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aitinfal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5 晚 770 50楼 一点感想

[精华]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8-6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RP无敌了,怀着感谢的心情和崇拜的眼神再顶一次。

很纠结,楼主是如何记住这多JJ的呢?
简直就是扫描一遍啊!

希望楼主早上总结。。。。。
42#
发表于 2009-8-6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牛了。我太仰慕你了。

恭喜牛分~~

43#
发表于 2009-8-6 17:11:00 | 只看该作者
先恭喜楼主啦,太牛了!
44#
发表于 2009-8-6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itinfall在2009/8/6 14:00:00的发言:

Milkweed, aphid and ant的补充文章

前几天版上发的,再发一次

Who’s the boss? Milkweed is the boss.

Milkweed plants engage in a helpful bit of mutualism with the aphids and ants who take up residence on them. Aphids feed on the milkweed’s sap, then secrete honeydew, which ants eat. The ants, in turn, are the muscle of the operation—they help both the plants and the aphids by fighting off potential predators like caterpillars. The partnership goes three ways, but the power is not equal—milkweed is in control.

Researchers Kailen Mooney and Anurag Agrawal recently found that the milkweed can manip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s and aphids, altering the dynamics for its own good. The scientists planted 32 groups of milkweed, with each group containing 10 siblings from the same family, in a field full of ants. In 20 of the 32 milkweed groups, the presence of ants was a big boon for aphids—the aphid population increased by 150 percent compared to plants with no ants to protect them. But in the other 12 groups, the numbers of aphids actually decreased by more than half when ants were around.

So why should the three-way arrangement benefit all parties in most cases, but not in others? Since the researchers divided milkwe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genetic families, they say the plants’ genetics must be controlling the relationship. Mooney and Agrawal aren’t exactly sure how, but they speculate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milkweed sap can vary from family to family. Perhaps some families of milkweed just didn’t need as much protection, and therefore allowed fewer aphids to live on them by producing a less inviting sap. After all, this arrangement is not free for the plants—they give up lots of sugar and water for the aphids to live on the plant and induce the ants to come.

However it happens, the scientists say, finding that plants can manipulate the ant-aphid relationship helps to explain why the numbers of aphids and ants can vary so much between one plant and another, a problem that had puzzled biologists before. Now they know—milkweed is making a power grab.


楼主这篇是原文吗,跟JJ上的内容很对应啊!

45#
发表于 2009-8-6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全部帖子在赞叹一下,太牛了,记忆力太好了!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oul86在2009/8/6 17:14:00的发言:

还是有些差异的。结构做了一些调整。

但是总的来说,看完这篇文章,这篇阅读应该就没问题了。

47#
发表于 2009-8-6 17:3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48#
发表于 2009-8-6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RC简直是原文翻译老~~~

LZMM介绍点冲刺经验吧

49#
发表于 2009-8-6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LZ你太伟大了~~~~~~~~

啊!!!祝申请顺利~~~~\(≧▽≦)/~啦啦啦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想这两个月考GMAT还是满戏剧性的,一个月时间从心灰意冷的不足700到把自己吓一跳。除了起决定性因素的机经和运气之外,个人觉得还是有几个小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6月底二战的时候,自己仗着以前考过,英语还不错,复习了一个月也还算认真,想无论如何也可以突破一站的鸡肋分数了。结果出来之后很受打击,差点都想放弃了。痛定思痛,冷静下来分析,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上没有完全适应GMAT的考试风格,还停留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上。而GMAT是对心理和实力的双重考验,我自认为基础还算过得去,所以二战到三战的一个月时间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状态,调整心态,适应考试。

心态:

我觉得心态是考GMAT的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二战之前我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就还不错了,做prep模考的九套题错误率都在八个以内,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上了考场,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每一道题即使心里有答案也犹犹豫豫的不敢按确认往下走,SC非要把句子通读好几遍,CR非要想通,RC就更加慌了,第一遍基本读不进去,平时读三分钟的文章考试至少要读六七分钟,又不敢放过细节,来来回回确认。这样pace越拖越乱,最后十题还剩十来分钟,彻底慌了,都是很潦草的看过就选。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可以理解。

考砸之后我开始沉下心来看CD上过去的牛人写的心经。心态调整方面对我启发最大的是Xtriumph的《平衡——GMAT启示录》。我觉得完全是对我对症下药。被焦虑的心态左右是GMAT的一个常见症状,而心态的紧张可以影响一百分上下的成绩。我也按照大牛介绍的方法,开始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冥想,设想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然后如果这个结果真的出现了(无外乎是考得更烂了),自己应该怎么应对。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坚持想一阵,包括也跟一些朋友聊,到了中后期我明显发现心态有所改变,对结果想得比较少,比较能够把注意力放到题目本身上来了。

