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 ——旅游与酒店管理业是全球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行业
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酒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越来越多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国内酒店集团也加速全国布点,酒店业高端人才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程度。 目前,已经有10多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抢滩中国,数十个世界酒店品牌在此同台竞争。以瑞士贝尔酒店为例,目前在中国拥有5家酒店,到2006年末,这个数字将达到40家。 据北京市旅游局预计,三年内北京的酒店数量将达到800家,以年均7%的比例增长,三年内北京酒店市场的投入将超过250亿元。 与之相似,到2005年,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服务产业的支柱,上海星级饭店客房数量将增长近一倍,接待入境游客400万人次。目前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上海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每年都需要补充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10年内,将有1.2亿中国人到国外进行商务和观光旅游,每天将有800架次以上的飞机起降在各地机场,每晚全球将有3.6亿间酒店客房有客人入住。
主要国家发展概况 1、美国:集中国际宾馆酒店行业70%的优势品牌 2、英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 3、法国:在欧洲拥有最多数量的饭店
酒店行业的就业形势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4/2507617.html 业内人士预测,目前,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服务产业的支柱,上海星级饭店客房数量将增长近一倍,接待入境游客400万人次。目前,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上海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但是,早在2003年,上海酒店业高级管理人才供求差距已达到最高值。 有19年酒店业从业经验的王先生说,这个行业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人才。首先,由于市场规模扩大,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旅游涉外酒店8000多个,星级酒店3000余家。现有的酒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酒店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十分抢手。其次,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相对较少。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低层服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相对欠缺。另外,在酒店从事服务工作,生理和心理上都要接受不断的挑战,上班时间不能休息,中午吃饭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必须轮换就餐。这些服务行业的特性使酒店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 据介绍,旅游业人才的奇缺,不仅表现在人数上,而且突出地体现在“质”的差距上。作为国际化酒店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要有把握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的能力,要精通经营管理,要善于营造一个“宾至如归”的氛围。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管理能力,熟悉国际酒店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一位四星级宾馆老总曾说:“隔行如隔山。这在酒店业体现的最为明显。”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人才市场已拥有了一支偌大的职业经理及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但在酒店专业经理人才方面却存在空缺。因为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的行业里,经理人既要熟悉旅游市场动态,要在把握发展趋势、在确立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能进行实际操作。从这一点来说,那些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的高级人才,缺少实践经验,并不适合酒店对管理人才的期望。 高级旅游人才的“身价”与其紧缺程度密切相联。调查显示,目前,三类旅游人才“物以稀为贵”。一类是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以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这类人是“最抢手人才”。另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以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这类人是“最急需人才”。还有一类是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是“最大量需要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