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柳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国后妃百图---(完整版)

[精华]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汉宣帝皇后霍成君 <br />汉武帝死后,即位的是小儿子——只有8岁的昭帝刘弗陵。由大将军霍光辅政。霍家因此权倾朝野。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 <br />昭帝只活了24岁,没有孩子。他死后,由一个宗室子弟即位。但是新皇帝太荒淫,才当了100多天皇帝,霍光就用上官太后的懿旨废了他。于是皇位又落空了。这次,霍光去民间找来了汉武帝时被废的太子刘据的曾孙刘病已。当年的太子一家都被杀害,惟有刘病已刚出生,躲过了这次灾害,大难不死。他一直生活在民间,因此深知百姓的疾苦。 <br />刘病已改名为刘询,就是汉宣帝。在他即位前,他在民间已经有了共患难的妻子许平君。但是,大臣却要求他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br />汉宣帝是个聪明的人。他写了一份诏书,说是要访求他未当皇帝时在民间用过的配剑。他用这份诏书来暗示他是个念旧的人。于是,他不顾众臣的反对,将许平君立为皇后。 <br />此举惹怒了霍成君的母亲霍显,也就是霍光的继配夫人。她买通了御医,在许皇后分娩时下药毒死了她。汉宣帝原想彻查此事,但是碍于霍光的权势,只好忍了下来。 <br />不久,汉宣帝立了霍成君为皇后,但是并不宠她。霍成君几次想毒杀许皇后留下的儿子,只是每次,汉宣帝都吩咐了保姆为太子试菜,霍成君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br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权势。霍显和霍光的儿子霍禹等人意图谋反,被汉宣帝预先得知。于是霍家全家被杀,霍成君被废。至此,宣帝终于摆脱了牵制,为许皇后报仇了。 <br />汉宣帝可以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他统治的时间和汉昭帝统治的时间被称为“昭宣中兴”。 <br />霍光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好的大臣,一生都为国家社稷。只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太贪婪,野心太大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后名政君,乃是王禁次女,兄弟有八,姊妹 <br />有四。母李氏,生政君时,曾梦月入怀,及政君十余龄,婉娈淑顺,颇得女道。惟父禁不修 <br />边幅,好酒渔色,娶妾甚多。李氏为禁正室,除生女政君外,尚有二男,一名凤,排行最 <br />长,一名崇,排行第四。此外有谭曼商立根及逢时,共计六子,皆系庶出。李氏性多妒忌, <br />屡与王禁反目。禁竟将李氏离婚。李氏改嫁河内人苟宾为妻。禁因政君渐长,许字人家,未 <br />婚夫一聘即死。至赵王欲娶政君为姬,才经纳币,又复病亡。禁大为诧异,特邀相士南宫大 <br />有,审视政君。大有谓此女必贵,幸勿轻视。好似王奉先女。真是一对天生婆媳。禁乃教女 <br />读书鼓琴,政君却也灵敏,一学便能。年至十八,奉了父命,入侍后宫。会值太子良娣司马 <br />氏,得病垂危,太子奭最爱良娣,百计求治,终无效验。良娣且语太子道:“妾死非由天 <br />命,想是姬妾等阴怀妒忌,咒我至死!”说着,泪下如雨。恐是推己及人。太子奭也哽咽不 <br />止。未几良娣即殁,太子奭且悲且愤,迁怒姬妾,不许相见。宣帝因太子年已逾冠,尚未得 <br />子,此次为了良娣一人,谢绝姬妾,如何得有子嗣。乃嘱王皇后选择宫女数人,俟太子入朝 <br />皇后,随意赐给,王皇后当然照办。一俟太子奭入见,便将选就五人,使之旁立,暗令女官 <br />问明太子何人合意?太子奭只忆良娣,不愿他选,勉强瞧了一眼,随口答应道:“这五人中 <br />却有一人可取。”女官问是何人?太子又默然不答。可巧有一绛衣女郎,立近太子身旁,女 <br />官便以为太子看中此人,当即向皇后禀明,王皇后就使侍中杜辅,腋庭令浊贤,送绛衣女入 <br />太子宫。究竟此女为谁?原来就是王政君。政君既入东宫,好多日不见召幸,至太子奭悲怀 <br />稍减,偶至内殿,适与政君相遇,见她态度幽娴,修秾合度,也不禁惹起情魔,是晚即召令 <br />侍寝。两人年貌相当,联床同梦,自有一番枕席风光。说也奇怪,太子前时,本有姬妾十余 <br />人,七八年不生一子,偏是政君得幸,一索生男。甘露三年秋季,太子宫内甲观画堂,有呱 <br />呱声传彻户外,即由宫人报知宣帝。宣帝大喜,取名为骜,才经弥月,便令乳媪抱入相见。 <br />抚摩儿顶,号为太孙。嗣是常置诸左右,不使少离。无如翁孙缘浅,仅阅两载,宣帝就崩。 <br />太子仰承父意,一经即位,就拟立骜为太子。只因子以母贵,乃先将王政君立为皇后。立后 <br />逾年,方命骜为太子,骜年尚不过四岁哩。西汉之亡,实自此始。</DIV>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2: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四川自古为天府之国,自秦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这里的经济更是发达。成都古称益州,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益州塞险,沃野千里。”成都平原实为天府之国的精华,自古号称锦城,李白曾有诗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丽: <br />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br />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br />  由于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一到分裂时期,这里就出现独立政权,五代十国时这里也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 <br />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他本排行十一,是最小的,却由于母亲、阿姨的关系立为皇太子。