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218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C总结]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对SC考点变化的体会和复习心得分享

[精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1:38:00 | 只看该作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对GMAT SC考点变化的体会和复习心得分享

 发了自己考G心路历程的帖子之后,见http://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thread-390888-1-1.html,有好几个朋友发短消息询问语法,便想就着复习GMAT的话题,在这里抛砖引玉,就SC部分再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我非NN,考试分数也只是不过不失,此文可能对那些本身英语底子很好的朋友没有什么用。但是对那些刚刚开始接触SC遇到困难,或者首战不利找不到方向的朋友,我希望能提供一些信息、一些我自己的教训或者看法,帮到大家。想提醒大家的是:

1)  GMAT只是商学院的敲门砖,请在战略上藐视它而战术上极度重视
2)  当你从今天的困局走出来,请记得把你的经验、教训和心得分享给那些像曾经的你一样迷茫的朋友们,无论是GMAT,还是生活中的其它。
3)  GMAT只是前进中的一块小小的石头,加油,你一定行的!

一、SC有什么变化

从两次参加的实战来看,个人的感受是,现在真题的SC部分比起Prep,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GMAT已经开始从语法考试全面过渡到语文考试。从语法点到整体句法的表达,考点变得更加隐晦不明。

我们多数人从小到大经历过的英语语法考试有高考、大学英语4、6级和托福PBT以及GMAT。除GMAT之外,这些考试的语法部分可以说是相对极为简单的(雅思我没有考过,没有发言权)。它们所考察的,只是单向的、基于对基本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题干通常很短,题目划线部分往往只有一个或者有限的几个单词,且选项数只有4个,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只是入门级的语法考试。而GMAT把英语的语法或者说语文考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把它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语法考试当不为过(LSAT没有语法)。

笔考时代的语法(OG和大全)在我们中国学生熟知的语法规则之外引入了新的考点,也就是现在大家烂熟于胸的平行、指代、比较等等。尽管考点由一维到多维,难度极大增加,然而这时的SC句子总体来讲还是有迹可循,考点大致清晰,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SC的核心原则并熟练运用,便能保证比较高的正确率。从而也就有了备考者所谓的GMAT考试先重SC的说法。

然而,从prep开始,变化开始了。这种变化在机考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觉到。两次实战我都发挥得不理想,但是感觉和很多朋友是很类似的,就是说每道题总有那么两三个选项,非常棘手,很难使用那些单一、明确的判定法则来迅速确定解题方向。即使选了,心里也非常不踏实。我在练习做GWD的时候,是盼着做SC,而在考试的时候,眼看着一道又一道冒出来无从下手的SC,内心无比纠结和郁闷:怎么又是SC。那时候,真是有点希望赶紧来一道逻辑或者阅读。我看了其他一些战友的文章,发觉越是高分,这种现场做SC的挫折感越强烈。

这说明,现在真题的SC难度肯定超过prep了。超过多少?取一个均值的话,我个人觉得是在20%到3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要保证同样的正确率的话,做真题的时间会增加20%以上,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真题的正确率会下降20%。当然,这个完全是我主观的感受和估计,每位考生具体情况,都会因为各自的英文水平和进入不同的难度区间有很大的不同。

GMAT命题人员对于传统SC命题套路的抛弃挑战着我们已经形成的固有解题模式:being出现错吗?because of一定错吗?to do表目的比for doing更佳吗?these一定错吗?having dong一定错吗……

二、变与不变

其实,虽说老办法命中率大大降低了,但是至少还是有60%以上的规制还是适用的,比如同位语优先定从、见夹心结构错等等。而一些being,with和there be的规则至少也还存在着有倾向性的选择。但是,很多所谓的经典原则,其实只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我们用过去的考题来推测GMAC的出题思路是对的,但是over generalize则大错而特错了。对难题,很多这些规则不再适用,至少不是必杀技了。

