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柳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国后妃百图---(完整版)

[精华]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3-22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发over了没有?好大工程!</P><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7.gif" />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明宪宗妃万氏 <br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br /><br />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即帝位时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两宫太后为替新皇帝选择皇后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她们在英宗生前亲自替儿子选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认真挑选,选了王、吴、柏三人留住宫中,慢慢考察。 <br /><br />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命司礼监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牛玉对周太后说,先帝在时曾属意吴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当,分不出谁更美丽端庄,比较起来,似是吴女更为贤淑。周太后便作主替宪宗择定吴氏为皇后,钱太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br /><br />谁知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徐娘半老的万妃,无论姿色才学还是门第修养?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龄大十九岁的万妃用什么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拴住? <br /><br />原来,大婚前的宪宗,早已同年过三十的宫女万贞儿有了私情。万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县一带)人,父亲万贵为县衙掾吏,犯法流配边疆。万贞儿年仅四岁便充入掖庭为奴,十多年后出落得花容月貌。孙太后怜她聪明伶俐,命她在红寿宫管理服装衣饰等事。宪宗小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也就日益亲近,久而便成莫逆之交。贞儿是个有心人,一心巴结这位皇太子,盼望有出头之日,对宪宗格外献媚。 <br /><br />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年已十五的皇太子乘机把万贞儿要进东宫做自己的贴身侍女。尽管贞儿已年过三十,但因仍是处女,且华色犹浓,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为了勾引情窦初开的太子,她使出种种狐媚手段,终于把太子勾上手,两人便瞒着宫里人,干起了风流韵事。 <br /><br />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以一个年龄比他大十九岁,又是微贱的宫女之身,想坐上皇后宝座,几乎是做梦。迫于礼制,也迫于母命,宪宗只得与吴皇后成婚,而于万氏,只能给她个小小妃嫔的名号。 <br /><br />万贞儿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时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认为,只要皇帝下决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后宝座的。仗着皇帝的无比宠幸,她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大婚以后,皇帝经常临幸她的寝宫,与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这越发助长了她的骄气。因此,她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不给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碍着宪宗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责她无理。可万妃非但不知收敛,却对皇后恶语相讥。一次惹得吴后性起,命宫人将她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br /><br />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宪宗,哭闹不休。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妃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 <br /><br />“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br /><br />宪宗又恨皇后又怜万妃,慢慢替万妃解开衣服,见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 <br /><br />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 <br /><br />“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 <br /><br />宪宗坚持要废,周太后溺爱儿子,只得由着宪宗。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还把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 <br /><br />万妃觊觎后位,要宪宗替她去向太后说说,但周太后嫌她年长,且出身微贱,始终不肯应允。 <br /><br />过了两个月,周太后下旨,要宪宗册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为贤妃的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生性软弱怕事,知道皇帝宠幸万妃,自己更不是万妃的对手,只得处处谦虚忍让,做个傀儡皇后也就罢了。 <br /><br />成化二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贵妃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如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 <br /><br />此时的万贵妃不但仍宠冠六宫,而且是威行朝野,连宪宗也制掣不了她了。她内连宦官,外结权臣,太监梁芳、钱能、郑忠、汪直等,俱诌事贵妃,以宫廷采办为名,大肆搜刮,动用内帑无数,宪宗也不敢多问。