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567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enhaow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长江和中欧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2-14 02: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ukangxin在2009-2-14 1:22:00的发言:

呵呵,很是有趣的共同说法!记得去年SHOGHI主动和我联系是否考虑长江MBA的时候,我也不客气地问了一句“中欧有自己的校园,长江有自己的校园吗?”,当时记得SHOGHI沉默了许久....现在我已经在长江经历了4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了,觉得命运让我选择了长江是我的幸运。

组织行为学(OB)的阎教授说过一件小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

老阎爱打乒乓,第一堂课就询问班级里谁是乒乓第一高手,课后准备切磋一下,而且心态及其良好,“如果我赢了,那么我就是这里的第一;如果我输了,至少我还是第二。。。”。随后谈到在美国和美国同事切磋乒乓的事情,穿着很土的他使用一般的球拍把穿着专业服装,拿着专业球拍的同事顺利战胜。

记得当时阎教授最后总结的大意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是在于,一般的中国人运动(跑步)并不需要像一般的美国人那样需要专业的“外设”才能进行,非要穿着Nike才能达到同样的运动水平,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只要愿意跑步,即使穿着一般的鞋子,在一般的环境,也能够战胜那些表面看起来很专业的老外。

我的体会是很多情况下,对于一般人来说,决定成败的因素不在于表面;同样选择自己的道路,选择自己的学校,也是需要仔细衡量自己的内在和学校的内在是否契合。

我原先所在的曾经是世界第一的通信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被国内的某通信公司打败;IBM的Thinkpad改成了Lenovo;过去我们听到的是国内企业被国外企业吞并,当我们能够有和国外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教育机会、教育水平和业务水平时,能够有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业绩的机会时,还会为自己的枪没有别人的炮光亮而感到遗憾吗?在语言上、思想上以及能力上能够做到和国外的平等,这和我也能和国外人一样能买得起宝马或宾利的意义,孰轻孰重呢?


  

老朱的帖子一定要顶的!

62#
发表于 2009-3-4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ukangxin在2009-2-14 1:22:00的发言:

呵呵,很是有趣的共同说法!记得去年SHOGHI主动和我联系是否考虑长江MBA的时候,我也不客气地问了一句“中欧有自己的校园,长江有自己的校园吗?”,当时记得SHOGHI沉默了许久....现在我已经在长江经历了4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了,觉得命运让我选择了长江是我的幸运。

组织行为学(OB)的阎教授说过一件小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

老阎爱打乒乓,第一堂课就询问班级里谁是乒乓第一高手,课后准备切磋一下,而且心态及其良好,“如果我赢了,那么我就是这里的第一;如果我输了,至少我还是第二。。。”。随后谈到在美国和美国同事切磋乒乓的事情,穿着很土的他使用一般的球拍把穿着专业服装,拿着专业球拍的同事顺利战胜。

记得当时阎教授最后总结的大意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是在于,一般的中国人运动(跑步)并不需要像一般的美国人那样需要专业的“外设”才能进行,非要穿着Nike才能达到同样的运动水平,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只要愿意跑步,即使穿着一般的鞋子,在一般的环境,也能够战胜那些表面看起来很专业的老外。

我的体会是很多情况下,对于一般人来说,决定成败的因素不在于表面;同样选择自己的道路,选择自己的学校,也是需要仔细衡量自己的内在和学校的内在是否契合。

我原先所在的曾经是世界第一的通信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被国内的某通信公司打败;IBM的Thinkpad改成了Lenovo;过去我们听到的是国内企业被国外企业吞并,当我们能够有和国外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教育机会、教育水平和业务水平时,能够有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业绩的机会时,还会为自己的枪没有别人的炮光亮而感到遗憾吗?在语言上、思想上以及能力上能够做到和国外的平等,这和我也能和国外人一样能买得起宝马或宾利的意义,孰轻孰重呢?


很贴切的比喻,赞同。有没有校园根本就不是我选择申请长江或中欧的一个考虑因素。
63#
发表于 2009-3-4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三一五大麻花,哈哈

64#
发表于 2009-3-5 00:16:00 | 只看该作者

校区的建立不是单纯从成本或者财务出发考虑的,其中存在各地政府利益的权衡问题。对于这种问题请大家不要再争论了,局外人所掌握的信息永远都是局外的。分析国内问题时一定需要把政治因素加入。

校园确实不是选择商学院的重要因素,相反教授资源,学生背景以及该项目能够提供的各种服务才是大家应该花精力去关注的。

MBA教育其实也是一个商品生产流程,candidate/student是原材料,faculty是固定资产或者是机械设备,而项目提供的服务就是流程,最终该产品是否属于成功上市的标准就是MBA学生毕业后薪水达到什么水平,比入学前翻了多少。

什么样的学生能够成为好产品?什么样的学生能达到最大的增值,同时入学前收入又不能太低(假设,入学前2000元/月,毕业能够6000元/月,这样看似翻了好几倍,但平均值被其拉低了,这样的申请人绝对不会被录取的)。这是值得大家好好斟酌的从反方向出发的问题。

说得太发散了,不好意思,只是突然有感而发,想到哪写到哪了,希望能对申请者有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5 0:17:1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27 16:47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