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黛淡秋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黛的学习计划和进度日记!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2-24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上次说过,我要年后回来才开始系统复习,现在只是背一点单词,准备在年前把杨鹏难句啃了,你加油啊,相信你达到自己的目标分数应该没有问题的!!!!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又读了一篇文章,阅读笔记......



Passage 9



答题结果






























49


D


1’25”


50


C D


1’07”


51


B


5’30”


52


C


5’26”


53


E B



54


E


3’35”



逻辑结构图


1.         M有个关于冰河世纪的理论,但很难被验证,因为无法确定年代


2.         确认年代需要了结历史上陆地冰原的数量,一个新的发现让这成为可能:从氧的同位素所占的比例来了解。如何做到…….


3.         从氧的同位素来了解有两个好处….


4.         但是,验证M理论还要考虑很多其他不定因素,这些因素不确定仍无法验证M理论



题目分析


49.     主题题。


50.     类比题。对plausible单词有误解,原记忆为“似是而非的”(晕!金山词霸给的这是什么解释!),实际应该为“似乎有理的”


51.     推导题


52.     观点题。读原文进行排除


53.     推导题。虽然有单词不懂,但也辛辛苦苦猜出个大概,应该是O16多了同时O18少了。但没有留意到(B)(E)选项比较的细节。想起NN心经里的一句话:仔细阅读选项的每一个单词!


54.     推导题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困难点



给题目分类还很是不知所措,根本分不清到底属于哪一种题,好像脑海里不是“主题题”就是“细节题”,参考了winlake的分类,还是摸不着头脑:为什么50是类比题?为什么52是观点题?



赶快到精华贴里搜集信息,并记录如下:




1.       关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题)



GMAT中的每一篇阅读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句子和段落都支持或者展开同一个主题,或者叫一个中心思想。有时文章会告诉你主题是什么,有时则需要你从整篇文章的组织和铺陈去推定中心思想。主题题可能会要求你识别有关文章主题的一个正确陈述或者解释,也可能要求你鉴别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或者目的,还可能要求你给文章冠一个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所演绎内容的中心思想的标题。



2. 关于文中的论点(观点题)



观点题测试你理解文中的论点和把支撑主题的论点与主题区分开来的能力。观点题也测试你区分作者在文中明确陈述的观点和在文中间接表达而不是直接陈述的观点的能力。



观点题可能会问到文中引用的事实,作者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的细枝末节,或者用来支持或阐述中心思想的描述性细节。



主题题要求你推断整篇文章的主题,而观点题则要求你确定对主题做出贡献的单独句子或段落的含义。



一种解题思路是把观点题看作要求归纳文章的某一小部分的中心思想。



3. 关于基于文中给出信息的推论(推导题)



推导题问的不是文中那些明确陈述而是作者强烈暗示的那部分。与观点题不一样,观点题问的是文中直接陈述的内容,推导题则问的是需要对文中直接陈述的内容进行推演才能得出的观点或含义。作者使用间接的方式来阐述,在不具体陈述的情况下提出观点。



推导题测试你推断在作者只是暗示的那一部分所意图表达的观点的能力。



推导题问的不是那些文章中蕴含的生僻含义或者暗示,而是那些作者间接铺陈的含义或者特别暗示。



要回答这些问题,你可能需要进一步以超越作者陈述所表达的字面含义,或者需要认识到作者陈述的对立面或者相对应的一面,或者需要辨别文中使用的一个象征词的意图。例如,如果文章明确地给出了一个结果,你可能会被要求推导导致它的原因;如果作者比较两个现象,你可能会被要求推导比较的基础或根据;你可能会被要求从一个明确给出的新的政策的描述推导出老政策的特征。



因此,当你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应该不仅仅关注作者的话所明确表达的意思,还要关注这些话所暗示的更为微妙的意思。



4. 关于文中的信息如何适用于文章以外的环境(类比题)



类比题测试你区分作者所阐述的情形或观点和与之相应的情形或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类比题可能要求你找出一个假设的情形,这个情形与文中阐述的情形相似,相对应或者可比较;或者要求你把文中阐述的观点适用于一个作者没有提到过的情形;或者要求你根据文中的阐述识别作者可能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



与推断题不同,类比题使用的是文中没有的观点或情形。题中的观点或情形类似于并且对应于文中提到的观点或情形。



因此,要回答这类问题,你要做的不能仅限于回忆你所读到的。你必须深刻认识到文中表述的观点或情形的实质属性,这样当它们以不同的词语的形式出现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你就可以迅速把它们识别出来。



5. 关于文章的逻辑结构(结构题)



结构题要求你分析和评价文章的组织和逻辑。



结构题可能会问到一篇文章是如何构造的。例如,哪里在定义;哪里在进行比较和对照;哪里在表达新观点;哪里在反驳一个观点。



结构题也可能会问到作者是如何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主张的,或者作者使用某个特别的支撑细节的原因。



结构题还可能要求你识别作者所做的假设,或者要求你评估作者的论证的力度和缺陷,或者要求你找出合适的驳论。



结构题不仅测试你理解文章的能力,还测试你准确地评价文章的能力。



然而,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是你必须明白,这类问题既不需要你依赖于任何规整的逻辑,也不需要你熟悉逻辑和论证方面的专门术语。你回答这些问题,只需要用到文中所提到的信息并进行仔细的推理。



6. 关于文章的风格和基调(态度题)



态度题主要涉及文章使用的语言和作者通过这些语言所表达出的态度。



态度题可能要求你从作者的态度演绎出一个观点,一个事实,或者一个情形;也可能要求你选择一个准确描述文章基调的词语——例如,“批评”,“质疑”,“客观”,或者“满腔热情”。要回答这类问题,你必须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文章通常使用好几个尖锐的批评词汇就会铸就整篇文章的“批评”基调。



有时,态度题也会问到哪些人可能是文章的读者,或者文章可能出现在哪种出版物中。态度题既可能针对文章的一小部分也可能针对整篇文章。要回答这类问题,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超越文章字面含义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作者使用这些词语是因为它们的感情色彩,还是因为有一群特别的读者期望读到它们?



