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忽闪两个模块过去了,6门必修课的教参齐刷刷被摞在一旁,再瞟去一眼,oh my God,真的完成了这么多啊? 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天开始打破自己“12点半钻被窝睡觉”的旦旦信誓,到现在已经习惯了不到两点不合眼。高考那个时候的玩命多少有点被逼无奈,时隔十年的今天,看完案例躺在床上舒展着奔三的腰身,心里美滋滋地盘算:这书读得心甘情愿…… 如同Elsa妈妈所说,重返课堂心无旁骛的这种专注实在是一种幸福,而使这幸福变为奢侈的是身旁的这些可爱的同学和老师。过年有闲,回味一下教过课的几位老师。 Brian: 这位身材高大的仁兄对ME近乎完美的诠释完全deserve一块金匾“I am legend”。从第一堂课开场清晰简洁的介绍,到最后一堂课寄语后阔步消失在如雷的掌声中,他整个的教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和享受。起初还希望不预习能在课堂上被喂饱,结果被cold call叫起来啥也说不上来,那个囧啊。后来认真落实了Brian的三板斧,一看书,二做题,三贯通。这就好比一群新兵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头在丛林中执行任务,先要从书本上熟悉丛林规则,当你觉得“不就这么回事儿”的时候,教头扔过来一张地图说,去,解决这里!于是大家似懂非懂地把地图研究一遍,指手画脚地拟出个方案。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头就带着大家上路了,走一截,教头就停下来问:"ok, what's next?"。到中午该吃饭的时候,你回过头来看看,这地图不知不觉已经被大家探得清清楚楚了,还没来得及回想,旁边的教头把大拇指一竖:"Great job!" 额滴神啊,遇到这位牛师傅还有啥好说的呢! 经典镜头:当Brian总结了一段概念后,一位同学又小小地补充了一段,Brian略带安慰地点着头,微笑着说:oh, ok, fair enough. Ellen: 这位又红又专的大姐从FA的锅碗瓢盆打击乐开始,终于在考试前让众多牛听懂了琴声。Accounting是让许多同学听起来就头皮麻的科目,尤其像我这样从小管班费就净往里倒贴钱的。觉得这个东东太复杂,看一眼那么厚的16开课本就心肌缺血。谁知道Ellen姐姐一五一十把FA分拆地清清楚楚,一层一层地带我们掀开了那纷繁错综的外表,用debit和credit两杆小秤砣把帐面做得平平的,还让我们在长安汽车的年报上牛刀小试了一把。加上我们小组一凡兄的指点,这FA学得是真过瘾!
经典镜头:在某同学乌拉乌拉回答问题时,Ellen专注地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看着同学,不断鼓励着:right, right, that's right. OU: 这位和蔼可亲的Guru历经几番周折终于让同学们在种树当中体会到了AM的乐趣。Statistics向来是MBA课程中的烫手山芋,难学也难教。MIT与IMD的学府造诣早已融在了OU先生开宗明义的表达中:You only need to know how to use it.无奈在课堂上还是忍不住要“然”还要“所以然”,不小心Guru自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最后Guru以一句让所有人顿悟的绝句中止了理论:if you don't know, even I tell you, you still don't know.此句已成08本届最流行语之一。其实OU先生的敬业从他精心编排的PPT,到周末从浦东家里赶来给大家串讲答疑,都清清楚楚被大家记在心里。到了最后要结课的时候,我还和小毛叹息着说:以后不能每天学一样fancy的工具了,还好decision tree种得不错,以后可以在关键时刻拿出来show。
经典镜头:课堂上OU先生一阵慷慨激昂后,看到下面的小脸煞白,二目无神,不解地问道:Are you following me? YAN: 这位深谋远略的小个子把OB的高大概念实实地夯牢在我们心中。OB的课堂练习与案例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以及经历过的组织和集体,也为我们应该如何经营我们所深爱的班级带来了新思路。如果说MBA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探寻并发掘自己的话,那OB就是这一过程科学地开始,并将会一直伴随我们今后的发展。OB还教会了我们如何于看似平凡与common sense的事件上发现人性在当中的支配。OB之后的我们,深邃了!
经典镜头:西装笔挺的YAN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双目炯炯地问道:Is there any lawyer in this cla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