不一样的,你强迫他不忘本实际上是在把他和他喜欢的生活以及即将要面临
> >    的生活分开。你想一想,将来其他的美国孩子都是好运动好游戏的,他们在一起玩
> >    棒球橄榄球,而我们的孩子却身性孤独,动不动举头望明月,那该多痛苦?除非是
> >    他将来想回到你的祖国,你的出生地生活,这样,你对他的这些教育才有意义。否
> >    则,你就是给他未来的生活设立障碍。                                       
> >                                                                             
> >      我的这个已经做了美国人妈妈的朋友,尽管依然为教育子女感到痛苦,但是她
> >    接受了老公的意见。既然孩子生在美国,长在美国,那么就让他按照美国的方式生
> >    活吧。也许这是最接近理想状态的一种状态了。但是她从来不会对自己国内亲戚的
> >    子女教育问题出谋划策,原因很简单,人家是在中国,中国人有中国人自己对于美
> >    好生活的理解,就像老北京人喜欢喝豆汁一样,人家就觉得喝豆汁的时候最爽,你
> >    能说什么?你说豆汁是馊的应该喝可乐?                                    
> >                                                                             
> >      “鱼找鱼,虾找虾,臭鱼找烂虾”,一种生活要过得惬意,必须要符合“臭鱼烂  
> >    虾”定理,其实所谓的臭鱼烂虾定理就是一个文化认同--虽然小的地方略有差异,  
> >    比如你喜欢纪梵西而我喜欢范思哲,但是必须求大同存小异。所谓快乐的生活,对
> >    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容易得到认同的生活。我们在追求好日子的时候,就像考托福
> >    GRE一样,最好找到几个共同的“考友”,否则漫漫人生长路,自己一个人上下求   
> >    索,很容易泄气的。                                                      
> >                                                                             
> >      毋庸讳言,我们的生活有的时候像洋葱一样,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同层次
> >    的人之间认知度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老北京人住在大杂院里如鱼得水亲如一家?那
> >    是因为你们家是拉车的我们家是卖早点的,谁也别嫌弃谁。为什么现在的人住在楼
> >    房里,相互生疏了?那是因为彼此之间层次差别太大,一楼住着一个下岗工人,二
> >    楼住着一个等着飞出鸡窝的金凤凰,你说他们能水乳交融吗?以前看电影,早些时
> >    候的电影,总有一个特别自私特别势利的人,最后在大家的帮助教育下,流下悔恨
> >    的泪水。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谁也别想让别人流下悔恨的泪水。二楼的金凤凰就
> >    是被大款甩了抛弃了,也不会伏在一楼的下岗工人肩上悄悄的哭泣。他们心里想的
> >    东西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因此,我建议那些向往过上好日子的人,多和与自己相似
> >    的人交往,少和那些看不上自己的人来往,尤其死了那条心--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别
> >    人对你的看法。告诉你,除非是那些人仰慕你的生活,否则他们很难改变对你的印
> >    象。                                                                     
> >                                                                             
> >      我有一个女朋友,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为一件事情苦恼,她说她的同事都不喜欢
> >    她,因为她喜欢名牌,而与她共事的人基本上都是拖儿带女的中年妇女。看着她每
> >    天满口名牌不吃饭也要买化妆品本来就气不打一处来,她还指望着那些人能喜欢   
> >    她?她说她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去香港旅游的时候自费给每个人买一枝欧莱雅的口
> >    红,一点用处都没有。人家该不待见她还是不待见她。后来我们劝她,同事不过是
> >    在一起上上班,说得来说说,说不来就算了,把心思放在自己寻求的好日子上面,
> >    寻找和自己“同气相求”的朋友上不就好了吗?                                 
> >                                                                             
> >      我觉得好的日子就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平常的时候各有各家各找
> >    各妈,有事没事通个电话,周末有空有闲的时候,相约着一起找个地方坐坐或者去
> >    个地方玩玩。这种感觉有点像女孩子逛商店,几个兴奋点以及钱包大小差不多的女
> >    孩子逛街是最爽的,那就是好日子的味道;而如果大家兴奋点不同,互相要迁就,
> >    赶上心眼小的计较起来就容易让人觉得没趣;倘若兴奋点类似,而钱包差距太大,
> >    则容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钱的那个女孩子如果只顾着自己情绪消费,可能会让
> >    没钱的女孩子不舒服,而如果有钱的那个主动提议给没钱的那个付帐,这又太累   
> >    了,对于双方都太累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好日子是需要文化基础的,而在商业时   
> >    代,文化基础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我不是说穷人不可能和富人做朋友,他们
> >    当然可以做朋友,只是富人之间做起朋友来要比与穷人做朋友更保险一点,同样道