GMAT变了吗?合理、经济、清晰、严谨、简明但是不失庄重典雅的表达方式,自始至终没有丝毫的改变。要变的是我们自己,要用新的观念、眼光和策略去对待SC。

新的观念和眼光是什么,就是对句子意思和逻辑的结构的精准把握。

水镜评论诸葛亮和他的朋友时,说他的朋友不过“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观其大略”,这比喻也适合SC。

SC解题的第一层境界,是见招拆招,就着语法点找选项;第二层境界是由微知著,不脱离原句,却又超越一词一句用法的藩篱,站在宏观句义方面来把握结构。第三层境界是有点肉身入圣的感觉,就是能够无以招胜有招。你再不是去justify答案的合理性,而是正确答案恰恰就是你的第一选择。扫一遍题目,凭着七八分的感觉、不需要反复权衡和比较就能迅速选出答案。CD上780分以上的大牛,native speaker应该都在这个层次。

我觉得每个立志于700+水平的朋友,都要努力至少达到第二个层次。

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就这感觉做题。

总结几条

1、  SC是语文考试而非语法考试,是要选出least evil 的选项,除了几点根本大法外,没有什么颠扑不破的绝对性。根本大法是什么?就是那些我们在高考时代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语法知识,比如时态、语态、固定搭配、倒装、从句、句子成分等等。但是,请注意,犯有这样错误的题,不会是高分题。
2、  判定一个选项死刑的时候,请慎之又慎。那些前Prep时代大家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律,特别是诸如见being就错的规则,还有那些跟我们在中学大学的英语课中学到的知识相违背的、我们曾经固执地认为是GMAC 所preferred的语法规则,请慎用。要用,至少也把它们用作最后的判定原则。
3、  如果不是十恶不赦的大错(比如会引起意思的误读,逻辑关系的扭曲),那么,非主干部分是越简洁越好,破坏了整体性。
4、  做题要靠自己语感的培养。怎么样去衡量你的感觉呢?CD上曾经有一位790薰衣紫草mm,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叫心意相通。就是这种感觉。我在以前的公司,要让当产品经理的同事给国外的客户作presentation时,我都会事先让他们试讲。常跟他们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每张PPT都是有灵魂的。

对于GMAT来说,每个SC的句子也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句子的核心意思。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你可以把每句SC当成你面前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讲这句话,是带着他的感情的。他想表达什么?想强调什么?他想让你明白什么,关注什么?

在平时做练习时,都多问自己一句:这句活到底想说什么,它的灵魂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跟GMAC心意相通。

三、我的SC备考过程和建议

我自己其实走了不少弯路,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我花了很多时间钻研OG,接着开始做大全。我OG研究了两遍,大全两遍,白勇的书一遍。因为前期复习时间拉得太长,有时一个星期只有那么一两天看书,整个复习的效率很差。但是我每本书都看得很细致,经过细抠题目和解释,整个SC大致的思路和框架是搭起来了。

3月份开始做GWD,感觉方向不对:题目风格跟大全、OG相差极大。由于GWD没有权威或者说标准答案,很多题目我都有不小的疑问,所以那个时候花了非常多的时间上网看讨论,google原句。开始做Prep是4月初的模考。第二次模考,大概是prep2吧,我的SC错了有8、9个,开始意识到prep跟GWD又有很多不同。4月中旬潜心研究了一周多的prep,二战考前两天又重做了一遍Prep1、2,和prep1新题。这个时候对SC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看到好些以前做错的GWD和Prep题,都会觉得错得匪夷所思。

我想如果要再考一次GMAT的话,我会

1)  压缩复习OG的时间,OG作为入门级教材,非常好,但是它的解释部分,很多地方语焉不详,有敷衍之嫌。OG 12已经出来了,听说收录了很多GWD的内容,GMAC对这些题目的官方解释,应该是值得一观的,尽管我个人是比较不抱任何希望的。

2) 不推荐大全,不是说大全不好。主要是太耗费时间。在阶段性的复习结束后,可以拿一些大全的题来练手。大全实际上是Prep和GWD的语法基础。所以,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可以以15道题为1组来计时做做的。

