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3288|回复: 1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MBA申请,这是我故事的结局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3:3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o XX(my name)...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now?” Client CEO turned around and asked me...
这是一个我认为职业道路上里程碑似的瞬间。

男,26岁,美国Top10硕士,GPA GMAT都高于Top MBA的平均(但这真的不是很重要),CFA持证人。

在美国做了3年多Consulting,面向的客户大多是世界100强企业,政府或是私募基金,咨询项目内容多是企业战略和投资相关。获得过一次promotion,有项目管理经历,连续两年Top 5% Performer,团队中有不少前辈拥有M7MBA
为南美某国政府做过长达半年多项目,作为谈判桌上唯一的华人面孔,在西语环境商务谈判上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和投资人,为客户提供谈判策略咨询。
曾以为自己的背景在华人MBA申请人中是独特的,挺具竞争力的,很早开始全力准备。与同事朋友中校友交流,花了充足时间准备essay,写出特别之处,将自己的经历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写的合理。
跟推荐人关系特别好,不仅是项目上的负责人,也是我职业和人生上的导师,他们非常支持我的MBA申请。

最后的结果,如果不算上当初作学生时候申请的HBS 2+2,这两年申请了6所学校,拿到一个面试,但还是被拒了。
说到这里,关注了CD论坛5年,我可以预想到下面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的留言

“这显然说明你的面试没有做好,面试官看出你也许是个很狂妄自傲的人。”
我完全能理解这样评论,在论坛发这种帖子不就是为了吐槽么?明明拿到了面试还被拒了,只能说明面试做的不好。
事实上我的面试做的很好,找过校友和录取的同学做过mockinterview,在正式面试的时候也非常顺利,跟面试官聊的非常投缘。面试官回复我的thank-youletter也表示很enjoy我们的conversation…在得到rejection之后,非常想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给面试官发了邮件,表示无论如何也希望从失败中学习点东西。在回邮中面试官说
"you did very well at interview, I'm as bummedthings didn't work out… if I really have to think where you can do better, thatis… but again, I want to emphasize you did good job at interview, I was hopingfor the good outcome for you…"
另外我虽然很自信,但一直以来我都是非常humble的人,“自大”这个形容词从小就与我无关。写这篇总结是因为看到论坛上许多成功经验分享帖(首先我衷心祝贺你们),我相信成功的人要么有着非常耀眼的成绩,或是出色的工作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但都为MBA申请做了100%的努力。

但我想说的是很多人跟你们一样一路走来也付出了很多很多努力,把一切能做的都给做到了,但是仍然未能够成功。最近跟朋友的交谈经常感叹道,不仅是MBA申请,很多很多事情运气真的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说明你的essay写的有问题,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
如果说我是第一次MBA申请人,什么都自己琢磨研究不听取他人建议和经验,也许是这个原因。
前面说过,在5年前我就开始准备MBA申请开始关注CD论坛。在写essay的过程一直同推荐人保持交流,同事朋友中的校友帮我修改essay,最后他们认为我的essaystrong,人生轨迹职业目标make sense
而在之前一年申请失败之后,我了一个Admissionado的顾问(也是M7某校的MBA),顾问工作非常负责,我们还非常聊得来,花了很多时间brainstorm,给我提了很多非常好的修改建议,最终得出final version是非常靠谱的。

“那说明你没有在学校上做够功夫,跟学校不够fit。”
对于MBA申请我是非常认真的,付出了相当多时间和精力。做过schoolvisit(其中一所学校更是去了4次),另外reachout to很多校友,给我面试的这所学校我应该联系超过10名校友和在读学生。
至于essay的准备,我恐怕快把学校MBA网站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翻了个遍,找出自己感兴趣想做的事情,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点子希望带到商学院的课堂上。因此在在面试的时候和面试官可以聊的非常投机

MBA申请不是只看数据,也看你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
看到这种评论,我只能表示苦笑不得,为什么就能得出我是一个只会考试和工作,其他都非常boring的人?

