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份上XDF辅导班,到12月份结束;从今年2月1号从家返沪,到3月20号考试结束,考分760(本来想冲击800分,未果,不过觉得分数也还可以,就不打算再考了,毕竟考GMAT很伤神很伤身),verbal41,quantitative:51;(AWA未知,希望够用,祈祷---AWA刚出来了,4.5不惊不喜,就这样吧,毕竟没怎么准备--3月24日补充);前面主要是跟着XDF找感觉,后期主要是自己在努力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婆和家人的一路支持和鼓励,感谢CD提供的一个好的交流平台,很多资料都是得自CD(感谢lawyer,木木,小安,tina,协隐...).在这其中的辛苦和快乐,都将成为过去之时,写下这些文字,为了记忆这段时光;也为了忘记这段经历,然后继续下一段人生历程;同时也为了给广大战友们一些帮助,给CD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整个GMAT考试,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难,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只要肯花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分数.整体过程就是前期找感觉,中期练突破练pace,后期保持感觉和查漏补缺. SC:资料:OG黄皮&紫皮/XDF总结/GWD/PrepGMAT 前期以OG为主,中期GWD,后期PrepGMAT&OG(注:很多人到了后期,只看Prep语法分析,而把OG放在一边,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虽然Prep是屠龙刀,但是OG也是倚天剑,岂有弃倚天剑而独屠龙刀之理,而应倚天剑屠龙刀合而为一才好;而且OG前期已经掌握的很好,此刻只需要稍微花点时间别忘记就行,所以后期语法一定要Prep与OG并用) 以OG(黄皮/紫皮都需要)为起点,并以OG为总纲,从一开始就要紧盯OG,可能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或者掌握,但是等看了4/5遍之后(这之间往往也伴随着做了很多其它题目,比如GWD等),就会对每一个考点彻底明白,就会看到OG中SC解释的每一句话基本都不是废话,都是有用的. 如果上了XDF的辅导班,那个XDF的语法总结(王少华老师)是很有用的,基本上是对SC的总提纲,而且是针对考试而备的提纲,虽然其中的有些说法有些绝对(比如...必错),但用于GMAT解体则是一把利刃.但这套总结也不是背了就行,而是要学会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使用才行,要用到GWD中去,用到Prep中去,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个人的理解也才会更为深刻. 做GWD主要是两点目的:一是练习pace,二是检验效果;所以通常来讲GWD-TN22套题目,应该是边做题目边检验边提高巩固再检验,同时把pace控制好. Prep rep中最重要的当然是SC部分,尤其是有了Prep语法分析之后,这份资料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料,但是Prep模考一定要在考前1-2周,否则就废了模考的功效,损失大矣,可以模考结束后,立即看Prep语法分析,有时间的话就逐个仔细看,还有时间的话就看两遍,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就只看自己做错的部分的解释 RC:资料:OG,杨朋难句,杨继阅读,小安阅读法&木木逻辑简图,JJ 关于阅读,其实到了最后,我自己总结的是:在考试(包括模考)时,阅读文章只关注如下三个部分1)文章主题和作者态度;2)强转折\强对比\强因果\矛盾取反词;3)举例\列举\比较\类比;这些是我做GWD时候慢慢的思考出来的东东,我觉得是读文章时的重中之重;因为你不可能有时间去记住所有内容,所以要记重点,而阅读时的记忆并不是让你去背,而是让你去关注,当文中出现这个东东时,要有警觉,脑子里有印象,这样这个文章的逻辑结构才会很清晰:主题是什么,作者什么态度,文章层次如何(出现转折之处即为新的层次出现之处),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进行论证,举了什么例子. 当然,以上思路实在做GWD\做OG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是在看木木逻辑简图,在上XDF课程中学到的,但是只有你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思考过,通过审视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目,才会逐渐培养和掌握自己的思路,从而应用到考试中去. 至于杨朋难句,只是那些读长句有难度的兄弟才需要,如果读长句没问题,可以不去看它了. 至于JJ,RC还是要看一下JJ的,主要是熟悉一下文章主题,这样考试时就不会慌乱.但是题目基本上是很难碰上的,所以考试时还是要认真的做的.不可依靠JJ. CR:资料:OG,GWD,沸沸逻辑宝典,Lawyer逻辑解题思路 CR应该是考试中最有把握的一部分,因为答案明确,只要理解了GMAT逻辑的考点,应该不会失分,但是CR往往比较花时间一点,所以提高速度很有必要,那么做LSAT就是一个提高速度的很有用的方法,沸沸逻辑宝典也是很有帮助的一个资料. 至于解题思路,我觉得Lawyer已经说得很清晰,下面重点说一下BoldFace题和填空题(主要是这两个提醒研究的比较透彻,所以才敢妄语).以下是自己复习过程中对这两种题型的总结: 1.BoldFace 对于BoldFace题,先仔细看原文,理清其结构,分析每一个BoldFace在原文中的作用:是主结论(作者赞同的结论)、分结论(作者反对的,或者作者赞同的),还是支持主结论的前提,还是支持分结论的前提。