3) 推荐白勇的语法书。其实白勇的书,题目来源无非就是OG和大全。但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大家建立了一种全面而系统的解题方法。他对所有的句子成分进行全方位剖析,通过比较分析、权衡取舍,让人信服地选出最终答案。大家还记得我们中学时代是怎么学习分析中文课文的句子的吗?难能可贵的是,白勇还在GMAT的笔考时代,就已经尝试用站在逻辑层面和意思表达的好坏去做题了,比如他剖析的hopefully和it is hoped的区别,compared to和compared with的区别,分词和定语从句修饰,都是经历住了时代的考验的。这种方法本身,是超越了GMAT题目变迁,因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而Prep的笔记,基本也是参照白勇的语法分析架构来的。

4) 精研Prep。我个人觉得,再怎么强调Prep都不过分。SC现在我们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真题的难度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见到的所有资料,我们在复习中,缺乏可资借鉴的合适资料。Prep SC的价值,绝不应该是仅仅测试水平的模拟题,恰恰是它是目前唯一能够得到的跟真题方向相近的题目。你做题,不是拘泥于做和对错,而是要去研习,看到每个句子灵魂深处的东西,从而窥探到GMAC命题人员的思路。举例来说,看到有很多一战失利、准备二战的朋友说题都做过了,题目都熟悉了,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你真的把握住prep的本质了吗?就SC来说,前面我提到了一些和传统套路不同的地方,“being出现错吗?because of一定错吗?to do表目的比for doing更佳吗?these一定错吗?having dong一定错吗……”,对应这些问题,你能马上联想到Prep中与之相对应的具体题目吗?能马上告诉我哪题哪题就是一个exception吗?如果不能,说明你可能连务于精熟都没有做到,遑论其余?

综上,各种材料的使用建议:OG为先,白勇语法辅之;接下来研究GWD,接下来模考Prep1、2新,可以保留一套prep1或2不做;钻研Prep之后,重新回到OG和GWD,看有何提高和新的收获。然后二次研习Prep,系统归纳总结,注重从句子整体意思表达上来概括总结。

在接近考试的阶段,专门朗读、背诵和记忆自己错过的或者很不踏实的句子,做到能闭着眼睛都能写出来的地步。

对于首战不利的朋友:

你应当考虑考试失败的原因在哪儿?GMAT成功的两大要素:对GMAT思维的把握和对英文的熟悉程度。如果对SC的感觉很差,那么你要考虑你对题目类型的研究是不是真正到位了。

如果觉得思维没有问题了,那么就需要在熟悉英文的方面多下功夫。

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再试试这个办法,试着造句,用你不熟悉,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句子结构去写新的句子。就像复习作文的最好方法是亲自去写,熟悉阅读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去改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熟悉逻辑的方法是去编几道逻辑题一样,这样主动利用GMAT的思路进行再创作,只会帮助你更深刻地领悟它的真谛。

每次做题的时候,你都要应当在读题后问自己几个问题:

句子的主体结构是怎样的?

主体部分和从属各是什么?

作者这句活主要是想表达什么中心意思,强调哪个主体的什么性质?

做完题订正答案之后,要去着重分析:自己的思路和prep答案思路的异同在哪里。同时记下自己的错误选项和思路,以便以后反复对照。这些思路,就是阻碍你达到GMAT思维的最大障碍。只有反复深入地去体会,才能领悟到GMAT的“道”。前面提到的熏衣紫草mm,在美国上大学,照说对英文的熟悉要超过我们很多人吧,但她依然把OG过了19遍!GMAT是有很大偶然性的考试,每次考试甚至可能有50分的偏差,但是如果两三次成绩都不理想,则一定反映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努力提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9 2:19:05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1:39:00 | 只看该作者

