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报告也许有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但这只是长江这几年发展的一部分,看看其他方面,回顾一下历史,会更全面了解长江。长江有三届毕业生,算初创期,这几年,长江经历了不少风雨,外部人很难感受到长江的高速发展。 交换:交换比例从10/20%到了现在的一半,以前很多人想去去不了,现在只要想出去交换都可以满足,近两年的情况是申请交换的人少于交换名额,而且交换学校也好了,比如这两年增加的IE、UC Berkeley,现在top10的芝加哥、斯坦福、哥伦比亚、LBS、纽约大学等在谈,以后会越来越好。 教授:常驻教授从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了,大多都是在海外名校取得终身教职的,要知道他们可是“稀缺资源”,还有不少知名教授陆续访问长江,很多教授访问一段时间就会转为常驻教授,比如梅建平、郑渝生、蒋炯文、滕斌圣、李伟等。而且有纯老外成为常驻教授。 国际学生:国际学生从以前的不足5%以内到现在百分之十几,比例还不是很高,但international exposure可以通过交换扩大,长江不盲目国际化。国际学生的质量不错,有律师、知名投行的、知名咨询公司的、对冲基金的,欧亚美都有。 EDP/EMBA:这点短期内和MBA没有直接关系,但对长江的整体影响力起了很大作用,而MBA如果想近几年形成这样的影响力是不现实的,这些学员毕竟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通过EDP等课程先让沃顿,INSEAD,哥伦比亚等这些顶级商学院了解认识长江,之后会有更紧密的合作(比如MBA交换),长江和INSEAD合作就非常好,多个项目有合作。MBA和EDP/EMBA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是相互配合的。 过去的几年,长江的几届学生进行了尝试,比如实习、课程设置,也经历了人员的变动(目前郑渝生教授负责MBA,比较平稳了,也有长江校友加入这个团对,工作人员和校友都充满热忱地为长江努力),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该犯的错误很多都犯了。长江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和认可,记得去年在苏州出差,恰巧有info session,只去了5个人,有两个中途还离开了,今年有近一百人。刚刚三届毕业生,长江只是刚刚起步,会越来越好的,我们充满信心,愿长江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