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北京早场一战700,Q50V33。首先肯定的是,换题库了,我的4篇阅读和10多道逻辑都没碰到狗狗,所以肯定是裸奔了,而且还是全裸。不过能检测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呵呵。
进入正题之前插入我的英语水平的介绍,给大家增强一下信心。四级75,99年第二次考六级以62的低分通过。09年7月做第一套GWD错16题,另有4题没做;考前2个星期,做第二套GWD错18题,另有3题未做,这套做完差点上吊。至此,再也不碰GWD。大家看看,我这种水平也上了700,所以你们一定也行。
今天考的同学们好像还没放阅读狗狗出来,我试着回忆一下吧,30多了,记忆力衰退的厉害,仅供大家参考。
阅读: 有一篇:第一段说发展中国家的通常只依赖一个产业而没有能力发展其他新产业,然后用一句话简述原因。有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一种“factors of…”的理论,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这些factors的缺失造成无法发展新的产业。 第二段说有两个人认为factors与无法发展新的产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通过观察62个城市的775个细分产业,找到了一些联系。是说产业更容易在与其相近的新产业获得成功。 第三段说为了更好的制造这个模型,这两个人请了一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用模拟网络的形式制作了这个模型“node of…”。具体就是每个node表示一种产业,node之间的距离表示产业类型是否相近。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机械产业、石油产业还有一个其他的产业。离它们远一些的就是服装、纺织等产业。最边远的是咖啡等比较独特的产业。好像不同产业的范围还用不同颜色标出来了。 具体题目记不住了,但有2-3道出在第三段了。这段内容大家好好读读,我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偏差。
另一篇:第一段:说美国有个地方的房价增长速度超过了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本来以前都是人跟着工作走,哪里收入高去哪里。但是现在即使这边收入高也吸引不到工人,因为房价高。 第二段:说政府以前建廉租房(好像是这个意思)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居住,1970年大概有30万个这样的units,但是最近这样的units越来越少,到了也不哪年变成15个了,其他的都回归市场价了。 第三段:政府不管房子的问题了,企业就只好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企业用各种补贴方式来使员工能够住得起房子。然后说虽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但是和什么东西相比还是划得来的(最后这点有些想不起来了)。 题目:1、问如果政府继续不理房子的问题,会对企业有什么影响?我选了会继续增加住房补贴方面的支出。有80%的把握。 2、题目不记得了,但是这道题出在第一段
还有一篇:好像是说有些人同意怎么怎么样,认为这么做只会影响企业利润而不会降低员工工资,但是后文对其进行了反驳,还说这种方法不仅会导致本国员工工资下降、还会导致其他周边国家工资下降。这是我第四篇阅读,做到最后时间太紧,所以只用了3分钟就连文章带题给做完了,看的不是很细。 题目:1、问如果作者再接下去写一段,主要内容会是什么。
逻辑: 就记得考了两道忘了是GWD还是prep的原题变体。其中一个是sea otter那题,原题问weaken,我考的这道问support,题干略有变动,选项跟原题完全不同。
语法: 好像不是很难,我基本用3步就搞定了大部分题目:平行、主谓一致、简洁有效原则。语法应该做的还可以。
作文: AA:有个invest firm投资建了一个高尔夫俱乐部还有一个类似的business,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因此这个公司决定在同一地区再建一个高尔夫俱乐部,并准备用patronizing的方式吸引顾客。由此得出结论,通过新建俱乐部和引入patronizing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 AI:A nation must have a highly competitive educational system-in which the students compete with themselves and other countries’ students-to ensure its own economic success.
数学基本不记得了,觉得非常简单。本来以为可以一个不错的,但是居然没拿到51,算是个小小的遗憾吧。要是数学有51,我就不用纠结要不要二战了。
其他要注意的细节: 1、北京考场非常热,大家最好里面穿件衬衫之类的衣服,好能脱掉外套; 2、坐地铁4号线在国图站下车,从东南口(C口)出,大概走10分钟多一点就能到考场; 3、每个考试中间休息时间是8分钟,但是好像考场的计时非常快。我感觉出去了也就6分钟,结果却是晚了35秒,直接从我的语文时间中扣出去了。 4、pace:我掌握的不好。答语文开始晚了35秒,就赶着做。结果发现做的有点快,就放慢了一下,放的有点大,造成始终提不起来速度。最后15题使用20分钟做完的,还包括2个阅读。非常不爽。
求助:有个问题很纠结。虽然自己现阶段这个水平考700已经很满意了,但是还有点不甘心。一是感觉自己复习的不够充分,而且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二是这次是裸考;三是自己工作经历乏善可陈,唯一有希望加分的就是GMAT成绩了,而这个成绩多少有点竞争力不足。想请教一下大家,我这个分数申请中欧、长江、BiMBA和香港科大够不够?大家觉得我要不要二战?
最后,感谢CD,我的全部复习资料和经验都来自于CD,从这里我得到了太多太多,实在是用言语表达不出。感谢我的同事老鲍,在我从事的这个行业中有考GMAT想法的人实在太少,认识了老鲍,我才不会孤军奋战,他给了我非常多的鼓励也听了我的许多牢骚,祝他一周后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感谢论坛上的Mimi_ Beijing,她在帖子中给予我许多指导,令我受益匪浅。最要感谢我的女朋友,理解我支持我,甚至连一些体力活都自己搞定,我让她受了太多的委屈,真是太对不起她了,没有她的支持,我可能坚持不到今天就放弃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2 0:29: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