“可能今年申请人背景太强,你申请的几所学校竞争力非常激烈。”
竞争激烈我不否认,但我也接触到很多(都不只是个案了)背景相对一般的人录取了MBA

接上面“你凭什么就说别人的背景不够强?录取又不仅仅是看数据和工作经历,每个人被拒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这句话其实我是赞同的,固然每个MBA申请人非常不同,package中有太多无法量化的东西,被录取的原因不同,被拒的原因也不同。
直到最后一刻收到拒信我一直坚信MBA录取是merit based的,如果我失败了说明我某个方面不如别人,搞清楚自己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我才是正确道路。但倘若到了这种情况,商学院给出信息不让申请人明白好与差的区别,也没有明确的criteria来进行衡量,那让申请人如何去努力?

另外请不要再说年龄小和工作时间短这个问题,身边太多太多这样年龄和工作时间的人录取到了顶级的MBA,论坛上不少成功申请人不也跟我的情况类似。

分享一些MBA申请的体会,不是介绍如何准备MBA申请,所以不会出现resume, essay, interview这样的经典结构,而是希望更理性客观地理解MBA申请。
------------------------------------------------------------------------------------------------------------------------------------------------------------------------------------------------------------------------------------------------------------------------------------04/03/2017
回复一下下面的一些评论

  • EMBA对我来说太遥远,就是现在MBA的课堂上我的年龄和经历也属于相对短的,而且我也不觉得会对我的职业有什么用处。
  • Overqualified肯定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首先比我优秀的人很多,身边有很多朋友真的非常impressive,别人在同样年龄所能取得的成绩我远远不及。另外我不太认为MBA会有这方面考虑,如果申请人优秀,那么说明他/她可以在未来取得成功,对学校当然是好事,为什么要剥夺给予一个更好平台的权利呢




收藏收藏197 收藏收藏1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3:32:17 | 只看该作者
理解MBA申请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开始申请的时候做的第一步是反省自我(Why MBA, Why Now这些问题),但第一步其实应当真正从学校招生的角度去想一下。

MBA每年招生的目标是什么?也许你会说当然是培养未来商业届的精英,增强本身学校的知名度以及校友圈的力量和给学校捐钱。没错,但这个回答更像一种愿景,而不是目标。每当我们关注著名校友的时候,感慨XXX学校出了这么多商业领袖,金融巨头和改变世界的人,总会自然把这些人成就跟他/她所获得的MBA联系起来,认为MBA在招生的时候想寻找一群特别有想法、有抱负、有能力和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因此很多我从小就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我一直努力在解决贫困问题的文章就出现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领袖精英所取得的成功,其实跟商学院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下图是川普去年年末时候召集科技届大佬见面的时候的座位图,里面有多少人是MBA?再想想世界上self made billionaire有多少是读了MBA
Top MBA招生的人数,M7总共估计每年招4500人左右(H950, W850, S420, B600, K600 ,C600, M400)再算上其他的top10就算7000人吧,这些人职业上都发展的好,但成为最顶尖的人数不多,算成功比例就变成了极其的低,很有可能他们不通过MBA本身也能走到这一步,也就是说MBA培养未来商业领袖是个小概率事件,真的只是个愿景而已。

为什么MBA每年招很少的中国申请人?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么?难道他们不知道未来很多世界领袖都来自中国?有人说为了增加其他申请人的多样性吧,那为什么招那么多白男?答:因为他们有身份啊!Bingo

倒不是说MBA看中美国公民身份和绿卡,而是说这些能给学生带来找工作上的优势,具体以收入、就业率和收入增长比例体现出来。难道MBA有这么肤浅现实?我觉得用理性和客观来形容更为确切。回到上面说的,MBA跟成功没多大关系,AO们不是伯乐,他们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伯乐,他们没指望能够找出中国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哦,他们都不是MBA)。

而事实上只要是优秀的人就会有独特想法,远大抱负,但真正取得巨大的成功非常需要运气和机遇。

为什么MBA特愿意招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少数族裔和老兵,照顾多样性是一方面,考虑别人取得同样成就需要更多努力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因素是毕了业之后这部分人找工作非常有优势,企业特别愿意招募这一部分人。我曾经听在某著名科技公司的朋友说,一个黑人女生过来面试,经理跟他们说面试要注意照顾她,不能问超出她知识范围的,因为她有权利选择不回答。

从招生能动员的人数和流程来看,拿HBS举个例子,每年大约10000人申请,其中第一二轮占得人数最多,就算每一轮申请有4500人,那么在审材料这个环节从申请deadline到发出第一波interview invitation15个工作日,每天有300份材料要看,就算有20个人一起看材料,那么每个人每天要读15……虽然这里是过度简化这个过程,但想说明的point是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要想在短短几十分钟内通过看材料发现未来几十年内的领袖这不是扯么?

