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704|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不要和我说道德和反思,谢谢!(长随笔)

[精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4:05:00 | 只看该作者

请不要和我说道德和反思,谢谢!(长随笔)

大家好啊,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不。每次来CD,虽然我考完了,总会踏入这里来看看大家,为考生们打打气。

好久没码文,手都有些生疏了,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文章挺长的,写了几个小时了。

一个人默默地看完了奥斯卡影片《The Reader》。看罢,泪如泉涌,不能自己,又静静哭了一会儿,下床,码文。

片子拍的还是比较晦涩,对于不了解德国近代史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一点理解上的小问题,但是这仍然是不妨碍原则上的审视和道德上的反省。

这原本是一个关于性和爱的故事。15岁的麦克,因为偶然的机会,倾慕上了一个大他20几岁的中年寡妇,汉娜。这时候一个镜头非常有意思。汉娜穿长统袜,她先套上了一条长统袜,紧接着是另一条,当她将长袜后面的铁钩烙到大腿内侧的时候,她发现小男孩居然在偷窥,隔着一道半开的门正细细打量着她,如此暧昧,如此羞涩。以汉娜这个年纪,麦克还不是要回避的对象,所以她的动作没有滞留,而是若旁若无人地继续穿衣。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她动作里的诱惑才显得更加魅惑。小男孩麦克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从她的脖颈到肩膀,从衬衫到半遮掩的乳房,紧致的肌肤、洁白的大腿和那勾人心魄的叩钉,这对于每一个有正常需要的雄性都是致命的诱惑,更何况是毫无定力的小孩子……先是裸露、苍白、后又被长统袜装束起来的光滑的大腿。突然感到什么,她猛然抬头,他面红耳赤,不知所以,疯狂跑下了楼梯,跑出了房子,也跑入了他一生无法解脱的梦魇。

这个场景的经典首先在于那个半开的门,然后是汉娜的自然态,因为她在穿长统袜时,并没的意识到自己是在引诱,所以她的诱惑才显得那么洁净,那么充满魔力,而这暧昧则充满了男孩的记忆,直至他的一生。

接下来,就是充满了美妙性爱的暑假,情窦初开的少年,经验老道的艳妇。性的快感,禁忌的突破,道德的挑战,几百种奇异的感觉混杂在一起,自有一种邪魅的吸力。

如同柏杨先生所说:“一个没有人生经验的年轻男子,一旦落到一个经过长夜痛哭、企图心强烈、心理年龄又十分成熟的美女之手,就仿佛是一只苍蝇落到蜘蛛网上,除了粉身碎骨外,很难逃生。”但是,每每做爱完毕,汉娜总会要求麦克读一本小说给她听,动情处,也不禁伴随主人公的命运而潸然泪下。

暑假很快结束了,汉娜也突然消失了。错愕的麦克,只能把这场经历默默守护起来,不敢有任何非分设想。几年后,麦克如愿考入了著名的法学院。在一场旁听审判纳粹集中营看守的官司中,麦克突然看到站在审判席上的居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汉娜,不相信自己眼睛的他,除了使劲瞪大双眼,别无他法。作为纳粹党羽,汉娜因蓄意屠杀300犹太人而背叛终身监禁。

面对其他看守的联名密谋,汉娜选择了沉默,因为她不能让世人知道,自己是一个文盲。法官问道:“你为何当初不开门,而要让教堂里面的人活活烧死?”汉娜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她们会逃跑!作为看守所长,我绝对不能开门!”她甚至还奋力猛锤了一下桌子。

大概真说的是正确的,在汉娜眼中,社会秩序最为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个体生命,作为一个侍卫,她既没有思考的权利,也没有思考的欲望,因为她是文盲。

但麦克看在眼里,作为法学院的学生,他深深知道汉娜是被冤枉的,只要她说出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就不必被重判。几经挣扎,麦克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为她作证,因为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隐藏汉娜是文盲的事实。然而更多的,我想还是出于他内心的挣扎——无法原谅汉娜对生命所表达出来的残酷,或者说冷静。

那么汉娜呢?她为何宁愿付出自由的代价也要掩盖自己是文盲的现实?

我想,多年作为纳粹支党,她可能早已对人类早已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感。

不论是原著小说,还是奥斯卡导演,在这点上,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失语,没有指出汉娜这样做对还是不对,也没有指出承认无法修正的一生大谎算不算尊重别人对命运的自主权。

在狱中,在麦克的语音小说的帮助下,汉娜渐渐学会了简单的书写。20年后,汉娜刑满释放,即将出狱。但是她没有家和朋友,除了一直和她有往来的昔日小情人,麦克。

弹指间,20年已过,当初的轻声细语还在耳畔,最初的温情感性仍留有余温,但是一切已经都不一样了。

他问:“这些年里你有没有好好想想过去?”