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当他陪母亲和阿姨游青城山时,命宫女衣着都画云霞,又令宫女穿着宽松的道袍,簪莲花冠,浓装艳抹,叫做“醉妆”,他自己跟随在后,夹着檀板哼哼唱唱: <br />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br />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br />  王衍少不更事,一天到晚陪侍两位徐妃游宴贵臣之家,或周览蜀中名山寺观。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宦官卖官鬻爵,弄得不成体统,后唐庄宗乘机灭掉前蜀,可见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称道的。现在要讲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 <br />  前蜀亡后,后唐庄宗以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但不数月而死,孟昶继位。孟知祥处心积虑,昼夜辛劳所创下的局面,传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见峰火,不闻干戈,五各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採兰赠芬,买笑寻乐,宫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装点出一幅升平和乐的景象。 <br />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据传宋太祖灭后蜀后,侍卫们领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东西,这些人居然连他的小便器也收来了。那溺器是最污秽的东西,侍卫们怎么还要取来呈给太祖呢?只因孟昶的溺器与众不同,乃是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见了,十分诧异,不敢隐瞒,取回呈览。太祖见孟昶的溺器,也是这样装饰,不觉叹道:溺器要用七宝装成,却用什么东西贮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命侍卫将它打得粉碎。 <br />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孟昶天天颠倒在宫女队里,每逢宴余歌后,略有闲暇,便同着花蕊夫人,将后宫侍丽召至御前,亲自点选,拣那身材婀娜,资容俊秀的,加封位号,轮流进御,其品秩比于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资,皆由内监专司,谓之月头。到了支给俸金之时,孟昶亲自监视,那宫人竟有数千之多,唱名发给,每人于御床之前走将过去,亲手领取,名为支给买花钱。 <br />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桅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竟相习成风。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时近中秋,后主命驾往游浣花溪,罗列水嬉,一片莺莺燕燕,口呼万岁,真个是风流天子,千古盛事。 <br />  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br />  孟昶最是怕热,每遇炎暑天气,便觉喘息不定,难于就枕,于是在摩河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作为避暑的地方。其中三间大殿都用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内外通明,毫无隔阂,再将后宫中的明月珠移来,夜间也光明透澈。四周更是青翠飘扬,红桥隐隐。从此,盛夏夜晚水晶宫里备下鲛绡帐、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孟昶与花蕊夫人夜夜在此逍遥。这晚还有雪藕、冰李,孟昶又一次喝醉了,但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地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倚阁星回,玉绳低转,孟昶与花蕊夫人并肩坐在一起,孟昶携着夫人的素手,凉风升起,那岸旁的柳丝花影,映在摩河池中,被水波荡着,忽而横斜,忽而摇曳。孟昶回头看夫人,见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孟昶情不自禁,把夫人揽在身旁。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孟昶说:“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夫人说:“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孟昶大喜,取过纸笔,一挥而就,递与夫人,夫人捧着词笺,娇声诵道: <br />  冰肌玉骨,正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 <br />  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绳 <br />  低转。但屋指西风儿时来,文只恐爱年暗中偷换! <br />  最后一句或为: <br />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br />  然而就在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不道流年挟弹骑射,游宴寻诗的时候,中原地区的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检点赵匡胤效法郭威,演一幕“黄袍加身”的闹剧,取代后周而君临天下,国号宋,改元建隆整军经武,南征北伐,目标逐渐指向后蜀。花蕊夫人屡次劝孟昶砺精图治,孟昶总认为蜀地山川险阻,不足为虑。 <br />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率军六万向蜀地进攻,并命工匠在汴梁为蜀主孟昶起造住宅,谕令将士:“行军所至,不得焚荡庐舍,驱逐吏民,开发邱坟,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滥杀俘虏,乱抢财物。”这月汴梁大雪,宋太祖在讲武堂设坛帐,衣紫貂裘帽视事,忽对左右说:“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士,冲犯霜霰,何以堪此?”