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尝试站在学校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 问Why mba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学校不知道大多数学生是为了钱么,难道学校不知道很多人都是想拿这块敲门砖来做career switch? 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才要让申请者一二三的说清楚,短长期的目标是什么,想清楚mba在这之间起的作用. 两年不是个很长的时间,如果进去的时候连自己想干什么都不知道,想必多数逃脱不了成为"海待"的命运. 当然也不是每个想清楚的人都能被录取,这就牵涉到学校认为你成功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一个国内慈善机构背景的申请者说毕业后想要去Wall Street的Private Equity,你说可能性有多少? 学校录取人数有限,又要保证自己的"产品"不会滞销,当然会挑些风险比较低的"原材料".
至于Why particular school更加不会是摆设,如果你真实的想法确实是只要TOP10,我无所谓的话,个人以为你的essay会有问题. 学校之间是有差距的,他们也希望你能够将这些差距找出来,第一是显示诚意, 第二是yield的问题,学校当然要确认如果给了offer,你是否真的会attend? 只有申请者由自内心的表达出学校与个人的fit,才不会被每年都变动,且众说纷纭的ranking来左右最后的选校决定.
与其说申请mba是参与一场游戏,不如说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经历.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不被理想的学校录取,难道我就不能成功了吗? 很多申请mba的朋友都会想到最终自己创业,不去念这两年书难道就真的创不了业? 回答很明显是否定的,我不去念书,一样可以了解所关心行业的进展,一样可以参加一些association来结识同道中人,建立network或是寻找partner,一样可以参加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来进入vc的视野,而区别在与,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机会,而不是象mba那样有个现成的environment. 考虑了上述问题,觉得坦然很多,原因是我对mba能够提供给我什么有了个进一步了解,相信在面试中会有帮助,第二就算不幸落马也不会是世界末日.
最后八卦一句,先风流后撒晃,这根本就是美国人的stereotype, 不过小柯这个同志偶还是佩服的, 过不了美人关, 也算是英雄一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