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eanbb在2007-11-14 8:39:00的发言:从某BBS看到的数据, 应该比较真实. 请大家用数据说话. 此外请BIMBA的同学多做点功课, 连我这外人都可以找到数据, 你们在里面就读的, 更容易拿出就业信息, 其他人自然就没话说了. [原创]北大国际MBA--BiMBA 05年毕业生就业数据考虑CD里面有些人不太清楚北大国际的就业情况,我手上正好有个05年毕业生的通讯录,鉴于隐私,偶将人名隐去,只贴编号和公司名字,仅供各位参考!
序号 公司 1 创业中 2 创业中 3 IBM 4 法格赫照明 5 MI 能源公司 6 联想投资 7 Start-up公司,IPO进行中 8 国营某外贸企业 9 中国再保险 10 渣打银行 11 SAP 12 医药咨询公司 13 伦敦某投行 14 Nokia 15 港湾 16 N/A 17 联想投资 18 中航三星人寿 19 Microsoft 20 法国索格利咨询公司 21 康明斯 22 CICC(中金) 23 金光集团 24 Microsoft 25 GE 26 联想控股 27 中信信托 28 Dell 29 爱默生 30 Regus group 31 普华永道 32 BASF 33 优艺国际环保科技 34 IBM 35 Start-up公司,IPO进行中 36 GE 37 GE 38 美国国际集团 39 路易威登 LV 40 联亚 41 Siemens 42 创业中
我是这个班的,学号第四。这个目录来自我的通讯录。补充一下(哪些没公司名字的情况)
No1是菲律宾人,自己开了两三家公司了。下次我把他们公司的网站贴出来给大家看看。11月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来上海,我们还请他吃了大闸蟹,他赞不绝口。
NO2去年下半年从公司跳出来,和几个朋友在珠海的香洲区创业。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们班的博客,有些是讨论创业的事情:
http://bimba03.bokee.com/
No7和No35在同一家公司,No7年前刚荣升董事会秘书(兼HR总监),No35在负责福建省的市场推广。他们的公司是做小区短信的,比方说你带着手机进入一个商场,他们就会把商场的一些促销段信发到你的手机上
No8刚从巴基斯坦回来,做敏感行业的贸易,就不谈了。但他觉得很辛苦,昨天还和我聊想换换工作了
No12毕业后换了几家公司了,现在跟着一个哈佛的博士做医药咨询,在上海忙得连同学聚会也很少来。
No13,是我们班的韩国MM,在伦敦的一家中型的投行,年薪有10万美元,但她说那里生活费太高了,想回上海呢。
N016 N/A 是因为她的育产期在下个月初,她读书前是ABB的,上次No1来上海时,她也来了,据说一起要开个公司。
No42是美籍华人,在五道口开了家公司,雇了不少人。有一间大大的会议室,我们班常以此为据点搞活动.
No43 其实刚从Lucent跳出来,去深圳了,任财务总监,据说是我们班国内同学年薪最高者。 再补充几条吧:
1 大公司不一定就好,小公司就也不一定差。大公司可镀金,小公司图实惠。
2 在哪里读MBA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与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相匹配,并最大程度地和过往工作经验挂钩。转行要有从头再来的心里准备,当然起点肯定会很好)
3 BiMBA绝对是个静下心来读书的好地方,有时候觉得环境好的有点奢侈
4 BiMBA的运作没有中欧和长江那样商业化,所以有时候觉得一些地方服务不够到位。但最后我们都是带着感恩的心态毕业的
5 学校间比来比去其实没什么意思(TOP3之间,其它免谈),关键还是和自己比。看自己能得到哪些收获,交到哪些朋友,培养多少自信,自己的薪资比上学前增加多少。(我们班有人拿10万美元的,但人家是投行,自己没法比。我现在的工资是入学前的4倍,我比以前更加自信,我有很多谈得来的朋友,我的心胸器宇更开阔,这些就是读BiMBA的收获。当然读中欧的话,我想也没问题。所以在国内读中欧和BiMBA其实都一样,最后还是看自己)
我是今年part-time的,对full-time同学的情况不太清楚。 基本上我们pt入学前就是上面这些公司的水准。当然,客观的说,金融和咨询公司比上面略少,这些等到毕业后才能来评估。 大家入学前的职位基本在项目经理--经理--总监 之间,少数有些总经理和首席代表。 BiMBA的办学非常努力、认真;对于我们part-time大家边工作,边学习的同学来说:课业负担非常重; 我们总觉得校方是拿full-time的标准来要求我们part-time的,从不打折扣,感情上觉得:这实在太残酷。 但我们心里清楚long-term来说是为了我们和这个项目的发展,理智上告诉我们:要求就是不应该降低! ---------------- 一个学校办的怎么样,被社会和企业认可的程度如何,的确不是靠我们在论上可以辩论出来的。 至于就业报告为什么会模糊我也不太清楚,但我相信绝对不是因为BiMBA的就业状况拿不出手。 有一点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当初我在BiMBA,和中欧抉择的时候,问了Microsoft和Motorola的HR的朋友, 还问了2位猎头公司的哥们有关这些学校在他们眼里的知名度和毕业生在他们公司的long-term表现。 我不想具体说他们的答案是什么,以免大家觉得以偏概全;但,是他们的回答让我做出现在这个选择。 我只想说,这个办法我觉得确实有效,大家也不妨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