总结来说MBA招生每年的目标是
有限资源和时间下,尽可能找出几百名优秀,有特点性格饱满并且理解自己职业目标合理的申请人,并凑集成一个多样性有活力的下一届课堂。
这听起来跟愿景比显然无聊很多,但应当是AO在审材料时的真正指导思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3:32: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申请人的背景

ChaseDream上观察发现中国申请人中似乎投行咨询的人比其他背景的人(比如快消)难度更大,观点对与否尚待确认,但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对于传统背景申请人来说,可能导致申请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申请难以Make Sense。何出此言?

Top MBAEmploymentReport,不管是所谓的金融校(Wharton, Booth CBS)还是咨询校(Kellogg),就业去向比例基本没差别30%咨询,15%-20%的金融,然后20%左右Tech,剩下其他。这个结果是因为咨询金融和Tech就业机会最多并给的收入最高,多于其他的Corporate就业。咨询金融没啥好说的,Tech是因为西岸的公司实在太有钱,生活成本也实在太高,能给出个14-15万的收入,在PostMBA的去向中就已经是处于最高的水平了,但放在湾区其实还是个穷人,在美国拿个CS Master无全职工作经验的人去科技互联网公司拿个12万非常常见。

回到前面这个问题,先说金融行业的。对于已经就职于顶级大私募(KKR, Blackstone, TPG, Carlyle etc)的人来说MBA在发展路上是个必须的,那么Essay里面就这么,学校看这种申请人简直就是发着耀眼光芒的金子,毕业后收入非常高,未来如果能够在私募升上去,回来给学校捐款也特别给力。对于已经在投行的人来说,首先写准备再回投行的比较少,而且这种故事难以写的有意思,投行对本身内部能升上去的人不是特别看重MBA;如果写MBA之后去私募,这事儿就比较没谱了,投行中去了MBA出来直接进大私募还是挺难的事情;如果写去别的行业,即使进了最著名企业的核心战略并购部如BAT,也许是职业上更好的发展机会,但MBA毕业出来要想实现Salary Increase可能性也比较小。

申请之前是咨询行业的人。如果是那几家大的MBB等,要是公司Sponsor那没话说,只要Essay写好,毕业后就业无压力,还有Salary Increase,商学院特别愿意接纳。公司不sponsor的咨询人,如果是主动放弃的,那么写Post MBA Goal会跟投行的人类似处境,如果是被动的,AO当然会产生Concern。看顶级MBA给出的数据,公司Sponsor的申请人并不是很多。

说回快消管培背景的人受MBA青睐,因为职业发展路线可以非常明确。很多人职业目标写MBA后做咨询,因为这非常非常Make Sense!快消管培或销售背景的人,有很多International Exposure,有很多Teamwork经历,很多Client Facing的机会,也直接接触企业内Executives,另外对于市场和产品管理有最直观的理解。还有两点我认为是被忽视的:
  • ·        一点是对于商学院来说,Post MBA Salary Increase 非常可观,拿一个在美国宝洁4年工作经历的Assistant Brand Manager收入也许达到10-11万美元,在MBA之后加入一个咨询公司,All In Compensation能达到18万,这里实现的是60-80%的增长。
  • ·        另外是快消背景的人特别适合面咨询公司,Case Interview中基本上所有的Case是以快消行业和产品作为背景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东西大家都听过,相反其他行业不管是energy还是tech还是healthcare需要背景知识,很难问出大家都完全能懂的case,还得问零售业。另外快消行业人整天讨论的都是Product Differentiation和Markets Segment,所以特别适合Case Interview。
对于原来是科技公司工程师背景的,读个MBA再回到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也是非常Make Sense的一种职业路径。

关于申请人的年龄和工作经历
还是跟着这个道理,MBA申请得Make Sense。大部分MBA申请人工作经历大概在3-7年之间。根据我的观察,基本金融和咨询的人会在第3-4年申请,因为这是刚刚获得了一次升职比较有利。快消和科技行业往往在第4-5年申请,因为上面说的原因,这样的工作积累非常适合接着MBA之后的下一步。至于6-7年的申请人相对来说比较多样性,往往是因为自身原因而被Delay了点(等绿卡,生孩子等)。