5)最后,我想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的做题,都只是为了1)适应GMAT的思维 2)提高对英文的敏感度和熟悉度。所以题不是越多越好,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复习的效果只取决于你能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建立起跟GMAT考题高度的默契,你能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自然而然地用GMAT的思维去读句子、读文章和想逻辑推理,跟长短无关。为什么有很多在职的咨询公司、投行的朋友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不长的复习时间里就取得很好的成绩,除了他们很多本身出自名校,学习能力较强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工作中需要频繁使用正式英文,阅读、撰写大量的分析报告,制作ppt 。有了职业的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强大的书面英文能力,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起的那种英语语感和直觉,使他们可以在很短时间里调整好自己的GMAT思维,从而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还有一些本身是英语科班出身的朋友,他们不需要做多少GMAT题目,只需要不太多的训练就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那也是因为他们本身英文的思维能力、对英文的熟悉大大超过其他同学。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则需要面临英文思维和GMAT思维的两种提高。我不赞成英文能力可以和GMAT考试水平割裂开来的说法。所以,请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琢磨什么是GMAT的思维方式。

我在前一个帖子里讲到自己曾经上NY Times,我只是想提供我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供大家参考。这个方法对我是有效的,未必君适用。

但是,想强调的是,如果你备考时间还比较充裕的话,比如有2个月的时间,同时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GMATSC材料的话,比如已经完成了OG,开始在做GWD或者Prep了,或者已经实际考过,对那些总结出来的传统规则以及非常熟悉了的话,那么不妨每天抽那么30分钟甚至只是你零散的时间,车上、路上,分析个78句,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为什么呢?相当多的一部分GWD题目都直接取自NY Times,这是我在网上搜索了将近上百个GWD句子得到的结论。

我怎么分析句子的呢?随便举今天NYT homepage上的一篇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09/06/07/us/politics/07policy.html?_r=1&hp

我们来看文章的第一句话。

After months of insisting he would leave the details to Congress, President Obama has concluded that he must exert greater control over the health care debate and is preparing an intense push for legislation that will include speeches, town-hall-style meetings and much deeper engagement with lawmakers, senior White House officials say.

先看第一分句:

After months of insisting he would leave the details to Congress
After介词+时间名词monthsmonths后面of接现在分词,修饰months

我们也可以用连词after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但是显然是非常不好的结构。

insistingthat he would 宾语从句,表示什么呢?是虚拟吗?显然不是。这里would是情态动词,表示主观愿望。

Obama has concluded……有人会有疑问:完成时不是不能加after的吗?那么这儿该不该用完成时呢?首先我们试着把has去掉,变成了Obama在过去完成的一个动作,这割裂了和现在的联系,仿佛在说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情,跟现在全然无关,显然是不妥的。那么,如果concludeshave concluded同时出现,是否该选在语法上更为正确的前者呢?我们试着来体会:

After suffering from the serious bad debts, the bank is reluctant to loan to small companies. 

After suffering from the serious bad debts, the bank has been reluctant to loan to small companies. 

上下两个句子的差别在哪里?我们传统把have done翻译成“已经”,实际,在汉语中,这只体现了完成时态的一部分含义。来看第一句,谓语用is,表明银行现在的态度,只描述现在的状态;第二句用完成时,表示一件发生了且结果延续到现在的事件,在句中若有若无地挑明了坏账和银行对待贷款态度之间隐含着的因果关系。第一句要告诉读者的,只是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第二句却不但交待了时间关系,还反映了前后两者之间的联系。拘泥于传统的语法束缚,就会忽略这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这一重大区别。

具体回到原文,细读文章的意思,是说Obama以前放手让国会处理,但是现在他认为应当exert greater control over the health care debate and is preparing an intense push for legislation。以前放手,现在却得出结论要加紧督促,隐含着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用concludes则根本没有这层意思,一个仅仅表明时间顺序的说法,是顺接的,根本没有强调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如果GMAC出题只有concludes,那么只能选concludes;如果有concluded,一定选后者。从实战中来说,我们需要根据GMAC的喜好来调整我们的思维。而仅仅凭着单一思维的语法原则,是没法辨析出原句这种微妙的语气差别的。

接下来,and is是和谁并列呢?从上下文分析当然是和has concluded而不是he mustObama得出结论后并且同时准备强力推动一项legislation。问题又来了,并列结构不是要求前后形式一致吗?前面用完成时后面不也应该用完成时吗?如果用了完成时,比如have prepared,个人观点,一定错;用完成进行时,has been preparing,可能对。为什么?