</DIV>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南朝陈后主妃张丽华 <br /><br />歌妓出身的张丽华后来做了是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她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发长七尺, <br />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所谓“人间有一言一事, <br />辄先知之。”她在做龚贵嫔的侍儿时,陈后主一见钟情,封为贵妃,视为至宝,以至于 <br />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都常常将张丽华放在膝上,同决天下大事。特别是张 <br />丽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立即立为太子,张丽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提高、巩固。 <br /><br />陈后主奢侈荒淫无度,臣民也流于逸乐,给隋朝以可乘之机。 <br /><br />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就是这时由陈后主写 <br />的: <br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br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br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br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br />当时陈后主还特地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这明明形容的是嫔妃们娇娆媚丽,堪与鲜 <br />花比美竞妍,但却笔锋一转,蓦然点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哀愁意味,时人都 <br />认为是不祥之兆。 <br /><br />陈后主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在国亡城破之际,理当以死殉国,否则有何面目苟 <br />且偷生?张丽华、孔贵嫔等人也应殉节兼殉情,为南朝最后留一抹凄美的彩霞,然而她 <br />们都丢人现眼地硬是要等到敌人来决定她们的命运。 <br />后人有感于此,作诗讽刺: <br />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 <br />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 <br />韩擒虎当时并没有为难陈后主,等到贺若弼人城,听说韩擒虎已抓到陈后主,赶来 <br />相见,对他说:“小国之君,入大国之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陈后主一再拜 <br />谢,惶恐战栗不已。 <br />诸事停当,各路军马业已次第攻略陈国各州郡,统帅晋王杨广派遣高颖先行入城, <br />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高颖—一照办,惟独认为:“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 <br />岂可留张丽华。”于是在清溪旁将张丽华处斩。从此杨广恨透了高颖,也埋下了后来杀 <br />高颖的种子。</DIV>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 <br /><br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 <br />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 <br />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DIV>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历史上著名妒后 <br />宋高宗在位時,有一相士名皇甫坦,他治好了韋太后的眼疾,因而獲得高宗信任。有一次,皇甫坦來到了慶遠節度使李道家中,李道知道皇甫坦是個著名的相士,於是請皇甫坦為他的三名女兒相面。 <br /><br />李道的長女與三女也沒甚特別,可是當二女鳳娘出來拜見時,皇甫坦卻說此女面相當大貴,因而不敢受拜。說道這個李鳳娘,她的名字也有一點來歷呢!卻說當年李道夫人產女前,軍營前飛來了一群黑鳳,徘徊不去。於是李道便為不久後出生的女兒取名為鳳娘了。 <br /><br />皇甫坦自從在李道家遇上鳳娘後,便連夜趕回京師求見已為太上皇的高宗,說已為他找來了一名好孫媳,又提議以面相大貴的李鳳娘為孝宗三子恭王趙惇之妃。高宗一直對皇甫坦深信不疑,便作主讓恭王與鳳娘成婚了。後來,太子病亡,太上皇高宗與嗣皇帝孝宗決定以排行第三的趙惇為太子,恭王妃李鳳娘也隨即成了太子妃。後來孝宗禪位太子,趙惇即位,是為光宗,以嫡妻李鳳娘為皇后。 <br /><br />不過,李鳳娘天性悍妒,雖然已為六宮之首,又早於孝宗乾道四年﹝公元一一六八年﹞誕下兒子趙擴,可是卻仍未心滿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宮中洗手,剛巧留意到捧著盆子侍候在側的宮人一雙白滑的手,便自然稱讚了兩句。可是,這小事卻為李皇后得悉,結果,於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來了一個食盒予光宗,光宗打開一看,赫然是當日那位宮人的一雙手,光宗驚嚇得不能言語,更因此而病了好幾天。 <br /><br />對光宗偶爾遇上的宮人也如此殘酷,實在不難想像李鳳娘會如何對待光宗的妃嬪了。當時,光宗後宮除皇后外,還有黃貴妃、張貴妃、符婕妤等妃嬪。黃貴妃本是孝宗謝貴妃﹝後立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為太子時,孝宗因見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黃氏賜給他。光宗對黃氏亦算寵愛有加,即位後便立為貴妃。可是,李皇后實在不能容忍黃貴妃得寵,於是藉光宗離宮祭祀之時,派人謀\殺了黃貴妃。那時光宗因天雨以致臥病在床,同時聽到黃貴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張貴妃、符婕妤兩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慘死的黃貴妃,她倆可算是幸福多了。 <br /><br />當然,李鳳娘的所作所為,已為太上皇的孝宗與太上皇后謝氏也早留意到了。謝氏為皇后時,對太上皇高宗和吳太后孝順有禮,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鳳娘不僅對丈夫光宗無禮,更處處頂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在太上皇后好言相勸時,以一句「我與皇上是結髮夫妻,名正言順,又有何不可?」回應,暗諷太上皇后謝氏非孝宗嫡妻。孝宗與謝太后自是非常憤怒,打算廢掉李鳳娘,但由於太師史浩認為立后不久便廢后實過於草率,堅決反對,致使廢后一事不了了之。 <br /><br />李鳳娘不僅和太上皇關係弄得不大愉快,她還幾次離間孝宗與光宗父子之間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時,沒立嫡長子趙擴為皇太子,令李鳳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剛剛病癒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時,請求光宗立已封為嘉王的趙擴為皇太子,以幫助光宗處理政務。光宗也覺得挺有理的,但他堅持請示父親孝宗再行冊立。可是鳳娘不聽,憤然而去,又不許孝宗等人面見光宗。幾天後孝宗沒能見著兒子,便把李鳳娘召來,詢問皇帝的病況,李鳳娘於是藉詞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趙擴為皇太子以輔政。但孝宗認為光宗才即位不久,連政事也沒熟習,卻把政務都委託於兒子,實在於理不合,因而否決過早立太子的建議。李鳳娘覺得孝宗處處針對自己,於是回宮向光宗哭訴說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圖,光宗被蒙在鼓裏,以為孝宗別有用心,於是氣得以後不再朝見孝宗。他對太上皇的決絕,令全朝嘩然。 <br /><br />過了一年多,光宗身體略微好轉,重視上朝聽政,文武百官乘機請求光宗朝見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關係算是改善了。可是接連幾次李皇后從中作梗,致使父子關係時好時壞。後來,孝宗駕崩,百官請光宗主持喪禮,光宗卻一直拖延著不想去,結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吳氏垂簾代行祭奠。後來大臣見光宗不理政事,請求光宗以嘉王為儲君。但處處受掣肘的光宗連皇帝也不想當了,結果,心灰意冷的光宗讓位予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鳳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br /><br />慶元六年﹝公元一二零零年﹞,有算卦之人指李鳳娘會有災厄,於是李鳳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難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鳳娘病死,終年五十六歲。
2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br /><br />(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临海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经"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号召全国起兵勤王。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DIV>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南唐后主皇后周娥皇 <br /><br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的儿子,从小聪悟好学,能诗能文,书画文章无所不精,琴棋歌舞也很在行。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本不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但他一出世,就深得祖父唐烈祖的疼爱。后来,几个哥哥相继夭亡,他便以嫡长子的身分被立为太子。善于吟风弄月的李煜对政治一向没有兴趣,虽然他面临宋兵压境、山河破败的局面,他却只顾同周娥皇一起夜夜弹唱歌舞。皇城金陵绮靡成风,宫廷深院弥漫著亡国之音。 <br /><br />这位周娥皇本是李煜父亲唐元宗的宠姬,她不仅容貌美丽,能书善文,而且深谙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中主李□觉得她与太子李煜很匹配,就把她赐给了儿子。李煜爱娥皇的娇美,更爱娥皇的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李煜登位之后,对她恩宠有加,册封她为国后。岂料他们婚后的第十年,这位国后突然卧病不起。开始时,李后主对她关心备至,亲侍汤药,盼望她早日病愈;随著周娥皇的病情日趋恶化,李煜的心也渐渐冷淡下来了。 <br /><br /><br />李煜早把感情转移到了周娥皇的胞妹身上,两人卿卿我我,龙凤双飞,很快就册封为新国后,称之为小周后。 <br /><br />小周后比之周娥皇,虽然更加年轻漂亮,但才艺却相差一大截。李煜和她谈书画,她心不在焉;李煜邀她共歌舞,她又跟不上节拍。好在她擅长下棋,李煜便丢开自己的爱好,同她终日消磨在棋局上。大臣们再三苦苦劝谏,他表面上接受,也装模作样地召集大臣们进宫议事,但不出三天,又照旧躲进小周后的寝宫。经常通宵达旦地歌舞宴乐,而不以治国守边为意。平时还常动用国库,大量招募僧人,大兴佛事,他自己也穿上僧衣,诵经拜佛,祈求佛灵的保护。他还替自己取了一个「莲峰居士」的佛号,并在皇城里修建佛堂,请了不少的僧人尼姑居住,每天都要和小周后去佛堂里朝拜。</DIV>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齐宣王后钟无盐 <br /><br /><br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齐国王后钟无艳的传说。过去人们常用“貌似无 <br />盐”来形容丑女,这个“无盐”就是指战国时齐国河北无盐县的丑女钟离春,后人多 <br />叫钟离春为钟无盐,渐传为钟无艳。 <br /><br />传说钟无艳“四十未嫁”、“极丑无双”。但她关心国家大事,见齐宣王不理朝政, <br />花天酒地,国力渐衰,便以进宫中献技为名,为齐王打了几个哑谜:一是举目仰望, <br />二是紧咬牙齿,三是高举双手,又以手抚膝连呼:“齐国大难将至!”齐宣王不解, <br />她便说:“举目是看烽火之变,要加强国防,以防外患;咬齿是惩拒谏之口,要广 <br />开言路;举手是驱奸佞之臣,要清除奸臣,上下弘扬正气;抚膝是拆游宴之台,国王 <br />应把心思用到加强国力上,不然齐国将难抵邻国入侵。”这诤诤谏言使宣王番然醒 <br />悟,并封她为后。后来齐王在钟无艳的辅佐下,任用田忌、孙膑等大将,大力发展军 <br />事和经济,齐国一时成为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在文化上设立稷下学宫,集中了 <br />学士“数百千人”,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DIV>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 <br /><br />公元319年,身着盛装的羊献容,从使者手中接过皇帝刘曜的诏书,被正式册立为“赵”皇后。这一刻,她一定有点恍惚。她也许想起了五废五立的坎坷经历,想起了金墉城里朝不保夕的岁月,想起了洛阳城破被掳时的惊恐羞辱……她一定很难相信自己竟会有这样离奇的命运: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曾为两国皇后的女人。所以,在晋怀帝继位后,她被尊为“惠皇后”,而前赵给她的谥号则是“献文皇后”。</DIV>
30#
发表于 2005-3-22 23:59: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了, 那个挡住大熊前面的是哪个妃子,一时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是不是班婕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6 21:3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