对于3年以下申请人来说,我觉得分两种。一种是在学生期间就已经干了很多申请,做了很长的实习,或者自己创了业之类的,这类申请者是很有竞争力。另一种是,投行咨询背景的SuperStar可以考虑,并且最好以前学的不是商科会有所帮助,Essay得写出一个让AO看了觉得MakeSense的理由。

工作经历7年以上申请人,比较难以Justify。如果说本身就已经是收入高于Post MBA水平,并且有管理大团队的title,那么不管是AO还是旁人都会难以理解为何要读MBA,非常需要Essay来解释其中原因。如果说工龄时间长,但仅仅是为了换工作,这部分申请人也会比较困
难,AO会觉得已经在某个Function呆久了,重新再塑造可能性更小,同时跟更年轻的申请人在找工作时候相比竞争力小很多。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3:33:41 | 只看该作者
在Essay上Make Sense
总结上面所说的,准备MBA申请目标应当是让你的申请显得Make Sense,倒不是Discourage标新立异,而是说即使写篇与众不同的Essay也得为了Make Sense这个目标而执行。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以下是主要考虑因素
Rational,True to self, Empathy, and A little passion

不少人在MBA总结申请时说,当初自己准备学校的时候就是做了很多Class VisitResearch,然后觉得自己跟某个学校特别fit,能够真切的感到自己身临其境。我认为这是一种自high的错觉,对于top的学校来说,你也许能感觉到某个学校跟你特别不fit,但觉得你born for that school不太可能。Top的学校都强调teamwork, leadership, curiosity, discussion, ideasexchange, taking initiative, entrepreneurship, diversity…这个list可以一直写下去,而且我保证你能在每一家商学院的网站上找到这些关键词。对于每年招几百上千人的商学院来说,各种背景性格特征的学生肯定都收齐了,而MBA招生的一个目标也是增加Diversity。再加上每个学校毕业后去向组成都没太多差别,有人说那显然Wharton, CBSBooth是金融校,但数据显示最大的就业方向是咨询,那为什么不说他们是咨询校?另外论坛里也出现过K家的校友出来展示就业成果时候,指出中国人在那边找金融方向的工作特别的有力。我觉得在了解某个学校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fit,是一种自我暗示的结果,因为先入为主就已经非常喜欢一个学校了(为什么没人说觉得自己跟一个排名30开外的学校特别fit?),所谓爱屋及乌。

我认为在写essay的时候最重要一点,不一味地表示自己跟学校fit(切忌改变自己的职业目标来符合学校),而是以理性的态度来展现真实的自我。HBS的申请文问“What else do you want us to know?”这句话很显然告诉申请人别写package里面已经有提到的事情千万别废话。Stanford的申请文问“What matters to you the most希望认识申请人的内心世界以及最fundamental的动机。Booth申请文问“Choose the moment that best resonates with you andtell us why同样是想了解申请人的自身的性格和世界观。WhartonKellogg申请文问“What do you hope to get from W/KMBA professionally”问的是职业目标这些问题融合在一块就是你该思考和写的内容,别的内容就不要写进来了。

上面这段似乎说了件显而易见的事情。借论坛中另外一位大神写的例子我出生于西部某个落后的山村,家里特别的穷,我是县城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屌丝逆袭的故事经常出现在MBA申请文里面,但AO对此毫无兴趣。对照一下上面的问题,你确定是想让AO看到这是你的something else to show?这是你做所有事情的fundamental cause?你要是没有回到老家去帮助像你一样的学生,你能说这是what matters to you the most

因此Be true to yourself非常的重要,写的东西要真正能够体现塑造出你这个人。be rational也非常重要,因为你所写的内容必须得能够帮助AO对你的判断,否则AO会本来allocate给你的几十分钟缩短到几分钟。至于如何发掘自我的attributes,论坛中许多人已经提到过了。

