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lateaub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 CUHK(香港中文大學)MBA申请—校友答疑

[精华]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06-11-8 02:14:00 | 只看该作者
<p>今天Career office給咱們發了信</p><p>說是Merrill Lynch要來看看我們MBA students了 </p><p>班上對IB有興趣的同學 以及second year students不去交換的&nbsp; <br/>大好機會可別錯過</p>
132#
发表于 2006-11-13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p></p><p>在北京开完俺们这一行业的世界年会刚回到办公室.</p><p>巧合的是,俺们的会议刚结束,MBA Tour 巡展也在同一酒店举行.去那里站了两小时,见到了以前教 竞争策略课 的教授.吕教授也是大陆背景的,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p>
133#
发表于 2006-11-13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c4" align="center"><b></b></div><div class="c4" align="center"><strong>中国人的开放观是否要修正? </strong>·作者: 旅英中国媒体人<font color="#ff0000"><strong>[陈冰] </strong></font>(2006-11-10) </div><p>  大约两年前,当中国的TCL收购法国汤姆逊(Thomson)、联想(Lenovo)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时,西方媒体惊呼“龙来了”。 </p><p>  但自去年目击两家汽车集团以几千万英镑使路霸汽车(Rover)复活后,我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扩张雄心”产生了隐忧。 </p><p>  路霸汽车是英国老字号,80年代国有化失败后被“甩卖”给英国宇航公司,90年代又委身于德国宝马公司(BMW)。宝马最终发现这个“英国病人”无药可救,便在2000年以10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引渡给风险投资商凤凰控股(Pheonix Venture Holdings)。 </p><p>  然后,该公司老板把腰包填满后,又将路霸空壳(厂房和生产线)送给英国政府托管。工党政府看到路霸汽车的技术仍停留在80年代,便毫不犹豫判其死刑。想不到中国的“南汽”和“上汽”竟然掀起竞购。 </p><p>海外战略屡战屡败 </p><p>  《金融时报》报道: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TCL将关闭欧洲七个办事处中的五个。TCL只能保留在欧洲市场两年的汤姆逊商标使用权。这家中国公司与法国阿尔卡特(Alcatel)成立的手机合资公司,也仅存在了九个月时间便宣布散伙。 </p><p>  联想集团也传出坏消息: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今年3月份发布的财政年报显示,净利润下降85%。 </p><p>  “雄心壮志过大,却缺乏收购的经验和能力,致使中国企业付出惨重代价”,经济学家这样分析。用作家王朔的话来解释,可能更加通俗易懂——“无知者无畏”。 </p><p>  为什么会如此?是不是中国人还不够开放? </p><p>  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开放。今年春节,中国某著名公司副总在伦敦与我等海外学人交流,谈及海外发展战略时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p><p>  不过,当今中国人所说的“开放”,似乎另有一层含义。这是我最近在深圳同几位文化人的交流中隐约感到的。 </p><p>  喝着功夫茶谈天说地,总让人的思路开阔。我们谈朝核危机、伊战后果、台湾民主乱象、中国软实力如何影响世界,一路谈下来少有人打探英国、欧洲的信息,最多把“保守”、“绅士”两个早已过时的标签贴在英国身上。 </p><p>  我问他们怎么看待麦当娜从非洲抢领贫穷儿童,几乎所有人都说那孩子幸运,从此改变命运,要是这富婆到中国认领几个孤儿该多好。我能感觉到他们心底的善良,却也有某种遗憾:母子之情、是否违法、尊重人权、明星特权、制造新闻等因素,统统排除在考虑之列。 </p><p>  有意无意地我开了个玩笑,“这想法也太不开放了吧?一个明星花那么多气力去抢一个非洲儿童,其中的道路一定不那么简单!” </p><p>  有人立刻反驳:“说简单倒还行,但说不开放就不对啦。我们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地方,世界很多大公司在这里落地,名牌名品到处都是就怕你没钱,中高低档餐馆样样具备,中国的茶馆西方的咖啡屋比比皆是,就连找情人都很容易,这里的男女都很开放啊。” </p><p>根本在于头脑要开放 </p><p>  想起那位副总的侃侃而谈,加上这里人们自然流露的潜意识,我忽然觉得我们说的开放意味不尽相同。我理解的开放可能带有点西方色彩,英文中的开放就是open-minded,不仅指示了开放的对象主要是头脑和思想,而且表明开放是一种善于学习的谦卑姿态。 </p><p>  而他们意识中的开放,似乎是身体的开放,物质的开放。如果说物质享受,西方人真得不怎么“开放”,所以他们往往把最新产品先投放中国市场赚钱,在日本测验占领全球市场的性能。 </p><p>  其实,孔夫子的“不耻下问”,也许是对开放态度最好的注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开放指出了实现的路径。当把开放的侧重点从思想、精神和视野转移到物质、身体和感观上时,是不是会产生盲目的雄心、自大的习惯和屡战屡败? </p><p>  记得三年前在上海遇到一位法国人,为了在中国做生意,他除了了解市场行情、结识业内人士外,还学习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事的细节。他大口地喝白酒,高声地喊着“干”,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说着“请领导指示”,不耻地询问怎样能与中国人一见如故,第一次见客户的面是否送点小礼品等等。 </p><p>  我看到他的难受,因为欧美人的酒精度数不会超过40度;也为他的开放心态感动,要了解新环境中的人情世故的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需要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三年后,他把洁净蔬菜打入中国大城市的商场,资产上千万,用的手机却仍是三年前的那款摩托罗拉。 </p>
