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enhaow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长江和中欧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1-7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ukangxin在2008-11-6 19:59:00的发言:

您说的对,努力宣传是一会事,努力地做好它更重要。

当时2000年我们觉得华为也在说空话,很多其他公司也在诟病他。就像现在许多人对中欧或对长江一样。

而华为当时招聘的人的回答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过,您觉得长江哪些方面只在说空话呢?相信经过MBA的学习和一定工作的锻炼,您一定可以举出很多客观的事实和长江的不足,

是否能够告诉我们,这样我们也可以多多向学校建议,因为这些是我们中国MBA学生都不愿意看到的。


简单概括下,大致意思就是胜者为王吧?现在的形势之下,一个这种规模与历史的学校成功与否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成功或者不成功无法完全和学校自身的实力、努力直接挂钩,所以我觉得选择学校还是要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相信自己即将看到的。

32#
发表于 2008-11-8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iviz在2008-11-7 9:23:00的发言:

简单概括下,大致意思就是胜者为王吧?现在的形势之下,一个这种规模与历史的学校成功与否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成功或者不成功无法完全和学校自身的实力、努力直接挂钩,所以我觉得选择学校还是要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相信自己即将看到的。

的确,应当多多参加各校的Info Session,多和招生人员聊聊,听听各校的现场课;对各校的宣传都要进行Critical thinking ,不要盲目相信.

通过Info Session的细节和可以真正信赖的社会反馈(如朋友,好友)来了解一个商学院是否合适自己。

有一点很重要,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名气,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合自己是否适合。

只要适合自己的,无论名气、排名、Part Time/Full Time都是最好的。

因为你是在替自己的实实在在的未来读MBA。

33#
发表于 2008-11-10 20:26:00 | 只看该作者
不像是04中欧MBA说的。
34#
发表于 2008-11-19 18:01:0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些信息,也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中欧有不少国际学生,而我希望能和更多的国际学生打交道,扩展我的国际化网络

----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学生群体也是我选校的第一标准。教授讲的很多case都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有相关背景的学生提供的insight,对case背景的补充以及对教授的challenge都很好的佐证了“教学相长”这么一个理念,不同国家的同学对同一问题截然不同的观点也非常好地折射出文化差异。

第二,中欧提供了很多交换的机会,特别是能去巴黎的HEC(这是我当时最想去的地方,虽然我后来选择了西班牙的IESE),我以前只是出国培训过,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过,所以我也很希望能通过中欧有这样的体验

----MBA07是有95个名额,所以如果不是成绩太差,基本上你想出去都有机会,只是有些学校竞争会比较激烈。

    交换学校的质量也不错:Wharton 2 slots,LBS 13 slots,HEC 5 slots,西班牙的两所各2个名额。。。

第三,中欧MBA在当时FT的排名是53,已经是亚洲第一了,我觉得这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之后升到21的确让我吃惊,但是我想国际媒体的肯定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当然过分强调排名似乎也和成为中欧目前发展的一个障碍

----排名带给中欧的直接好处就是国际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的上升,另外一个很明显的是很多国际竞赛都主动来邀请ceibs参加,像IESE 主办的INTERNATIONAL CASE COMPETITION(罗兰贝格赞助并提供培训和评判)2009年将在全球邀请10家商学院参加,而中欧是唯一被邀请的亚洲商学院。

http://webalumno.iese.edu/clubs/cc/2007Participants.htm

2008 PARTICIPANTS

·         NYU

·         INSEAD

·         Ivey

·         LBS


      

·         Oxford

·         Chicago GSB

·         IESE

当然,既然我在中欧已经一年多了,那至少还有一些了解,这里就说一些让我有些失望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中国同学的学习方法比较传统,包括上课不愿意发言,平时case看的不够,注重考试多余平时,这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还是处于一个中国的学校

----这个问题仍然会存在,部分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相对沉寂,但是个人感受是除了statistics外整体上课堂讨论都很热烈,已经先后有financial accounting,economic和OB的教授和大家说过抱歉不能让同学完全放开讨论,否则没法完成课件内容了。

第二,学校的某些管理方法比较死板,让人想起国企或者典型的国内学校的作法

-----感受还不深。

第三,学校对学生的定位过于强调“职业经理人”或者为“跨国公司工作”这样的一些短期目标,领导能力,创业精神这样的“软技巧”仍然不够重视,同学们也相应的缺少一些主动性

-----这个确实,感觉中欧商学院还是培养经理人的多。不过现在同学中有创业经验的不少,我们session一共60位同学,我知道的入学前是自己创业的就有4位:一位个是开工厂的,一位个是做服装业务的,一位是做机械产品进口的,还有一位是做电信SP的。另外还有6,7位是曾经创过业的。

第四,大家的课外活动不够多,过于局限在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活动上

-----不知道是不是情况变了,我感觉现在是要限制自己参加一些活动,因为实在太多了。我改天再发个学校活动的帖子介绍一下。

第五,校友之间的感情或联系没有想象中的紧密,特别是EMBA和MBA之间的共同语言并不多

---EMBA和MBA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是事实。不过我们有个mentor program,每个MBA都会选到一个EMBA mentor,上周我们08MBA和mentor第一次见面,虽然只有2个小时,但是很多同学还是感觉很不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0 22:58:09编辑过]
35#
发表于 2008-11-19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lz是中欧的校友,至于是不是04年还是03年我倒记不得了,毕业后去了麦肯锡做咨询,不过也算是很有名的CDer了(甚至有人注册了zhenghaowu的ID发言,比他的ID多了个“g” ,不过也许是名字巧合,呵呵)

36#
发表于 2008-11-20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lmichael在2008-11-19 20:19:00的发言:

lz是中欧的校友,至于是不是04年还是03年我倒记不得了,毕业后去了麦肯锡做咨询,不过也算是很有名的CDer了(甚至有人注册了zhenghaowu的ID发言,比他的ID多了个“g” ,不过也许是名字巧合,呵呵)

呵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lz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有知道长江商学院的了,何谈择校选择和评价呢?呵呵,又是一个。。。。。。

37#
发表于 2008-11-21 00:0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ukangxin在2008-11-20 22:33:00的发言:

呵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lz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有知道长江商学院的了,何谈择校选择和评价呢?呵呵,又是一个。。。。。。

这个 兄台 你就有所不知了。   超级塞亚人是可以穿梭时刻的嘛。 遑论奥特曼了

38#
发表于 2008-11-21 02: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OO8在2008-11-21 0:01:00的发言:

这个 兄台 你就有所不知了。   超级塞亚人是可以穿梭时刻的嘛。 遑论奥特曼了

唉,何必如此

我是说不记得是03年还是04年申请的校友,因为一些中欧人在BBS上id都是比较明显看出是谁,后来在学校里面一打听就能知道的

39#
发表于 2008-11-21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lmichael在2008-11-21 2:59:00的发言:

唉,何必如此

我是说不记得是03年还是04年申请的校友,因为一些中欧人在BBS上id都是比较明显看出是谁,后来在学校里面一打听就能知道的

即使是牛人,LZ的后面一些作为中欧校友建议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前面一些论调让人觉得有损中欧校友和麦肯锡的形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23:08:16编辑过]
40#
发表于 2008-11-22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给别人提建议总是很容易的,LS可以回头看看你发的帖子,尤其是那个选校系列,基本上都是主观感受和猜想。

我觉得只要不人身攻击,主观点也没错,理性的申请者会自己进行判断的。

另外我觉得主流的中欧学生都不会主动去贬低长江(我们都认为长江是所很好的商学院,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也一般不会去拿两校来做比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2 13:13:5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5-11 16:0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