另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就是,每天学习开始之前,花几分钟想一些让自己很开心的事,思维活跃起来,效率会高很多。我比较土,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准备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个成都的食神博客,如获至宝。每天做GWD之前就翻一翻他的blog,看得心情大爽之后才开始学习,效果不错。最后考试之前我也还是挺紧张的,呼吸心跳都很快,所以introduction的那十分钟我就把界面翻到最后一页,然后坐在电脑前面想象好吃好玩的,明显感觉到呼吸平缓下来,心跳还是比较快,不过已经是比较正常的兴奋状态了。之后每个session结束我都出去休息一下,喝点咖啡,然后回来,在brief画面的一分钟时间里再想象一下,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再开始。

(不过我一直担心,这个方法的副作用会不会是将来回成都一吃火锅就想起GMAT来……)

不少的朋友都觉得GMAT学习到一半效率会开始下降,我也有同感,因为学习确实是很枯燥的过程,中间还会不断碰到各种挫折。所以这就是这些精神食粮显得尤为重要的原因了。不要把GMAT这件事搞得太悲愤,愉悦一点效果反而更好。

然后分门别类说一下。

阅读:

我觉得这是GMAT最重要的一部分。搞好了阅读,除了RC本身,也相当于搞好了一半的CR和三分之一的SC。

GMAT的阅读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规律性,所以即使英语阅读基础很好,也一定要花时间体会和掌握GMAT阅读的规律。而因为这是规律,所以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提高的。

首先的一点就是句子往往难而且绕。我六月考试的时候读了一些RC的背景资料,有些就是原文改写。从这里我比较深的感受到一点是,其实这些文章本身都很简明易懂,但GMAT会用自己特别的一些方式来把文章缩编,句子压缩,意思变的晦涩,以增加阅读难度。考试的时候,也正是这些不熟悉的或者复杂的句型,给我们最大的障碍,如果心态紧张一点,可能读三五遍都不知所云,结果只能是更加紧张。所以我三战准备的时候,每天花半小时读十五到二十句杨鹏难句,我看得是GRE的部分,稍微难一点。我觉得这本书把GMAT和GRE的trick已经总结得很好了。而且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你搞懂一个句型,而是要让你的大脑适应一种句型,因为一旦适应了这种结构,下次再碰到就很容易轻车熟路了。所以所有的句子都要反复读读到自己觉得很流畅为止。除此之外,我每一套GWD做完,都把自己觉得读起来比较难的句子摘出来,反复读。一开始每套题都有很多句子,大概做了五六套之后,难句的障碍就越来越少了,只有极少数需要特别注意的句子。我还发现这是GMAT很好的一个热身运动,我如果做GWD之前读了这些难句,做题的时候好像反应就会快一点,正确率也好一些。所以考试之前我专程把自己收录的句子都打印出来,路上看看,做做热身运动。

其次,GMAT的阅读,最重要的是考验你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找到需要的信息。这是我朋友给我看的GWD访谈录里的一个思维,我觉得非常对。所以做阅读的时候,每看一篇文章,脑海里需要时时刻刻挂着的,就是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如何。读完一句,读完一小段,都花一秒钟的时间回忆一下,保证自己on track,然后再读下去。我以前看文章经常走神,而我发现这也是对抗走神的有效方法。当你带着任务去读的时候,人的大脑是比较容易集中的。而且即使细节读不懂,只要大体方向正确,就可以保证不在没用的细节上浪费时间。顺便说,在看阅读机经的时候,也一定要带着相同的思考。机经是要自己分析和记忆的,而最主要的就是文章的结构怎么样,重点在哪里。

我本来做阅读是比较快的。做好这两点之后我觉得最大的提高是在于阅读的稳定性。

逻辑:

在逻辑的思路上,我也比较认同GWD的一个说法,说逻辑考什么呢?就好像你是领导者,要听别人汇报,你能够一眼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里找出靠谱的相关的信息,这就是所谓critical reasoning。逻辑上很多的难题是在于给出答案你想不清楚这个答案为什么能推导出题目里的信息。但是考场上并不一定需要严丝合缝的推理,而是需要从大量无关的信息里找出相关的信息。二战的时候好几道逻辑题就让我卡壳很久,因为觉得依稀答案挺像的,但又不严密,所以就想啊想,其实这些都是浪费时间。

另外方法上比较重要的,我是借鉴了熏衣紫草的方法。就是说在读题的时候,要强迫自己把题目的因果关系转化为一句话,因为XXX,所以XX。因为GMAT有些trick就是让结果和原因相隔很远,很容易误导人选到不相关的选项。当你有一点lost的时候,不妨再看看题目,问问自己说,题目里这个因为所以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时往往就能豁然开朗。