即解下紫貂裘帽,遣太监飞骑赶往蜀地赐给王全斌,且传谕全军,以不能遍赏为憾事。于是宋军人人奋勇,十四万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战而溃。孟昶对花蕊夫人说:“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乾德三年元宵刚过,司空平章事李昊草表,孟昶自缚出城请降,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才六十六天后蜀灭亡,比起前蜀王衍被后唐所灭还快,而两次草拟降表的都是李昊,于是有心情忠愤不平的人晚上在李昊的家门上写道:“世修降表李家”。 <br />  绿柳才黄的时侯,孟昶,花蕊夫人与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杜宇声声:“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实在叫人心碎。到汴梁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封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宋太祖赵匡胤如此优待孟昶,只因他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欲思一见颜色,以慰渴怀,又不便特行召见,恐人议论,便想出这个主意,重赏孟昶,连他的侍从家眷也—一赏赐,料定他们必定进宫谢恩,就可见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谢恩,孟昶的母亲李夫人之后就是花蕊夫人。太祖格外留神,觉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种香泽扑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细端详,只觉得千娇百媚,难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称臣妾费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时,那一片娇音,如莺簧百啭,呖呖可听,方才把太祖的魂灵唤了回来,但两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也有些觉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头敛鬟而退。这临去时的秋波一转,更是勾魂摄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马。七天后孟昶暴疾而终,年四十七岁,史家多认为是太祖毒死的。 <br />  太祖听到孟昶已死,辍朝五日,素服发表,赙赠布帛千匹,葬费尽由官给,追封为楚王。孟昶死后,他的母亲并不哭泣,但举酒酹地,说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在人间,不忍就死,现在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绝食数天而死。孟昶葬在洛阳,他的家属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宫谢恩。太祖见花蕊夫人全身缟素,愈显得明眸皓齿,玉骨珊珊,便乘此机会,把她留在宫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这时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转从命,饮酒中间,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诗,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要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吟道: <br />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br />  吟罢,说道这词是当日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写的,写在驿站的墙壁上。还说:“当年在成都宫内,蜀主孟昶亲谱‘万里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因此百官竞执长鞭,自马至地,妇人竟戴高冠,皆呼为‘朝天’。及李艳娘入宫,好梳高髻,宫人皆学她以邀宠幸,也唤作‘朝天髻’,那知道却是万里崎岖,前往汴京,来见你宋主,万里朝天的谶言,却是降宋的应验,岂不可叹么?”宋太祖赵匡胤听罢长久不语,连饮三杯,说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启朱唇: <br />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br />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br />  宋太祖本也是个英雄人物:当年千里送京娘,当年以一条棍棒打遍十八座军州。此时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竟更加深了对花蕊夫人的爱慕之心。饮了几杯酒后的花蕊夫人,红云上颊,更觉妩媚动人,太祖携着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寝宫,不久封花蕊夫人为贵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里,饮酒听曲。 <br />  这日退朝略早,径向花蕊夫人那里而来,步入宫内,见花蕊夫人正在那里悬着画像,点上香烛,叩头礼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么画像,即向那画像细看去,只见一个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间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一般,急切之间,又想不起来,只好问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来,被他瞧见自己秘事,心下本就惊慌,见太祖问起,连忙镇定心神,慢慢回答道:“这就是俗传的张仙像,虔诚供奉可得子嗣。”太祖听如此说,笑道:“妃子如此虔诚,朕料张仙必定要送子嗣来的。但张仙虽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个神灵,宜在静室中,香花宝柜供养,若供在寝宫里面,未免亵读仙灵,反干罪戾。”