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743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8-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p><strong>(第二二四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台北「观世音净宗学会」,他们很认真办了一个弘法人才培训班,赵宗居士要我为大家讲几句话。在近代可以说将近一个世纪,佛门的大德,无论出家在家,都呼吁赶紧培养弘法人才。由此可知,造就弘法人才是大众的共识。古人说得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兴替关键在人才。我们从历史上看,隋唐时代高僧大德辈出,所以佛法就有无比兴旺的气象。再看看我们这一个世纪,过去这一百年当中,佛法衰微,到今天衰微到极处了。衰微的原因在哪里?弘法人才没有了。再给诸位说,弘法人才没有了,修行证果的人也没有了,这是一定的因素。为什麽说修行证果的人没有了呢?人不明佛法,不懂教理,甚至名词术语的意义都不能明了,试问问他怎麽修?他怎麽证?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解《华严经》,将全经分为「信、解、行、证」四分,信解尚且不得,哪来的行证?所以世间一定要有良师,众生才有行证的可能。 </p><p> 我从学佛到现在,将近五十年了,无时无刻不是劝勉我们四众同修要发大菩提心,要学讲经,要学修持。虽然苦口婆心劝勉,真能接受的人不多。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也是天天在呼吁,天天在劝勉,听的人多,听了点头的人多,回去真做的人少。什麽原因?我们在深究体会之下,懂得一点。第一个对於佛法薰修的时间太少,一个礼拜讲一次经,一个礼拜讲两次经。往年在台中,讲一次经只有四十五分钟,一次是一个半小时,他有台语翻译。李老师在台中一生讲经都是有翻译的,同学们讲经也有翻译,实际上一个半钟点打个对折是四十五分钟。一个星期这麽一点点时间薰习,烦恼习气的薰习太大了,敌不过!所以我们看看古书里记载,出家在家,从前人修行三年五载,有开悟的,有证果的,为什麽现在没有?仔细观察,古时候听经每天八个小时,每天修持八个小时,这样密集的薰习,难怪三年五载他就有成就了。我们今天就算是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的教学,也真正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个星期老师和同学们讲经合起来才一个半钟点,这个力量怎麽能敌得过习气烦恼,怎麽能敌得过社会的诱惑,所以不能成就。 </p><p> 真正要有一点成就,那只有自己用功;自己用功,这个东西必然牵涉到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与现前的因缘。过去善根福德是什麽?喜欢经教,你要有这份爱好欢喜心,这个能成功。我在台中李老师会下十年,能有一点成就,就是我喜欢经教。我每个星期听李老师讲四十五分钟的经,我要用多少时间去准备?大概要用二十个小时到四十个小时,我要用这麽多时间去准备听经。他讲《楞严经》,我那个时候也认真学习,我找了三十多种《楞严经》的古注。李老师这个星期要讲这一段,我就把这一段古人古注统统看一遍。然後我再听他讲,讲完之後想想,他讲的有哪些地方讲得好,我在这里面学习,所以我的时间没有空过。如果没有这一份热爱经教的心,你就懈怠放逸,你就不肯认真干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怎麽可能有成就? </p><p> 年轻人好玩,我这一生娱乐场合当中没有去过,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喜欢读书。那个时候,除了我上班的办公室之外,我常去书店、图书馆,其他的地方不容易找到我。所以书店、图书馆很熟,书店老板都认识,常去,很有信用,买书身上没有钱,赊帐可以,他信得过我;我有钱的时候,赶紧送还给他。喜欢读书,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善根,过去生中读书的习气,所以在老师会下才会有一点成就,不浪费时间。老师每个星期所讲的那段经文确实消化了,得受用。我们学讲经是覆讲,那一段经文老师讲四十五分钟,我还可以时间拉长一点,我能讲一个小时,我们这样学习才能成功。要发愤努力,要为整个佛法着想,为一切众生着想。 </p><p> 我学佛最得利益的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把我的根本烦恼拔除了,他教我「看破、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胸襟就扩大,看事就比较客观,就能看得清楚,体会得更深刻,这个重要。往年高雄天乙法师问我讲经的方法,我写了一篇「佛法修学要领」,我提出四点:第一个是「修学的目的」,第二个是「修学的态度」,第三个是「修学的方法」,第四个是「修学的果用」,我们学了有什麽用处。这一篇短文,在左营天乙法师的道场(兴隆净寺)讲了三次。以後带回台中,呈给李老师看,李老师许可,一个字也没改动,那个时候用油印分发给我们同学们做参考。 <br/> 大家都偏重在讲经的方法,讲经方法不难。我跟诸位老实讲,讲经这套方法,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哪有困难!一个星期学会,但是你要在讲台上去运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可不容易了。这就跟学兵法一样,《孙子兵法》可以在一个星期学完,到战场上会不会打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见得你会打仗。如何把所学的落实在讲台上运用,大难!大难!它是活泼的。因此,我跑到台中去住十年,仔细观察李老师他怎样在讲台上运用。所以学东西,一个星期学会了,学他怎样去运用,我花了十年时间,细心观察。於是我们就懂得修学的态度太重要了,方法并不重要,你有良好的修学态度,没有学过方法,也能引人入胜,也能够摄受人心。你有再好的方法,你修学的态度不良,讲得天花乱坠,听众走到门口就忘掉了,不能摄受人心。所以学习的态度比什麽都重要。 </p><p> 古德说:「千里寻师」,有道理!亲近善知识,这是我们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选择老师,当然需要智慧观察,多方面去接近。我初到台湾,我认识当时学校的名教授将近有二十位,我常常亲近听他们的谈话,我在其中选择一位。那个时候学哲学,选择亲近方东美先生,学佛是他老人家介绍的。学佛的因缘很殊胜,接触佛法那个时候我住在新北投,我的邻居是一位蒙古的亲王,在前清的时候他的地位很高,清朝亡国,亲王也就变成平民。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看到我读佛经他很喜欢,他来问我:「学佛多久了?」 </p><p> 我说:「刚刚接触,才开始。」 </p><p> 他说:「你需不需要有个人帮忙,帮助你?」 </p><p> 我说:「这个是需要,佛经里有好多东西看不懂。」 </p><p> 於是他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这是真善知识,他的慈悲爱语,见面就被他摄受了。以後我们才晓得释迦牟尼佛讲的「四摄法」,我一亲近章嘉大师就被他摄受。可是「四摄法」我们学了多年,不会用,没有法子落实,要认真去学习的。 </p><p> 亲近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真有德行,真有学问,那就追随到底,接受一家之言,这是古人讲的「师承」。我在这个时代还能接触到师承的边缘,老师认真教导,我们做学生的人认真修学,师资道合。这里面有恩有德、有情有义,使我们在一生当中,行义报恩,念念不忘充实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在这一个浊恶的时代,我们还能够保持清净不染,不容易!太难太难了。学习最重要的是守一家之言,在这里面成就「戒定慧」三学。这个「慧」是真实智慧,般若里面所说的实智,实智是清净心,所谓「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先在这边奠基础,无知是一切知的根本,有知就坏了。所以先学无知,学清净心。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先学这个;然後再广学多闻,成就後得智。後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正知,不是邪知。 </p><p> 今天一般学佛的人没有在这里下功夫,没有根本智,哪里来的後得智?所以「人云亦云」,自己心里没有主宰,修学德行学问没有根本,一听谣言心就动了,就被别人牵着走,他怎麽会有成就?不但德行不能成就,学问不能成就,事业不能成就,自己过去生中所修的一点福报也不能成就,都被他糟蹋掉了,这个例子很多。 </p><p> 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将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传授给我,他为什麽不传别人,他的学生那麽多?他传授给我的用意何在?末法九千年,要靠这个本子来救度一切苦难众生。但是这个世间法弱魔强,魔来障碍。传授给我的时候,我一翻开这个本子,他老人家眉注注得很详细,当时就生无比的欢喜心。老师制止,现在不能弘扬。我当时就想讲这个经,发心专讲这个经,老师摇头不行,时节因缘没成熟,「你现在年轻,资历很浅,外面要是反对的声浪来了,你没有能力抗拒」。我还不晓得什麽反对的声音?只好听话将这个本子收起来,专心学《楞严》,学《华严》。 </p><p> 到他老人家往生了,我才把这个本子拿出来翻印,印了一万本流通,纪念他老人家。在海外许多同修看到这个本子,启请我讲这个经,我第一次讲是在加拿大讲的,第二次在美国讲的,於是国内也有同修来启请,这才叫因缘成熟,没有听到什麽反对。只有最近听到有反对的,听说有台湾、有大陆的,有不少人专门反对这部经的,我才想起李老师的话。同学来给我说多少人反对,我说:「天下人统统反对,我的信心绝不动摇。我的信心要动摇了,我在台中十年白学了,李老师也把我看错了,我还能传法吗?举世之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专修专弘,这是修学的态度。」祖祖相传,要传这种人;轻易听信谣言,心马上就动了,这种人不能传法。所以坚定信心,一门深入。 </p><p> 可是应付二十一世纪芸芸众生,如果不是广学多闻,你应付不了,所以广学多闻也是必要。如何使「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不发生冲突,能相辅相成?这是大学问,这是真实的善巧方便。所以我劝同学们,现在我们一门深入读《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广学多闻从哪里学?从注解里面学,讲经的法师他一定有引证,旁徵博引。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就很好,你读这本注解,就读了一两百本的经论,这就是「广学多闻」跟「一门深入」相辅相成。这里面还有一些术语、名相、义理,不懂得地方,你要去查《佛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也能帮助你广学多闻。所以这是「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同时进行,不相违背,学的还是一门,但是听讲、看别人注解,这里面就能够吸收许许多多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应付各个不同种性的众生。 </p><p> 要想成就,讲台实习重要,而且时间要多。初学一个星期一次,一次讲多久?最低限度一个小时。换句话说,每一个星期要写一万字的讲稿,不下功夫不行。学个两年、三年,要有进步,两三年之後,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两次、三次。换句话说,你每个星期要写二、三万字的讲稿,专心投注才行。 </p><p> 我们培训班的老同学,你们昨天开了会,何云居士把协议书拿给我看了,好!下半年如果能成就,第五届招生,你们同学要讲两次到三次了。我们居士林将来讲经,现在是晚上讲,将来上午一堂、下午一堂、晚上一堂,三堂,你们带头。初学来参加培训班的,一个星期一次,你们至少两次,居士林这个道场,那就真正像个道场了。希望我们讲堂里面,每天能够讲六个小时,最低限度要讲四个小时,两个小时是不行的。从这个地方带动,这个道场天天念佛、天天讲经,无论什麽时候到这个地方来,想听经,一定有得听,这叫道场。 </p><p> 大家一定要发心,讲经不容易,谁有资格能讲经?没有人敢说。我们能够上台、能够讲,完全靠这一点真诚恭敬,得三宝威神加持。诸佛菩萨怜悯这个时代苦难众生,只要有人真正发心出来,资质再钝、再笨,佛菩萨都保佑他,都加持他,这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有信心,但是一定要谦虚、要恭敬,决不能有丝毫傲慢的心态,傲慢把感应障住了,谦虚恭敬得感应。不靠感应,不但是讲不可能,听都不可能,听都听不懂。我们听经能听得懂,也是佛菩萨保佑,也是佛菩萨威神加持。好,今天的话就讲到此地,希望我们同学们共同勉励。谢谢大家。</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