另外逻辑重要的就是阅读,逻辑的难题往往是题干或者选项很绕。当攻克句子的难关的时候,就可以横扫很多逻辑了。

我做的逻辑题目其实不多,基本就是GWD 24套里的逻辑题目。我跟一个朋友一起做GWD,每天做完之后一人一题互相讲一遍题目。这点在逻辑上也满有帮助,因为有时候印象里模模糊糊的东西,说出来的过程就是强迫你整理因果关系的过程。另外就是在每一道题都用这个道理来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做到最后我的逻辑是相对有把握的。

语法:

最后说就是因为我的语法实在不好。考前一天还在问朋友一些非常白目的问题,搞得至今都非常被鄙视。

我对语法是有些无奈,呵呵~ 因为语法点实在是太多了,靠做题的方法再怎么做也是不完全归纳。而且就像很多人共同感觉一样,GMAT也在逐渐改变SC的考法,prep里非常受宠的句型在真实考试里很少,就是说,真实考试的时候不大容易碰到那种你读起来像prep那样舒服和工整的句子。也比GWD难一点,那种能以前三词后三词来判断的题目很少。我也不敢过多误导大家。

三战之前我对SC基本就做了两件事。一是重新看了300来道prep题,在这里我不是以做题的要求来看,而是说尽量去看整体的句子意思,看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二就是把GWD的错题整理了一下,搞懂了一些比较关键的语法点。比如说通过整理发现自己对with的从句概念很模糊,容易错,就单独看了看。语法我觉得找到太好的方法,不过一个整体的感觉是感性和理性两手都要硬,既不能只抓语法点,也不能只抓语感。很多人强调要对几种资料分析分析再分析,这是不错的方法,可是时间的投入相当大。如果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该点面结合,抓住重点的和自己不熟悉的语法点突破,然后大量读句子找感觉。

作文:

只有一点。我觉得比较有效率的看作文的办法是考前一周开始每天花半小时左右构思几篇文章。对AI要多想例子。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最后的几天。最后几天时间太宝贵了,应该重点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花来补作文这个窟窿。

数学:

我这次大概提前一周开始做题,每天做50到80题机经。每道题都把解题思路写下来,然后不懂的重点标记,把自己的难题看了大概两遍。之后又看了看别人总结的难题,以免自己疏忽掉一些重要的内容。

我考了三次,数学分别是49,50,51。无他,唯细心尔。第三次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中学老师的要求,就是每道题都要把推导过程写清楚,不要乱涂也不要省略太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克服粗心的好办法,不过有点花时间。另外就是考场上每道计算题我都争取算两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道题。反正数学的时间是很充裕的,一定要用够。

Pace:

考verbal之前我下决心做了一件比较冒险的事,就是把屏幕上方的计时器隐藏了。这是别人推荐给我的方法,我开始一直不大敢用。但是做GWD后面几套的时候我试着都不看计时器做题,在重题不多的情况下我发现自己的速度还算比较稳定,基本上都提前20分钟左右做完。所以我在考场上就告诉自己说根据平时的表现,正常做完题应该没问题。而且我也想好了,宁可做不完题,也不要匆匆忙忙的赶时间把答案填上。我是比较相信一种说法,就是全猜错比不做扣得分更多。这样想来,老盯着时间看意义就不大了。

关计时器这个办法对我个人是比较有用的。因为来来回回的看钟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但这么做一定要建立在对自己的速度有把握有自信的前提上。前十题我按正常的速度做,到大概十四题的时候重新看了看钟,还剩52分钟。这之后中段我就明显做得慢了,一是因为出现了一些难题,二是我觉得太快了在这提前交卷没有意义,不如多想一想题目。最后提前三分钟做完。

关于pace的另一点就是,GMAT其实每道题也在考你取舍的勇气。有一些题即使明显没有把握,你也需要有为了不影响大局果断放弃的勇气,而且放弃之后马上集中到下一道题,不再想前面的。我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最失败的就是太犹豫,尤其在两道明显不懂的idiom上面纠结了好几分钟,这是大忌。一定要为每道题目的设一个上限。真的碰到不懂的,尽可能排除掉不靠谱的,然后猜一个可能性较大的,就果断地往下走。但这需要足够的练习,因为你在这时候就需要告诉自己,以你平时的状况,一套题的正确率也基本有谱,不要有太多消极的想法。

==========================

我第二次考完的时候很不想再考GMAT了,因为我自认为实力不至于如此,所以觉得考试不公平,没有意义。但是第三次考试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很有意义甚至超越GMAT本身的东西,受益匪浅。很多时候,转机往往就出现在当你觉得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要相信精神上的困境能帮你淘汰掉不合格的对手,而你要做的,是多一点忍耐。给大家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29 19:4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