Theme vs Attributes
我在第一次申请的时候犯了个错误,把themeattributes混在一起了。第一次申请我看了很多很多遍那个HBS视频CaseMethod,把里面每一句话所能体现出来的attribute都记录下来,再往自己身上寻找相似的点,最后总结出一个最核心的特征,curiosity,整个essay是围绕着curiosity来展开的。虽然curiosity确实是我个人的最根本的动力,但这有两个问题,首先curiosity太普通,只要是申请MBA就能写这种特征,而我也相信有很多比我强的人确实就是这么写的;第二个问题是curiosity是一种特征,因此在写essay的时候难以写出有意思的故事发展,结果成了罗列很多故事试图证明,再强加一些勉强转折将其连接起来,写出来的essay显得非常枯燥。
我说的theme其实是一种essay的承载物,考虑三个开头

1“我做每一件事情是因为我的好奇心…”
2“我做每一件事情是为了帮助underprivileged的人…”
3“我在空闲的时间喜欢写博客…”

后面两个开头,显然容易展开故事线,叙述如何引发你产生这个动机,再给出具体例子怎么发展,再发现自己的某个未来职业目标,最后写出自己还缺什么,只有MBAprogram能够提供。具体你的某个attribute会自然而然从这些例子和故事中体现出来,对比整个文章只专注一点特征岂不是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选什么theme是门艺术,最最最前提的条件是rationalbe true to yourself,原因前面已经说过。我认为要找一点能够体现你的独特之处,以及能够推动你未来职业发展,也就是文章的后部分。美国的申请人affordto be generic因为毕竟招的人很多,那来自中国的申请人不仅要特别优秀还得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要求确实非常困难,既要找出自己独特的地方,能够说服AO某一个点就你有,某件事情就你能够做,其他别的中国申请人做不了,而且这个独特的地方要能够贯穿整篇essay

Empathy
AO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申请文。你可以写的天花乱坠,行云流水,感情极其的丰富,但AO毕竟在看你所有材料加起来也就不到半小时。要帮助AO能够以最短时间最准确了解你这个人和动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头点题,第一或者第二句话就把自己的theme写出来。或者用Aha moment引起AO的兴趣,但很快还得把主题写出来。

在确定写什么之后,想强调一下字数。同情一下AO,我相信你的故事必然非常精彩,但看了几百篇这么精彩的文章真的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不建议essay写太长。

整个文章需要logical,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因为每个人在写essay的时候往往会自然而然factor in默认读者理解的assumptioncontext。甚至你在麻烦推荐人或者同事看的时候,这些隐含的问题也不会显现出来。但对于不了解你行业的读者来说,很多论点和因果在别人看来会显得莫名其妙,所以forthe sake of AO,一定要写的浅显易懂,字数有限千万不要尝试去educatereader,再去展示你所做的这件事情多么impressive

还有要注意的是文中
Transition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我从小就….”这是个非常扯的说法,扪心自问你现在做的工作是你小时候就知道你想做的么?非常理解将你的故事跟theme连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这时候再加入匪夷所思的跳跃transitionAO会很难get你是怎么从A到了B。总之,写的logical非常难。

Career Goal
有些学校虽然没有直接这样问,但是我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HBS“What else do you want us to know”,你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特点故事,结果最后去写了些别的东西,AO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读MBA,不知道为什么这个program更能帮助你取得成功。结合一开始说的,Career Goal请写的Make Sense,这既是让AO判断MBA是否真的能帮助你达到目标,也是do yourself a big favor

Why School
很多人觉得商学院特别的矫情,跟被追求的女生一样,非得看到对方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行。其实这还是帮助AO理解你的申请Make Sense,原因有二。一是如果你能写出你要参加A活动,加入B社团,上C门课程,那么这显示出你知道如何利用这个学校资源,以及这些学校资源如何能够帮助你弥补某项技能或是知识上的缺陷。二是这显示出你是一个committed的人,如果仅仅是改了个校名,然后写一大堆generic的话,那么不会highlyvalue这个program,或者更甚者体现出你这个人在工作生活上不把很多东西当回事儿。

再接着说why school这个话题,我认为在写这部分时候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属于写了一堆纯粹generic的话,也就是“The MBA program at XX school can develop myYY skill”,这显然是属于作死。
第二层属于是这里提到某个商学院的某个特点,“XXcenter at YY school will be critical to my growth in ZZ”,这句话看起来不错,但仔细看还是句废话,相当于把学校给夸了遍(AO也知道他们的XX centerZZ方面很强),但nothing about you
第三层是写出你要准备来这个学校干什么,“Toprepare my career in AA, I'm looking to develop my BB skill through CC program”,能写到这点就很不错了,这说明申请人了解自我在某一部分的缺失(againMake Sense of your application),然后说明学校的某个活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层,bring a change to something“Because of my interest in… I look forward tojoining DD club… noticing the club is currently… I aim to bring myexperience/activity/hobby to broaden the reach of…”看见了么,这样一句话第一解释了whyMBA why school还让AO知道你能给这个class带来什么。当然不管写什么,必须得真实合理,切不可勉强,不要为了写而写。