夫人听了太祖的话,连忙拜谢。实际上花蕊夫人所供的并不是张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与孟昶相处十分恩爱,自从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宫,因为贪生怕死,勉承雨露,虽承太祖宠冠六宫,心里总抛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她的像,背着人,私自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是张仙。可怜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会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后人有人咏此事: <br />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 <br />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br />  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乱中一箭射死。太祖虽然英明,也无从追究,正在悲悼中,又有一个军机消息传来,便把雄心提起,又去用兵……</DIV>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原是魏州成安(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出身于贫寒的普通百姓之家,母亲早亡,父亲则以挖草药在乡间行医治病及占卜为生。在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时,曾占领了成安,刘皇后当时只有五六岁,为逃避战乱,父亲带她准备去他乡暂时谋生,等战乱平息后再回来。未等出逃,村庄便遭到李克用属下部队的抢掠,当时领兵的将校是袁建丰,他见刘氏长得俊俏伶俐,便让人将她弄走,回去献给了晋王李克用的妃子曹氏做了一名小侍女。这次被掠走本是祸事,但日后刘氏嫁给李存勖并做了皇后,也算是富贵无比了。而最后刘氏却因为自己的贪婪与吝啬不仅失去了富贵的生活,还丧了性命,被赐自尽。</DIV>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黄帝元妃嫘祖 <br /><br />嫘祖系西陵部落首领,黄帝娶嫘祖为妻。首创养蚕制丝织绢,衣被天下,丝美中华。佐政黄帝架官室、尊国基、统一中原。她是中华史上第一位女性发明家、科学家、政治家。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br />5000年前嫘祖诞生于古西陵国,故里即今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嫘祖穴。降生时云雾笼罩,龙凤腾空。 <br />嫘祖俗名王凤,少年嫘祖于吉树坡发现天虫吃叶,吐丝结茧。她亲手孵化家养,化天虫为家蚕,开辟了西陵养蚕的新时代。 <br />嫘祖黄帝巡行天下,教民养蚕。传授种桑养蚕之法,制丝织绢制衣之术,普及蚕桑丝绸文化。 <br />黄帝、嫘祖西陵联姻,即返陈昌,东进中原,联合炎黄战胜蚩尤。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奠立国基。文明兴邦,万邦黎民,称她为母。 <br />嫘祖死于南巡道,遵嘱归葬于青龙山之首为陵。其孙颛顼帝改建黄帝行宫为“嫘轩宫”,千秋祭祀、官公祭、民庙祭。</DIV>
16#
发表于 2005-3-22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先顶一下。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晋献公妃骊姬 <br />骊姬,春秋时骊戎之女。生年不详,卒于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 <br /><br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时,征伐骊戎,大获全胜,俘获了骊姬,带回晋国。献公十分宠爱骊姬,把她立为夫人。 <br /><br />后来,骊姬生了一个儿子,叫奚齐。从此,她就同优施设某,展开一系列活动,排挤晋献公另外的几个儿子,为奚齐争取继承晋国国君的地位。 <br /><br />晋献公诸子,知名者是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公子夷吾(后为晋惠公)。骊姬设法说服晋献公,把太子申生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把公子重耳封在蒲(今山西隰县西北),把公子夷吾封在屈(包括南北二屈,北屈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南屈在其南),而把奚齐留在晋献公身边,为以后让奚齐取代太子申生的地位埋下伏笔。 <br /><br />可是骊姬并不急于动手。献公私下向她表示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的意思,骊姬还哭着说,“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她在表面上只为太子申生说好话,背后却指使人到普献公面前给申生进谗言,遂渐离间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br /><br />骊姬觉得时机成熟以后,便迂回地采取行动。她假托献公梦见了申生故去的母亲,让申生赶快回曲沃的祖庙去祭祀。申生祭祀以后,把祭祀用过的酒肉礼品(胙)进奉给献公。献公当时在外游猎未归,骊姬就把酒肉留在宫中,在里边下了毒药。献公回来以后,厨师送上那些祭品,献公就要享用,骊姬当即拦住,说:“胙所从来远,宜试之。”把酒洒在地上,地面隆起一个大包;肉喂狗,狗死;让小臣饮酒,小臣死。骊姬顿时哭起来,边哭边说:“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且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直接把罪名加在太子申生头上接着又对晋献公说:“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避)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经她这样一说,晋献公信以为真。在此情势下,申生不敢去自白,只好逃往外地。晋献公得知申生出奔,更是怒不可遏,将太子之傅杜原款处死。