汉娜问:“你是说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吗?”

他答“不,不是和我。”

她答:“没有,因为逝者已矣。”

面对麦克的道德审判,汉娜选择了沉默。

我想,麦克肯定还深深爱着汉娜,为了这个已经渐渐老去的女人,他彻夜不眠只为读书给她听,甚至为了她而离了婚。初恋的记忆是如此的刻苦铭心,可是他的“良知”使他不能原谅她。

真说得真好:“作为律师,作为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看待上一代人的罪。他希望汉娜能“反思”自己犯下的罪行,但,汉娜的回答却令他非常失望。汉娜的骄傲深深刺伤了他。而从汉娜的角度来说,想必也是同样的失望,是因为麦克的冷漠而失望,就像烈火遭遇寒冰,只剩下赤裸裸地冰冷。在狱中的日子,麦克是她唯一的希望,他的声音是她苟且于世的全部理由。但是,但是现在如果连麦克都不能原谅她,不愿意直视她的眼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她不能容忍出狱后还要一直生活在怜悯和道德的审判中,被批判,被施舍,甚至是被宽恕。赤足踩在厚厚的书上,女犯选择了自杀——书本和知识虽然能够唤醒“人性”和促进“反思”,甚至是拯救灵魂,却也因此而摧毁了另一个生命。”

反思!审视!!真的就能化解一切?有谁能担保世界战争不会再次出现?

——没有人!

=============

然而,电影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思考和策问。很多人说看完电影很自然想到了 文 化 大 革 命 。所以,中 国 的 国 家 领 导 人 需 要 自 省 , 需 要 忏 悔 , 需 要 凭 吊 。

但是,我却要问,就算忏悔了又怎样?逝去的人难道就能得到安息?历史难道就不会再度重演?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问题的根本,原本就和忏悔、道德拷问和回眸那段历史无关。

在 极 权 制 度 下 生存了上千年的中国早就适应了这种模式。所谓 民 主 从来都是政治家的口号,是小民的奢望,是虚幻的金鱼。就算 中 国 “ 人 民 做 主 ” 了又如何?就算 中 国 国 家 领 导 人 愿 意 将 毛 拖 出 来 鞭 尸 又 如 何 ?如此的形式主义难道就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了吗?

不能!

因为这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战争。要战胜的从来就不是毛,或者任何 极 权 主 义 者,要战胜的是自己,那个卑鄙的自我主义。不管我们如何地鞭挞,我们都不得否认他对中国做出的历史贡献。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更多的还是要看他的公共利益,其次才是德政和对社会的影响。如果没有他,我很难想象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然而,让我一直思索和好奇的却是毛发动 文 革 的真正动机。当大权在手时,可能会很渴望亲情;但当连性命都不保时,又觉得权力才是一切。起码 外 蒙 古 不 是 他 丢 的,西 藏 还 是 守 住 了,8 9 动 乱 不 是 他 造 成的,而我们总是喜欢选择性,也习惯于从负面评价伟人,却独独忘了,伟人也是人。在这一切看似疯狂的代价背后,现在的我们还不能对此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估,也许3100年的某一天可以,但是我肯定看不到了。看不到毛的独特,就无法解读现代中国的浮华和发展。

作为一个有涵养,有见识的历史学家,他的工作在于认清历史,而不是做道德批判——道德不能解释历史。因为道德,在某种意义上,是专断的,是最高权威,一旦把某件事用道德来判断了,则对这件事的讨论应该就此打住,因为道德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为什么要有 文 革??它根本就不应该发生, 中 国 人 就是应该自我反省,否则无法前行,也没有资格进步!”—— 这不是历史,因为这是道德。

把所有的罪恶仅仅归因于个人的道德败坏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容易的事情,不是说 中 国 不需要反思,而是如果 中 国 反思了,世界不反思,到时候倒打一耙,到了那个时候,是怪 中 国 反思还是怪这个世界不反思?又有谁敢说犹太人原谅了德国?区区一个道歉和反思就能真的一笔勾销?那,日本又做何解?美国呢?英国呢?没有人是干净的。

我想即便是日本政府官方到了歉,中国民众还是不会饶恕的,起码我做不到。

太多的恶念,厚厚的血痂,不是一句道歉就能了结的,更何况日本都还没有道歉!虽然反思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况且,在对 文 革 进行道德批判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算完备,美国三权分立够完备了,够现代完美主义,但是仍然是抵制不住资本银行家的贪婪,抵制不住民众的失望和信心缺失,更抵制不住其颓败的历史进程。

可以说,只要给与充分的舞台和足够的诱惑,任何一个普通人,包括你和我,都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邪恶因子。而毛留给人性的展示空间是太,太,太,太,充分了,告密和严刑迫供谁不会?愿意以此换取荣华富贵的人从来就不曾少,我想,这应该就不是中 国 人 才有的问题吧。

所以,在面临一个个意志力强大而又精明的挑战者时,这些所谓“完美的制度”是否还能有效地起到当初的作用?