have prepared作者是想说明concludedprepared动作都已发生并且强调了对现在的影响,但是两者的先后顺序却无法体现。如果prepare的动作发生在concluded之前,显然是有些荒唐的。用has been preparing强调的则是动作延续到现在,多少明确了concludedprepared动作结束的早晚,当然,开始的时间还是不明确。但是一个动作已经结束,一个还在进行,多少能帮助读者理顺两者的时间关系。用is preparing则明确地说明了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次序,而且也更符合逻辑关系。人嘛,总是先得结论,再进行下一步有针对性行动的。哪怕是拍脑袋也是要先拍再做事的。如果记者只考虑所谓的平行结构,写出have concluded and have prepared,说不定NY Times受过GMAC洗脑的读者就会嘀咕几声小奥的智商的。

请记住,平行是逻辑和句义的平行优先于结构的平行。

剩下的结构也是很清晰和简洁明快的,定语从句that will include(including肯定不好,这个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吧,前者可以表示同等并列也可以表示从属的关系,而后者只表示从属,避免了歧义的发生;legislation 还没有成型,所以用will非常正确)+并列的三个名词。最后来了一句senior White House officials say的插入语。把它放在句尾也是最好的,放在句首,会有distract句子核心意思的影响。试着体会×× sayafter blah blah,××has……是不是点点主角出场太晚的感觉。插一句,我在二战前分析Prep时,曾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主语出场的逻辑层次一定不能多于两层,因为多于两层,一定可能出现夹心(如果是修饰的话)或者啰嗦的毛病,当然我没有时间去验证和归纳总结了。大家可以循着类似的思路,在平时的做题中不断总结跟逻辑和句子意思表达相关的原则。

分析完了这个句子,大家是不是有种“一招一式却无不清清楚楚,便如擅于唱曲的名家,虽唱到了极快之处,但板眼吐字,仍是交代得干净利落,无半点模糊拖沓”的感觉?我看很多NY Times的文章,都有这种精巧和严谨的结构,我是觉得很完美,犹如宋玉所谓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呵呵。把这道题改改,放到prep题库里,不愁骗不倒不少同学呢。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问,NY Times就一定和GMAT语法合拍对路吗?我也不敢这么讲。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USA Today,但是我感觉它是一份在酒店商场发放的适合大众的报纸。文章风格还是有不少区别的。作为美国数一数二的而且主要覆盖高端主流人群的一份严肃报纸,NY Times的行文风格,应该大体是和GMAC的偏好是相似或相近的。这从GWD的题目来源也能看出几份端倪。而且,我们要训练的,只是尽可能靠近美国人的表达和思维方式以及提高能够迅速读懂复杂句子的意思并掌握结构重心的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9 1:56:10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09-6-9 03:48: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谢谢! 培养这样的感觉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SIGH!
地板
发表于 2009-6-9 08:25:00 | 只看该作者
赞,字字珠玑。
5#
发表于 2009-6-9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6#
发表于 2009-6-9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据行内编辑说,NYtimes对其语法难度有严格控制,通常是不可以超过美国高中水平。也就是说,总体难题是低于高中水平的。



7#
发表于 2009-6-9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据行内编辑说,NYtimes对其语法难度有严格控制,通常是不可以超过美国高中水平。也就是说,总体难度是低于高中水平。

所以说仅仅从语法角度来看待GMAT,绝对是低估了GMAT的。


8#
发表于 2009-6-9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感谢你的用心。

还有那个小奥的例子也很好,让我豁然开朗,可以明白你之前说的逻辑高度等意思了。

9#
发表于 2009-6-9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总结的太好了,学习中... 请问楼主,我现在做阅读PACE一直上不去,单独做还好,一做GWD就很紧张,请问有没有提高阅读的学习方法?谢谢!

10#
发表于 2009-6-9 13:13: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啦,字字珠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19 20: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