134#
发表于 2006-11-13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郎咸平在沪重新露面谈社保案</strong></p><p>大公网消息,曾因要揭露上海社保基金违规使用情况而遭到节目被禁的<strong>香港中文大学</strong>财经讲座教授郎咸平,今天于上海社保基金案曝光后首度在沪公开亮相。郎咸平对调整后的上海市政府提出忠告,今后施政一定要以全体大众的利益为目的。 </p><p>  郎咸平曾因一档名叫“财经郎闲评”的节目在上海家喻户晓。郎咸平今天在为<strong>中大商学院学生</strong>所做的讲座中提起自己节目被禁播的经过。他说,今年1月“财经郎闲评”节目打算连做3期批评上海市政府的节目,即上海民营医院坑骗病人、中央政府应引渡周正毅回港受审以及张荣坤的致富经过。其中的第3个内容正是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核心问题,因此节目立即被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下令关闭。 </p><p>  郎咸平说,自己当时面临一个抉择,要么放弃原来计划调查的内容,去做些无关痛痒的题目,节目便可以继续播出,要么就要让节目被从此关掉,他最后选择了后者,并在之后7个多月中,因为受到人身等威胁一直未曾在上海公开亮相。 </p><p>  郎咸平把上海社保案形容成腐败铁三角问题,即腐败的政府官员、腐败的专家学者和腐败的商人互相勾结,席卷民间财富。讲座后的媒体见面会上,郎咸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案发至今所牵扯到的官商范围和数量让他感到震惊,他之前也未料到上海的腐败铁三角已如此成气候。 </p><p>  朗咸平认为,目前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打压下,上海的腐败铁三角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陈良宇的落马也证明邪不胜正,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他对今后的上海市政府提出忠告,希望上海未来能推动以民为本的经济建设,施政一定要以全体大众的社会利益为目的。同时,他也希望中央政府能尽早调查除上海以外其它地方所存在的腐败铁三角问题。</p>
135#
发表于 2006-11-14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开始面试?可以申请电话面试吗?
136#
发表于 2006-11-14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选择到香港校园参加面试,录取的机会是不是更高呢?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d1dc0" size="4"><strong>First round interview: January 31, 2007</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d1dc0" size="4"><strong>Second round interview: May 15, 2007</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d1dc0" size="4"><strong>I think campus interview should be better! If you are in outside of&nbsp;great china, you can apply telephone interview.</strong></font></p>
138#
发表于 2006-11-15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I guess the second round is for local applicants, right? Otherwise, overseas applicants may not have enough time for visa, I think.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新宋体"><font color="#0a0a8f" size="4"><strong>I confirmed with MBA office. Both interviews open for candidates outside or in Hong Kong.</strong></font></font>
140#
发表于 2006-11-16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p>lease allow me to clarify:</p><p>You DOUBLE-CHECKED with MBA office.</p><p>or</p><p>You GOT A FIRM ANSWER from MBA Office.</p><p>-------------------------------------</p><p>No offence, sir... Thank you very much. I actually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t. Thanks, really!!</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5 18:0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