而作为民众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是不是政府的某些种姿态和想法客观上培育了危机的温床?

纵观中国历史,所有有成就的帝王的权谋都很可怕,但你却不可否认,他们的权谋都很有效!与其实行道德审判,不如细细思量为什么会有效?光光“自我反思”就够了吗?光光责怪 政 府 独 裁 就能让自己心安理得了吗——“这和我没有关系,因为这都是 政 府 的错!我是无辜的!”

又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呵。

所以,我要一次又一次地反问:为什么历史会一次次重演?为什么危机总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难道这些也是区区简单的道德批判所能阻止的?

不能!讽刺的是,道德,往往在这个时候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和脆弱。或者应该这么说,人性,道德,这些东西都是不可靠的,或更明确一点的说,是根本靠不住的。因为一个立场的不同,就是整个道德观的颠覆。

那,应该靠什么?靠法律?靠制度的完善?还是靠自律?道德就一边去呆着吧。

什么都靠不了!

所以,没人有资格说,你要“自我反省!”“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是凶手,而每个人也都可以是受害者。”

都是多余的,很自然地,后来人也会去站在道德的角度来批判今天的我们,因为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不是我们的错,都是前人的愚昧无知!”

我们都是替罪羔羊。 

最后我想说,人类历史虽然过去了几千年,但人性也许从未进步过,进步的也许仅仅只是制度而已。经过那么多血与泪的教训,通过这么一系列的战争和杀戮,这滔天的血泪堆成了尸山血海,也终于让整个人类终于慢慢地学会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来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不可否认,人性中的“善”和“恶”,都是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完)

沙发
发表于 2009-3-14 05:11: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

可是大牛,这个文章你放在这里,是要说明什么呢?

放错了吧?

板凳
发表于 2009-3-14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老牛来啦!!!还记得老牛1月给俺们写武则天的故事激烈大家呢~~~

老牛你太强啦,数学jj和阅读jj一起整理,还整理的那么好,我光整理数学jj就觉得很累了~~~排版总是重复很烦人的...

老牛快给俺们说说你决定用720申了吗?有什么打算啊?

地板
发表于 2009-3-14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LZ肯定做过坏事了~哈哈
5#
发表于 2009-3-14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厉害·····一看就是一个相当有涵养的人 呵呵

前半段读懂了  后半段太深奥 可能本身我对这些的思考就很少吧

不过LZ虽然看的这么清楚  人生就那么几十年 快快乐乐比较好

有些事情知道了就知道了  不要让自己太沉重 呵呵·

6#
发表于 2009-3-14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影评哦~建议发到豆瓣上去
7#
发表于 2009-3-14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看过The reader,但是在看过老牛这篇貌似影评的檄文后 还是不禁无声地流下眼泪来..

诚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历史重演的时刻不断叫嚣反思。但真正反思什么,大概没有人试图统一过答案。

道德本身谈不上进步,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千年之后,我们还在读孔孟,习道家。单独讨论人性,这本身就善恶兼半的秉性,也无改进可言。真正在历史行进列车的轰鸣中,逐渐清晰的怕只有法律的构建和制度的沿革。道德和人性应该就是沿着这条轨迹慢慢退去铅华和血腥,逐渐如丝绸般美丽和闪光的。

当然,这大部分是美好的期翼。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才会觉得无力,有时甚至潸然泪下。

8#
发表于 2009-3-14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才看了,老牛写的影评好深刻啊,我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像看看,凯特是如何通过这部电影拿了影后的
9#
发表于 2009-3-14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也许良知道德只能被“欣赏”,偶尔让人感慨与触动;

拥有良知道德在这个物质世界会更加孤独,只能被狂欢的人群当做“精神洁癖患者”,

而你只能选择飞跃狂欢的疯人院,回来帮助那些被伤害的无辜的个体。。。

(欢迎小牛去 豆瓣网:www.douban.com,O(∩_∩)O~)

10#
发表于 2009-3-14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先顶了~考好仔细看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6 02:0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