A"little" passion…
热情非常重要,但之所以用了"little",是想强调更重要的部分是前面三点。考虑Empathy,从AO的角度,也许看到一个超级high的文章,但是如果最后也没看到这个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那么结果成了自high。

在有了be true to yourself, rational和empathy之后,passion是点睛之笔。但就如音乐一样,essay也应当逐渐的提升。最好能够从你的story发展中,由你的theme走到今天这一步,然后发现了某一个问题,你认为非常重要,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这个问题非常紧迫。但你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从MBAprogram得到什么…如果这么铺开essay,显然能够吸引AO的眼球。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23:41:56 | 只看该作者
运气的重要性
这个话题在论坛上一般不会提到,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申请人优秀的背景、高智商情商、认真并拼尽全力的态度,结果心理得出结论“恩,没错,他/她被录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商学院需要XX种类的的人,我在AABB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

然而大多数的MBA申请人只申请过1次,显然要得出一个Success Factor Framework只能从自己和朋友或是同一批申请的战友中找共同性,总结后分享到论坛上。这个方法固然没错,分享也是出于好心,但每个人被录取的偶然性被完全忽视了。我觉得自己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读了太多申请总结帖子,不断地寻找成功的共同处,结果把偶然当成了必然。

这样的思维方式跟我们的受的教育方式有关。是否记得在初高中的课堂墙壁上大多会挂上那一句爱迪生的天才是99%努力+1%的灵感?因为升学压力的缘故,这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考虑各个地区高考录取的不平等,在同省份内的确努力能够换来高考的分数。

我不知道爱迪生其实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创造出的垄断行业纯粹逐利,妒忌更加天才的特斯拉,在竞争中用尽了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因为这些故事对于高考升学毫无用处,但确实是真正的现实世界。

说回到爱迪生那句“99%+1%”,在达到一定程度以上就完全没有任何用处,想想在论坛上申请MBA的人,大部分都是其群体中的佼佼者,除了极个别超常的人,大部分人的智商、情商和努力程度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把主攻M16的申请人放在一起(不算overreach),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录取哈佛沃顿(斯坦福稍微例外一些),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是qualified的,录取任何一人对学校都不会成为一步错棋。那么区分出录取与拒信最终就由偶然性决定,比如行业发展前景、学校想buildclass的结构(从location, function, industry)、申请的时间(Round 1/2/3)、跟申请人看对眼的程度或者仅仅是AO当时的心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录取哈佛的申请人被其他M7拒了,在某个学校拿了很多奖学金但其他学校连面试都不给…说几个真实的例子
  • 行业和时机。我们的行业周期性非常强,最近几年处于极度低谷期。前一次申请第二轮被拒了,我的申请确实有问题。但也了解到很多Top学校Round 1/2根本就没有招这个行业的人,其中一位特别优秀的朋友Round2被waitlist直到五六月才给录取。而另外一个朋友,背景相对弱一些,但因为H1B没有抽中的情况下不得不第三轮申请,拿到3所M7面试,其中两所给了offer(包括前面说的),一家还给了很多奖学金。推测很有可能这些学校考虑毕业找工作的困难,在Round1/2 把我们行业的人全给拒了(包括美国人),但在第三轮的时候发现这个行业的人严重失调…

  • Class Profile Fitting。对于自己今年第二轮面试后被拒了,认为很有可能是第一轮录取了一个跟我非常相似的人。是我在这边的朋友,关系很不错,他还帮我做了mockinterview。我们工作属于同一个行业(大类)、类似的function,而又都是在美国的华人男生,也许学校考虑到在第一轮已经录取了这样的申请人,第二轮就把我给拒掉。

  • 再说一个不是MBA申请,但相关的故事。公司去年summer来了一个哈佛的MBA做实习,美国白人男生,其实当时已经毕业了。其他了解不多,但好像他在商学院毕业前都还挺顺利的,背景不错,但是不算impressive,在一家blue chip公司,工作两年录取了哈佛商学院。前面说了我们行业这两年特别不景气,他应该是找CorpLeadership/Consulting方面的工作,当时所有公司都在裁员所以Corp没戏了,consulting据说没有面好也没去成。HBS毕业了来我们公司做个实习,但最后也没拿到return offer…试想倘若当初他准备一个tech方向的recruiting?

