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CKMBA 05的学生,先尝试回答FLFE_ChsDrm的问题
Q1: 通过CKMBA,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吗?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值吗?(其实,对于像我这种还没有读过MBA的人来说,不仅CKMBA很神秘,MBA本身就很朦胧)。
==〉〉在过去的4个月里,我还不能说我的预期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还没有毕业找工作。不过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我感觉学习的预期目的达到了,从工作回到了校园静下心来学一些东西,讨论一些东西,思考一些东西,学到了更广的,更big picture更多维的思考方法和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是值的
Q2:很多商学院的选材标准都很类似,gpa,gmat,w/e,essay,interview(english-level,maturity,communication skills)等。很多商学院都鼓励你去申请他们的项目,但很多时候,如果你不了解的话,去了也只能做分母,这对申请者来说是一个很痛苦的的经历。It's all about competition and qulification.
==〉〉的确,申请商学院需要先了解你自己,然后去了解你的目标商学院,看看你和它是不是Match。GMAT, essay, interview只是你和他之间互相了解的渠道之一。但是这个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是肯定的,你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一个商学院的风格,商学院也无法在短时间里边了解你,所以“做分母”的情况我的理解是不Match的情况,但并不意味着你或者这所学校就一无是处。所以,尽量多自审你自己,互相了解,多去感受一下学校的气氛,多和学校的师生聊天,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出击,会大大降低你“做分母”的几率
CKMBA的标准又是什么?我知道,国际化的大公司,较高的职位,海外的工作经历,超好的英语口语等等都是商学院比较喜欢的类型。但如果是:
1、小型民营企业高管,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比较受限。
2、创业者,一路走来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其它能力也并不突出。
3、家族企业继任者,企业不大不小比较尴尬,申请人各项水平也较弱。
我知道上海是藏龙卧虎之地,我想知道ckgbs里面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人不太能够进入ckgbs。
==〉〉我觉得,不论小型民营企业高管还是创业者还是家族企业继任者,里边都是有牛人或者有潜力的牛人,CK并没有排斥1,2,3里边的申请者(我想中欧也是),我周围的CKMBA的同学和校友都是这样一群人——有激情(生活、学习),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经历和体验的人。我想不管是中欧还是CK,更看重的是你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看重的是你的人。条条大陆通罗马,MBA只是通向罗马的一条道路上的助推器之一而已,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和那个助推器就好
另外,我比较赞同PIZI的意见,项院长说话的风格有些夸张,给人不太踏实的感觉。可能项院长是想把CK高层的雄心和远景传达给大家。我也希望长江能脚踏实地的前进,毕竟,和中欧十几年的历程相比,CK MBA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