2.填空题 填空题只是一种形式,其题目本身可以划分到标准题型中去(且不限于下面列出的几种)。但是有些是可以在看原文之前就可以判断的题型(如果题干直接描述了问题类型(flaw,assumption,since,strength)),有些则不能清晰的直接判定,这取决于出题者对于题目的描述。 所以,看到是填空题,首先看空格是不是单独的一段,如果是单独一段,则看这句话确定题目类型,然后根据题目类型看原文做题;如果不是单独一段,则看空格前几个单词(如果前几个单词有since/because/explanation,则为原因解释型;如果有example/illustrate,则为原理应用型;如果有if,unless则表示为条件推理型;如果有more clearly drawn/strength,则为加强型);如果前几个单词没有以上标志词,则看完最后一句话(如果不长),如果最后一句话很长,则不要看了,直接看原文)。 1. 如果有since/because/explanation,则为原因解释型; 2. 如果有flaw,则为推理缺陷型; 3. 如果有develops the argument by/respond by,则为推理方法型; 4. 如果有assumption,presupposition,则为假定型; 5. 如果有example/illustrate,则为原理应用型; 6. 如果有if,unless则表示为条件推理型; 7. 如果有more clearly drawn/strength,则为加强型 AWA:OG(题目),北美范文精选 与大家一样,我也不想在AWA花太多时间,我是从考前一个礼拜开始准备AWA,每天晚上准备两个小时.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大致过程如下:1)因为时间紧,直接进入AA模版准备阶段,先看七重罪(这个必看),了解大致逻辑错误;2)然后看其它人写的模版,看了3-5个后,总结自己的第一个模版,然后就在第一次Prep模考时用了一下,发现还可以;3)但是后来发现别人提到用别人的模版可能会背判作弊,于是有看了一些北美范文精选,准备完全自己的一个模版,然后在第二次Prep模考时使用,发现可以用;4)然后开始准备AI,因为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又有担心模版太一样会判作弊,所以不敢在模版上写太多东西,只拟了AI框架,参考了tina整理的issue提纲(在此感谢tina),有了AI的大致写作思路.5)考前一天把所有AWA题目用非常快的速度浏览一遍(主要目的是找有没有自己不认识的生词,以免考场上出现不认识题目的荒唐局面),然后把AA模版和AI大纲敲了一遍. 总共加起来应该有12个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但是AWA成绩尚未出来(我3月20日刚考的),不知结果如何.等成绩出来,如果还可以,我就把我的模版分享给大家.(如果AWA成绩很差,也没有必要分享给大家了, ---AWA成绩出来了,4.5,只能说还不算太差,模版就不影响兄弟们了,兄弟们去看牛牛的作文模版吧,3月24日补充 ) 关于XDF:有很多人如同我当初一样,在考虑上不上XDF,而最主要的是考虑XDF到底有没有价值;我当初是在老婆的督促下,报了XDF,然后好好听课了.但总体看了是有一些收获的,XDF的收获主要是领路,把你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GMAT的生人领到成为GMAT的熟人,二点具体收获就是SC多些,我觉得王少华讲的语法还是很有针对性的.那么,如果你对GMAT还一无所知,而自己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GMAT到底是个啥东东的话,就上XDF吧;如果你已经早作打算,已经是GMAT的熟人了,或者你是学生,有很多时间来研究GMAT,那么不上XDF也无所谓,CD上有丰富的资料和各式大牛供你研究,给你之路. 关于CD:自从你准备GMAT那一天开始,自从你注册了CD帐号,你就应该常常关注CD了,前期CD可以知道你GMAT困惑,中期可以鼓励你继续努力,后期可以提供你考试JJ.那么,除了天天CD,你还想干什么呢? 关于JJ:大家都说JJ中的数学最重要,我觉得数学JJ也很好,整理的很好,是所有JJ中最有可能出现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数学本来就不赖,那么数学JJ的意义就不那么大了,毕竟错3-4个题目与一个不错的得分都是51,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在verbal上;RC的JJ主要是帮助熟悉考试主题,从而能够做到考场上不慌乱,不至于理解不了大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4 16:37: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