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547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8-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985大二,最近看到学院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发现同是商科申请,GMAT740、750大有人在,GRE325+已并不多见,去ETS官网发现GRE325仅仅对应GMAT710。
问题:
1、实际筛选CV时,GMAT710和GRE325在教授心中的比重是否一样吗?
2、申请BA这种绝大多数学校并不quant的项目,需要考GRE吗?
——————————————————————————————————————————————————————————————————————————————————
隐藏bg及offer:
BG: 广东985 88 720 券商行研+券商投行+头部咨询:HKUST Fin+Econ/HKU Fin/NUS AE/DKU MMS: FOB/WUSTL MSF
两年后(2021/1/18)回来更新。因为学校选课限制,最终没有下定决心转BA(虽然申请过程中发现其实也可以申一下BA)。
最后关于GMAT还是GRE
我最终选择了GMAT,这是我2020年做出的最后悔的决定。
一、为什么后悔?
1. GMAT考试是一个看缘分的考试。【当然究其本质并不是缘分/玄学,但在申请季时间紧迫、压力巨大、刷分需求强烈的时间段中,对于一部分背景并不适合GMAT考试的人来说,选择GMAT无疑是选择了一场与失望和压力作斗争的灾难。】
2. GMAT并不适合我,我为GMAT放弃了太多。我因为过长的备考周期错失了申请的最佳窗口期,拒掉了MBB的实习机会,长达3个月的失眠和深度自我否定对我生理和心理的摧残,对于一门标化考试来说,它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3. 相比GMAT,GRE稳定很多,我身边的同学经过认真备考没有人为努力却无法出分而懊恼,基本都取得了满意的分数(325-335)。
二、适合GMAT考试的人群是什么?【不谈智商】
1. 极为良好的阅读基础/英文阅读速度快。托福裸考28,听从学长建议选择先考g再t(其实先g再t的g更确切的是gre,而不是gmat,原因在????中仔细阐述),于是开始被折磨。具体表现在:
- 阅读速度跟不上,pace差,做不完题。GMAT考试的完美状态是充实忙碌的阅读题目选项,清晰理智的选出自己的答案,但对于很多阅读基础差的考生来说,题都根本做不完,阅读完整题目文本并理智选出答案根本无从谈起。有人说,GMAT本身就是抗压能力的测试。确实在GMAT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过程中我的抗压能力逐渐提高,但对于我比较优秀的美本同学们来说,GMAT仅仅是一场时间安排合理的能力测试,压力?从何而来呢。
- RC表现差。我从小语言类成绩都很好,GMAT阅读也并没有非常差。但我在备考过程中发现语言天赋稍差一点的同学在做GMAT阅读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许多同学在备考后期(尤其是MBA同学刷完了全部题,SC/CR都有所提高,RC就是上不去)。
我的意志力薄弱,前期没有坚持阅读经济学人、长难句等刻意练习行为,在可以练习阅读速度、阅读能力后【长达数月】,才有所好转。
2. 脑子比较清楚。注意:清楚不是聪明。具体作用于CR,我CR比较好,但我看到很多同学就是转不过来思维,和他们交流后感觉平时思维方式就有蛮大差异的。具体评判标准可能是平时有辩论经历/思辨能力比较强。
3. 语感好。是的,就是要语感好,具体表现为平时一直有坚持阅读英文材料,或者英文天赋好(?)等等。SC实战hard题60%需要语感,具体标准:找prep练20道,正确率低于60%基本说明SC会是你备考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4. 以上三点,至少要具备两点,才会在申请季比较轻松愉快的取得目标分数。我没有,所以我准备了8个月考了730。【当然如果要将GMAT视为一项提升能力,以考促学的考试完全可以花费大量时间充分准备,我仅仅视之为标化考试,越快出分越好。】
5. 不知道读完有没有发现,海本同学天然具备两点。所以如果海本同学面临抉择,GMAT for sure。
三、要不要转GRE?
我给出的一个模糊的评判标准是:如果从接触GMAT起三个月内,考过两次及以上现场考试,仍然没有取得700+以上的分数,应立即转GRE。
四、一些学GMAT的Tips
1. 阅读能力是基础,单词不可以不背。很多人选择GMAT 的原因是自己不喜欢背单词、自己记忆力差云云。但如上文所言,虽然GMAT中明确要求阅读能力,但阅读能力一定是取得高分的基础。所以,我建议从备考第一天起,就开始列好单词计划,开始系统练习长难句。【练习方法是:根据杨鹏长难句的意群阅读法,练习意群阅读。若通读第一遍没明白意思,则应该在脑子里过一遍第一遍你已经接收到的信息并从头开始重新阅读第二遍,直到确定已经掌握大意,并能在脑中复述出主要意思】
2. 自学可以,但别死撑,如果有障碍/瓶颈,及时寻求外部帮助。这是我的血泪教训,CD上有很多自学教程,我身边也有个别大佬自学一个月出分700+、740+。但每个人先天条件、后腿教育背景不同,寻求外部帮助不代表能力差,寻求外部帮助不可耻。
3. 模考在上考场前一定要至少练习7套,最好10套。很多人(包括我)觉得平时多刷题即可,模考不就是SC+RC+CR题目的集合吗?当然不是。首先要让你的大脑适应长时间高集中度的考场状态,其次要体会有限时间下做出最优决策的感觉,模考是备考过程的重中之重(至少对于我这种学渣是),如果不模考,那你这次报名费基本等于白花。即使平时的练习计划完成不了,也应该保证模考计划。
回复可见b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