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4044|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备考阶段小结(初战大败而归,闭门思过。)

[精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05: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备考阶段小结(初战大败而归,闭门思过。)

 

2006923星期六23:46:48

前天完成了第一遍OG11黄皮书上的RC部分,正确率52%,基本上都超时,答案统计结果如下表:

题目类型

题目数量

错误答案

错误率

正确率

题型比例

A

13

5

38.46%

61.54%

9.22%

I

48

30

62.50%

37.50%

34.04%

LS

20

8

40.00%

60.00%

14.18%

MI

18

3

16.67%

83.33%

12.77%

SI

39

20

51.28%

48.72%

27.66%

T

3

2

66.67%

33.33%

2.13%

 

141

68

48.23%

51.77%

100.00%

说来惭愧,自从6月份开始打算考G以来,时间已经过去3个月,进度却非常慢。六月初次接触OG11上的diagnostic test时,便被完全打倒,信心全无。后来狂背了一个月的词汇,感觉收效甚微,做OG仍然做不进去,到书店买了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新GMAT机考成功策略与实践》,感觉相对简单,先做了一遍这个,同时继续背单词,觉得还是阅读最难,听从大家指点后决定首先突破阅读,开始做OG11的阅读部分,结果总结如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8 11:26:33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6-9-24 01:47:00 | 只看该作者
才做第一遍嘛,太正常了这个正确率,建议你第二遍每篇都做逻辑简图,还有其他具体的阅读方法你可以自己参看一些大牛的心经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56:0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以下是引用silviaqiu在2006-9-24 1:47:00的发言:
才做第一遍嘛,太正常了这个正确率,建议你第二遍每篇都做逻辑简图,还有其他具体的阅读方法你可以自己参看一些大牛的心经

做完第一遍OG的RC,自己有几点体会,请大家评判一下正确与否:

1、词汇量对我来说是一大软肋:我的正确率与文章中生词量的大小成反比。读得懂的文章错的明显少,而生词一多,文章肯定读不懂。最典型的有两篇文章:一是QUESTION 76-84;二是QUESTION 103-110。

2、知识背景绝对有用处。我想OG说明中强调不会偏重某一个专业,是针对母语为英语的考生,但是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我来说,自己的知识背景有助于快速读懂文章。

地板
发表于 2006-9-25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sw在2006-9-24 21:56:00的发言:

做完第一遍OG的RC,自己有几点体会,请大家评判一下正确与否:

1、词汇量对我来说是一大软肋:我的正确率与文章中生词量的大小成反比。读得懂的文章错的明显少,而生词一多,文章肯定读不懂。最典型的有两篇文章:一是QUESTION 76-84;二是QUESTION 103-110。

2、知识背景绝对有用处。我想OG说明中强调不会偏重某一个专业,是针对母语为英语的考生,但是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我来说,自己的知识背景有助于快速读懂文章。

怎么说呢,你的体会只能说对一半,词汇确实会影响阅读的理解与正确率,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比如一篇生物类的文章,你可能里面的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但是如果方法得当,照样还是可以都做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DNA=脱氧核糖核酸,一个是英文单词,一个是中文的解释,你认为这个脱氧核糖核酸是什么东西你明白么?对于我们来说这六个字和三个字母的意义是一样的。(盗用了zenger的例子,嘿嘿)所以说不要妄想认识文章里的每一个单词,而是去学习一种阅读的方法,怎么样最快速最有效的阅读。

知识背景是一把双刃剑,阅读里的每一题的依据都要出自文章中,如果你有了知识背景,就容易被自己的理解所误导,所选择的答案是你认为对的而不是文章中告诉你的,这样就踏入了误区。所以并不是有知识背景就可以取胜,GMAT阅读涉及很多领域,有时候同样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好几篇,关键还是在方法上。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以下是引用carolhide在2006-9-25 9:54:00的发言:

怎么说呢,你的体会只能说对一半,词汇确实会影响阅读的理解与正确率,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比如一篇生物类的文章,你可能里面的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但是如果方法得当,照样还是可以都做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DNA=脱氧核糖核酸,一个是英文单词,一个是中文的解释,你认为这个脱氧核糖核酸是什么东西你明白么?对于我们来说这六个字和三个字母的意义是一样的。(盗用了zenger的例子,嘿嘿)所以说不要妄想认识文章里的每一个单词,而是去学习一种阅读的方法,怎么样最快速最有效的阅读。

知识背景是一把双刃剑,阅读里的每一题的依据都要出自文章中,如果你有了知识背景,就容易被自己的理解所误导,所选择的答案是你认为对的而不是文章中告诉你的,这样就踏入了误区。所以并不是有知识背景就可以取胜,GMAT阅读涉及很多领域,有时候同样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好几篇,关键还是在方法上。

多谢提醒。我在inferences类题目上的错误率最高,自己也是觉得有些先入为主的概念导致了错误(为了加快做题速度),但是如果彻底读懂一篇文章就需要增加时间,现在还是做不到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

请问大家:考试中的各类型题目数量的比例,是否跟OG里面练习题中的比例类似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

以下是引用silviaqiu在2006-9-24 1:47:00的发言:
才做第一遍嘛,太正常了这个正确率,建议你第二遍每篇都做逻辑简图,还有其他具体的阅读方法你可以自己参看一些大牛的心经

本人自觉词汇量特别少一些,因为我背TOEFL词汇书都有很多单词不认识,很多词汇的含义只知道一种,而在OG中的RC部分,有些认识的单词用的却是另外的意思,使我在理解文章含义的时候被误导。

另外,我做了一点CR,因为一道题目中某一关键单词的含义搞错了而导致题目做错了就有好几次。所以我自认为词汇对我来说比较重要,但是如何较快地提高词汇量,我却没有好办法:死记硬背收效甚微;依靠扩大阅读量逐步地增加词汇量又需要较长时间。

希望DN们给我点这方面的建议。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就用这个帖子来记录自己的复习考试过程吧。

OG11的Critical Reasoning 部分,做起题目来,感觉比RC部分简单(我仍旧不限制时间,平均算起来每道题目需要6-7分钟),今晚还有三道题就全部完成了,即便全错正确率比RC部分的50%也有大幅提高:能达到64%。

错误最多的题目,还是有关生物科技类的:生词多。我发现我对长句子还是不害怕的,前提是单词都能搞懂。只要题目读懂,基本上就能做对。看来自己的差距在于英语能力方面更大一些,还是需要切实地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22:31:30编辑过]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CR部分的正确率统计

题型数量比例正确数量正确率
Argument Evaluation5948%3864%
Argument Construction4940%3265%
Evaluation of a Plan1613%1169%
合计124 4)"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0.5pt solid; BORDER-TOP: windowtext; BORDER-LEFT: windowtext;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8165%

看来错误分布得比较均匀,65%的正确率相比50%的RC部分来说,有较大的提高。

做题过程中,经济、商业类的题目理解容易,题目基本上能做对;而生物、考古类的陌生背景的题目,不容易读懂,错误率很高。

背景熟悉的题目,即便生词多,但是也能够通过反复研读来做对;而相反的,就不知所云了。

所以,下一步重点放在扩大阅读量和词汇量上面,对本人来说,英语能力本身,看来是比较大的障碍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Sentence Correction

OG11的SC部分做了50多题,做题感觉比RC和CR部分要难,RC和CR做错了大多是因为读不懂,看过答案之后会有新的理解。而SC的题目读懂要容易些,有些题目连要考察的知识点都找不出来,做题时好像在瞎猜,没有根据。即便是看了答案和解释,有些还是不理解。

郁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4 12:30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