申生身被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br /><br />这时,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正在绛都。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谗言,说他二人也知道太子的阴谋。两人听说后,急忙逃回自己的封地,促城自守。献公见二人不辞而别,以为他们果真参与太子申生的“阴谋”,不久就派兵去讨伐。重耳与夷吾先后逃亡到别的诸侯国。 <br /><br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晋献公立奚齐为太子,骊姬的目的总算达到。但没过几年,晋献公病危,临终前托孤于荀息,嘱他立奚齐为晋君。可是晋献公一死,大夫里克随即发难,杀死骊姬和奚齐。骊姬费尽心机为儿子夺取的权势,为自己夺来的地位,霎时成为一枕黄粱。</DIV>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辽道宗皇后萧观音 <br />辽帝国宫廷内,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 <br />的脑筋弄得太复杂,所以皇后也大都温柔不足,英爽有余。辽国萧皇后多能指挥千军万 <br />马冲锋陷阵,过一种“马作的卢飞,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 <br />辽道宗的皇后叫萧观音,是辽国萧后系列中的一个例外。萧观音还是属于哪种颖慧透逸,娇艳动人的女性,她的才华主要 <br />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方面。”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这种才华与辽国 <br />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 <br />无法适应,便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她这种悲剧寄予了莫 <br />大的同情。 <br />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洗妆中说: <br />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 <br />深,焚椒寻梦纸。 <br />纳兰性德写道: <br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 <br />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br />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 <br />道宗正是乐此不疲,那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渐渐疏远了 <br />萧观音,萧观音从此深宫孤寂。在百无聊赖中,她希望以一曲《回心院词》打动丈夫的 <br />心,重拾往日的欢乐。《回心院词》共十首。 <br />《回心院词》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 <br />《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 <br />使听的人怦然心动,后宫盛传她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纷纷谣琢, <br />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 <br />先是,辽国皇太叔造反作乱,皇族耶律乙辛平乱有功而加封太子太傅,辽道宗长期 <br />打猎,耶律乙辛渐渐地大权独揽,朝臣无不阿附,野心便日益增大,萧观音的儿子即太 <br />子耶律睿颇为英明,耶律乙辛对他有些忌惮。于是就想利用萧观音与赵惟一之间出现的 <br />谣传予以打击,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帐中狗头军师的参赞下,暗中派人作《十香词》, <br />进一步构陷。 <br /><br />《十香词》作好之后,耶律乙辛又暗中嘱咐与他相好的教坊伶官朱鹤顶的妻子清子, <br />再由清子拜托善弹琵琶的宫人单登,要单登相机行事,把《十香词》献给皇后,就说是 <br />宋国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它谱曲,便可称为二绝,也好为后世留一段佳 <br />话。 <br />《十香同》遣词用语都十分暖昧,多少有些儿难登大雅之堂,但这正合孤寂中萧皇 <br />后的心态,萧观音读后,深爱《十香词》,觉得它雅丽有致,除了亲手用彩绢抄写一遍 <br />以外,还在末端又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 <br /><br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br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br /><br />到此,萧观音完全堕入了耶律乙辛所设的陷饼之中,耶律乙辛立即拿着萧观音亲手 <br />誊写的《十香词》到辽道宗那里如此这般的大放厥词,有了这一个“物证”,又有了过 <br />去的一些谣传,头脑简单,专喜打猎的辽道宗不由得不有些相信,这时耶律乙辛的走狗, <br />辽国宰相张孝杰乘机就《怀古》诗进行曲解,说道:“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 <br />有知情一片月”,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此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至此辽 <br />道宗醋劲大发,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敕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 <br />迟处死。萧观音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竞不获准,她对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个三十六岁自尽 <br />而死。年刚十八岁的太子耶律植也在耶律乙辛的构陷下废为庶人,不久之后也被害死。 <br />后来耶律乙辛的夺权野心终为辽道宗知道,他逐步削夺耶律乙辛的权力,最后以耶 <br />律乙辛妄图逃亡到宋朝为由,把耶律乙辛杀死。辽道宗死后,皇太孙耶律延德继位,就 <br />是天祚帝,为了他祖母的含冤莫白,更为了他父亲的被杀,首先将已死去的宰相张孝杰 <br />剖棺戮尸,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孙及亲旧,尽行诛戮。 <br />天祚帝当然仍是以萧族部落的女子为皇后,可萧族女子中再没有一个长得象萧观音 <br />这样漂亮、文采才华又这样高的人了。</DIV><DIV class=posttext> </DIV><DIV class=posttext> </DIV><><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31.gif" /></P><DIV class=posttext>辽景宗皇后萧燕燕 <br />萧燕燕,汉名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 <br />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册立为皇后。景宗因长期患病,由萧皇后代理军国大事。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攻打辽南京(今北京),辽南院枢密使韩匡嗣子韩德让代父守南京,他坚守待援。萧皇后命名将耶律休哥、耶律钭轸救援。于高梁河(北京西直门外)大败宋军,史称高梁河之战。 <br /><br /><br />  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即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岳母的原型)。因圣宗年仅十二岁,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 <br /><br />986年,宋朝遣曹彬、潘美、杨继业将兵分三路伐辽。萧太后带圣宗亲至前线督战,于歧沟大败曹彬,死者数万,西路军乘胜击败潘美,并于朔州俘获宋骁将杨继业。继业拒不降辽,绝食三日而死,后人以其事迹编演成(杨家将)故事。 <br /><br />1004年,萧太后和圣宗率军南下,直逼澶州城(河南濮阳市),威胁宋的都城。经过和谈,辽来订立"澶渊之盟",此后,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br /><br />萧太后原有个情人叫韩德让,当上皇后以后萧燕燕始终不忘旧情。景宗死后,她二人同帷同车,如同夫妻,这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不奇怪的。但她为了得到韩德让的专宠,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 <br /><br />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五十七岁。尊溢"睿智皇后",葬于乾陵。史称她"习知军政,赏罚信明,指麾三军,将士用命。"</DIV>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text>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br />述律氏(879-953),名月理朵,汉名平,契丹族右大部人。父婆姑,曾任阿扎割只(位居枢密使之下的高级武官)。母耶律氏,是辽太祖姑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勇敢果断过人。 <br />公元916年,辽太祖建契丹国(太宗时改为辽),自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同年,太祖率军攻党项,后方空虚,室韦部乘机来袭。述律后整军迎战,大胜,威震西北。 <br /><br /><br />  述律皇后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在与李存勖的战争中连连失利,便派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韩延徽进见时不肯跪拜,太祖大怒,述律后谏道:"韩延徽守节不屈。"太祖召来任命为参谋,成为左膀右臂。917年,太祖调动三万兵马要攻打幽州,述律皇后反对,她以树皮为例说:幽州周围有土有民,就同这树皮一样,三千骑掠其四野,如同树被剥皮而不能存活。太祖认为有理,停止了进攻幽州的行动。 <br /><br /><br />  922年,晋王李存勖攻打镇州(河北真定),威胁定州(河北定县),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要求太祖出兵攻打晋王,以解镇州之围。述律皇后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举兵南下,大败而回。 <br /><br /><br />  公元926年,太祖死,她以皇后身份摄军国事,一些大臣不服。她以殉葬为借口,处死了若干可政敌,她本人也断右腕,纳人棺内,以代身殉。从此被称为"断腕太后"。 <br /><br /><br />  述律皇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 <br /><br /><br />  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即位为太宗,尊述律皇后为"应天皇太后"。太后对太宗连年南征表示不满,她认为应以"争取民心,胡汉和好为上策"。947年,辽太宗在南征归途中病死,群臣拥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班师北归。述律皇太后在上京(内蒙巴林左旗)另立三子耶律李胡为帝,命李胡率兵堵击。李胡兵败,她被逐出上京,软禁于祖州(内蒙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953年病死,终年七十五岁。谥号"贞烈",1052年改溢"淳钦皇后",葬于祖陵。</DIV>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br />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答刂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br />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5 11:3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