记住,态度题测试的是你区分作者通过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不同感情色彩的能力



7. 细节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3:37:24编辑过]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yhq110在2005-12-24 22:17:00的发言:

上次说过,我要年后回来才开始系统复习,现在只是背一点单词,准备在年前把杨鹏难句啃了,你加油啊,相信你达到自己的目标分数应该没有问题的!!!!


诶呀,我已经被阅读给搞晕了,没有意识到yhq110就是Bruce你啊!!太抱歉啦!

很高兴你能来关注我得帖子!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关于计时做题的问题


我在做题的时候是会用秒表计时的,但SC应该每题1分钟~1分钟15秒做,但我有的会需要2分钟还要多。阅读应该每题1分钟,但我有的也会需要多于2分钟。


我应该用倒计时来做题么?这样能保证每题都不超过时间,但对于仍在菜鸟阶段的我,很可能时间到了,对题目还是不知所云。


还是按照现在的方法,尽快提高速度呢?


很想听听大家的经验,拜托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3:38:32编辑过]
26#
发表于 2005-12-25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但对于仍在菜鸟阶段的我,很可能时间到了


我现在每天辅导我的朋友4个小时GMAT,我这样要求她的:时间再长都没有关系,做不对也没有关系,但每一个选项要读完,给自己充分的理由再去选择。我给她讲的时候会把每一个选项的考点讲清楚。这很耗时间,所以每天我们只做两篇阅读,30道OG语法,20道逻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对我总结的语法考点,逻辑解题规则,阅读文章取舍与阅读习惯等方面。


如果楼主真的觉得自己才开始是菜鸟,那一定不要忘了,功夫是沁润出来的。不只是GMAT,做学问就要抱着求实的态度,而不是求量,求速度。在真正把握了解题思路及规则之后再来提高速度,则不必用心去提高速度,因为火候到了,慢不下来的。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5 01:20:00 | 只看该作者

Tony,谢谢你的回复,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又做了一篇阅读:


Passage 10



答题结果



读文章5’16”





























55


B


1’11”


56


C D


1’07”


57


E


2’23”


58


B D


3’05”


59


D


1’57”


60


E B


1’55”




逻辑结构图



1.       观点:很多美国公司抱怨进口商品的不正当竞争


2.       提出反对:采取的措施给更多的公司带来坏处


3.       继续提反对的观点:国际化使国外的公司可以使用反不正当竞争发来对付此法律原本想保护的公司


4.       举了个无耻的例子来说明



题目分析



55.     主题题


56.     推导题, 答案没有完全看懂


57.     结构题


58.     观点题。我最终在D与B中选了B,而B与文章无关


59.     推导题


60.     推导题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5 01:35:00 | 只看该作者

做这篇阅读的总结:


1. 对答案时,我试着对题目进行分类,然后和windlake的分类进行对比,发现两个不通。

















题号


我的分法


Windlake的分法


55


观点题


主题题


59


类比题


推导题


然后我又读了一遍23楼的题型分类说明,最后认为还是windlake的分法是正确的。


不过我很高兴分对了57为结构题,我在缓慢进步中啊,呵呵


2. 因为水平不高,我发现有些答案解释看了还是不懂,例如这篇文章的56题。明天需要找OG的讨论贴(是不是没有讨论贴呢?OG都有答案解释的,很少有人向我一样看解释还看不懂的吧?),或者某位NN的笔记来看看


3. 做阅读还是对“关键词”没有概念,还是要找NN的笔记来看看


29#
发表于 2005-12-25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帮你顶 如果二战 和你同行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5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RC


Passage 11



答题结果



读文章7’23”





























61


C D


1’52”


62


C


7’22”


63


A


5’28”


64


E


3’08”


65


C


1’02”


66


C B


3’07”



逻辑结构图


1.       现象:19世纪末,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兴趣促使人类文化学者记录本土美国人的生活故事。记录这些故事对他们又好处:1. 会帮助他们自身领域研究 2.帮助了解文化


2.       However转折:however,也有争论认为这张方法不能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举例:Franz Boas认为自传的价值很有限,而且因为调查人没有化足够的时间,一些真相被扭曲


3.       Even more importantly进一步陈述:这些故事由口述转为文字记录时被编辑改动,现象….


4.       Despite all of this, 即使这样,转折:自传还是有用的工具



题目分析


44.     结构题。没有正确理解文章,我原本理解的是:1段:学者要记录故事;23段:这方式由很多局限;4段:推荐个有用的工具。实际上4段的意思是:即使方式有局限,它还是有用的!


45.     类比题


46.     观点题


47.     推导题


48.     主题题


49.     推导题。解释说:由3032行:“本土美国人发现生活故事中记录的不是日常英语交流的本质”,推断出使用“Language”研究本土美国人的特征。而(C)中使用“生活故事”是帮助人类文化学者自身领域的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20 11:5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