> >    理,穷人之间做起朋友来也比巴结富人要容易一点。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
> >    需要的朋友应该是能够和自己互相认可的朋友,这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 >                                                                             
> >      随便再说一件事情,我今年夏天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我在那里见到一个生活
> >    得特别好的中年人,什么叫生活得特别好呢?用小城市的眼光看,就是有一套很大
> >    的房子,并且手里有一些小权力,这些小权力就等于是车子及其类似的东西,他的
> >    老婆在当地做一个公司,也许因为老公手里的小权力,所以公司做得有声有色,还
> >    有一个已经上了大学的儿子。这个中年人和我家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他来问我假
> >    如他现在到北京去发展,会怎么样?我说首先你手里的那些小权力就作废了,其次
> >    你要去北京发展就要放弃在老家舒适的住宅,而北京的房子很贵,你可能只能委屈
> >    一点住一个五环路边上的房子,另外你也不会有这么多朋友,你一个人到了北京所
> >    有的事情都要从头来过,你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愿意这样做吗?                 
> >                                                                             
> >      这个中年人说他也去过北京几次,吃的不习惯,东西太贵,交通特别拥挤,无
> >    论到哪里都堵车,想到这些就觉得很没有意思。可是他想不透彻为什么他的儿子就
> >    一心想留在北京而不愿意回到家乡,他说在老家趁他手里的权力没有过期,找一个
> >    好一点的工作舒服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我跟他说那是因为他儿子不喜欢他这样的
> >    生活,一个城市里的人有一半都与他老爸认识,剩下的说不过三句话也能搭上关   
> >    系。对于他的儿子来说,好日子可能就不是吃海鲜住大房子,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
> >    方,与一些和自己有着共同理想以及相同背景的人共事,年轻的时候吃苦也是一种
> >    快乐呀。你让他大学一毕业就回家,过两年按照你们的小城标准找一个门当户对的
> >    女孩生儿育女,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他的好日子呀!至于你作为他老爹,放弃自己
> >    在小城市的舒适生活,为了跟儿子生活在一起跑到北京去,那不是受罪吗?      
> >                                                                             
> >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对在小城生活得特别滋润的夫妻一定要儿子做出选   
> >    择,要么儿子回到父母身边,要么过几年他们到北京发展和儿子生活在一起。我觉
> >    得凡是能长久地过上好日子的人,一定不是矫情的人,所谓“矫情”用北京话说就是
> >    “轴”。能过上好日子的人,一定是比较想得开的,他们能迅速找到接纳自己的人群
> >    以及环境,然后他们会像一株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一样从周围吸取营养茁壮成长。而
> >    那些不断和自己过不去的人,则很容易陷入一种与人不方便自己不方便的境地,结
> >    果就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然,有的时候和自己过不去的不是庸人而是
> >    天才,这二者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雷同,但在本质上则有深刻的差异。            
> >                                                                             
> >      天才和自己过不去是因为不肯媚俗,而庸人和自己过不去恰恰是因为拗不过一
> >    颗俗气的心。


沙发
发表于 2004-4-9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我边看边点头,脖子都点酸了。

板凳
发表于 2004-4-9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说得真好

地板
发表于 2004-4-9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是谁?
5#
发表于 2004-4-9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说得真好,太同意了!
6#
发表于 2004-4-9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很不错的文章。

7#
发表于 2004-4-9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篇实话实说的好文章!顶!!


“天才和自己过不去是因为不肯媚俗,而庸人和自己过不去恰恰是因为拗不过一颗俗气的心。”这个结尾也蛮有意思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9 11:24:14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4-4-10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9#
发表于 2004-4-10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10#
发表于 2004-4-10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7 23:1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