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andiewang1在2007-12-14 2:51:00的发言:有660 分知足吧,我还不到,还要考,我也有一个孩子了,真是郁闷.我的基础实在 太差了.数学怎么也提高不了. 我复习数学的方法只是给你做个参考:
我是文科生,数学也不好。考G前我甚至什么是指数,什么是函数都不知道了。因为心理上惧怕数学,有一段时间一直不敢翻数学书。可考试摆在那里,数学又是单独一大门,我无法逃避。人在美国,身边没资料,我先是看陈向东的数学。因是中文的,我一边背单词一边复习基础知识。2天就烦了——我最讨厌干巴巴地背东西。而且陈的书是提纲性的,我需要一些更详细的东西(如例题讲解)帮我回忆。所以,很快我就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college algebra。这本书虽然是大学代数,但从数轴讲起,由浅入深。看到熟悉的内容,那些数学名词我不用查字典也都对上号了,而且牢记在心。我只挑忘记的那几部分重点看了看,排列组合,概率,sequence等,其他的熟悉一下概念,如前面提到的指数,幂,函数等。自从开始看这本巨厚的书,我爱上了数学,它成了我复习中最愉快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看完讲解就做后面的练习题,每天做300多道(都是基础题,帮我巩固基础)。
看完这本college algebra,我已经对英语数学信心大增。最大的收获是:我从没背过数学词汇,但我做题时读英语跟读中文题一样的速度和理解。另外,通过这本书,我还发现美国人的数学教授方式真的跟中国不一样。以排列组合为例,这本书里的很多题型跟GMAT很象,有的甚至几乎一样。但如果时间紧张,就不适合看---太time-consuming. 关于算术和几何部分,一来我没找到合适资料,二是我当年学的好(有点不客气,嘿嘿),时隔这么多年公式定理都没忘。就简单看了看陈向东的书中的提纲就好了。
还有一部分就是统计。高考时因为文科不考概率和统计,我们就没学这两部分。模拟考时,标准方差一度是我的恶梦。college algebra没有统计,我就到书店找了一本专门讲统计的书,很厚很深奥,我把最基本的看了看,做了点题,也解决了。到快考时,我又发现了一类正态分布的题一点也不懂。后来也没时间到处找书了,就网上搜,做了几个题,发现就那么一点东西,弄通了就什么题都能做了。最后对这类题我是百战百胜。
总结:1。找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最了解自己的是你自己。 2。尽量用英文的资料,让自己适应英文读题,英文思考。至少不能只用中文,然后单独背单词。 3。好好利用网络资源,CD当然是没的说。 关于陈向东的书:优点是提纲挈领,还不错,尤其是算术部分。练习题也多,比较全。缺点是很多错,有些甚至是公式错——我的书是在正规书店买的,应该不是盗版,但是。。。另外关于统计的内容,陈的书不完整,正态分布更是没提。我到复习的后半阶段基本不看它了。OG的讲解我很喜欢,考点全,又权威。——我的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