  • 还有件事是最近在做的recruiting,参与了筛简历phone interview和caseinterview等步骤。最大的体会是这个过程中无法预见的因素太多了。比如筛简历和phoneinterview的流程是我制定的,因为一直特别反感不公平,所以决心要做出最合理高效的评估流程,结果到事实操作中太多可能性将非常优秀的申请人漏掉(比如给GPA加一个3.3的filter,这样就把没填GPA的人给筛掉了)…而最后的final round,组里因为businessdecision决定不录用其实表现最出色的申请人…

说了这么多,想强调的是运气真的很重要,不仅是在MBA申请上也在各方面。一直在听一个podcast叫做“HowI built this”,主持人邀请了各行的entrepreneurs讲述自己创业的故事,其中包括许多知名的公司的创始人Airbnb, Lyft,Instagram, Patagonia, Virgin Group…(强烈推荐一下)。主持人在每个对话最后都会问他/她成功的因素,回答有很多,但无一例外每个成功创业者都会强调“运气”的重要性。其中NBA小牛队的老板马克库班说了句

If I have to restart from nothing. I'm prettysure I can be a millionaire, because I'm smart, hardworking and passionate. Butto become a billionaire – you really need enormous amount of luck

到这里我的MBA申请总结写完了,也很可能意味着MBA这个journey的终结。很多失败的经验,不少教训 ,非常多的启发和成熟,结识了不少优秀的人还有各种滋味的体会。感谢CD论坛。

6#
发表于 2017-4-2 23:41:5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的全文.
7#
发表于 2017-4-2 23:45:06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太优秀了,可以考虑去读emba。
8#
发表于 2017-4-2 23:56:31 | 只看该作者
我真心觉得楼主真的是个非常优秀的人,言辞里也透露着真诚和谦逊
我觉得很多学校可能觉得MBA不适合你 或者说觉得你在他们项目里提升的空间有限?
总之,我认为楼主这样认真努力和谦逊的人是值得我学习的。
但确实可能很多事情就是需要一点运气。
衷心祝愿日后好运能够多多垂青你。
9#
发表于 2017-4-3 01:43:52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多年的经历有一个体会是,周围很多人倾向于在你遇到挫折时站在一个高度上来“帮助、指正你”,比如“出了问题那肯定是你自身有问题”“你要反省””你blablabla“,真正愿意倾听并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的人很少。

别被一件事打败,受挫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牛逼的人我们只看成功的事,没看到可能失败过比别人更多次。据我所知,去top b-school里读书的人和牛逼的人完全不对等,说的夸张一点,里面非常多loser,因为混不好才去读书。我知道很多更牛逼的人,别人读书的时候,已经走在牛逼的路上了。

再来一年吧,你这么年轻,我相信会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结果。
10#
发表于 2017-4-3 01:55:21 |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楼主非常优秀,我有过很类似的经历(不过不是申请MBA),所以特别能够理解楼主的着急和沮丧。我想说的是,你很快就会recover的并且继续你快速成长的足迹,若干年后你回过头看,说不定会很感激人生中有这样的一段经历。

我认识的挺多申请到不错MBA项目的小伙伴其实倒反而没有准备很长时间,一般都是大半年。在之前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他们很专注,他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有想过今后会申MBA。有没有可能因为楼主太想读MBA了,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反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人生的轨迹职业目标不仅仅是make sense就可以的,真的是要发自你内心的原动力。你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你想为世界做出怎样的改变。个人觉得,MBA只是帮助你实现人生价值的其中一个选择而已,不管有没有申请上,都不应该妨碍你追求人生的价值,有很多条路其实都走得通。当你有这样的想法的时,这种理想和情怀自然而然的能体现在你的申请材料中,也能打动你的梦校。

相信楼主一定会有光明的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16 13:2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