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5974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5-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当年在CD上搞了不少好的资源和信息。最后申上了一所中等学校Marketing PhD, quant 方向。一直未曾回来回馈。今年拿到了一所中等学校的AP的offer,算是要准备结束自己的博士生涯。回过头,想在这里为自己的5年历程做个注脚。也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助后来者。申请PhD
按照CD传统来个自己的背景,
985数学本科,北美top20统计硕士,硕士毕业后工作数年,最后又重返校园,申请到一所30~40名之间的marketing phd.
当年英语很渣,记得托福一直没上100.惭愧。GRE也是135的水平。在申请marketing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了解marketing在做啥。我的ps是照着当年早我一届的同学模仿的。哈哈。那你可能要问,那你为啥要申marketing. 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我当年的好基友的一句“商学院的博士很吊,他们一年只收一两个”。于是冲着将来可以被别人说很吊的愿景就开始了商学院的申请,最开始申finance,无果,最后去了业界,最后听一位同学说marketing的人很喜欢做统计的。于是就开始了申请marketing 的道路。虽然最后我拿到了offer,但是必须说,想要申请商学院的同学们,一定要花点时间好好研究你想申请的方向,了解了解这个领域做的主流课题。最直接的方法是找一个在读的该领域的三年级以上的博士生聊聊。虽然很多人不一定会回复你,但是我相信还是会有好心人愿意为你解答。(毕竟全美有至少50所学校是有博士生项目的)一定要具体问到他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去读该领域的top3的期刊,看看最近的文章在做什么。只需要读到introduction的部分就可以。这样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写一个被认可的ps以及面试的时候不会没有话题说。
申请的经验这个论坛已经有很多人分享过,我就不一一赘述。个人认为找一个领域内的人给你写强推荐信是最强有力的。在会议上接触过只凭私人推荐就拿到offer的例子。毕竟商学院各个领域的圈子都很小。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对方。
PhD生涯以及毕业去向
5年真的很快。2年的上课,然后就qualify,等到你完成这些milestones,基本第三年已经过去一半。真正能让你全心全意做研究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因为第四年一结束就要上market。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一年半。我基本每天都去办公室(因为在家我会想玩游戏)。第一年第二年其实那个时候会上很多seminar,要读很多论文。这个时候也是我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每天都会想到很多新的研究问题。我的建议是一定要简单的把这些想法记下来,比如研究的x,y是什么。为啥重要,为啥有意思。需要什么数据。等你到了第三年第四年开始专注于一两个项目的时候,你其实思维就有点定式了。不会再有第一,二年的天马行空。
关于修课,建议是你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causal, structural modeling, analytical modeling, 或者cb的实验设计)的课程至少要重复上两个以上。而且最好是不同老师教的。作为一个做causal 的,个人感觉最后在job talk 上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些课程中的内容来回答。另外到了第二年的一些课程选择一定要以你的研究课题为导向去选。有些人会因为某一些热点(比如ai, machine learning)去修一些和自己的研究暂时不相关的课程。我不是反对,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且最后一定会应用到你的研究项目上,那可以。不然单凭你修的课,在面试的时候想去说服别人你有这个能力,或者你是在这个领域的,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个人认为,很多方法的最好学习途径是边做边学。比如我最后因为有几个项目需要做机器学习,我也自学了很多机器学习的方法。然后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很自信很言之有物的跟他们聊机器学习。因为你做了实实在在的相关项目了。
关于研究方法。你自己常用的研究方法,一定要弄熟弄透。一定要知道为什么你要用这个方法,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为啥不用其他方法,这个方法潜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潜在的问题在你这个课题里是否体现,有没有一些途径(例如robustness check)来解决。这样不管在做研究过程,或者是在面试job talk 中都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别人的挑战。而且还能在别人的presentation中问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装个逼之类的。
关于文章。越早写完文章越好。很多学校有summer paper的要求。请珍惜这个机会。因为这可能是你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从你选题,到开题,再到最后展示结果,都有人认真听你讲和你谈论为你提意见的机会。现在marketing quant领域也越来越多的candidate 在job market的时候已经有RnR,甚至是已经发表的。所以第三年第四年是你的关键时刻。最好第四年一开始就要把文章投出去试试。如果能在你上market的时候拿到一个RnR,那么对于quant的学生来说,恭喜你,起码你能去research school。
关于导师。我的导师是个年轻ap,他不善于社交。所以在market 上给我的帮助并不大。但是他个人非常细心,写作很吊。基本是手把手教我写的。所以一般而言,年轻ap可以给你手把手的帮助,而senior 的很少能这样,但是他们可以在大方向上的把控。而且他们在market 上的帮助会大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是采用co-advisor模式。选一个年轻的,再选一个senior的。我是很赞同这个做法的。另外选择年轻ap,一定要注意他是否可以给你手把手的帮助,如果他也像senior 那样只给你口头的建议,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我建议慎重选择。
关于毕业去向
商学院毕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去做教职了。中国人多数是做quant,目前quant的市场还是乐观的。CB就真的一如既往的惨。今年算是cb 较好的一年。但是很多名校的还是去了很一般的学校。比如杜克 去密苏里堪萨斯分校,哥大去yeshiva。更别提一般学校的。对于quant而言,有一个RnR,会让你好过很多。我凭借一个RnR最后拿到8个research school 的flyout。而且最后几乎横扫。至于原因,请参见“关于研究方法”。最后选择了一个30~40名区间的一个学校。
关于ap的待遇
我想说商学院教授真的是挺爽的。如果你去research school,你的teaching load一般都是3+0.意味着你只需要教一个学期的课,剩下的时候基本处于无人管(当然你要写论文)。至于薪水,今年research school的quant大致在17~25万的base salary,然后加2/9 summer bonus. 我拿到的offer都是在19~20之间。17~25的范围是我估算的。所以希望你拿到phd offer后再接再厉。
暂时写到这里,后续想到啥可以继续更新。写的很杂,文笔也差。如果你能看到这,那挺感谢你的耐心。如果有啥问题,我尽量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